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7化城喻品32下
【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
今以奉世尊,惟垂哀纳受。】
那么呃当时梵天他们说呢就是:我等的这些宫、宫殿呢就是这个呃非常的这个庄严呐,就是那么今天呢就是奉献呃这个献给这个世尊呐就是,希望呢就是世尊你应该就是很好地去接纳就是,慈悲垂念我们这个接纳。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那么愿以这个功德呢就是普及这个所有的一切啊,就是也涉及到就是所有的一切就是。我和这个众生呢都这个呃共成这个佛道啊就是。这个偈颂,啊就是“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成共佛道。”(师清嗓)皆、皆共成佛道。就是这个好像汉地的很多的这个早晚课啊、上殿堂啊、佛事啊,很多里面都有就是,来自于呃这个《妙法莲华经》的就是。大家也应该知道就是,以后呃,就是就像我们的这个“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一样的就是,汉地很多呃有比较出名的几个、几个偈、回向偈吧就是,这个回向偈呢实际上是也是这个佛经里面的就是。虽然不是佛亲口说的,但实际上呢就是佛这个加持的就是,已经这个呃,佛经里面的有些是,就像《心经》一样的,《心经》不是佛亲口说的,但是佛加持的。
所以呢呃就这叫做是金刚语啊就是金刚语,我们平时的念诵呢就是应该金刚语很重要的,就是不是我们自己就是很多人都说“我要作、造一个这个回向文就是、我要造一个长久住世文就是,你们多念一下,我今天准备呃造一个这个长、长、呃长久住世祈祷文就是”。但是不知道有、有没有人念就是,有的话呢就是起不起作用也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成这个谛实语,就是所以呃这个回向文呢就是也是这样的。(师清嗓)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多所安隐,多所度脱。’】
那么呃那么下面呢,就是就当时他们就是也是在佛陀面前就是将把自己的呃什么,呃这个宫殿和这些呢就是供养之后就是,发了这个愿的。那么这个时候五百呃万亿的这个梵王,呃赞叹佛陀之后呢就是各自都是呃在佛面前这个请求啊,就是说:‘惟愿呢就是世尊你给我们这个转法轮啊就是,让我们这些众生呢就是获得了真正的、究竟的这个安稳就是,让我们这些众生呢获得了究竟的这个解脱。’
【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
“世尊转法轮,击甘露法鼓,
度苦恼众生,开示涅槃道。
惟愿受我请,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无量劫习法。】
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梵天王就是他们的话呢就是,上面是供养偈就是,下面呢就是也是转法轮。“那么世尊就是请你们、呃请你给我们转法轮就是,击这个甘露的这个法鼓啊,(师清嗓)那么度这个苦恼、呃苦恼的这些这个众生就是,开示这个涅槃道。那么惟愿就是接受我们呃的这个请求啊就是,那么你以这个大微妙的这个声音呐,悲愍地给我们这个演说这个佛法啊,你无量劫以来就是自己所修习的这个法啊。”
我们在这个任何的上师面前就是,如果去请求法的话呢就是也实际上是这样的就是。因为佛陀的这个声音或者善知识的声音的话呢,它是微妙的这种声音。呃为什么叫微妙呢?呃我们一般的这个声音呢就是,它是只不过是能开示这个大道而已的,但微妙的声音呢就是,其实这个声音当中呢还带有这个智慧、带有慈悲、带有就像我们以前讲过吧,比如说母亲对孩子的一个呃这种这个呃这、慈、嗯这种慈心吧就是,慈、慈悲的心。同时呢她留下一滴眼泪的话呢,她这个泪水里面就是不但是它有这个水的这个成分就是,还有就是母亲对她的这个孩子的一种母爱就是。所以它有、有两种这个成分。但是这种泪水的话呢就是,水可能是在我们的科学的一些试验器当中呢就是,能知道就是它的这个成分是什么。就是应该从、通过、通过化学反应的话呢就是知道。但这里面的母爱呢就是,它、我们这个现在的一些科学仪器的话呢就是根本没办法就是这个、能、能发现吧、能发现,没办法的。
