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7化城喻品33上
《妙法莲华经》 第33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师念诵藏文传承)
哎(师清嗓,喝水),呃继续讲《妙法莲华经》啊。
呃,《妙法莲华经》呢,前面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呃然后对《妙法莲华经》生起信心啊,呃如果有方便的话呢,就每天都这开头的时候就讲一点、一些故事。
呃今天想讲的一个故事呢,就是说,我们平时对这个《妙法莲华经》的法本做、做一些,比如说花鬘呐,或者是有一些五供、供品来供养的话也功德很大。以前在梁武帝时代的时候,志公禅师、嗯志公禅师呃在住世,梁武帝呢就是他做了五百个这个袈裟,就说是呃能不能让志公禅师就是到这个忉利天的这些阿罗汉,就是做供养。然后后来那个,呃这个志公禅师呢,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非常有、有、了不起的,就是这么一个,经常跟这个天人就是交流啊,就是经常前往天界的这么一个大德。
然后他去的过程当中呢,有一个天子,呃他的整个身上的这种这个呃袈裟和这个呃这种璎、璎珞啊就是非常的这个美妙,嗯就呃当时他问那个:“你是什么、什么这个因缘而得到这样跟这个其他天人不同的、特殊的这样的一种福报?”然后,他当时说:“我在、在、在这个上、上一辈子的时候呢,就是用这个花鬘和璎珞就供养这个、呃供养这个《妙法莲华经》就是,是这个原因的。”然后,又、又看到一个呃特别这个、天人当中也是相貌极其庄严的就是这么一个天子,然后他又问那个他的这个缘由的时候呢,他也同样的回答:“我在、在人间的时候呢,供养《妙法莲华经》。”
就是所以,即使得到呃这个天界的时候呢,呃呃就我们这个获得了这种财富圆满,嗯就我、我们都经常这个想到我们人间的话呢,有些是可能整个人的这种这个相貌也好、财富也好、福报、才华等等,就是非常非常的这个圆满就是,别人一看都就:“噢!这个人还是很有福报的。”就这也是是应该跟这个《妙法莲华经》呐,就是有相、相似的,或者类似的有这些功德呢,有一定的这种差别就是,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法华传记》里面(师清嗓)也讲到过,就是说是呃有、有一个人呢,就是他呃经常听到《妙法莲华经》的功德,当时他自己也很想这个呃诵《妙法莲华经》,但后来呢就是因为他可能一个在家人特别忙,就是一直没有这个读诵。呃后来就是他已经这个离开人间,离开人间的时候呢,好像是在中阴界还是在、在哪里就是,有个人呢就是给他呃教《妙法莲华经》里面的一个四个偈颂啊,就是这个人呢就是他自称,他是是药王就是。然后这个偈颂呢,就是什么每“每自作是念,以何呃令众生,呃怎么说,得入无上道,就速成、速成就佛身”,就是有这么一个偈颂。那么这个偈颂呢,就是他一直念着就是、一直能背诵就是。(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后来他到了阎罗、阎罗这个法王那里的时候呢,他说:“你在人间的时候,呃有没有什么作功、功德就是?”他说:“我其他都没有、没有作什么功德就是,我只是念这个呃一个经的偈颂就是。”然后他,呃这阎罗法王让他念诵就是,呃他一、一念诵的时候呢,就是整个十八大地狱都是就是就变成这个莲花池啊,就是出现各种各样的瑞相。后来那个阎罗法王呢就是说是:“你不用念了,你可以回、回人间了。”就是然后过了两天之后的话呢,那个人就是已经这个又、又复活了。”就是就没有这个……
呃所以呢,依靠这样一个偈颂的功德吧,一个偈颂的功德的话呢,即使在呃这个地狱里面的很多的这个众生呢,就是得到这个清凉和快乐,啊就得到清凉和快乐,更何况说是我们这个全部的这个读诵啊就是。因此呃我们在汉传佛教当中呢,就是有些大德啊,就是有些大德都是一直、一直在念呐,就包括我们这里男众这边的有些堪布也在在念吧就是。
(师向座下弟子询问)嗯,厚泽(音,人名)连《莲华经》都不、不来听是吧?来了没有?智慧。嗯?嗯?来了没有?
