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量理宝藏

逻辑学-量理宝藏9品观现量55笔记

创建日期:2022-04-12

  逻辑学-量理宝藏9品观现量55笔记

  1、提纲

  量理宝藏=甲一、入论分支+甲二、真实论义+甲三、造论究竟之事宜。

  甲二、真实论义=乙一、从总反体抉择所知(1-7品)+乙二、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乙二、决定能知量之自性=丙一、法相之安立(8品)+丙二、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丙二、抉择各自事相之义=丁一、现量+丁二、比量。

  丁一、现量=戊一、真现量+戊二、似现量+戊三、现量之果。

  戊一、真现量=己一、法相+己二、名相之分类(394)+己三、事相各自之义

  己三、事相各自之义=庚一、根现量+庚二、意现量+庚三、自证现量+庚四、瑜伽现量。

  庚二、意现量=辛一、认识本体(403)+辛二、抉择自性+辛三、遣彼诤论。

  辛二、抉择自性=壬一、生之方式(405)+壬二、作为量之合理性(406)

  403、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辛一、认识本体;

  对境根识此二者,无间所生即是意,依之而不错乱识,乃意现量之法相。

  405、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辛二壬一、生之方式;

  意现量虽有多种,犹如根识一自证。

  406、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辛二壬二、作为量之合理性。

  无错乱故是正量,无相续故非决定。从有色根而生根,是故根识具相续,

  意根中非生意根,是故彼者无相续。

  2、庚二(意现量)辛一、认识本体:对境根识此二者,无间所生即是意,依之而不错乱识,乃意现量之法相。

  意现量的法相:意现量是依靠对境和根识二者无间产生的一种意识;也就是说,根识灭的时候无间产生一种不错乱的识,就叫做意现量,这也是意现量的法相。

  依靠对境、根识而产生的不错乱的识就叫做意现量。意现量再分的话,比较多,比如说取色法的意现量、取声音的意现量、取香的意现量、取味、触的意现量,这些都是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来,好像一个是对境,还有一个是根识,对境和根识两者所产生的是意识,依靠意识而产生的不错乱识才叫做意现量。好像中间有一个意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3、无分别识=根现量+意现量

  每一个无分别识都可以有根现量和意现量的侧面,这两者是存在的。那么,根现量和意现量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

  对境、作意、根,这三个因缘具足之后就产生根识。比如说我的眼识要产生,红色的柱子、我想看红色柱子的作意、还有我自己的眼根,这三者具足以后,认识红色柱子的眼识就产生。

  那么意现量呢?刚才的根识灭尽以后,所产生的一种意识就叫做意现量。其实,意现量也是依靠对境而产生的。什么样的对境呢?就是刚才前面根现量的对境,也就是红色的柱子,这个柱子必须要。如果这个所缘缘没有,那意现量也不可能产生,所以所缘缘应该有。它的所缘缘跟根识的所缘缘是一样的,只不过有前后一刹那的差别。但是,它的等无间缘和增上缘全部是根识。

  4、关于根现量和意现量之间的差别,以前也有个表,据说是全知麦彭仁波切传下来的。关于二者在产生的时间上面的一些差别,我们可以画一个表:

  上面是刹那,一刹那、二刹那、三刹那,一直到十二或十三刹那,上面可以这样画;

  旁边是对境、作意、根,然后是根现量和意现量。

  一刹那的时候,根识现量和意识现量都没有产生,但是根也具足、作意也具足、对境也具足,这三者都具足。

  第二刹那的时候,有刚才对境、作意、根的二刹那,也有根识的一刹那。

  第三刹那的时候(如果从第一刹那的对境开始算,就是三刹那;如果从第二刹的根识开始算,就是二刹那),也就是说第三刹那的空当当中,可以产生意识现量。这之后,它们都可以连续不断地产生。

  最后灭尽的时候,有些说根现量和意识现量同时灭;但实际上,这也有一定的差别。如果是对境灭的情况下,那么这两个就是同时灭的;如果是对境没有灭的情况下,那会先灭根识,然后再灭意识现量,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它是对境灭而灭呢,还是根识灭而灭?如果根识灭而灭,那么根识现量再也不能进行,而意现量还可以有一刹那,有这么一个差别。

