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金刚经

民俗学-金刚经(涤)26品法身非相分

创建日期:2023-04-14

  民俗学-金刚经(涤)26品法身非相分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白话版106-107(26品)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106“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106、1注

  106、1、1须菩提:代表性。

  106、1、2于意云何:问本心。

  106、1、3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否:汝等谛观,如来三十二相身,是真如来耶。

  106、1、4须菩提言:菩提答。

  106、1、5如是,如是:如是谛、如是观。

  106、1、6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应如是谛、应如是观,如来三十二相,妙色金身。

  106、2解

  106、2、1佛呼须菩提,即呼现在、未来诸读者。

  106、2、2于意云何?汝等度量下。

  106、2、3可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否?即汝等可能谛视如来三十二色身相好么?

  106、2、4须菩提答,如是,如是;我如是爱观妙相好,现、未众生,亦复如是爱;当知爱观如来相好者,未入圣阶之道之人也;菩提如是答者,1度中、下根人,以此而发心;2依冀如来,深说至要之道也。

  106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106、3注

  106、3、1佛言须菩提:如来向菩提说。

  106、3、2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汝等若以三十二相身,观忆是如来者。

  106、3、3转轮圣王即是如来:转轮圣王是三界天天主,此王亦有三十二大福德相,而非如来是三十二福慧之相,可能比者;所谓福大齐天,仍有漏;慧性一尘,永无竭。

  106、4解

  106、4、1佛言须菩提者,解答前言也。如是,如是者,非耶?是耶?究竟如何解耶?应知佛与菩提,谁是谁非;善学者,当悟彻其义;菩提言:如是,如是者,度门外汉也。

  106、4、2如来说:即转轮圣王者,即九类周转之主也;其王福德深厚,故有三十二大人相也;其二,著相、观相之人,生死弗可了,涅槃弗能得也;所谓凡有诸相,皆是虚妄;当知佛与菩提所问与答,于世出世,无所不及,无所不周,明眼之人,当明其义也;当知三十二相者,从因果地来也;所谓善因福,恶因罪,无一切相佛也。

  106、4、3倘问:若无一切相,因果有无耶?答:所问者,亦是相;无相者,无善,亦无恶,善、恶皆不作,因从何处而来?既无因,即无果,无相者为善。

  107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107、1注

  107、1、1须菩提白佛言:菩提向佛说。

  107、1、2世尊:敬意。

  107、1、3如我解佛所说义:我菩提已解开如来所说之道理。

  107、1、4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可用观想忆念化身佛相,当作是如来法性身。

  107、2解

  107、2、1须菩提白佛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是须菩提在金刚法会上,见佛说“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义”。是故菩提说,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某问汝等:究竟是菩提说“如我解佛所说义“,而是读者、听者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耶”?汝等当答:是菩提言。

  汝等当知,菩提在楞严会上,自言:我从旷劫以来,心得自在等等,而不明“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耶?汝等当知,须菩提是现大阿罗汉身,依冀如来解其至要之意义,使诸现、未诸读与听者,能明至要之道义也。

  转轮圣王者,是十二类众生之主也,故称为王;王者,我等若爱诸色相好者,即被轮王所转也,学者当心参;读者与听者,倘若执著三十二尘法相者,生死从何了?菩提焉能成耶?

  菩提说:如是,如是者,是寄托如来,彻底解开,读、听之人执诸迷相者;所以十二类众生心相,而自转而不停;是故俄而为天人,俄而作畜类,皆是行者自心自造也;故名自心,转轮王是也;倘能湛然不动,自心如如,即名为佛,然而三十二相亦在其中矣;行者即为自心为王,自生九类相心;行者倘能彻底放下,而不是当前菩提,吾不信也。

  菩提与我,犹如用电处与发电处,非一非二也;三十二相者,自作自证也;六祖说:是三十二清净行者,于五根中,修六波罗蜜;于意识中,修无相、无为,是名三十二相清净行也;但爱著如来三十二相,自不修悟而证之,终不可得;当知如来与菩提,一问一答,读、听人当领悟其意;否则即辜负如来与菩提,无相大慈之深恩。

  107、2、2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如以手指而标月,而不可说,明月在手指中。

  107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07、3注

  107、3、1尔时:这时,那时,他时。

  107、3、2世尊:他佛,自性,法、报、化、应,诸如来,皆当称世尊。

  107、3、3而说:三世说,十方说,劫始至劫终无说而说,为说。

  107、3、4偈言:长偈,短偈,有言偈,无言偈,为偈言;其偈云于其下。

  107、3、5若以色见我:不可以用眼根,见佛法身之妙相。

  107、3、6以音声求我:不可以用念经、念佛诸音声相,而求佛。

  107、3、7是人行邪道:不可以用六根、六尘识别如来心相。

  107、3、8不能见如来:不可以用见、闻四相心,而能见本性自心佛。

  107、4附玄奘法师所译一节于下:

  是故,不应以诸相具足观于如来,如是,应以诸相非相观于如来。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诸以色观我,以音声寻我,彼生履邪断,不能当见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107、5注

  107、5、1是故,不应以诸相具足观于如来:所以不用三十二相与诸法身相,观于如来。

  107、5、2如是,应以诸相非相观于如来:应当见诸色身,微妙形相,非真非色,犹如泡影,而不真常,当观自性与佛无别,即名常见于如来。

  107、5、3尔时,世尊:这时,如来。

  107、5、4而说颂曰:即说偈云。

  107、5、5诸以色观我:若诸众生以三十二相身,观忆是如来。

  107、5、6以音声寻我:若念经、念佛,以及用诸法器,祈祷于佛。

  107、5、7彼生履邪断:彼若生邪见,与断灭二执。

  107、5、8不能当见我:不可见到如来法性身。

  107、5、9应观佛法性:应当空无法性执,即名佛法性。

  107、5、10即导师法身:法身佛性,不可寻求,回光返照,即在其中。

  107、5、11法性非所识:空识与空有,法性放光明。

  107、5、12故彼不能了:识海不干,诸相不无,即不可见于法性;不见法性, 即生死不能了。

  问:佛说四句偈,为何玄奘法师翻为八句呢?答:当知梵文,每字含多义;玄奘译八句者,易懂其意也。

  107、6解本经

  107、6、1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如来说偈者,向我等而说也,勿可推他阻我也,而妄说向菩提而说也。

  107、6、2若以色见我,我等不可以执著色相,而求见于如来,所以色相与求见,皆是法尘累也;其二,我等见诸色相时,不生染住心,不生周旋心;其心寂寂然,兀兀乎,是则名为见如来;若以色相当作如来者,劫尽之时,亦弗可见也。

  107、6、3以音声求我,若以无常音声,寻求真常无相佛,是名邪中邪;若以识别心,求佛、念佛,则名妄中妄;无希求,无着相,是名履圣阶;若一尘无染亦无住,无挂半丝亦无碍,是名见如来。

  107、6、4是人行邪道,倘若识心执著影中事,妄心贪著怪神奇,以及以妄执妄,妄妄不休,皆名为邪中邪也;倘若真心无邪性,诸识亦真如;倘无法尘相,其心荡荡无波迹,其性腾腾性识天,是名为法性见世尊。

  107、6、5不能见如来,而非见三十二相色身如来,是故佛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见者,真心本性之如来也,亦名明本心、见本性也;未悟彻、未证透,弗能见,若见亦是邪;悟证者,常见也;所谓行、住、坐、卧,无处不是如来行藏之处。

  107、7解 :玄奘法师所译八句颂,余于每句下附颂八句。

  107、7、1诸以色见我

  色如空华幻,却是生死根,如来真法性,不染一尘埃,

  若以根尘识,妄用五蕴心,不明梦中梦,何能见世尊。

  107、7、2以音声寻我

  音声无常性,寻佛是相执,相执即邪见,无寻即见真,

  若用身口意,识别心寻佛,寻至阿僧祇,不见法性身。

  107、7、3彼生履邪断

  不履邪见相,不断真常法, 六根常清净 ,融融见法身,

  不断亦不染 ,不离复不即 ,处处法性佛 ,在在法报身。

  107、7、4不能当见我

  着相何见性, 断灭亦是邪, 无相无断灭, 如来在目前,

  有见皆是幻 ,无见见性佛 ,有无皆无执 ,我当见如来。

  107、7、5应观佛法性

  当观如来身 ,无相遍一切 ,本心无邪断 ,法性放光明,

  佛法本无相, 佛性亦无形 ,然而遍十方, 三世无穷竭。

  107、7、6即导师法身

  无着相尘法,法身遍十方,清净心常现, 着相无可寻,

  无见无闻识,六根心湛洁,五蕴空即明 ,当见法性佛。

  107、7、7法性非所识

  有识即众生,无识正遍知, 反照无相法 ,觉地放光明,

  倘有八识心,却是凡夫相 ,能证其道义 ,的是天人师。

  107、7、8故彼不能了

  执着色声相,不明法性佛,心染尘色相 ,故彼不明了,

  识心炽盛时, 故不见法性, 不见佛法性, 故彼不能了。

  107、7、9集颂

  玄奘译八句 ,每句复解八,皆是治邪药 ,无邪药亦迁,

  何者谓之邪, 略说少许份 ,严戒于后学,速登于觉地,

  身口意三业 ,杀盗淫为邪, 无慈开杀戒,邪性生盗心,

  贪嗔痴为淫 ,如堕一尘相, 六道三涂中,三大阿僧祇,

  若说诸邪见 ,万劫说不穷 ,无邪亦无相,无证证菩提。

上一篇:民俗学-金刚经(涤)23品净心行善分+24品福智无比分+25品化无所化分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