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1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40 第四十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为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六祖留了什么教法? 2、解释颂词:“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9 第三十九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什么是“一相三昧”?什么是“一行三昧”? 2、“七佛为始&rdquo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8 第三十八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解释颂词: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2、“一华开五叶”,有哪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7 第三十七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六祖教诫门人,弘扬佛法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2、著相和执空,分别有哪些过失? 【修行类】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坛经(索)9宣诏品36 第三十六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菩萨所欢喜的四法有哪四法? 2、“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5 第三十五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什么是佛说的真常之道?什么是佛说的真无常义? 2、依年龄而分,沙弥分为哪几种? 【修行类
查看更多2023-03-15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4 第三十四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弟子对上师过于赞叹是否合理?为什么? 2、解释原文:正剑不邪,邪剑不正。 【修行类】 1
查看更多2023-03-15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3 第三十三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神秀大师派谁去曹溪听法?是如何嘱咐的? 2、解释偈颂: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
查看更多2023-03-14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32 第三十二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有心入定和无心入定,分别有什么过失? 2、《六祖坛经》是六祖的弟子法海记录的,他是唐代的人,
查看更多2023-03-14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31 第三十一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请默写六祖五大弟子的名字。 2、什么是圣谛?“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又是什么
查看更多2023-03-08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30 第三十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请解释“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一偈颂的意义。 【修行类】 1、
查看更多2023-03-08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29 第二十九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名词解释:大通和尚。 2、解释颂词: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
查看更多2023-03-07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28 第二十八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简述本品中已学过的公案内容。 2、请分别解释五智。 【修行类】 1、应该如何对众生
查看更多2023-02-03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27 第二十七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三乘人不能测度佛的智慧,我们凡夫人为什么能通达呢? 2、《法华经·譬喻品》中羊车、
查看更多2023-02-03
民俗学-坛经(索)7机缘品26 第二十六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解释原文:经本无疑,汝心自疑。 2、《法华经》中讲的一大事因缘指的是什么? 【修行类】
查看更多2023-02-02
民俗学-坛经(索)6忏悔+7机缘品25 第二十五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解释颂词: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2、解释颂词:吾祖
查看更多2023-02-02
民俗学-坛经(索)6忏悔品24 第二十四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平时受皈依戒时,藏汉的仪轨与六祖的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受三皈依戒,何为自性皈依?
查看更多2023-01-19
民俗学-坛经(索)6忏悔品23 第二十三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什么是忏?什么是悔? 2、按大乘共同的解释方式解释颂词: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
查看更多2023-01-19
民俗学-坛经(索)5坐禅品+6忏悔品22 第二十二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什么叫坐禅? 2、什么叫禅定? 3、分别解释什么是自性五分法身香? 【修行类】
查看更多2023-01-18
民俗学-坛经(索)4定慧品21 第二十一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请分别解释无念、无相、无住。 2、‘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此文出自
查看更多2023-01-18
民俗学-坛经(索)4定慧品20
第二十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解释原文: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
2、何为一行三昧?
【修行类】
1、六祖是
2023-01-17
民俗学-坛经(索)3疑问品19 第十九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解释偈颂: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2、解释偈颂: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修行类】
查看更多2023-01-17
民俗学-坛经(索)3疑问品18 第十八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为什么有时说娑婆离极乐很近,有时又说很远? 2、请解释原文“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
查看更多2023-01-16
民俗学-坛经(索)3疑问品17 第十七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梁武帝一生致力于造寺度僧,布施设斋,达摩祖师为何说他没有功德? 【修行类】 1、为什么要应
查看更多2023-01-16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6 第十六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我们传播、弘扬佛法应该具备哪两种方式?请具体说明。 2、解释颂词“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