有些没有来,有些来听就是。他们、我们这里有些法师的话呢一直在念。那天我问那个他们怎么念就是,他们这个一直从小都背诵啊,或者说是,呃现在每天都是念几品啊,就是也有这样的。就是所以我们,可能呃,这因为时间关系可能每天都是要念一遍的话都有一定的困难,但哪怕是那个里面的部分的那种偈颂,如果我们念诵的话呢,就是也是非常有、有福报的啊。
我刚才看了我们现在《妙法莲华经》,应该就是还有一半多吧,就是基本上呃就一半多一点是吧,就是我看到一百七十多,就是就接、接近有四百页,是吧?(师清嗓)呃,这样的话呢,就是我想我们这个,呃大家一起读诵啊、就是一起学习啊,以后讲完了以后呢,就是希望把它当作一个系解脱一样的,因为后面还讲了很多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功德。
所以我们在一些甚深的道理上面呢,就是应该呃把佛菩萨的这个,还有上师的窍诀作为证据来这个信任,啊就是这个信任。因为我们自身呢,呃就没有就是那么就是高超的这种智慧就是,所以说呢(师清嗓),应该这样来理解啊。
就是那么,呃这是我就简单就是讲一下这个功德方面的。那么,下面呢就是紧接着讲就是。
那天,呃这个(师清嗓),呃(师喝水,师笑)……
舌头上有点那个,今天我可能讲得有点那个(师清嗓)不好啊。嗯(师清嗓),不知道什么原因。
【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
呃(师笑),呃,接下来就是说我们这个,呃嗯前面已经讲了,就是这个十六个菩萨的话呢,就是都完全能接受,有些众生呢不能接受,就生怀疑的,啊就怀疑的。那么,呃这、这个过程当中的话呢,就是这个佛陀呢,就是已经入于这个禅定呐,就是禅定呢就是八万四千个劫就是。那也许是真的这么长的时间就是,也许是按照印度的这样的一种这个说法吧,就是就呃入定于很长时间就是,也许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那么,不管怎么样,这个时候呢,就是昨天有这个十六位这个菩萨、沙弥啊,就是这个十六位这个太子就是,那么他呢,就是知道了这个佛陀呢就是已经入于这个甚深的呃这种寂然的这个禅定,啊就是寂灭自然的这么一个禅定当中。那么这样之后呢就是,他们十六位法子呢,他们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这个佛陀已经入定以后呢就是自己呃随意就是没有讲、讲课啊,就没有这样的就是。应该是各自呢就是存在这个法座啊,就是然后于是呢在八万四千劫当中呢,于这个四部的这个四众弟子,啊就是四众弟子当中,广说这个分别的《妙法莲华经》。
嗯就这个呃,就这个呃,佛陀这个入定以后的话呢就是,他们呢就是也并没有入定呐、也并没有散乱呐、啊并没有呃这个不讲法啊,就是他们就是在八万四千当中一直、一直讲《妙法莲华经》。就这个很重要的就是。
我们呃在座的各位啊,就是呃我、我要这个、希望的话呢,一个是我们这个比如说你的,呃从世间层面来讲呢就是,比如说你的领导就是在的时候呢,特别认真地去工作,领导不在的时侯呢就是特别散乱呐、就是或者说是不负责啊,就是这是很不好的就是;那么从这个呃修行层面来讲呢,比如说你的这个上师呃不在当面就是,他虽然活在世间当中,但不在当面的时候呢,有些人就是到了这个、到背后就是就没有这个正知正念就是,做很多违背因果的事情就是,这也是很不好的。有些的这个所谓的上师呢已经离开了人间,离开人间之后呢就是他也呃没有什么讲经呐、也没有什么做这个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这也是很不好的就是。
