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8上

创建日期:2023-04-03

  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8上

  《妙法莲华经》第8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师清嗓)下面先念嗯《妙法莲华经》的藏文的传承。(师念藏文传承)

  (师清嗓)呃我们下面呃讲《妙法莲华经》啊,呃然后《妙法莲华经》呐,呃现在我们讲的就是说呃第二品,啊就是第二品当中,那么啊,呃,现在呃讲的这个方便品啊。嗯,那么方便品呃当中呢就是主要是讲这个佛陀的种种(师清嗓)方便、啊就种种方便。

  (师清嗓)(师喝水)呃那么这个嗯过程当中呢,我首先在这里也跟大家说一下啊,就我们这个呃、这次讲呃这个《法华经》的呃过程当中呢,呃好像我昨天也稍微嗯提了一下啊。呃,就是有个别的一些法师、还有一些学者呢,呃这次我讲《妙法莲华经》就是比较关注啊。就是呃比较关注呢,就是也是呃有好的方面就是也有不好的方面。

  好的方面呢呃就是我觉得因为《妙法莲华经》呢,就是这么长的时间啊,嗯应该说是呃在我们不、不同的这个宗派当中也好,或者说是呃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以及其他的呃这个一些教派当中的话呢就是,呃、传讲学习研究,呃、这方面呢就是有是有,呃但是呢,也的确不太多。所以这次呢就是大家呃要关注啊就是,以后的话呢呃依靠这种因缘,嗯触动大家的这种激发性,应该说就是,呃,就会供、各种方面呐就是去闻思、修行,就是有这个。

  还有一些不好的方面的话呢,呃,有些是这个网上啊,就是我们本来都知道网上的任何消息的话呢,呃有一部分人是有智慧的,他用智慧很公正地来这个辩论啊、就分析啊就这样的。但也有一部分呢就是人云亦云。

  呃所以,我的意思呢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当然就有一些别有用心呐,或者是有其他目的的话呢另当别论。呃如果是真正就是想呃这个弘扬或者说是修行这个佛法的话呢,不管是呃什么传承、什么弟子啊就是,不应该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呃说话。应该是呃站在这个公正的这个立场上说话,也更不应该呢就是为了什么自己的上师啊,自己的这个什么某个弟子啊而说一些、呃连这个不学佛的人也是不会说出来的一些语言呐。就是这样的话呢,呃,对这个互相的一些攻击啊就是,跟这个世间人没有什么差别就是。所以说呢我们一般的一些网上的这个所谓的吵架啊,就是一些没完没了的一些呃争论啊,就是这些是这、这争执不息啊就没有必要的。

  所以呢呃我希望我昨天也说了就是,呃一般有个别的一些法师啊弘扬这个《妙法莲华经》的话呢,我们这个呃分别沟通就是这是有必要的。就是在我们佛教当中呢,通过像那个就是什么纯金、什么那个对金子的磨炼一般的呃讲辩著就是,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就是,这是非常好的。

  呃当然这个过程当中呢,呃可能有些人就是,呃我这次那个呃(师清嗓)根据那个藏、藏、藏地的呃这个《法华经》呢就是可能,呃有一两品就是稍微调个个。

  呃然后呢就是,在《添品》当中有一段呢就是在我们这个鸠摩罗什的当中没有就是,然后我就、就加在这里,然后他们说就佛经是呃不能改,一个字也不能改,就是从严格方面讲就是这也是有这样的,但是呢也实际上呃并不是一个字都不能动的。如果是真是这样的话呢,呃可能《妙法莲华经》现在的这个呃鸠摩罗什翻译的啊,这个里面的,呃就包括这个《普门品》的偈颂的话呢,呃大家都知道是这个原来的鸩摩罗什的呃译本当中是没有的,就是后来这个添加的。

  还有呢呃提婆达多品呐、这个富楼那品呢就是,富楼那的那个呃品呐,就是有个别的话呢就是也有不同的一些这个说法。所以如果真的这样的话呢就是,那么这个现在就是我们这个流通的话呢,就是可能也、也不合理的。呃就是在有些有必要的时候呢就是有一些呃调整啊。

  就是这是呃应该不违背呃就是呃这个原意,呃就是也不叫这个会集品、会集本。呃所谓的会集本的话呢,就是后人有一些分别念,然后这个断章取义地就是加来加去,就是这是、这是我也呃不赞叹,啊就不赞叹。