同样的道理就是,佛陀就是给我们这个所讲的这些这个法要的话呢,就是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字,它不仅仅是一个声音就是,在这个声音当中呢,应该是有这个,呃智慧,啊就是。这种智慧的话呢,我们一般这个世间人、世间人呐就是无法这个,呃无法呃就是给众生带来的就是。有种就像《中观庄严论》当中,也是讲的有一个道理啊就是,呃讲到就是在、在、在什么,呃就我们讲到这个如梦如幻的这种现实呢就是叫做这个世俗谛,那么它的现实是实际上是不成立,就是不成立的这个部分呢就是叫做是胜义谛。那么,如果我们懂得这一点的话,一切所知当中呢就是没有比更重要的这个,也就是,我们该知道的所有的知识当中的话呢,最、最需要知道的,对我们最有利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达这个胜义谛和世俗谛就是。这是,这是讲过吧就是。
那么,就像是这样的就是,佛陀的这种声音的话呢就是,它呃就表面上是好像一个声音就是,也许可能我们听到的有些各位不同的一些上师的这个声音、法师的声音的话呢,也许它是一般的一个声音。但是在这个声音当中呢,如果我们自己是有缘分、有信心、有智慧的话呢,呃它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就是?它给我带来的呢,就是应该有一种无形的这种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呢,就可以让我这个呃开悟啊就是,让我这个觉悟就是。所以这一点呢,可能这个佛教呢就是才可以呃能这个解释啊,就是这个。
所以他这里为什么说呢就是,您以这个大的这个微妙的这个声音,我经常觉得是,比如说佛经呢,是看起来是它一本书就是,那么我们世间当中的小说也看起来是一本书,但是这两个这个文字,眼睛都能看得到就是,都都能看得到,但是对你带来的话呢,就是就完全是不同的就是。这个是、也许可能世间人,没有任何信仰的人呢,他不一定这个承认的。但是你如果就是真正明白就是其中的道理的话呢,就是一个、一个这种文字的话呢,让你可以觉悟、开悟,而且这种开悟呢一般世间人根、世间人根本就是没办法获得的。但另一本书的话呢,就是不一定让你这个开悟。
那么开悟和不开悟之间的这个差别,那非常大的就是。开悟者的话呢就是,呃完全是,比如说他的这个父亲死了、母亲死了的话呢,就是他完全都是可以能面对的就是,在世间的一个痛苦,对他来讲是非常筒单的事情。而没有开悟的人呢,就是虽然他通过看书啊,通过学习啊,就是他有一定的这种智慧,他在道理上可能讲的话滔滔不绝的,可是你最后真正在人生当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遇、遇到的时候呢,你可能呃这个很多事情都是束手无策的就是。
所以在这些问题上面呢,我们可能要,呃要这个(师清嗓)去呃去、去深深地去思考啊就是。思考以后呢,呃比较、比较明白啊就是,佛经当中的有些道理。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
那么,这个时候大通智胜如来呢,就是受到了这个十方梵天王,还有十六个这个王子的这个祈请呐,就是然后,转了这个三转和十二转的这个法轮就是。那么呃这个时候,婆罗门呐、沙门呐、还有这个天龙、呃这个魔鬼啊、就是世间众生呐就是,都没办法就是转的这个法轮呢,就是都佛陀已经这个转了就是。
【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
佛陀这种转、转法轮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首先是呃这个苦集灭道啊就是,那么这个叫做“示转”就是,是表示的示就是,他是,呃这个是苦、这个是集、这个是灭、这个是道就是,他完全就是把这个、这四谛呢就是做一个解释、就是做一个开示,就是这样的。
