2022-11-08
民俗学-极乐愿文54 第五十四课 净土法门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我曾经多次向大家强调:平时要经常忆念、祈祷阿弥陀佛,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都要顶礼阿弥陀佛,有了
查看更多2022-11-08
民俗学-极乐愿文53 第五十三课 下面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现在有些人说:我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我要到地狱度化众生。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详细观察就知道并不
查看更多2022-11-07
民俗学-极乐愿文52 第五十二课 前面已经讲完了忏悔三种身恶业,今天开始讲忏悔四种语恶业。 壬二、忏悔四种语恶业: 妄语离间绮恶语,发露忏悔语四罪。 无始
查看更多2022-11-07
民俗学-极乐愿文51 第五十一课 在十不善业中,现在正在讲身体的三种不善业,前面已经讲了杀生和不与取,今天讲非梵行。 所谓的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上至比丘,对
查看更多2022-11-07
民俗学-极乐愿文50 第五十课 现在我们正在宣讲十种不善业,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应该懂得这些道理。目前汉地信佛的人很多,在一些大城市,每逢初一、十五等吉日,到寺
查看更多2022-11-07
民俗学-极乐愿文49 第四十九课 藏传净土法中有许多公案,讲解公案和讲解颂词有一定的区别,如果是讲颂词,发挥起来比较容易,如果是讲公案,发挥则有一定的困难,但不发挥而
查看更多2022-11-06
民俗学-极乐愿文48 第四十八课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净土法门在藏地弘扬得非常广:萨迦、噶举、格鲁、宁玛在内的所有宗派都学习净土法;显宗里面有净土法,密
查看更多2022-11-06
民俗学-极乐愿文47 第四十七课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由于缺乏佛教的基础教育,现在很多人连最基本的佛法都不懂,在生活和修行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系统
查看更多2022-11-06
民俗学-极乐愿文46 第四十六课 思考题 1、在《那先比丘经》中,弥兰国王曾经问那先比丘:“你们沙门说,有人在世间造恶业一百年,临终前在短暂的时间念佛忏悔就
查看更多2022-11-06
民俗学-极乐愿文45 第四十五课 思考题 1、有人认为苯波教就是佛教,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查看更多2022-11-05
民俗学-极乐愿文44 第四十四课 思考题 1、看了无垢光尊者、龙树菩萨、贝若扎纳等大成就者感受果报的公案,你有何体会?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
查看更多2022-11-05
民俗学-极乐愿文43 第四十三课 思考题 1、按照小乘的观点,哪些肉是可以食用的? 2、大乘有没有开许食肉?为什么? 3、具体分析杀生的六种果报。 顶礼本
查看更多2022-11-05
民俗学-极乐愿文42 第四十二课 思考题 1、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说:“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请解释此教证。这个教证在
查看更多2022-11-05
民俗学-极乐愿文41 第四十一课 思考题 1、在现实中有两种人:一种是以苦得乐,一种是以乐得苦。请解释这两种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查看更多2022-11-04
民俗学-极乐愿文40 第四十课 思考题 1、在《佛说阿鸠留经》中的公案中,为何树下的男子会感得苦乐相杂的果报?此公案对你有何启发? 2、金色比丘尼前世为何会
查看更多2022-11-04
民俗学-极乐愿文39 第三十九课 思考题 1、因地如何作供养,以后会获得相应其因的果报。请讲述这方面的公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查看更多2022-11-04
民俗学-极乐愿文38 第三十八课 思考题 1、贫女供了一盏小小的灯,为什么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用尽种种办法都无法熄灭这盏灯?这对自己有何启发? 顶礼本师释迦
查看更多2022-11-04
民俗学-极乐愿文37 第三十七课 思考题 1、佛经中讲了哪七种不花钱而能获大果报的布施? 2、律藏中说:“莫想善微小,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智者
查看更多2022-11-03
民俗学-极乐愿文36 第三十六课 在正式讲课之前,首先讲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大家应当以三殊胜摄持来听闻佛法,最初要发菩提心、中间要专注听闻、最后要如理
查看更多2022-11-03
民俗学-极乐愿文35 第三十五课 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四个因: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我们首先要懂得这四种因,懂了以后还要去实地修持,修持时应该拿出
查看更多2022-11-03
民俗学-极乐愿文34 第三十四课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 现在有些人自认为有密法和禅宗的最高境界,所以对供养、顶礼等积累世俗福德资粮没有兴趣。其实他
查看更多2022-11-03
民俗学-极乐愿文33 第三十三课 现在许多学佛的人都有这种毛病,虽然明白一些佛教的道理,但往往只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从来不去实践,导致闻思和修行成了背道而驰。以供
查看更多2022-11-02
民俗学-极乐愿文32 第三十二课 如今在学佛的人群中存在两种情况:有些人对佛教的信心非常虔诚,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佛法的教育,虽然辛辛苦苦地做了一些善事,但往往都流于
查看更多2022-11-02
民俗学-极乐愿文31 第三十一课 作为一个三宝弟子,本来应该经常供养三宝,但有些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差。记得很早以前,我就要求道友们,每天在用餐前念一遍供养偈:“
查看更多2022-11-02
民俗学-极乐愿文30 第三十课 当今时代,许多佛教徒的见解和行为偏离中道,经常堕入一边。有些人只做一些世俗的善法,对胜义空性一窍不通,所造的善根完全被实执染污,功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