  根现量、意现量产生、灭尽次第对照表一

  内容 刹那

  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作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意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现量、意现量产生、灭尽次第对照表二

  内容 刹那

  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作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意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其实,它们之间除了时间上的差别之外,对境方面也有这样的差别:

  根现量是依靠根而产生的,而意现量是依靠根识而产生的,是这么一个关系。

  根现量是依靠它自己的对境并以自己前时的根识作为近取因,一刹那一刹那不断产生。

  而意现量,刹那刹那都是从根识当中产生的,并不是从自己的意现量当中产生。表面上看来,好像第二刹那以后,意识现量又产生意识现量,把它作为自己的近取因也可以;但是在教典当中,并没有这种说法。

  5、总的来讲,什么叫做意现量?

  我眼识看见这个红色柱子就叫做根现量;第二刹那的时候我的意识也完全能照见它的本体,这叫做取色意现量。还有取声、取味、取香等意现量,缘取不同的对境就有不同的意现量,意现量在每一个根识的后面都可以产生。

  6、辛二(抉择自性)壬一、生之方式:意现量虽有多种,犹如根识一自证。

  有些论师认为:你们承许五种根识灭尽之后产生五种意现量,那这五种意现量是不是同时产生的?

  如果是同时产生,一个人就具有五种意识了。一个补特伽罗有五种心的话,那是不是变成五种众生了?有这个过失。

  如果说灭尽之后不能同时产生,但你们刚才却说根现量灭完了就产生意现量;那这样,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是有错乱的现象呢?比如说眼识灭完了,耳识灭完了……每一个识都灭完了以后,只产生一个意现量,也就是说虽然其他四种根识已经灭了,但是意识并没有产生;那么因和果之间会不会有因具足但没有果的错误呢?

  我们如此进行回答:意现量虽然有多种,但是这就像根识跟自证的关系一样,因此不会有过失,并没有同时或者非同时的两种过失。怎么没有过失呢?因为意现量在外观的过程中对着五种不同对境,观待五种不同对境,同一个时间产生不同的五种意现量;但是根本不会变成具有五种心识的补特伽罗。为什么呢?在无分别念的情况下多种行相是可以有的,但在分别念的情况下一个人的相续不能有两种以上,这是不允许的。如果有,那就与佛经所讲的一个众生只有一个相续的教证相违,所以这不允许。但是,根现量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产生五种,加自证现量,可以产生六种。

  那五种意现量是怎么产生的呢?将一个水晶球放在具有五个窗户的房子里面,五个窗户分别出现五种颜色的绸缎,实际上这些绸缎在中间的水晶球上都可以现前,从外观的角度来讲都可以显现,这五种颜色都可以照见;但内观就是水晶球一个本体,水晶本来就是透明的东西。

  因此我们也不能认为:眼识住在眼睛里面,鼻识在鼻子里面,耳识在耳朵里面,舌识在舌头上面等。所谓的识,只不过众生在感受的时候,依靠不同的所依而有不同的名称。的的确确,颜色是依靠眼根来领受的;耳识产生的时候,声音依靠耳根来领受,这一点是对的。从内观的角度来讲,这几个识的本体全部是一样的;从依靠不同外境而产生的角度来讲,可以安立为根识;从认识对境的本体可以安立为意现量。但意现量和根现量之间,如刚才所讲的那样,二者也有时间上的差别。

  凡夫人的错乱分别念非常粗大,自己虽然处在名言中,但是根本不知道实情。比如说我看见一根红色柱子,本来意现量和根现量的部分都应该有,但是我们就是感觉不到。但如果是通过因明的教典来进行推理,那就会知道:在这个当中先有根现量产生,然后产生意现量;这些现量对我的心识来讲,是一个本体的不同侧面。

