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中观庄严

哲学-中观庄严100笔记

创建日期:2023-04-15

  哲学-中观庄严100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194,33-128课)+结文(195,128课)

  甲二、所说论义=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丙一、名义(7,33课)+丙二、译礼(8,34课)+丙三、论义+丙四、尾义

  丙三、论义=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戊一、认清二谛之理(11-140,34-96课,含九个小结)+戊二、遣除于此之诤论+戊三、如是通达之功德

  戊二、遣除于此之诤论=己一、略说无过之理(143+144,97课)+己二、广说彼义

  己一、略说无过之理=庚一、能推翻辩方观点(143,97课)+庚二、无以反驳之理(144,97课)

  己二、广说彼义=庚一、遣除于胜义之诤论(97-109课)+庚二、遣除于世俗之诤论

  庚一、遣除于胜义之诤论=辛一、远离四边之胜义中无有承认之理+辛二、遣除于彼之诤论

  辛一、远离四边之胜义中无有承认之理=壬一、宣说具有承认之相似胜义(149+150,97+98课)+壬二、宣说远离一切承认之真实胜义

  壬一、宣说具有承认之相似胜义=癸一、以教理成立(149,97课)+癸二、彼之名义(150,98课)

  壬二、宣说远离一切承认之真实胜义=癸一、略说(152,98课)+癸二、广说

  癸二、广说=子一、说明胜义超离言思之境(154,99+100课)+子二、说明言思是世俗之行境

  154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一辛一壬二癸二子一、说明胜义超离言思之境:

  生等无有故,无生等亦无,彼体已遮故,彼词不容有。既无所破境,则无正破因。

  2、“有所依法”或“无所依法”

  有所依法,比如瓶子、柱子等有的法;无所依法,也就是无有的法,如果将这二者作为对境,以心来思索、衡量,那么,就不可能不以中观理予以打破。所谓的实相,并不是将有所依法或无所依法作为所缘境、通过执著相能够思量的。

  3、比喻

  离边空性就如同一望无际的大海,而贪恋各种各样所缘的三有之意识比喻成商主。很多商主依靠船只到大海中取宝,在航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狂风大浪等灾难。那么,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中,当实执的船只受到损坏、即将隐没之时(凡是具有相状的执著全部会被破掉),各式各样意识的商主(有些承认实有、有些承认假有、有些承认单空)非常恐惧(没有一个所依的法怎么可以呢?),总是想抓住木板(因果)、木块(轮回)等作为依靠,但实际上,所依的木头、板子也并非坚固之法,终究无有丝毫可以依靠之处。

  在无边无垠的大离戏空性当中,以中观理进行观察的时候,所有的分别念全部都会埋藏在这一法性的汪洋大海中。反过来说,能观察的心有没有一个可靠之处呢?好的执著也好、不好的执著也好,任何执著都会在空性的汪洋大海中死去。真正对空性法门具有深深胜解的诸位智者来说,对此理不但无有丝毫畏惧,反而会兴高采烈。

  4、无有自性

  不论中观自续派或者中观应成派,都抉择了万法无有自性这一道理。但对于无自性与空性,根据众生根基不同,在理解的时候,有些解释为单空,有些解释为远离一切戏论的真实空性,还是存在这样的差别。

  解释为单空的无有自性,毕竟是一种分别念和语言的对境,根本不属于不可思议、无法言说的境界。这种瓶子不存在的境界,不要说得地菩萨、阿罗汉,即使未得地的人也可以在分别念前显现出来。认为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的执著相,实际就是相似胜义,其对境为相似胜义,对此执著即是相似胜义的有境。

  从真实胜义的角度来讲,一切执著、一切戏论全部消失, 像清净虚空一样远离一切边。

  在《中论》和《入中论》中,通过共同五大因和不共四大因也作了这样的抉择。表面看来,《金刚经》等《般若经》经常说空性、无有自性、万法一无所得。所谓的一无所得也并非单空的一无所得,而是远离一切戏论的一无所得,“无自性”就是为了说明远离戏论这一意义的。

