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绪论《藏密脉、气、明点观修》
音流瑜伽研究微信公号
前言 ▎第一章 绪论《藏密脉、气、明点观修》
作者:邱陵
编者按:脉、气、明点是藏密起修正行的前提或前行,而藏密的起修正行在Sant Mat与之对应的是行者获得印启。Sant Mat普传之后,相对应于藏密前行的是音流行者得以“入内”或完成“回撤”,而事实上大陆绝大多数音流行者处于努力完成“入内”或努力完成“回撤”的路上,当然,藏密的行者们其实也一样处于漫漫前行路上。所以,脉、气、明点的修法还是值得学习了解的。虽然资料是很久以前的,但是,实际上邱陵先生的这些资料“出道即巅峰”,秒杀现今市面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
在前行的实修手段上,Sant Mat没有采取藏密繁杂的气脉、明点修法,而是直接通过持名等实修技术~注意力从四肢撤回到中脉(脊柱)、沿中脉到眼中心~达至“入内”或完成“回撤”。音流行者完成前行(达至欲界定)的标志是,行者在内在见到给自己印启的师父的光明体,这是与其他实修系统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
文中观点不代表公众号意见。
前言
西藏密宗无上瑜伽部之所以超胜于唐密、东密瑜伽部(下三部密),就在于它具有脉、气、明点的观修。它不但有一套脉、气、明点的理论和体系,而且有一套把凡俗的无明脉、气、明点系统变成智慧的明行脉、气、明点系统的方法。所以,藏密以此能别树一帜,扬名于世界。
从低级层次或基础来看,藏密的脉、气、明点观修,形成了各种气功和拳法;从高级层次或圆满成就来看,藏密的脉、气、明点观修,导致和形成了诸如大手印、六成就法和大圆满等各种无上大法,修持幻身和虹身。藏密脉、气、明点理论和实践实际上贯穿了无上瑜伽的所有法门,它成了藏密的灵魂。
本书着重介绍藏密有关脉、气、明点的系统、结构和理论。为满足初学者学密入门的需要,介绍和论述了无上密几种基本气功,诸如九节佛风、金刚诵、中住气和宝瓶气等修法;并介绍和论述了各种开通关节与脉轮的拳法,旨在使初学者于修持四加行或六加行的同时,修习这些基本气功和拳法,以便更切实地打下学习密法的基础,不但有益身体健康,而且易于入门。
拙火瑜伽是修持藏密各种大法乃至无上瑜伽的基础,本书提供了比较详细的理论与修法,但是若无明师指导,或者年龄较大,则不易修成。至于幻身法、脱噶法及黑关法等脉、气、明点观修,本书虽有论述, 但在附录中不附具体修法,读者如需深入研究和修习,请参阅拙撰《藏密大圆满法选集》、《藏密大圆满心髓探奥》、《藏密大手印探奥》、《藏密六成就法诠释》和《藏密心要十讲》等书。
颇瓦法(开顶法)一直被认为是速疾获得即身成就的法门之一,早年就曾在中国大陆风行一时,它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对以什么标准来决定其证量,在密教界仍存在着争议。本书对这些争议作了介绍,希望引起读者的注意。
本书除笔者对藏密脉、气、明点学说和修法进行分章论述外,附录了海内外多位有成就的金刚上师所传承的有关修法,都是难得一见的资料,也希望读者留意。
……
邱陵
1993年初秋于广州
❁
第一章 绪论
脉、气、明点修持,是西藏密宗具有的最大特色,它构成了无上瑜伽的基础,涵盖了包括前行、生起次 第、圆满次第在内的密宗一切修法。这是西藏密宗传承自莲华生大士的对于色身(现在身体)的修持方法, 经过一千多年逐步发展起来形成的一套学说,一套独特的人体生理学。