  但是呢就是为了这个方便,为了这个后人的话呢,有个别的调整呢也许有需要的。包括我们藏、藏传佛教当中的很多的前译的这种呃译本和后译的本呢就是有点不同的,前译的有些呢就比较古,就是后来这个后译的这些翻译家呢,就是他把前面的这个译本的基础上呢,然后就是比较好懂的,就是然后这样的译本。但是有些呢也加这个前译、前译的这个本啊,就也有这样的。

  有必要的时侯呢,有个别的一些咒语啊、呃词啊也有加的。比如说我们汉、汉地流传的《药师经》呐。《药师经》里面原文当中没有的一些八大菩萨的名号啊,还有呃这个有些我们那个《药师七佛经》里面,我原来讲过吧,就是那个里面的有些咒语的话呢,也是这个现在念诵当中加的,但是印光、印光大师呢就是也很赞叹,就是说是这样的这个添加呢,就是实际上是符合这个佛陀的密意,也利益就是下面的这个众生啊等等等,就是这样的。(师清嗓)

  所以呢呃这个,包括我们这个天台宗的呃这个、怎么讲,《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呢就是呃你们应、应该就就比较清楚的,就是呃他这个原来呢,呃就是鸠摩罗什的两个弟子啊,就是然后呃昙无谶的这个原本,就是然后呃就感觉就是它特别难懂,就是不好懂就是。然后把昙无谶的原本的这个呃这个《涅槃经》呢就是然后作为基础,然后在这个上面就是加上呃法显的、法显所译的这个《大般泥洹经》。然后《泥洹经》的内容呢就是进行呃调整,啊就是进行调整,原来是好像十三品这个四十、四十卷吧,就后来有二十五品这个三十六卷。然后呢就是编成了、编成什么呢?就是现在的所谓的《大般涅槃经》,呃《大般涅槃经》,也叫做是《南本涅槃经》。啊就这是一般这个天台宗的这个、这个历代的这个大德啊就是也是非常呃认可的就是。

  包括当时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大师啊,就是他也是呃对这个呃法本很赞叹,并且呢,就是做了这个《大般涅槃经疏》。啊就湛然大师就是,第、第、第九祖的湛然大师也是认可的。后来呃近代的那个谛闲法师呢,就他也也这个呃这个建议啊,就是经常就是流通这个“南本”。

  如果真的我们就是一个字或者是中间就是稍微一些意思的道理呢就是不能这个调整的话呢,就是可能历代的就是包括我们现在就是非常呃流行的,就是用的有些法本的话呢也有也有这个不同的可能呃这个观点。

  但是呢,不管怎么样,这次呢就是我希望呃我我这次给,给呃大家讲《妙法莲华经》呢,就是我的这个动机啊,我的发心呢,也没有想就是抢那个谁的这个“蛋糕”啊。就是也没有、也没有呢就是给哪一个宗派啊,包括我们这个天台宗的话呢,我是非常的这个尊敬,就是这个呃天台宗的大德们呢,就是如果有一些呃比较合理的建议的话呢,我也会、会、会接纳。

  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呢呃这个《妙法莲华经》是按照藏文的这个版本来,我要念传承,就是没办法,就是必须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否则的话呢,我就跳来跳去的话呢,跟你们这边也是,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如果讲完了以后,就觉得这本书,这本这个,就是这种,叫,或者叫会集本呐,或,或者叫修订本就是不太合理的。尤其是天、天台宗的有些大德觉得不太合理的话呢,就是我们就呃就以后不流通也是可以,现在只是我们内部的呃有这个几本啊,就是其实这个是都,都可以的。

  就只是我呢得过这样的这种传承,然后这个呢就是给、给历史呢,就是做个、做个证明。以后我们得过这样的传承的人呢,就是应该对它有一个交代,就是这是他自己心中这个呃有数都可以。

  当然最近有些呢就是说是什么天台宗没有这个传承啊、法脉落空啊,就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虽然汉地呢就是历来都是没有像藏传佛教一样的,就是念传承的这种习惯是没有的。但是我们汉地的各个教派和各个宗派呢,都有自己的法脉和都有自己的传承。

  所以呢每一个地方的这种方式呢都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学习有一些藏传佛教的这个弟子呢,也不能过分地就是啊判断,好像是只有这个某个宗派呢就是有传承,就是这个是合法的,就是别的呢就是都是不合法。

  我是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正因为这样呢,我不管是净土宗也好、禅宗也好,我对那个汉传佛教的各个大德呢,就是各个宗派的大德呢,就是非常的呃尊敬,发自内心的就是。

