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哲学-中观庄严78 第78课 从假相唯识宗的观点来讲,所谓的外境,不是自己的心也不是除自己心以外的一种法,就像毛发一样是虚妄的。这种说法不合理,前面通过观察,如果这样
查看更多2023-03-19
哲学-中观庄严77 第77课 按照中观派的理论进行分析时,假相唯识宗的观点在名言中非常不合理,前面已经讲了真正认知对境不合理,下面讲假立认知对境也不合理的道理。
查看更多2023-03-19
哲学-中观庄严76 第76课 前面已经讲了,按照假相唯识宗的观点,外境行相根本不存在的话,你们这种独一无二、像水晶球般的识怎么能感受外境千差万别的种种行相呢?面对这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5 第75课 前面已经讲到了,唯识宗异相一识派的观点不合理,因为外境具有各种各样的形象,心识却是一个本体,这种观点与裸体外道没有差别。颂词中引用珍宝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4 第74课 巳二、破相识等量之观点: 倘若承许识,等同相数量, 尔时如微尘,难免此分析。 倘若说:外境行相有白、红、蓝等八种颜色,那么,执著它的识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3 第73课 前面已经讲了,相识各一派的观点,不仅在胜义中不合理,而且在名言中也非常不合理。因为他们认为外境行相是一个,执著此种行相的识也是一个,也就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2 第72课 有关阿赖耶识的问题,对于我们宁玛巴自宗来讲非常重要。本来中观与密法的见解,或者说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释迦牟尼佛的所有教法都是圆融无违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1 第71课 前面经部宗、有部宗以及外道的观点已经破斥完毕,下面讲“破许外境不存在”的唯识宗的观点。 大家应该清楚,唯识宗可以分随教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0 第70课 前面已经广讲了外道和内道所承认的实一之识根本不存在的道理,现在对这两个问题加以结尾。 寅二(以说共同实一之识不容有而结尾)分三:一
查看更多2023-03-17
哲学-中观庄严69 第69课 无论印度还是藏地,外道与佛教都是经常发生冲突,麦彭仁波切说:这可能也是一种缘起。因此,如果对佛教有非常大的损害,则应该以教理等各种方法来
查看更多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8 第68课 前面已经讲过,密行派也有许多与佛教非常相似的名词,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将释迦牟尼佛第二转法轮所讲的教义研究究竟,通过可靠的教证、理证,对实
查看更多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7 第67课 巳四、破密行派之观点: 密行派的观点与吠陀派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所以麦彭仁波切在这里对这一宗派作了单独宣说,静
查看更多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6 第66课 巳三[破数论派之观点(说明数论派识为实一不可能)]分二:一、宣说破斥;二、破遣过之答复。 午一、宣说破斥: 力等性声等,许具一境相,
查看更多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5 第65课 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对于自己所趋入的大乘宗派的见修行果必须通达;同时也要遣除各种边执邪见,依靠不被他夺的智慧驳斥对方的观点。因此说,除
查看更多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4 第64课 作为一个佛教徒为什么要学习外道的观点呢?大家应该清楚,外道的很多观点与佛教有相似之处,如果没有学习外道观点,就很容易与佛教混淆。而且,我
查看更多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3 第63课 此处所讲的自在天与《俱舍论》中说的自在天并不相同,因为这里所承许的自在天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而《俱舍论》中所讲的自在天属于天界,是六
查看更多2023-03-11
哲学-中观庄严62 第62课 麦彭仁波切本论中既讲了中观应成派的观点,也讲了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而且有关自宗宁玛巴的观点也讲得非常清楚。在闻思中观的时候,《入中论》
查看更多2023-03-11
哲学-中观庄严61 第61课 申二(建立彼之遍)分二:一、说明见忆对境相违;二、故说明若是结合则不应明现。 由于旋火轮是错乱的无分别识所见,并不是以分别念见到的,因
查看更多2023-03-10
哲学-中观庄严60 第60课 午二(破此观点)分二:一、破意义;二、破比喻。 未一(破意义)分三:一、以缘文字之心而不决定;二、以唯一意分别取境之方式而不决定;三、以
查看更多2023-03-05
哲学-中观庄严59 第59课 辰二(破有相经部宗之观点)分三:一、破异相一识之观点;二、破相识各一之观点;三、破相识等量之观点。 异相一识和相识各一这两种观点,不
查看更多2023-03-05
哲学-中观庄严58 第58课 前面已经讲了,自证在名言中非常合理,这就是麦彭仁波切在抉择中观应成派见解时的一种独特观点。那么,所谓的境证是否合理呢? 大家知道,根识
查看更多2023-03-04
哲学-中观庄严57 第57课 前面自证的本体已经讲完了,现在讲第二个问题———自证的合理性。因明中讲到四种现量,其中有一种叫做自证现量。按照有部宗
查看更多2023-03-04
哲学-中观庄严56 第56课 希望大家在听课的时候,对于正在讲哪一个科判一定要清楚。在认识自证之本体这一科判当中,麦彭仁波切运用比较广的理论,宣说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查看更多2023-02-27
哲学-中观庄严55 第55课 前面已经讲了,无论中观还是因明,名言中都应该承认自证,这样的自证,依靠静命论师的教证可以成立。所谓的自证,就是远离一切无情法,它自己的本体
查看更多2023-02-27
哲学-中观庄严54 第54课 经部宗虽然承认外境,却认为这样的外境以隐蔽分的方式存在,我们根本看不见外境的本体,只是看到它的行相。对于这种观点,有人提出疑问:既然隐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