藏密噶举派(白教)奉为基本经典的第三世噶玛巴·让迥多吉著、陈健民译《甚深内义根本颂自注》对人体脉、气、明点的剖析至详,精微奥妙。书中指出:“初生身体之根本,实为中脉与命气,”又说:“身成立己,当知其脉之安在,故先释脉;脉中经行者为气,故次当释气;脉中安住者为明点,故次当释明点了在脉的方面,人体与生俱来有以三脉四轮为主的脉轮系统,始由中脉再分左、右二脉;由左、右二脉共分二十四脉,而各具作用成七十二脉;又七十二脉各分一千,于是为七万二千脉而大备。在气的方面,按不同的运行部位和生理作用来分,有五种根本气,即:命根气、上行气、平住气、下行气、遍行气;另有五种支分气, 即:行气、循行气、正行气、最行气、决行气。按功德来分,则有业劫气和智慧气。在明点方面,分为离戏明点、错乱明点、物明点等三种,其中物明点又分为净分和浊分,净者为饮食精华所化的精、血、津液,浊者为汗、涕、尿等排泄物。以上所述,是人体脉、气、明点系统和结构的最简略介绍。实际上,藏密的脉、气、明点学说的内容要复杂和丰富得多。这一切不过是宇宙在人体的投影,人体亦如一个小宇宙,是个大系统。
脉、气、明点与人体身、语、意三业的关系极为密切,因脉积聚而成身,故修脉的目的在于使之调柔、通达、透明;气屈曲而成语,故修气的目的在于导顺和使之细、慢、长;点抽象而成意,意从点出,意专司思想, 修明点的目的在于使之净化升华。
脉、气、明点本身都是无常的,即无有常住,它们会新陈代谢,会衰退。以诸脉而言,任一刹那都在衰退。《甚深内义根本颂自注》说,平常人岀生后一年间, 能生一切脉,寿百年中死者,脉在一年圆满生起后,每日即有二脉功能枯槁,百年中脉共七万二千死尽。以气而言,平常人于岀生后与死亡之间,也是每十年都有一气收摄退化,最后一口气不来,就离开世间。至于明点,人在青年时期,明点的产生非常旺盛,由二十七岁至四十八岁,便产生不多,四十九岁以后,产生明点的力量便非常地弱,存多少就只剩多少了。所以,行者必须有此等认识,才能精进修持脉、气、明点,从生理上调治身上由瞋、慢、贪、嫉、痴五毒所积集污染的烦恼脉和病脉,开显本来具足的金刚身脉;调治身上的业气,开显本来具足的智慧气;调治因受薰习而污染的明点,防护明点漏失,使明点成为智慧明点。
藏密重视人体脉、气、明点,依身起修,并不违背显教的经典,而是契合了佛学的最高原理。佛学大、小乘经典的学理,都认为人们的身体只是“四大"假合之身,仅为我暂时偶有所属,并非真的为我所有,而芸芸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不知“四大”本空。所谓“四大”即指地(固体的骨骼等)、水(血、液、涕、唾等)、火(暖力)、风(气)。密宗则从“五大”(地、水、火、风、空)起修,认为“五大”的自体,就是五方佛的自性,也就是“阿赖耶识”所属的附起功能,心物同源,互相依附。修脉、气、明点,先了却身业的根本,进而转为心物一元而返还为大圆满的光辉清净。所以,密宗脉、气、明点的修持,确是别树一帜。
东密(日本密宗)因缺无上瑜伽部传承,而只有瑜伽部修法,偏于心法,而无脉、气、明点修法。藏密以瑜伽部为基础,进修三脉四轮、或五轮、七轮及气功、拙火、明点,均东密所阙如。所以,藏密与东密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此。陈健民上师曾作《东密行者当进学藏密无上瑜伽法论》一文,详细论述两者之区别。
继婆罗门后起的印度教中昆达里尼瑜伽派亦有三脉五轮或七轮之说,看起来与密宗之说几乎相同。但是,实际上密宗的脉、气、明点学说,只借用其名称,并非照搬其内容,对此中要点已别加升华,更经藏密历代祖师的传承发展,使藏密的脉、气、明点学说实与印度教昆达里尼瑜伽之说不同,亦为其所不及,学者须细加辨别,以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