  我想应该,如果我、我要真的去辩论的话呢,我也许呃学过那么多年的这个因明就是。而且我也在辩论过程当中的话呢就是不是特别的失败就是。我对个人来讲呢就是我并没有畏惧之心。但是呢,我想我们佛教徒呢就是不是以争论,就是争执不息的这种辩论的话呢,就像是呃这个空谷声一样的,就是,传来传去、传来传去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产生一些贪心和嗔心的话呢,的确是这不是佛教徒的这个行为,啊,佛教徒的行为。所以呢,啊,就是呃希望呢就是大家应该就是以一种公正呐,合理啊,就是对这个所有的这个。

  我们本来这个佛教徒呢就是也不多,就是,然后啊这个甚至呢,就是可能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呢,就是也乘机,就是对这个佛教徒的这种微弱的,呃,这个生命呢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就是挑、挑,呃,就是怎么说啊,就是中间就是有一些,呃,这个挑一些是非吧。就是这样的话呢就是没有必要的。就是希望呢大家,呃,这个如果我的一些行为不合理的话呢,就是到时候我也不管是呃,在这个居士面前也好,呃在呃在这个,呃大、大德面前的话呢,我也可以承认。

  但是如果是合理的话呢,就是,呃,我们就是应该就是互相这个沟通,就是否则的话呢,呃,就我们光是这个现在有些人所说的,就是大家都就是争起来的话呢,就这种,这种说法是实际上是是不、不合理的。就是所以说呢我在这里呢,也是稍微就是呃表示一下,啊,就是实际呢上就是我、我并没有就是认为就是这是一种很大的这个事情呐。就是这是我们呃给大家讲的过程当中呢,就是有一个这样的这个交代,就是那么大家认不认可或者是什么样的话呢,呃应该就是这个后人可以这个呃去见证。就是包括我自己的话呢,我是很欢喜的,就是遇到了这个《妙法莲华经》的,而且呢本身是这个《妙法莲华经》呢也并不是只是一个天台宗,就是他所指定的一个他的法本,就是谁也不能动,也不是这样的。也并不是只是一个汉传佛教,就是他所、所控制的,也不是这样的。就是这个佛经呢,就是任何一个呃众生呐,任何不同的民族呢,就是他有权就是研究、有权呢这个修行,就是,当然这个因果呢每个人都是自己这个负责的就是。

  所以我们愿意这个修学的人呢就是大家都是应该以自己的这个信心和智慧来就是去接受。就是这个很重要啊,就是我在这里呢呃跟大家稍微这个提一下啊。(师清嗓)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然后呢就是下面我们呃讲这个呃《法华经》呢,呃、呃就是呃,这个(师清嗓)嗯,嗯哼,(师喝水)(师清嗓)呃(师清嗓)呃,嗯前面就是已经讲了就是这当时这个呃舍利弗呢,呃就是也很想这个听这个佛陀呢呃就是真正这个所讲的这个《妙法莲华经》,那么就是呃然后舍利弗呢就是也愿意就是,想听受佛陀的呃就是教言就是。

  我们前面可能有这样的回忆。(师清嗓)呃当然这个听佛经的话呢就是大家呃不管怎么样就是有、有这种、一种呃挑毛病呐就是或者是吹毛求疵啊就这样的心态的话呢,如果承认这个因果者的话呢就是,根据佛经的内容来讲应该是呃就尤其是这、这种这个非法器呢,就是一般来讲就是最好是不为他这个传授就是,这是呃非常好的。

  呃我记得在那个《杂阿含经》当中啊就是说,有一个人叫做是返戾,啊就是返戾呢就是他是特别就是爱挑毛病的一个人就是,别人不管怎么样就是,包括这别人没有任何错误都是他就经常挑,后来呢就是他去呃去,想这个找那个释迦牟尼佛的毛病就是。然后呢到这个释迦牟尼佛那里去了。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去的时候呢,就是释迦牟尼佛正在讲经,正在讲经的时候呢,那么就是他很想这个挑毛病,但是后来就突然就停了就是没有讲啊,然后呃就他说:“为什么你不讲啊?”就是然后佛陀说:“我要这个说法的话呢就是,心要这个清净的。如果心里面就是带有这个嗔恨心、带有这个嫉妒心、带有一些呃非常严重的这种这个染污意、染污、染污的意识的话呢,那么就是最好是不为他传就是。对他就是没有任何的这个利益。”后来呢就是他发现就是佛陀所讲的这些道理之后呢,呃就是他又观察自己的内心呢,就是原来自己这种呃这个来这里、来这里听课呢就是不是是真正的一种发心就是,而是是呃带有这个嗔恨心、带有这个嫉妒心,啊就是所以后来他发现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然后呢就开始这个进行这个忏悔,呃进行忏悔就是,凊净法器之后的话呢就是佛陀也继续说法啊。