  从外观的角度来讲,依靠五种不同的对境而产生五种根识或五种现量识;内观的角度来讲,自明自知的自证也可以说,或者从了知对境的角度来讲,意识现量也可以说。

  7、壬二、作为量之合理性:无错乱故是正量,无相续故非决定。

  首先,我们说它为什么被设立为现量。因为从外境的角度来讲,它没有错乱。比如说刚才取色法的意现量:依靠对境、作意、眼根而产生根识,根识无间灭尽就产生意识,当时意识的对境就是根识所看见的色法,也就是说当时取色法的意现量如理如实地照见了对境的一切自相,所以说取色法的意现量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已无误了知对境自相的缘故。那它可不可以属于真现量当中呢?应该属于真现量。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因为意现量自己没有相续,所以它“非决定”,即不能引生决定。它不像根识,比如我看见红色的柱子,它(根识)有相续,并且它是依靠自己的因缘聚合而产生的,不需要用其他的助缘,依靠自己的力量它也可以产生决定,“哦,刚才看见了红色的柱子”,等等。

  依靠根现量可以产生定解,但是意现量不能。不能的原因,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有关论典中也这样讲了:所谓不能引生定解和决定,是指依靠自力不能,但依靠他力可以。如果依靠他力能产生定解,为什么说意现量没有决定呢?因为这是从依靠自力不能产生的角度讲的。

  不要说意现量产生定解,连自己的本体依靠自力都不能产生,必须要依靠根识,所以非常可怜,每一刹那的意现量都必须要依靠根识而产生,更不要说定解。这样的话,它自力的决定是没有的。那有没有依靠他力的决定呢?这是有的。因为它是意识,意识对外面本体的了解应该是有的。那为什么说意现量也照见了对境,根现量也照见了对境呢?实际上,真正能照见的并不是根,应该是意识。

  明明是意识,为什么叫根现量而不叫意现量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有些教言中是这样讲的,比如说有个砍柴的人,他用斧头砍柴,实际上他是用斧头来砍断的,并不是用他的手来砍断的,可是人们经常说“樵夫砍柴”,并没有说“斧头砍柴”。这里面一个是自动,一个是他动。樵夫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砍柴,斧子全部是依靠樵夫的操作来砍的。这就像人们不叫斧子砍柴一样,实际上这种决定———认识对境,意现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起了直接的作用。但人们并不说是意现量见到的,而说成是我眼睛见到的、我耳朵听到的、我鼻子闻到的等等。这样说的原因,是因为意现量没有通过自力来产生定解、决定,而是依靠他力,是依靠根的力量来产生的,所以人们平常的称呼也是合理的。

  总而言之,我们在这里一定要知道,根现量与自己的因缘有直接的联系;而意现量,它的增上缘和等无间缘全部是根识,是依靠根识而产生的。它们之间有这样的差别。

  总而言之,因为它的因没有直接的相续,所以意现量没有相续,因为它的因每一个都是不同类的根现量当中产生的,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8、从有色根而生根,是故根识具相续,

  是从有色根当中产生根的,所以根识应该具有相续。因为它全部是依靠根,比如说眼识,一刹那、二刹那全部是依靠根,是从它自己相续具有的根当中产生根识的,所以我们说根现量有它自己的相续。

  9、意根中非生意根,

  意根当中并不产生意根。这里的意识,每一个刹那全部是依靠根识而产生的。

  10、是故彼者无相续。

  所以说意现量没有相续,意现量不能决定;而根现量有相续,根现量能决定。

  量理宝藏科判整理

  402、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意现量)分三:

  403、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辛一、认识本体;(第55课)

  对境根识此二者,无间所生即是意,

  依之而不错乱识,乃意现量之法相。

  404、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辛二(抉择自性)分二:

  405、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辛二壬一、生之方式;(第55课)

  意现量虽有多种,犹如根识一自证。

  406、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辛二壬二、作为量之合理性。(第55课)

  无错乱故是正量,无相续故非决定。

  从有色根而生根,是故根识具相续,

  意根中非生意根,

  是故彼者无相续。

上一篇:逻辑学-量理宝藏9品观现量54笔记

下一篇:逻辑学-量理宝藏9品观现量56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