然后第二个呢就是叫做是“劝转”就是。劝转的话呢,唉这个那么苦就是是什么样的就是,让你怎么样痛苦的。那么这个苦的根源是什么?就是集谛就是,那么让你这个接受,就是这样的。啊这个,你、你、你如果呃在轮回当中的话苦的,那么你要苦、苦的话这个来源你要明白,就是它是这个集谛的。那么集谛的这种呃根源要断除的话呢,就是通过这个道谛来这个修道。修道以后呢最后这个让你现前就是灭谛就是,它是呃就是让你就是真正就是去相应这个四谛就是,这个是第、第二转就是。
第三转的话呢,就是佛陀告诉就是我己经这个,呃就知道这个苦,我知道就是,就要苦的根源是集谛就是,集谛要断除。而我知道就是这个呃通过修道就是可以就是能、能证、能这种现前灭谛,最后的话呢,我已经证悟了这个灭谛就是。所以,佛陀他从自身的,最后一个的话呢,他自身就是把这个苦谛呢就是、呃四谛呢就是结合自身就是。
所以呢,呃我们这个表面上看来好像这个四谛呢就是很简单的,但实际上呢,我们真正把这个,呃就是从这个二转到这、呃从一转到三、呃三转呐,就是三转的话呢就是,先就是我们可能呃任何一个知识的话,比如说我们其他的任何知识的话,呃就是给你写完了,写完了以后,它就并没有作者他自己已经现前了。但佛陀呢就是,先跟你讲就是这个苦集灭道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呢就是这、这样的苦集灭道呢就是,在你的相续当中是如何如何的,然后呢就是说是我原来也是是这样的,但是我通过这个修行的话呢,就是最后断除了这个集谛就是,然后呢灭了这个苦谛,最后呢就是现前这个灭谛的这种整个过程呢就是他用自身来这个说明就是。那么这个呢就是叫做是什么就是,呃这个呃证转就是,证悟的证就是。
所以呃这个佛陀的这种十二、啊十、呃十什么三转法轮的话呐就是也是是可以这样这个十二这十二行的这种法轮啊。那么这个呃那么就他这里呢就是刚才就是讲到这个苦集灭道呢就是应该这样的。
【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还有呢就是呃就广说这个因因缘啊,就是广说这个因缘。那么这广说十二因缘的话就是,无明呢就是无明的因緣呢就是就出现行就是,行的因缘呢就是出现这个识,然后识缘呢就是名色,名色缘就是,它这个“缘”呢就是全部是依靠因缘来解释。然后呢就是六入啊就是,六入的因缘触,触的因缘受啊,受啊然后就爱,爱缘就取,取缘有,有缘呢就是生,生缘色啊就是,生呃老,老死和忧、忧悲苦恼啊就是这几个,然后这是我们的一般的这个轮回这种这个流转的这种方式。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然后反过来就是,从逆行逆转就是逆行的话就还原就是,从这个方面讲呢,那么这个无明灭了以后再行灭,行灭了以后识灭,识灭了以后啊什么这个色啊就是名色灭,名色灭呢就是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呃触啊就触灭了以后呐就是就受灭,然后受灭完了以后呐就是爱就,爱灭了以后取,取灭完了以后有啊就,有灭完了以后又生,生灭完了以后呃老死和忧悲苦苦恼灭啊就是。
这个所有的这个十、十二因缘的这个呃,它的这个呃怎么讲啊?顺行和逆行啊就,顺行和逆行呢也是。其实这个四谛和十二因缘的话呢就是它也是互相这个呃互相怎么说啊?就是相辅相成的。好像我们《中观根本慧论》里面讲,如能,呃什么?呃“如人能现见,一切因缘法”,就如果能能现见一切因缘法的话呢就是,呃那么“则为能呃见苦,亦见就集道灭”啊就是,呃呃对,集集道灭,对,呃就是,呃好像是《中观根本慧论》吧?就是说是如果我们能见到就是一切诸法因缘的话呐,那么则能见到这个苦集灭道的这个道理。所以那个时侯呐能见到佛,能见到这个诸法的本相啊。
就是这个里面所讲到的内容呐就是实际上在这里说的也是是一样的就是,十十二、十二、十二这个呃缘起,就十二因缘就是,十二因缘跟那个呃四谛的话呢就是,佛陀在声闻乘当中的话呢应该是最主要的一个精华。