  所以说我们呃这个无论是到哪里就是听受任何一个呃这种课的话呢,就是其实这个因果呢就是也应该说是非常这个可怕的。就是应该自心呢就是得以清净啊,就是如果自己有些这个行为不如法的话呢就是进行忏悔,就是变成,比如说我们一个呃这个装东西的这个碗、碗呢,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法器的话呢,如果里面是很、很脏的话呢就是,倒了任何东西呢,就是最后都不会就是有好的这个结果的。如果自己原来是不好的,然后就后来呢就是通过其他方式来把它洗干净的话呢就可以这个有意义的就是。所以我们在这里呢也跟呃讲一下就是,先这个听法的时候要再三就是观察自己的意乐,呃就这是非常重要。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那么下面就是讲佛陀呢就是告诉这个舍利子啊,就是说是这样的这种这个妙法呢,就是实际上是诸佛如来啊,就是并不是经常说的就是。时、时乃说之,时乃说之的话呢,就是说偶尔说的,就是不是经常说的就是,在说的时间呢也不是很多的。那么这个就像是这个呃优昙、啊就是优昙钵华一样的。优昙钵华呢,我们所谓的昙花,啊就是昙花易逝吧就是。就像,呃这个呃就也叫做是灵瑞、灵瑞花就是,也有这种说法(师清嗓)。

  那么这个呢,呃就像是呃这个佛陀就是说,尤其是在这个,呃舍利子当时这个依止了四十多年、四十年的话呢就是,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甚深的法,也不是经常讲的。这个《妙法莲华经》呢,因为,呃历来都是,它是特别的这种甚深就是,所以说呢,呃就包括呃当时是那个蕅益大师吧,就是蕅益大师呢,他做了一个《妙法莲华经》的这个会义。但后来呢就是,很多人就是说他就是,这个说什么,这个智者大师的这个密意啊,就是然后后人就如何如何。

  后来,呃这个呃益、呃就什么蕅益大师呢就是,我记得他、他、他说过一些,他说:“前面的每个大德呢就是,他说的这个,呃当时的众生的根基不同就是,那么不同的时代当中呢,就是他对呃众生呢,有不同的意义。”他、他说,也许就是,有人可能会骂他就是,他做、做这个会义的,就是会、会骂他的。但是呢,他自己所知道的这种呃这个境界,或者说是这种智慧呢,就是呃要这个不管怎么样的话呢都要给、给别人这个交代就是。所以,我记得在他的这个序里面呢就是,讲了很多当时这个蕅益大师弘扬这个《妙法莲华经》的一些呃状况吧,就是状况就是。

  所以,呃就我们在这里也讲到,就是说《妙法莲华经》就是,或者是这样的经典呢就是,不是佛陀也经常所说的,偶尔可能会说的,后来、后来的呃这个高僧大德们呢,就是就也是不一定是经常讲的就是,是偶尔讲的,就像是昙花易逝一样的。就是这里面呢,就是讲到是他的这个难得,或者是难以出现,稀有的这种这个功德。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那么,佛告诉这个舍利弗啊就是,汝等呢就是,你们呢,应该就是以这个信心来就是相信这个佛陀的所说的语言。因为佛陀呢就是,从来都是不会就是说任何的这个妄语啊就是,因为断除了这个,呃说妄语的因。

  我们凡夫人的话呢,肯定会说一些妄语啊,呃说一些自己的这种,自私的这,掺有、掺有、杂有这个自私的心的这样的这种语言的。佛陀呢,早就已经断了,就像《释量论》那么里面讲的一样的,佛陀说妄语的因就是,烦恼呢就是,早已这个断除,正因为这样呢就是,他的这个广长舌相啊就是,广长舌相都是,他就可以覆盖整个面部就是,这是一般这个人来讲根本没有的。他生生世世不说妄语和不说绮语的原因呢,就是他有这种这个特点。因此佛呢就是,所、所说的是金刚语,所说的是真实语,所说的无欺之语,啊就是。所以,你应该这个相信就是这种法呢就是,非常这个难得的。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

  佛告诉舍利弗啊就是,诸佛呢,就是随顺众生而这个说的法,那么他的意趣呢就是,非常难以就是解、解开啊就是。因为,佛陀对呃不同众生的根基呢就是,宣说不同的这个法门,啊就是。正因为这样呢,就是有时候呢,就是佛陀可能会,本来不存在的东西说可能有的;本来是就是不是实有的东西呢,就是也对某个众生的根基意乐呢他会说有的。所以,这种意趣和这种密意呢,就是非常难以这个解开,啊就是非常难以这个解释。我们要懂得这个佛陀的密意难解,啊就密意难解。