所以呢我们呃这个无论是这个你的这个上师在、不在,呃或者说是你的这个领导就是在、不在就是。你当面和背后呢就是应该是一致的就,这是做人基本的一个标准呐。就是我原来也是跟你们说过吧,法王圆寂以后的话呢,如果我像、像我的话,就是在这个山沟里面就是,一堂课不上的话呢就是也是是我的这种这个自由就是。可能下面有些道友就是亲、呃跟我说就是,旁边的有些堪布呢也会说,但是如果我不听的话呢,不像以前那个上师如意宝一样就是上面就是呃就是压下来:“啊,你一定要讲课就是,不讲课的话不能呆在这里就是”,没有这样的。但是好像自己自然而然就是觉得有一种责、呃、呃一种呃责任感吧就是,有种感就。
我也希望我们很多的这个堪布、堪姆也好,法师也好,那么这些的话呢就是一旦就是离开了,就是我们这个一起这个集聚的这种呃这种这个群体也好,或者的话呢就是以后就是不管是在哪里的话呢,应该每个人有个自觉的这种这个自尊心:“啊就是我、我是就是做什么的,我应该是对众生怎么、怎么负责任”。如果你有这样的一种利他心,或者是你这样的一种呃这个负责任的一种使命感的话呢,那么就是可能这种因缘呢就是自然而然会来的;如果你的这种发心呢,就是不愿意跟别人这个接触啊,或者说甚至呢就是很多事情是很强迫的、被迫的,啊被迫让我这样这个讲、讲课,被迫让我这样这个引导众生,一旦就是上面的政策松了,就是或者说没有这个的压力的时候呢就是一直躲得过去的话呢,那这个可能不是大乘佛子、佛子的这个行为。
就是所以说呢,我们这个,呃就各个地方啊,就是包括就是比如说我们有时候我去一个城市的时候呢,那么那些这个理事会的人呐、负责人啊:“啊!听说堪布来了,我们要开会啊,要注意一下。”那这是一个形象工程,就是很不好的。就是因为领导来了,因为上师来了,因为某个这个负责人来了,就是所以我们马上要做一些的话呢,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在国际上的话呢就是这种做法是特别下等的。就是应该是呃这个表里如一的,啊就是一定要有这样的。
你看这里的话呢,就是也是呃大家都知道,这个如来呢就是已经入定于八万四千这个劫了,就是八万四千劫。也许这是真的八万四千劫,也许这是很长时间的意思。就是因为印度一般都是我们有成千上万一样,就是有很多词呢就是是运用的。
【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十六位菩萨呢,就是他们都是就不断的讲那个《妙法莲华经》,就是慢慢,一、一一、每一个人的话呢就是都度脱了就是六百这个万亿那由他的这个恒河沙数的众生啊,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他结上缘的这个众生呢就是无量无边的,而且他们众生结缘的过程当中呢,就是示教利、利喜啊,就示教、示教利喜,令这个,啊让这些众生的话呢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师清嗓)
那么“示教利喜”呢,呃就其实示、示呢就是是呃开示这个呃善恶的这种道,就是就他的真相就是给他就是说出来了。然后教的话呢,就是不但是开示这是善这是恶,而且让他一定要,就是呃这个弃恶向善,就是取舍这个、取舍因果,就是这叫做是教。就是,然后利的话呢,就是他通过这个取舍因果以后呢,就是这个人的相续当中真正是得到了今生和来世的这种利益,那么得到这种利益的时候呢就是自然而然生这个欢喜心。
比如说我们这里有些人呢,刚开始没有学佛,就是后来就是真正这个学佛的话呢,实际上这里面过程呢也是有示间利喜、示教利喜的。就是刚开始就是他就已经明白,明白以后呢就是进行取舍,进行取舍以后呢,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人生当中呢真的有了帮助,有了帮助以后的话呢,就是他也很、很欢喜的。啊我们有些佛教徒以前根本不知道,后来就是系统地闻思以后呢,他就完全明白了,然后在生活当中也是非常这个有意义的,以前心理特别的脆弱,后来就好像面对问题的时候,心力就开始强大起来了。然后生活呢就是更加丰富、有意义的。以前呢就是特别的单一,就是比如说有些人一直一味地耽著这个金钱呢,一直一味地一些感情呢,一直一味地一些贪执这个我们世间的某一个这个焦、焦点,就是一直呢就是从牛角当中就是没办法拔出来,就是特别特别的这种痛苦的。但后来呢你的这种心态啊,就是有、有、有一、有所这个调整。这样之后的话呢就是生活就是更加有意义的,就是这叫做就是可以说“示教利喜”啊。(师清嗓)