【佛于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那么(师清嗓)那么这个呢就是,佛陀是当时在人天当中呢呐就是如是地这个法就是呃就宣说了,就宣说了这样的这个法。那么这个法宣说完了以后呢有六百万亿那那由他的人呢就“不受一切法故”,而在这个诸诸漏的这种这个心当中获得解脱啊就是。他这里“不受一切法”的话呢就是已经获得了一种空性的境界。也就是说是不受、不受这个轮回的这个任何的这个就转生的啊法就是,不会在这个轮回当中受生,不会在轮回当中就是流转的就是。以及这个有漏的这种心呢就是已经获得了这个无漏的就是,所以说意思就是说是在这里呢就已经获得这个开悟了,那么都得到这个深妙的这种禅定,还有呢就是三明六通啊、就是八解脱啊等等就是这些。
【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从是已后,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
那么这些呢就是,佛陀是第二和第三、第四说法的时候呢就是,那么就是就分别不同呢就是有这个千万亿呃恒河沙那由他的众生呢就是以不受一切法,啊而于这个呃有有漏的心获得这个解脱就是。意思是有些呢就是说第一次的时候就是已经获得了解脱。
呃好像《法华要解》里面呐就是讲,讲到就是说是“利根一闻千悟,钝根多闻不不呃多闻悟少、多闻少悟”吧就是,那个法华易解里面就是、呃就要解里面讲了,有些利根者的话呢只要听到一次的话呢就是都同时已经这个完全开悟了,那中根者呢就是多闻这个呃就是闻了很多次以后呢就是才一点点就是开悟的,那下根者的话呢就是多闻不悟吧就是。呃就是听了很多次就是,已经已经很多年了。“啊,我听了很多次。”“你现在菩提心有没有?”“没有。”“呃出离心有没有?”“没有。”“那你懂到没有?”“没有。反正我这里听听了很多年了,还可以,我反正吃得饱。”(众笑,师清嗓)这样的也有就是,这个比较这个钝根者的话呢就是多闻呃就也不一定悟的就。
所以他这里啊就是讲到是呃,就刚才那个有些有些呢就是佛陀在当时说说说第一次的时候呐就是全部这个开悟了就,我们可能有些根基也确实是不同的。有些有信心的、有智慧的这些人呢,虽然就是听得比较少,嗯但是呢悟性比较高就是,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呢就很有这种这个进步啊。就是就呃一般人可能是需要这个六年完成的话呢就是,有些人两年就完成了;一般人这个需要十年完成的,有些人五六年就完成呃了就是。不仅仅是他的智慧,就是他的呃这种信心要配上就是,如果信心没有配上的话,光有一个智慧的话,他就所证悟的这些道理呢就是不一定能用得上。(师清嗓)
所以这个呢就是呃讲啊,就是说刚才那个这些众生啊就是,那么就是,呃就有些是就是听了一次、听了两次、听了三次以后就是才开悟的。那么这样之后呢就是有很多的这个声闻呐,就是无量无边的,啊就不可计数的,就特别特别特别多的就是,所以呃佛陀这个当时在世的时候,也有、也有很多的这种开悟者啊,就是特别特别多的。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十)六个王子啊就是刚才(十)六个王子呢就是都想出家了。就因为他听了课一段时间了就是,后来呢都很想这个出家就是,一起想出家。(师清嗓)那么(师清嗓)一起不还俗就好了,就是现在有些寺院就是就,出家的时候有好几个人一起出家就是,也要还俗的时候也是有集体还俗就是,也有这样的。有些寺院现在末法时代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但是这些人肯定不是这种人。(师清嗓)
那么他们呢就是,因为这个呃就是这些王子啊就是那么出家就是为这个沙弥就是,而且呢他们这个“诸根通利”就是,通利的话呢,呃通通达无碍就是,“利”是这个锋利就是,锋利的话呢没有阻碍,就是所以说它那个通达通达无碍的意思。那么智慧呢就是明了,就是己经呃曾经就是供养这个呃千百万亿的这种佛陀啊。就是而且他们以前呢也是行持过这样的这个出家的这种梵行的这个生活,呃为了这个求呃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话呢就是,他们大家一起来就是在佛面前就是这样讲的,就是说是‘世尊啊就是我们这个呃,呃你现在的这个教法下面的话呢,有无量这个呃千万的这些大德声闻的话呢就是已经成就了,他们都得到声闻缘觉的果位,那么世尊就是你应该就是对我们这些这个(十)六位王子为主的这些众生的话呐,要说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大乘法,我们听到之后呢,我们不会就是留在口头上,我们一定会是好好的共修啊就是。’我现在声闻法已经听了很多了,就那么,我们现在就是还要就求大乘的法。
