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中阴《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祖古乌金
《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
音流瑜伽研究微信公号
作者:祖古·乌金仁波切
译者:杨书婷
中阴
生有中阴、禅定中阴
睡梦中阴、临终中阴
法性中阴、投生中阴
临终前生起清净的菩提心
生有中阴
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在一种称为中阴(中有)的状态中,中阴的意思是过渡的状态,介于两个时间点之间。目的我们是在生与死之间的过渡状态,称为“生有中阴”。这个中阴时期是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直到我们进入导致过世的情境为止。另外两种中阴,有时候也算做是生有中阴,分别为“禅定中阴”和“睡梦中阴”。我们必须在白天修持禅定中阴,夜间修持睡梦中阴。现在为了修持禅定中阴,我们需要了解佛性的意义。每个众生都具有佛性,没有一个例外。佛性是吾等有情的最核心,是我们自心的真正自性。佛性自然是全然离于所有缺失,并具足一切圆满功德。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仅仅是认识我们的自性,并且对此一认识加以延续。不需要透过禅修来创发或制造一个佛性。另外也必须了解,每一个出现的经验都是在我们的佛性广空之中显现,以及消逝。
禅定中阴
当我们能认识我们的佛性、自心的法身自性时,便有禅定中阴的出现。任何有概念思惟涉入的,都不能称为禅修。此处禅修所指的是当念头已然灭止、无有概念思惟的期间。一再反覆这个期间,从念头灭止到再度出现,称为禅定中阴的修持。除非我们认识自性,否则都将继续轮回,投生于六道之中,一道接着一道的轮转。有情众生之所以会从此处到彼处的不断发生于轮回之中,正是因为没有认识他们的自性。不知晓自性。就称为无明。
精要的禅修教导,称为心髓窍诀,这些教导既深奥又直接。且让我用巴楚仁波切所给予的心髓窍诀来说明这一点,有一次,秋吉·林巴到果洛省的一处帐篷营地去拜访巴楚仁被切,并在那儿与他相处一个星期。在那个星期中,秋吉·林巴和他女儿一同领受《入菩萨行论》的口传和精要的禅修教导。
有个傍晚,巴楚仁波切在教导秋吉·林巴之女贡秋·巴佩,她后来成为我的祖母。她非常清晰地记下仁波切的话语,并于其后复诵给我听。她模仿巴楚仁波切厚重的果洛口音,说道:
“不要用过去发生什么来娱乐(你的)念头,
不要预期或计划未来将要发生什么。
就让你当下的觉醒性毫不变异,
绝对自由与开放。除此之外,
没有别的什么好做的了。”
他的意思是,别坐在那儿想着过去发生了什么,也别推测未来将要出现什么,即使是从现在往后的几个片刻亦然。就让你当下的觉醒性,也就是本自存在的觉醒佛性,全然毫无修饰。不要想去纠正或改变什么,就让其自在、自然如是,犹如虚空一般自由而开广。除了这样,就没有别的要做了。这是巴楚仁波切的金刚语,非常具有意义。
当下的平几心,是所有众生都能觉察到的内在功德或能力,从普贤王如来和金刚持佛,一直向下到最微小的昆虫,皆是如此。一切有情众生都能觉察或有意识。能觉察或有意识的,就是我们称为心、那个可以知道的东西。心有意识,然而也是空的,并非由任何东西所组成。有意识且是空的这两种性质,是不可分别的。本质为空,自性能知,它们无法分离,就像水和湿度、火和热度之无法分离一样。
一旦认识这个自性,禅定中阴的修持便可开始。不再忆念过往之事,不再涉入未来之思,现在也不受任何事情抢先占有,就让你当下的觉醒性温和地认识自身。当你如此这般,立即会有清晰的觉醒片刻。不要试图修饰或改进这个当下觉醒性的片刻,就让它如是地开放且自由。
睡梦中阴
至于睡梦中阴,唯有当我们入睡之后,梦境才会出现,不是吗?不睡觉,就不会有梦境。我们梦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因为妄念。当我们醒来之后,梦境从哪里而来?又从哪里而去?我们两者都找不到。这和六道众生迷妄的在白昼之中的经验,完全是一样的。
检视一下你的梦境从哪里出现、在哪里停留、又往哪里消失。要了解,虽然梦境并不真实存在,我们依然受其所蒙骗。现在,将梦境想成是我们受无明所制约的一种例子。诸佛与菩萨就如那些从不入睡、因此不作梦的人,有情众生则因为自己的无明,不仅入睡而且还在作梦。诸佛是在证悟的本初状态中,那个状态根本没有迷妄。更甚者,还具足所有的功德,并离于一切的缺失。要断除日间的妄念,如此,双重迷妄的迷妄轮回梦境也会灭止。
