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6笔记
1、方便品,还有寿量品,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讲到了如来最甚深的智慧。方便品是整个《法华经》当中画龙点睛的效果。
2、【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坛经》中,法达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
3、本经中的解释是:【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毗奈耶经》胜光王当时问佛陀:从最初发心开始,依止了多少个佛?佛陀就说,我从陶师开始发心,第一个阿僧祇劫当中,依止过七万五千个佛;第二个阿僧祇劫当中,依止过七万六千佛,第三个阿僧祇劫当中,依止过七万七千佛。依止了这么多、承事了那么多、供养了那么多、修行了那么多的这个佛道。
佛所成就的一切稀有的难以解释的这些法,唯佛与佛之间才可以互相交流交谈,跟其他人讲的话,恐怕是听都听不懂,没办法理解的。
4、【“舍利佛,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
天台宗讲“权教”和“实教”,
所谓的权教,就是如来所有的教言,都是一些方便方法,就是以方便方法来教导无量众生,这叫做是权教。
实教,是最了义的、最实相的、最究竟的内容,只在某个场合当中对某个众生指示,并不是对所有的众生都开示。
5、【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佛陀实际上能彻底了解什么呢?就是一切法的这十种相,哪十种法呢?也就是说:1如是相,2如是性,3如是体,4如是力,5如是作,6如是因,7如是缘,8如是果,9如是报,10本末究竟,这些佛陀是完全精通的。
1“如是相”,是世俗谛的现相,世俗谛当中也分真世俗谛和假世俗谛,有真相和妄相,主要是显现上面的相,佛陀是知道的。
2“如是性”,每一个法都有自己的“性”,比如说火有火的热性,水有水的湿性,人有人的恶性、善性,每一个法有不同的性质。
3“如是体”,每个法,不管是无情法也好,有情法也好,都有不同的形体。大啊小啊,或者是形状啊,颜色啊等等形体。
4“如是力”,每一个法有它自己的不共的力量,无情法有无情法自己的力量,有情法有有情法的力量,佛有佛陀的力量,凡夫人有凡夫人的力量。
5“如是作”,每一个法有它自己的不共的作用,力和作用稍微有点相同,存在的价值意义上面不同。比如说房子有房子的作用、摄像机有摄摄像机的作用。
6“如是因”,任何法都有它的近取因,就是它直接的因。心有自己的因,外面的无情法有自己的因,每一个法都有自己的前前因。
7“如是缘”,外缘不是主因,就是外面的主要辅助作用,像种子的话,就是因;外面的阳光啊、水分呐,这些就是缘。
8“如是果”,任何一个法最后所产生的结果。
9“如是报”,报应属于众生相续所摄的法,在《俱舍论》里面讲因果方面比较清楚,比如说异熟果报、等流果报。
10“本末究竟”,从开始到最后的最究竟的法,一方面是空性,一方面是光明;就是光明和空性一体;每一个法的最究竟的实相意义就是,以不离不舍、无离无合的方式存在,这就叫做本末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