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102-170,10品)+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五、解说菩提分法=丁一、宣说前行+丁二、宣说正行
丁一、宣说前行=戊一、信解品(173-183,11品)+戊二、求法品+戊三、说法品+戊四、修法品+戊五、教授随教品;
戊二、求法品=己一、所求之法+己二、以如何作意寻求+己三、寻求之差别+己四、求法之果+己五、摄义偈
己一、所求之法=庚一、寻求所说教法(186-189)+庚二、寻求所证义法
庚二、寻求所证义法=辛一、寻求真如(191)+辛二、寻求如幻(192)+辛三、寻求所知+辛四、寻求染净+辛五、寻求唯识+辛六、寻求法相+辛七、寻求解脱+辛八、寻求无本性+辛九、寻求无生法忍+辛十、寻求一乘密意+辛十一、寻求五明
192、甲三乙二丙五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二、寻求如幻;
如是幻术等,说为有与无,
彼有非无有,无有非是有。
于幻等亦说,有无无差别,
如是有二现,非有彼实法。
如是于色等,说为有与无,
彼有非无有,无有非是有。
于色等亦说,有无无差别。
增益与损减,诸边所破故,
为遮入下乘,如是而承许。
迷乱因迷乱,承许色之识,
及非有色识,无故另亦无。
执取幻象色,迷乱故说二,
如实虽无二,可得二者法。
执著骨锁相,迷乱故说二,
如实虽无二,可得二者法。
迷乱法相法,如是有与无,
有无无别故,有无如幻术。
凡属对治法,如是无与有,
无故无法相,亦说如幻术。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43-111 2016年07月05日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师念藏语传承。
下面讲《经庄严论》里面的《求法品》,讲到寻求所证法的意义,总共有十一个科判,即辛一、寻求真如;辛二、寻求如幻;辛三、寻求所知;辛四、寻求染净;辛五、寻求唯识;辛六、寻求法相;辛七、寻求解脱;辛八、寻求无本性;辛九、寻求无生法忍;辛十、寻求一乘密意;辛十一、寻求五明。
其中前面第一个寻求真如已经讲完了,现在正在讲第二个寻求如幻。
我们要求如梦如幻的法,也就是说,今生当中我们要学到什么呢?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影、如阳焰、如水月、如闪电等等。对这样的道理,如果大家都明白、通达的话,就会对幻化的世界不那么执著,对幻化世界当中出现的、像游戏般的事情,就不会特别在意。
因为没有懂得如梦如幻的道理,因为没有通达空性真如,所以很多人在轮回当中,极其苦恼。
在《经庄严论》所求的法当中,为什么有一个求如幻法呢?其实这是很重要的。通过这次学习,在理论方面会让我们慢慢通达,一切万法跟幻化没有什么差别,我们要了知这个道理。
如是幻术等,说为有与无,
彼有非无有,无有非是有。
“如是幻术等,说为有与无”,对于幻化师所变的戏法等等的幻相,如果说无的话,也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幻师所变的法,有一些显现,它有显现许,所以不能说它是没有的;如果说有的话,它不是真实有的,因为正在显现的时候,它的本体是不存在的。所以有和无这两者都没有,更不可能是有无二俱及非二的法,或者三品物体,那到底需要如何承许呢?