临终中阴
生有中阴之后,即是“临终中阴”。临终中阴是从当我们患有不治之症而将走向死亡开始,直到我们咽下最后一口气为止。这个从得病开始到心神离开身体的期间,就称为临终中阴。
据经典所说,最有可能去获得成就,便是在临终中阴时,解脱入法身的广空之中。如果我们已经认识了自己本具觉醒的自性,并且对此不断修习而加以娴熟,那么在身体死亡之前的那个片刻,就是最佳的机会。如果我们足够精通于“法身迁识”(dharmakaya phowa。法身颇瓦),便可依法修持,将本具觉性、心的法身自性,与基界的宽广相融。这是最高层次的颇瓦法:没有能迁者,也没有所迁者。你安住于纯然清净的三摩地中,心与基界无二无别。法身犹如虚空,遍在而不偏颇。当无二觉性与基界相融,此遍在与空界即不可分离。法身颇瓦的基础是对于众生皆有的本智之了证。需要去认识的是我们的觉性。将觉性与清朗的虚空相融,并安住于颇瓦中,没有要被移走、被驱除、或被迁转的。这种融入本初清净的解脱,是最上等的颇瓦。
如果你尚未认识无二觉性,或对此修习得不够,因此没有办法修持法身频瓦得以成就,那么临终中阴便将继续进展。能够感知的“外在气息”之呼吸将会停止,细微能量的“内在气息”则仍继续流动。于外在气息止息和内在气息止息两者之间,会出现三种经验,称为“明”(白色显现)、“增”(红色增长)、“得”(黑色获得)。当你从父亲那儿所得的白菩提,从原先所在的中脉上端顶轮处开始下降,会引发类似月光的白色经验。接着,当你从母亲那儿所得的红菩提,·从原先所在的脐轮下方开始上升到心轮,会产生犹如日光的红色经验。当这两者相遇,则会接着带来毫无意识的黑色经验。
就在这三种经验开展的同时,所有源自贪、瞋、痴三毒的不同“八十性妄”(八十寻思)便会灭止。这八十种性妄包括四十种源自贪、三十三种源自瞋、七种源自痴的念头状态,每一个都会在黑色经验出现的时刻灭止,就好像地表和天空相融,所有一切突然都变得黑暗,概念心的框架暂时中止。如果你是个对无念觉性之觉醒状态有所熟悉的修行者,此时你就不会昏迷而落入无意识状态中,反而能认出“日巴”的那种不止息与无阻碍的状态。
于此重述,首先是白色“显现”,其次是红色“增长”,最后是黑色“获得”。继这三者之后,接下来是称为圆满成就的基位光明,也就是法身本身。对于因为概念止息后,而显露出的觉醒心状态并不熟悉的人,此时将重返忘失的状态,而这个纯然且未掺杂的无明状态,就是再次进行轮回六道的真正基础。
对绝大多数的众生来说,这个无明的淹没状态,一直要到“太阳于第三天升起”为止。然而,对于已然领受上师教导并引介真实自性的人来说,此刻便能认出法身并得到证悟,而不会落入无意识的状态中。
这个认出和觉醒,通常被称为“基道光明相融”,或“母子光明相融”。藉由真诚的禅定中阴修持力,这个认出将如孩子被拥入母亲怀中一般自然且直觉地发生:母亲和孩子都彼此相知,因此没有疑惑、不会犹豫。这个认出是瞬间发生的。某部密续表示:
“刹那了知;刹那证果。”
若能让母子光明相融发生,就不必再经历任何后续的中阴时期。在那个当下,立即就会解脱而获得成就。
依据藏语称为Bardo Todrol的《中阴听闻得度经》对那些无法在死亡时刻解脱的人来说,接下来的中阴状态通常会长达四十九天,并且每七天都会有特定的事件依序发生。这对恶业都会有的一般人来说的确如此。如果这个一生当中犯下极多恶行,中阴有可能非常短暂,甚至可能立即就会堕入下三道。对于修行层次相当高的行者来说,中阴也相当短暂,因为立即就解脱了。但是对那些介于中间状态的一般人来说,中阴通常长达四十九天①。
①读者可参考以下书籍,应有帮助:《西藏生死书》、策勒•纳措·让卓(Tse Natsok Rangdrol)的《观照之镜》(The Mirror of Mindfulness,尚无中译本,或译为“念住明镜——四中阴之轮”)和由秋吉·尼玛仁波切所著的论释《中阴指引》(Bardo Guidebook,尚无中译本)。
法性中阴
临终中阴之后,便开始进入“法性中阴”。一般人会感觉他们已经不省人事了三天半而终于醒来,对他们来说,好似天鸟再度展开。在法性中阴时期,会有许多不同的消融阶段:心融入空界,空界融入光明,光明融入双运,双运融入智慧,最终,智慧融入自显。此处,双运所指为本尊的身相。