那么这样以后这些众生呢,就是发了这个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刚才那个六位王、十六位王子的这些弟子们呢,就是他们已经发了菩提心。
【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
那么这个时候大通这个呃智胜、呃智胜如来啊,就是智胜佛呢,就是过了这个八万四千劫以后呢,就是就刚才前面也讲了,他已经入定了这么长时间了,然后然后呢就是他开始三摩定当中,就是禅定当中呢就是起定。然后他就去这个,呃去这个说法的地方啊,就是到这个法座上呢,就是然后跟那个呃大众啊,就是告诉大家,就是说那个。
(师清嗓)因为他出定之后,他、他闭关,他出关以后呢,就是发现就是他的这个十六位王子的话呢,就是没有这个,呃没有散乱,就是没有懈怠,就是他们还是很认真的、很乖的。就不然上师这个闭关了,就是结果那个一出定的时候呢,就是他们都乱跑了的话呢,那就很伤心的。
【‘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
然后他就,就出定之后的话呢,就是很开心就是告诉大家,就是说是是这个我们的这个十六位这个沙弥王、这个沙弥菩萨啊,就是沙弥菩萨的话啊非常非常的稀有。就是他说,他们的这种这个呃利、利、诸根啊就是特别这种这个呃通、通利,啊就是通利。智慧也是是明了的,而且呃这是他们这个现在的这个智慧啊,现在的这种悲心呐,现在的呃这种这个嗯就根基啊,就非常非常的好。而且呢就是他们是曾经是在这个,呃无量呃千万亿的这个佛陀面前的话呢,也进行作供养过。并且呢就是在这些佛法的这个教法当中的话,就是就长期地修持这个梵净行啊就梵净行。并且这个受持这个佛的这个智慧。就是你们如果依止他们的话呢,就是应该是是可以的,他们是受过一定长时间的这种教育,就是长时间的这种行为方面也好,智慧方面也好都有这个培养的。
就是所以说呢,就佛陀也是是这个告诉大家,就是你们如果这个依止他们的话呢,就是他们是呃就跟我们一般的佛、呃凡夫人完全不相同的。一个是千百万劫当中,他们也依止过佛陀,还有在如来面前也得过很多的智慧,那么开示这些众生呢就是入于这个其中,入于呢就是刚才这个十六位菩萨的这个教法当中。
【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 】
他说你们呢就是应该这个数数地这个亲近他们,就是供养他们,就是让这些众生呢,你们就是劝他们就是就经常啊就是多多的这个亲近和供养他们。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如果这个声闻和还有这个缘觉以及这个菩萨啊,就是能这个信仰,就是这十六位呃王子所说的这个《妙法莲华经》和这些经,并且呢就是在受持当中就是没有这个诋毁,不做这个诽谤。那么这些人的话呢,就是一定会是能获得了这个呃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的真、真正的呃智慧啊就是。
如如来是有有智慧的,就是其实呃不仅仅是如来,就是可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上师的话呢就是,他也、他也知道就是他知道噢,就是某个法师呢就是应该是我是认可的啊就是。他呢就是你们就是如果这个依止的话呢,就是他对你的这种修行呐,对你的各方面的人生呐,就是会有帮助的话呢,在我们世间当中也是,有些善知识是有慧眼的。就是他也知道是比如说他这个所培养出来的一些弟子的话呢就是,他是可信的,他是应该有能力就是摄受你们的话呢,就是到一定的时候呢也会就是开许。也会给大家呢就是做一些这个介绍啊就是。