“彼有非无有”,我们可以回答说:像这样显现的幻化许,应该是有的,有显现许就不是无。因为如果显现没有的话,那么幻化师变出来的大象、骏马,这些都不应该有。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幻相确确实实都是有的,所以它的显现许并不是没有的。我们应该进一步说,它有就是有,有的是什么呢?在世俗当中的显现许。
“无有非是有”,显现的事物应该是不存在,怎么样的不存在呢?它实质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实质上真实存在的话,那幻化的大象、骏马都不是虚妄的,同真正的大象、真正的骏马、真正的马车一模一样了。
这里讲,有,实际上也不是真实的有;无,实际上也并不是真实的无。也就是说,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显现许是有,但是正在有的时候,它的本体是没有的。因此诸法的实相,是空性的,正是有了空性,才拥有了一切万法的运作;如果不是空性,那一切万法都不可拥有。
(师背藏语)“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中观根本慧论》讲,如果一切法有空性的机会,那一切的,包括因果、包括世间当中的一切法,都可以成立;如果空性的意义不成立,那一切法则不成立。比如我们现在吃饭、走路,都是因为空性才可以成立。
这个意义应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现即是空、空即是现。在空性的园地,种子可以发芽,阳光可以成熟庄稼等等,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成;另一个是如梦如幻。显现是有的,不是没有的;明明的显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本体不存在。
这里对方有疑问:有呢?无呢?有无二者俱呢?非有无二者呢?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回答:所谓的有,并不是没有,还是有的,有的是什么?就是显现;所谓的没有,并不是有,没有的就是没有,没有的是什么?不是真实存在,本体没有。
表面上看,有的就是有,没有的就是没有。为什么呢?有的就是有,如果显现都没有的话,那幻相也不可能有的;没有的就是没有,如果真实有的话,那幻相就同真相一样了。
弥勒菩萨的这种推理,大家应该好好动一动脑筋,不然我们的思维就凝固了。这种推理方法,跟中观有点相同。这是讲的幻化。
师念藏语传承。
于幻等亦说,有无无差别,
如是有二现,非有彼实法。
这里用幻化作比喻,其实幻化跟现在的魔术,基本上是相同的。魔术师依靠一些工具、一些东西、一些方法显现出一些景象。当然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魔术师把真正的鸽子、鸡蛋等道具先藏在口袋里面,然后变出来演给观众看;还一种是魔术师把原来有的东西变成没有了,原来没有的东西变成有了。
这里的所谓幻术,就是幻化师依靠一些东西,再通过咒语的力量,让因缘具足,显现出一些景象,使观众当场迷惑。幻化师幻化出来的象和马,看上去与真实的象和马没有什么差别。
以幻化做比喻,特别合适。现在以电视、电影来比喻,也是可以的。当人物在银屏当中显现的时候,我们去银屏里寻找这个真人,是没有的,这也是一种迷惑。
只要因缘具足,一切万法都可以拥有、产生;而因缘不具足的时候,显现是很困难的。已有缘起故,一切法得成;无有缘起者,一切法不成,这也是《中观根本慧论》当中的意思,(师背藏语),缘起就是这样的。
“于幻等亦说,有无无差别”,显现幻化的这些现象,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无,有与无在一个法的基础上,是没有差别的。
可以说有,因为它的显现是有的;也可以说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本体的确没有。所以说有和无,没有什么差别。
“如是有二现”,同样的道理,在万法上面、在依他起上面,显现的所有的所取和能取也好、所有的外境和心识也好,这些二法也是同样的,有和无没有什么差别。
“非有彼实法”,没有一个真实的实法。
表面上看来,我们认为万法是真实存在的,但实际上,没有一个实法。因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得到的法,并不是很正确的,尤其是分别念在起心动念的时候,所抉择的法更不太正确。
以前经典物理学认为,世界上有不运动的静止物体;现在物理学认为,任何一个法,(师模仿戏语)“万事万物”,原来对我很不好的一个老师说,“没有运动的、全是静止的,没有!知道吗?同学们!”(众笑)