首先会出现颜色、光亮和声音。此时只会有四种颜色出现,称为“四智和合”的经验。这时并没有成所作智的绿光,因为修道尚未圆满。“光明融入双运”意指着本尊的身相。不同的本尊开始出现,首先是寂静相,接着是忿怒相;这些本尊有些细小如芥子,有一些则大如须弥山。在这个时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认出这一切,深刻的了知无论显现什么,都是自性的显现。所有的本尊都是你自己的显现:他们并非从别处而来。所以,要百分之百地相信,无论经历什么,都不过就是你自己。
另外一种解释的方式是,所有出现的一切都是空性,有此经历的也是空性。空性不会伤害空性,因此没什么好怕的。具备这种信心,便有可能在报身层次证得解脱。
从寂静相和忿怒相本尊所散发的光芒,既强烈又吓人。如果你曾领受关于此阶段的开示,便能非常有信心地认出这些都是你自己本性的表显。否则,代表六道的苍白柔和光芒会以各种不同颜色出现,对中阴境遇中的各种现象并不熟悉的人,自然会受到这些比较舒适的光芒所吸引,而这种吸引会把心拉回六道轮回之中。如此,第四个中阴“投生中阴”便开始了。
投生中阴
在投生中阴时,你的知觉力比在今生清醒状态时更加清晰七倍,由此你将会忆起过去所做的一切,也能了解目前正在发生的情况。你会具有六忆念:能够忆起上S、法教、受过灌贝的本尊等等。当你忆起曾受过和修过的法教,最重要的是要承认目前你已死亡且处于中阴状态。接下来,试着想起中阴期间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迷妄的经验,各种事物虽被知觉,却同时都缺乏任何的自性,这和我们目前的体验都不同。现在,当我们把手放进滚烫的水或燃烧的壁炉中,手就会灼伤;同样的,我们也会被巨石的重量压碎。但是在中阴之时,所有发生的事情都不真实,一切都只是如幻的经验,所以,哪有什么东西可能伤害你?这一点很重要,应牢记在心。
到了中阴的这个时候,你的意念力毫无阻碍,因而有可侧投生于五自然化身刹中的任何一者,也就是化身佛的五净土.。最简单的可投生之处为阿弥陀佛的净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过去曾发下十三次大愿,由于这些愿力,因此行者不须先清净所有的烦恼即能投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若要到其他佛陀的净土,则必须先把业力彻底清净,而往生极乐净土便不需要。因此这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疑惑,要生起专一的决定力,犹如意善天际的老鹰,毫不犹豫地想着:“我现在要直接前往阿弥陀佛净土!”如果你能在投生中阴时专心地保持这一念,便足以到达那里。只要你没有任何执着,那就没有什么能绑着你或阻止你去到极乐净土。要确认你已经没有执着,临死之前就要将你所拥有的一切,在心意上供养给阿弥陀佛。将你的财产、享乐、亲戚、朋友,一切都当作曼达供养。任何导致你会产生执着的事物,即便是小如针线,都足以系住你的心。
当身体己然抛下,只有心识会继续,就像从一片奶油中拔起一缕发丝那般孤单。如果这个心识并未因执着于世界上的任何东西而受缚,就什么都阻止不了它,尽管疑惑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同。对投生阿弥陀佛净土存有疑惑的心识,虽然仍可投生彼处,但会被监禁在闭合的莲花花蕾中五百年,直到清净了疑惑的遮蔽。如果你能对此生的所有世间事物放下执着,并且专一地决定:“我要直接前往阿弥陀佛的净土”,那么你百分之百必定可以到达。对于此事,不要有任何的犹豫或疑问。
在投生中阴时,你会想起:“我的修行不够稳定,无法让我在临终时解脱入法身,也不足以让我在法性中阴时解脱入报身。现在我到了投生中阴。”承认这一点,并下定决心要彻底放下所有的执着。否则,就算是对亲戚或财产的最微小执着,都会让你的神识烦恼且担忧,结果就好似追着肉骨头的狗一般。这种执着能真的将你的心识绑住,并使你回返轮回世间。
如果你真的得要投生这个世间,你就会继续在投生中阴里,同时寻找新的投胎。当你遇见未来的双亲时,要想象他们就是本尊佛父佛母,让你的心以种子字“吽”的形式进入母胎,并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位清净的佛法行者。
金刚乘法教针对不同层次,提供很多的机缘和机会。如果我们错过了其中一个机缘,还有另一次机会;如果我们又错过了,仍旧还有机会可以再度尝试。只要你的三昧耶没有断失,金刚乘有许多珍贵的法教能帮助我们度过中阴。
当你病入膏肓或面临死亡,此时便要坚决结合认识心性的修持和直接前往极乐净土的决心。如同伟大的上S噶玛·洽美所言:
“愿我能像那邀游天空的雄鹰,
展翅直接飞往极乐净土,
于任何刹那都毫不回头!”