以前上师如意宝的时候呢就是经常就是不管是这个藏、藏、藏族也好,汉族也好,就是在自己的一些弟子当中的话呢,就是有有时候是个别的就是特别的去去赞叹呐。就是特别的去讲这个他们的这个功德啊,就是也有、也有这样的。就是所以说,当时这个呃因为有特殊的这个必要吧,啊就是特殊的必要。(师清嗓)
原来我们去去法国的时候那个索甲仁波切,当时法王如意宝就是赞叹那个索甲仁波切,然后索甲仁波切很高兴,就是他说:“本来我不愿意赞叹自己的,但是有今天特殊的缘起,所以,法王如意宝所说的所有的这些语言我要原原本本地告诉你们,”他说:“我就是列绕朗巴的化身。”(师笑,众笑)法王当时也确实说了,就是说是就是这个他和那个索甲仁波切呢就是也是这个有很多上师授记呢,就是是列绕朗巴的这个化身就是。法王说:“我呢就是可能以出家的这个身份就是在东方,呃然后以这个亚洲的这这这些地方的话呢,就是为众生这个结缘。然后索甲仁波切呢就是,以可能密咒士的这种方式来这个在西方就是然后弘扬这个呃这个佛法。就是我们有这个不同的一些约定和一些发愿和一些缘起。”
然后他说了以后呢,就是他好像我看到他的表情就是他特别特别的这种开心。就是然后说完了以后呢,就是要求那个翻译呢就是稍微停一下,就是然后然后他就起来,你们刚才听到了没有,(师笑,众笑)然后他就再三地把法王的这个话呢就是就还是就比较跟这个就怎么说啊,就解释得更加锐利就是,然后他就就给大家做做个介绍。就是我那天那个呃我们在在那个欧洲就是见到他的时候,我又就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当时法王赞叹你的时候,你就下面的话呢就是给大家介绍得很很到位。”(师笑,众笑)(师清嗓)
所以有有必要的时候的话呢,就是应该呃不管是这个佛菩萨的化现也好,有些上师的话呢,呃也是呃……其实现在我们这个,我是一般不敢这个就赞叹很多,包括一些堪布堪姆的话呢就是不敢赞叹就是。有些确实有不管戒定慧哪方面的话非常有功德的这些,但是呢呃如果一赞叹的时候呢,就是就别人呢就是对有各种各样的一些心里不舒服啊这样的。所以呢呃一、到一定的时候呢,就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这种功德呢自然而然会这个呃就是突显,就是会会在众众众人当中的话呢就是与众不同的就是。
所以说有时候的话呢就是没有这种呃过多的就是,跟这个可能上师呢就是有点不同就是,上师的话呢就是就经常包括在灌顶的时候啊、在讲课的时候呢,在他的这个一些弟子当中的话呢,就是经常就是呃作一些这个赞叹呐,就是包括写一些呃教教言的时候,在教言后面的这个文字当中的话呢就是经常就是有有有所赞叹的。(师清嗓)
呃那么在这里呢就是你看这个呃这个如来的话呢,就是他的这个十六位王子的话呢就是也进行这个赞叹就是,并且呢你们谁就是对他这个有信心呐。在他的教法当中只要这个不诽谤就是,然后好好的这个行持的话呢就是,一定会是获得了这个呃如来的这种智慧,就是也得以这个授记吧,就是得以授记。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
那么佛告诉这个诸比丘啊,“就是这些这个十六位这个菩萨的话呢,就是他那个长期呢就是呃喜欢就是说这个《妙法莲华经》啊,就是那么呃每一个这个菩萨呢就是所度化的这些众生呐,就是六百万亿这个那由他恒河沙众生,那么而且这些众生的话呢,跟他们就是生生世世都是就是跟他们这个一起啊,就是他们所所化的。