一切万事万物的法,没有一个是静止的,全是运动的。可以说动即是静、静即是动,我们看到是静止的,实际上它也在运动;它在运动的本体,实际上是静止的。从严格来讲,动和静是相观待的,一方存在,另一方也存在,就像左和右一样。
《大智度论》里面讲,“复次有有三种,一者相待有,二者假名有,三者法有”,所谓的有,一个是观待而有的,一个是假名而有的,一个是显现而有的。观待而有的,指的是互相观待的法;假名而有的,指的是本体上是没有的,只是给它加上一个名称而有的;法有,指的是显现上存在的真实法,比如说水的湿性、火的热性,在名言当中,它的实相是存在的。以这三种方法安立有。
这里说,有和无没有差别,现即是空。《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刚开始觉得有点矛盾,不可能吧?色怎么是空呢?我们平时认为的“空”,好像是没有显现物体的空荡荡的东西,而有显现物体的时候,就不是“空”。这是大多数人的分别念,是以比较粗浅的心识观察的。(师举茶杯)这个物体,我们现在看不出来它里面是空的、里面是破漏的,但是如果用很细微的智慧,或者用哲理观察的时候,它的每一个微尘并不是相互粘在一起的,微尘之间有很多空间。如果没有空间的话,那它永远也是破坏不了的,有很多过失。
这里讲,有和无都是空性的,没有一个实有的法。
如是于色等,说为有与无,
彼有非无有,无有非是有。
于色等亦说,有无无差别。
“如是于色等,说为有与无”,我们对色等一切法,说有或者说无,这两者实际上并不是很究竟的。
“彼有非无有,无有非是有”,如果说有的话,实际上它的显现许是有的,但是本体不存在;如果说无的话,实际上它的实法是没有的,但是在名言当中的显现应该是有的。
就像水月,或者如幻、如梦,以这些来比喻,说有也不是、说无也不是;有并不是没有的、无并不是有的。
《华严经》里面讲,“譬如工幻师,示现种种色,于彼幻中求,无色无非色”,工巧幻师能示现种种的色法,如果在幻化当中去求色法的话,那色法也是没有的、非色法也是没有的。在幻化当中,求有,也是得不到的;求没有,也是得不到的。
佛经里面经常讲“一切诸法如梦如幻”,涅槃是如梦如幻的,超越涅槃之法亦是如梦如幻的,这有甚深的意义。
在《华严经》[注1]里面,善财童子依止了五十个善知识。在不同的善知识面前,他获得了不同的法要;在每个上师面前,他得到了不同的窍诀。其中有一个叫做德生童子,还有一个叫做有德童女,(师讲藏语)有两个善知识。善财童子在这两个善知识面前求法的时候,他们说:“我们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主要安住于幻的法。”他们最好的专业,就是讲如梦如幻的法,善财童子得到了如梦如幻的法。
“于色等亦说,有无无差别”,如果懂得一切法都是如幻如梦的话,就应该知道,有和无之间没有差别。对于色、香、味等一切万事万物的这些法,其实有和无二者,没有什么差别。
如果说有的话,实际上它的本体是找不到的,跟没有一模一样;如果说没有的话,在显现许当中、在众生面前,它还是无欺存在的。所以说有、说没有,没有什么差别。对有境界的人来讲,是这样的。
对于没有什么境界的人,或者从名言来讲,有和无当然是有差别啊。比如说,这里有个人与这里没有人,肯定是有差别的。佛教也不会在名言上这么愚昧,分不清差别;应该懂得的是,胜义上抉择万法的本性为空性。
我们也可以自己去感觉,比如说我的心相续当中生起一个很大的嗔恨心,如果说没有的话,我的心确实是不舒服的,所以不能说没有;如果说有的话,嗔恨心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根本找不到,身体的内内外外、心的内内外外,都找不到,所以不能说有。
《金刚经》中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以外的心,也是没有的。如果三心得不到的话,那嗔恨心的本体也没有,嗔恨心和贪心这些差别法也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有两种幻化,一种是我们承认的现而无自性的、大家都公认的幻化;还有一种,我们不知道,但是诸佛菩萨、圣者、大成就者知道的幻化。
凡夫人虽然知道魔术是幻化的,但是有时候也被魔术束缚。电影和电视,实际上也是一种幻法。每个人都知道,电视机是特别薄的箱子,里面根本没有人和事,但也会被电视幻相所迷。
以前藏族的老年人,都拿着念珠、转经轮,念着咒语,很如法的。现在很多老年人看电视,不念咒语了,转经轮在这边掉下去了、念珠在那边掉下去了,一边流口水、一边拿着遥控器,一直这样看啊。眼睛都看不清楚、模模糊糊的,但还是看着,完全被迷住了。看起来很可怜,我在旁边给他们念“嗡嘛呢巴美吽......”
这些人也知道,电视机里面没有很精彩的东西,但是幻相在他们面前显现的时候,就把他们迷住了。
万法也是这样的,没有观察的时候,我们会被万法迷住;去观察的时候,就像佛陀说的那样,万法现而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