  5、《显句论》中讲到这样一个比喻:有人说:请你给予我一些财物。那人无有任何可以给予的财物,于是这人说:请将一无所有的财物给我吧。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他拥有根本不存在的财物呢?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怎么给他呢?根本没办法的。同样的道理,如果将究竟的见解抉择为单空,然后将不存在看作实有法,就如同索要根本不存在的财物一样。

  6、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用词

  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都会出现空性、法界、双运等字眼,仅仅依靠词句无法区分二者的差别。每次遇到这些名词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只有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才是最究竟的实相。

  暂时来讲,中观应成派不需要抉择单空的见解,而中观自续派有一个单空的观点;从究竟角度来讲,二者在离戏论的观点上完全是圆融无违、无二无别的。在真实胜义这一场合里面,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的究竟密意完全一致,也就因为如此,才将《中观庄严论》这部论典称为所有中观的庄严。

  7、中观应成派见解

  中观应成派的真正见解,在入定位无须承认相似胜义与真实胜义,也就是指以入定为主抉择见解时,无须作相似胜义与真实胜义的辨别。在入定智慧时将万法抉择为远离一切戏论,建立大离戏的本性。

  但在菩萨出定位时,月称论师和寂天论师的观点也与中观自续派一样,承许胜义谛分为两种,暂时抉择单空,究竟远离一切戏论。在后得位的见解必须分开,中观四步境界,显现抉择为空性、空性抉择为双运、双运抉择为离戏、离戏抉择为等性,其中所说的空性就是指单空。

  8、中观自续派见解

  从中观自续派所承认的相似胜义而言,生和无生观待而安立,就像燧木与燧垫一样是互相观待的。如果以理分析,如同生不成立一样,无生也不能成立,这就是中观自续派的观点。因此,不要认为中观自续派从头到尾只承认一个单空,不承认远离一切戏论,不是这样的。

  9、现空双运

  对方观点1:生等在名言中存在,但实有的生绝对无有,也即瓶子在名言中存在,这是显现;瓶子在胜义中不存在实有,这是空性,这样的生和无生、空和不空才可以双运。最后获得佛果时,对单空的执著也不能舍弃。因此,生的执著和无生的执著二者现空双运。

  对方观点2:瓶子正在显现,但它的本体是空的,这就是所谓的现空双运,依靠眼睛可以看得到、心里也能够思维。

  对方观点3:单空的一种现空双运在分别念前通过轮番方式现前,现完了以后空、空完了以后现。

  对方观点4:在思维柱子时,知道这就是显现,第二刹那间出现一个空性,这两个在分别念面前可以轮番显现,

  中观应成观点:真正的现空双运,在凡夫人的心里面根本无法显现,是远离一切戏论的。龙猛菩萨也说:有实无实全部远离,佛陀说此为双运。所以,真正现空双运的境界,唯一佛和菩萨的智慧中才能现前。在名言中可以跟随佛和菩萨的语言宣说现空双运,但这并不是我们的境界,因此没有必要特别害怕。

  认为无有的执著始终不能放弃的想法并不正确,正因为是双运,所以它的本体真如必然以语言无法言说、以分别念无法思维。否则,以心可以缘、以语言可以表达,所谓的现空双运也就成了世俗中存在的法了,如同柱子、瓶子一样,现空双运并非不可思议佛的境界了。实际并非如此,现和空各自分开时不称为现空双运,一旦现空二者融合为一体才叫做现空双运。

  10、通过理证观察之后,无论有的耽著还是无有的耽著明明可以排除,你却始终不愿意放弃对无生、单空的执著,一直认为无生存在,这样一来,也就非常难以切合万法真正的法尔。为什么呢?由于所执著的无生并非真正的法尔,观待它的产生就难以破除。比如看见一个瓶子时,通过中观推理可以了知瓶子从未产生从而抉择为无生,并且认为无生始终存在,但实际上,如同产生不存在那样,无生也是根本不存在的,生与无生全部由分别执著所安立,此二者并不是瓶子真正的本体。

上一篇:哲学-中观庄严99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