我们有些班的道友的话呢一直是,从那个戒律班、俱舍班就是一直跟着上来就是。“一直生生世世不离堪姆,你到哪里我也到哪里去,呃堪姆你千万不能离开哦,我要……如果你离开的话我也离、想离开啊就是。”也有这样的就是。所以这些这个呃弟子的话呢就是一直跟跟,然后堪布堪姆也比较这个执著,就是这一点是理解的就是,这个执著也是可以的,啊就是因为很好的。互相有一点执著的话呢,培养得也是呃很好的,我们这个喇嘛的这种堪布当中的话呢就是,也有就是有一些是一直是七、八年、十几年的是依止、就是最后得到这个什么这个堪布学位啊就是,也、也一直培养就是一手培养出、出来的就是,也有这样的。
但是堪布堪姆也要注意就是,培养出来到了一定的时候有、有些时候是也有可能这个呃,就是让你失望的也有就是,所以说不要太有、太、有太大的希望。不然的话,人一般是这个人呢就是经、经常有一些变化的就是。然后,你太、有太大的这个希望的话,最后有很大的这种失望就,首先也是一方面就是对他有希望,另一方面的话呢就是,呃没事就是,随时离开也是我不会这个伤心的就是,有这么一个心态就比、比较好一点。(师清嗓)不然到一定的时候就是,他跑了就是,甚至他背后就是说你的话呢,你原来对他所有的教言都已经讲了,然后现在就是到那边去,跟你说的时候呢,你也许可能有一点这个伤心就是。所以说,法师们培养这个弟子的时候呢就是,一方面有执著也很重要的,但另一方面呢也做好心理的准备。
因为现在的这个人的根基跟以往的可能不同,以往的一些这个善知识的传记当中的话呢,就像我们看那个如来芽尊者啊、华智仁波切啊、上师如意宝的话,凡是这个结结善缘的就是,哪怕是就是一堂课的这个上师的话呢就是,都特别特别的这种恭敬,一輩子都是能做得到的就是,所有的上师都是能恭敬的。但这样能不能做得到的话呢就是也很难说的。
不管怎么样呢就是他这里就是说是,生生世世呢就是与这些菩萨就相聚,而且呢就是从其、其这个,呃从、从这些那里就是听闻这个佛法之后的话呢,都获得了这个信解啊,就是都获得了这个真正的这个信心和开悟。
【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
那么以此因缘呢就是,因为他们一直这个生生世世都是,就是跟这个法就是有缘,跟这个这个菩萨和上师呢就是有缘,那么这个原因呢就是他们也是就是遇到了什么呢,就是四万就是亿的这种佛陀这个世尊啊就是,还有些的话呢就是,呃就是现在也不断地在依止就是。就以前呢也遇、遇到过这么多的佛就是,依止过这么多的佛,那么有这个机缘就是,那么将来的话呢就是,今天还没有这个因缘呢就是灭尽就是,还不断地去、去、去这个依依止他们呐,就是依此他们。
【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
那么佛告诉诸比丘啊,就是说是我如今呢就是告诉你们就是,那么这位这个呃就是十六位这个佛、佛子沙弥啊,就是佛子沙弥的话呢,那么如今已经获得了阿耨多罗这个三藐三菩提,那么他们呢就是这十六位王子的话呢就是,如今呢就是在这个不同的世界和国土当中的话呢,正在这个说法、啊就正在说法,而且呢就是有、他们有无量的这种百千万亿的菩萨和声闻作为这个眷属啊。
就是这些十六位王子,以前是一般的这个沙弥就是,后来呢就是过了这个八万四千劫以后呢就是,通过长期的修行以后,他们也是已经获得了这个呃菩提的这个果位啊就是。而且他们的这个眷属呢,也是是这个菩萨啊、声闻缘觉啊等等特别特别多。
那么,(师清嗓)下面呢就是,呃这些这个佛陀啊就是,到底现在已经成就了的话呢,那现在他们在哪里呢?他们分别在这个不同的世界当中呢,就是现身说法,啊就是一直在说法。
【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
那么其中就是呃这个有两个沙弥的话呢,就是在东方的这个作佛啊就是,一个呢就是叫做阿閦佛就是,在欢喜这个、我们现在这个东方的不动佛就是,阿閦佛呐就是也是东方不动佛就是。那么还有一名呢也是在东方就是,叫那个须弥顶啊,就是须弥顶。呃,就是这两、两尊是在东方。