别回头!对此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彻底放下执着而安住。不要有任何疑惑,那么毫无疑问地,你将直接到达解脱彼岸。
临终前生起请净的菩提心
永远都应记得,要以皈依三宝和生起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为开始。至于修持的主要部分,想象自己就是本尊。这称为生起次第。温和地看着:“是谁在观想?是什么在想象这一切?”找不到任何在观想或想象的东西,称为圆满次第。就在观膏思惟者的当下,立即便会看见实际上并无可看之物。任何人都能看见这个,只要他们知道如何来看。在第一个瞬间,念头是缺席的。这状态并非象是一片昏黑的那种不省人事,而是清清楚楚的觉醒。然而此觉醒性不会形成任何念头。如同虚空,不是昏暗所遮蔽的那种夜空,而是阳光所照亮的那个天空,而且此阳光和虚空是不可分别的。这即是一切众生所具的赤裸平凡心。之所以说是赤裸,是因为这个时候并无概念,没有念头的活动。而通常的情况则是:心识的每个片刻都受概念所占据,且忙着制造东西。因此,要让当下的觉醒性全然无有造作。
永远都记得,要以回向功德和清净发愿来结束修持。当我们病重之际,痛苦可能极为强烈,我们或许深陷苦脑且感到悲惨。此时要舍弃这种想法:“我正在受苦!这对我来说真是可怕!”而要想着:“愿我能带走一切有情众生的所有痛苦与疾病,并愿众生的恶业成熟之流受到阻断!愿那一切都由我承受!愿我能承受所有佛法护持者所经历的一切疾病、苦难与障碍!愿他们的阻碍都在我身上成熟,因而他们都不再有任何的艰困!”这种心态将能累积广大的功德,并能清净无量的罪业。难以再找到比持有这种心愿更有功德的事情了。比起躺着呻吟悲叹:“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我会承受这样的痛苦?”这可好得太多太多。这类的自顾自怜,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在我们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当下所发的心愿具有不可思议的威力。据说临终时所下定的决心,必然会实现,不管是善是恶。有些人是这么想着而死的:“谁和谁对我做了什么,愿我能报复!”以此即将断气前的强大心力,此人的心可能会投胎为具有威力的恶魔而能伤害他人。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生起清净的心愿和热望,无疑地也都将会实现。当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生命即将结束,此时我们心中的发愿和生起的决心会具有强大的威力。这一点很重要,应牢牢记住。
在死亡之际,“时间不会改变,经验则会改变。”此处所指时间的意思是并没有真正的死亡发生,因为我们的内在自性是超越时间的。唯有我们的经验会改变。所有这些经验,应该都被视为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当我们遇见真正的老虎,我们会感到惧怕;但如果我们知道那只是个仿造品,是一只纸老虎,便根本不会有所惧怕。因为我们不会怕被纸老虎吃了;同样的,所有发生在死后的不同经验,看似真实,实却不然。在中阴之际,火焰无法灼烧我们,武器无法砍伤我们,所有这些都是如梦如幻且无实质的,这即是空性。
在祖古·秋吉·尼玛仁波切于中藏北部的寺院“邦贡巴”中,财务主管即将离开人世,我的叔父德喜祖古就在现场。当那位司库临终之际,一直说个不停。他说:“嗯,嗯,现在这个大种正在融入,现在那个大种正在融入,现在心识正在融入空大,现在空大分离,所有不同的显现都出现了。金刚链如水晶花鬓和鲜花一般四处飘动。法性真让人惊叹!”他大笑之后便死了。显而易见地,他是那种觉性相当稳定的人。
在死亡之际和死亡之后所出现的经验都是难以言述及思量的,无法事先就明确描述。不过有件事可以确定,那就是所经历的一切都“只不过是没有自性的显现”,仅仅觉得象是、实牌上却无实质,一切都是空性的戏耍。所经历的一切,都不过是内在自性的显现,可见,但无实质。
倘若你无法认出显现于中阴的这一切都是你的自性,你便有可能被那些声音惊吓、因那些光束而恐慌,并且对那些颜色感到害怕。但实际上,这些声音、颜色和光芒,都是佛性的自然显现。这些是证悟状态的身、语、意:颜色为身、声音为语、光束为意的显现,它们会毫无例外地显现予每个众生面前,这是因为每个众生都有佛性。
虽然这些经验对每个众生都会显现,但经历的时间长短则可能各有不同。这可能相应于对心性的稳定程度。除了时间长短的差异之外,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相同的。要牢记的最重要事情是,别因为任何事情而感到悲伤或忧郁,这毫无用处。要带着旅游者的心态,开心地扛着一切有情众生的痛苦重担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