  【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为什么是这样呢?佛陀说我以这个无数的方便和无数的种种因缘,还有譬喻、言辞等等就是宣说了这个,演说了妙法。而且这样的这个法呢就是,并不是是以这个我们世间的一些寻思者啊,就是以思量分别来能这个了解的,啊就我们有寻思者、分别念严重的人呢,就是他经常凭、凭自己的分别念,凭自己的贪嗔痴的这种意乐来就是进行揣测,或者说进行衡量,但这个呢,就根本没有办法。唯有呢就是诸佛菩萨就是能呢,就了解就是佛陀的真正的这个究竟的密意啊。

  就是就像《心地观经》里面就是讲的一样,就是,呃什么就是“大智方便不可量”,啊就是大智方便不可量。大智慧的这种方便方法的话呢就是不、不可量的。一般来讲,我们这个呃呃什么,啊就是佛陀的这种密意呢,就是非常难以揣测。不要说是我们凡夫人,就是甚至声闻缘觉的话呢,就是无法这个衡量佛陀的最究竟的密意啊。就是“此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应该是究竟《宝性论》当中讲的吧。就是此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呃就是这、这种甚深的境界,就佛陀这个甚深的境界呢,并不是、是这个声闻缘觉二乘啊就是他们就是所、所了解的。

  所以说呢,我们有时候呢就是凡夫人呢,就是可能凭自己的呃这个分别念,啊就经常呢就是揣这个佛陀的这个密意啊,就这是非常这个呃困难的,啊就困难。尤其是佛陀所讲的这个法呢,就是他是有哦,这个四种秘密啊,四种意趣啊。就是那么,四种秘密和四种意趣呢都有不同的这个所谓和他的这个意图等等。就这样的话呢,有些表面上看来,就是这可能不合理的,但是呢他对就是很多众生是有帮助的,就所以呢,就是佛陀也会这样讲的。

  然后很多那个,古今大德的这个,就是这个大呃大的成就者的话呢,他也是对某个众生的这个根基和意乐不同的话呢,就是也示现就是种种的这种方便方法,就是所以,这种,因为我们这个方便品当中呢,就是主要讲,佛陀的这个方便法啊,佛陀的这个方便法。(师清嗓)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那么下面就是是为什么是这样呢?就是诸佛世尊呢,唯一的这个大事因缘呐就是才这个出现于世,啊就是唯一的这个诸佛,所有的这些佛的话呢就是唯一的这个大事因缘就是才出世。所以《妙法莲华经》当中的一般我们啊就是经常讲啊就是“开示悟入”,就是“开示悟入”的这个道理啊。“开示悟入”的呃很多这个大德啊,就是就经常讲“开示悟入”的话,其实很多来源呢就主要是《妙法莲华经》。

  包括我们现在汉地呢,某个上师开示,就是开示的话呢,他是这个前面的呃这个就是开、就是开示悟入当中的前面的两个字呢。就比如说,本来这个法师呢就给大家讲讲课啊,哦就某个上师开示啊,某个法师开示啊,某个居士作开示。作开示的话呢,就是他这里所谓的开呢,就是呃就破开无明,就是很多大德也有这种,破开无明就是,就原来是你就在包在无明当中,就破开无明。然后所谓的示呢,就是你原有的这种心性呢,就是给你指点、指点出来,就是然后开、指示、指示这个。呃,比如说我们一个,呃,什么这个箱子里面有一块这个金子的话呢,那么就是就打开这个箱子呢就是叫开,然后示的话呢,就是这个金子,原有的这个。

  然后呢就悟入的话呢,就是我们众生要,就是你光是发现这里就是都不行的,我自己要这个开示,要这个悟、悟就开悟,就是,应该是我要证悟就是他的这种心性。然后,入的话呢就是最后呢就我证悟以后呢,就光一个证悟不行,一地菩萨、二地菩萨或者一般的一个证悟也不行,还要呢就是入于这个佛道,就入于佛果,就是才、才、才就是最究竟的这个呃最究竟的呃这种这个就解释方法吧。

  所以下面呢,就是讲这个为什么是佛陀就是宣说了这么多的方便方法呢,这都是为众生呢,实际上诸佛菩萨、诸佛就是,来、来这个一个大因缘是什么呢,就是也就是说是一大事因缘呢就是出现于世,那么这是什么样呢就是,他下面就是讲这个。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7下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