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3卷31下笔记
卷三
14、3、5十二处妄,身触藏性
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
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
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
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若一体者,触则无成。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应虚空与汝成触。
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
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31场下部
1、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
你常常早晨的时候,用手摩头。先自己摸摸头,先摸一下,那个触觉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一个触觉?
2、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
你摸头的时候,你是这么想的?摸头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感觉,或者是比较粗糙的、或者是比较滑滑的,到底这个能知是怎么样的?这种当时接触的一个知觉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它是在手上?还是在头上?
这个确实也是一种直指法,你摸摸头的时候,当时是手和头接触的过程当中,有一种知觉,这个知觉就问你:在头上还是在你的手上?
3、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
因为你的感觉不可能有两个,只有一个,所以如果这个感觉是在手上的话,那头就没有知觉了,那跟头就没有什么接触了,怎么会有触知觉呢?没有了。
4、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
如果你说是这个感觉是在头上,那这样你的手摸那个头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个感觉本来在头上,手不摸的话,它也在那里,那你何必摸呢?
你的头本身也是有的感觉,这样的话你为什么要摸呢?不摸也是可以的,那怎么会是成为手接触的这个知觉,不应该这么说。
5、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
有些人说的手也有触觉,然后头也有触觉,两个都有触觉的话,那么现在你就成了有两个身体了。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意识,一个意识就有一个身体,一个人的相续当中不可能同时产生两个分别念,如果同时产生两个分别念的话,必有两个身体、两个相续了。
这个感觉是一种分别念,如果是随着这个手的一个分别念,随着这个头的一个分别念的话,那你肯定是有了两个身体、两个相续,不然不可能拥有的。
6、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
如果你说是我当时的这个头和手接触的过程当中只有一个接触,只有一个感觉,那这样的话,因为这个感觉只有一个的话,那手和头就变成一体了。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这是两体的话,两个没有融为一体的话,就不可能只有一个感觉。只有一个感觉不可能是变成两个来源,头和手应该是变成一体了。
7、若一体者,触则无成。
如果您说是手和头,这两个是一体的话,那触则不可能成的。
要接触的话,肯定是要两个法,不可能是自己对自己接触。应该是一个甲方和一个乙方,甲和乙才有接触。我的手接触头的话,那手是一个物体,然后头也是一个物体,这两个物体可以接触在一起,这叫做是接触。
如果是一个物体的话,怎么接触自己?不可能指甲自己接触自己一样的,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因为触是一个的话,那手和头就变成了一体。如果你说是一体的话,触是不能成立的。
8、若二体者,触谁为在?
如果你说是依靠手,依靠头,有两个体性的话,如果有一个是手,一个是头,两个肢体的话,那你的这种接触的感觉,到底在手上还是在头上?在哪里呢?
9、在能非所,在所非能。
比如说我们这个手是能接触,那个头就是所接触。这样的话,这个感觉如果在能接触上面,也就是说我的手上面的话,它肯定不是这个所接触,不是那个头。这样的话,它就跟头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个触在所触的头上的话,那它不是能触的手,这样的话,手上不可能有的。
你未经观察的时候,摸摸头,好像有一种触觉,但是你真正用这样的理论来观察的时候,其实这个接触也确实是一个虚妄的,得不到的。
10、不应虚空与汝成触。
因为你能触方面也得不到的,这个所触方面也是得不到这个触的感觉,那这样的话,虚空跟你接触也是不能说。因为没有的话,就相当于是跟虚空一样的。但是你跟虚空接触不能说,
明明是阿难你的手摸着你的头的时候,你有这种触觉,未经观察的时候,确实有触觉,但最后真正去观察的时候,好像摸虚空一模一样的。但摸虚空的话,那没有什么所触的,这个不可能的,不应该说虚空是你所触。
11、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
所以你应该知道,触是对境的尘,身体就是身根的尘。还有接触的这种感觉,这三者其实是没有处所的。
12、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样一来的话,这个身体和触实际上也是虚妄的、世俗的。不是因缘和非因缘而产生,也不是自然和非自然而产生的。
它是一种如来藏的妙用,以外没有一个实有的东西,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它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显相而已。
13、身体接触任何一个法的对境叫做触,凡是身体接触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说。有情物也可以,无情物也可以,凡是接触的那个对境就叫做是触,然后这种触有感觉的话那就是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