【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
然后东南方呢有两位佛,一名叫做是师子音就是,另一名叫做呢就是叫师子相,啊,就是师子相就是。他这里法相呢,就是“相”呢就是也有法幢啊就是这个意思。
看一下啊,(师喝水)啊,(师咳嗽,清嗓)呃,这是嗯就刚才东南方的两尊佛啊就是。
【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
然后,南方呢有两尊佛,一个叫做是虚空住,就住在虚空当中。还有一个叫做常灭啊。
【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
然后,西南方有两位佛叫做是这个帝相和还有这个梵相啊,就梵相。
【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
唉,西方有两位佛,一个是这个我们的阿弥陀佛,呃然后,(师清嗓)咱们的阿弥陀佛。(师笑)然后阿弥陀佛呃是一个,呃,还有呢就是,叫做度一切世间苦恼,啊就是这也是一个西方的一尊佛。
【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
西北方呢、西北方有两位佛就是,一个是叫做多摩罗跋啊、栴檀香神通啊,这个好像新疆人的名字一样就是,人名字特别多。嗯,这个佛陀。(师笑,喝水,咳嗽)新、新疆人很多什么阿莫罗,(师咳嗽)是吧。藏族人也是比较多,是嘛。(师咳嗽,清嗓)不能说他们啊。(师喝水)后面,这个什么,呃,多摩罗跋呃、栴檀嗯、香神啊、香神通。(师清嗓)嗯,非洲、非洲的有些人的名字也比较长。有些人是一个字,就是他、有些国家的也不同的。
(师清嗓)嗯,然后还有一个佛的名字呢叫做是须弥相,啊就是须弥相。
【北方二佛, 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
然后北方有两尊佛就是,一、一个佛呢就是叫做云自在。好像那个藏文当中云声自、云声灯,就是云、云、云的这个声音的灯,明灯的灯。
呃然后呃还有一个佛、佛的名字叫做是云自在王,就是云自在王呢好像是云音、云音还是什么云,就是也有也有这个嗯(师清嗓)云、云声王吧,就是云声王就是,声音的声。(师清嗓)
【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么东方有呃就是东方,东北方啊就是东北方呢有两位佛啊,就是一个叫做坏一切世间恐怖,啊就是坏一切世间恐怖。那么还有一个佛呢就是也是东北方就是,呃这个是中央,就藏文当中说是中央佛。嗯刚才那个东北方呢就是只有一个佛吧,呃东北、东北哈尔滨那边。(师清嗓,师笑)
然后呃第十六位就是我释迦牟尼佛就是。佛陀说是他是在藏文当中说中央,就是因为刚才东南西北都讲了,在中央的这个地方呢,呃那么就是呃说这个娑婆世界当中,啊就是就成了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就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
所以刚才那个十六位王子当中的话呢,第十六位就是应该最小的这个王子的话呢,当时是这个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应该呃知道就是他呢就是,是这个呃就是在、在因地的时候呢,就是也是是这样就是讲那个《妙法莲华经》。而且他、他在这个因地的时候就是讲那个《妙法莲华经》呢就是八万四千这个年当中,然后呢就是呃让这个众生啊,就是就非常非常多的恒河沙数的这些众生呢,就是都得到了这个真正的呃解脱。(师清嗓)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