【‘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
那么‘世尊就是我等呃志愿如来(知)见’,我们呢就是很想愿意获得了这个如来的这个知见啊。呃‘深心所念佛自呃证知’,这个是藏文当中的话呢就是说是,如来呢就是知道众生的这个所呃所有的这个起心动念就是,所以你对我们的这种这个心呢就是,也应该了知就了如指掌就是有这个意思。
但在这里的话呢,呃“我等这个呃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如来”,那么我们这些也可以这么说吧,我们这个心里的任何的这些意念啊,就是全部的话呢,如来是就是不需要依靠什么这个其他的这种仪器啊等等,就是完全自己呢就是明白的。“就是我们的,我的想法是你是明白的,你肯定知道的,就呃上师知,上师知,喇嘛钦,喇嘛钦!”(师清嗓)(师笑、众笑)嗯,对,嗯就是佛佛自佛自证知,就是佛陀证知“喇嘛钦”。嗯桑吉……怎么说呃,佛“钦”,嗯证知。嗯喇嘛证知、证知,佛自证知。嗯,佛陀,嗯,其实这个意思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想那个获得如来的知见,就是,那么佛陀你是知道的。喇嘛钦,上师,什么,还是藏文当中一直那个翻译不太好的,但这个也有这个:佛陀佛陀你是知道,是我们的这种,这个心里的这种起心动念,我们的这个想法,我们很想很想,就不但是出家,就是当一个出家,还要度化众生,就是因为我们我们还要想获得大乘佛法。(师清嗓)
【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
呃这样的,就这个时候呢,就是呃,这个呃就是那个转轮圣王啊,就是所将众有,呃,就是大概八万这个众生啊,就是就,其实这个转轮圣王的话就是他们的,呃就是那十六个童子的爷爷吧,就是呃就是,呃是爷爷是吧,应该是哦。那么他们就是看到这些自己的这种这个呃王子,也就是他们的孙子吧出家了,然后他们也要想出家。你看现在他们,就像我们这里的有些,有些这个家、家一样的(师清嗓),就全部都出家了(师笑),就是三代人都出家了。呃那么这个国王,这个国王呢就是也、也允许啊,就是听许。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佛这个,呃,受到了这个沙弥,就是刚才那个十六位童子的这个祈请呐,然后过了二万劫以后呢,就是再给四众当中就是呃就是讲了这个大乘法。
我们那个呃什么,法胜、法胜菩萨的话呢,就是给常啼菩萨先讲了一个《诸法无来无去品》,就是然后呢,呃,过了七年以后呢,就是他入定七年了,然后呢就是再转法轮,再转法轮的时候呢,这个转法轮之前,常啼菩萨他们都是一直等着、一直等这个七年,就是然后……完了也不像我们现在一样,“你马上给我传个法,灌个顶,我马上要走了,就是车在,已经在那边,已经,已经刚开始发动了,就是我要,我要马上要走,就是你给我快灌个顶,我要走了!”(师清嗓)嗯,不是这样的。
就是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他这里啊就是说,嗯怎怎么讲啊,就是说呃就过了二万个劫以后的话呢,就是他请求以后呢,中间很长时间都没有传法,呃就然后呃过了二万个劫以后呢就是对四众弟子传这《妙法莲华经》,然后也就是说菩萨、这个佛所、所、所护念的这个法就是。那么这个经、经传完以后呢,就是这个十六沙门就是为了获得了阿、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缘故呢,就是就开始共诵啊,就是讽诵啊、修行啊。
【说是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有信解,其余众生千万亿种皆生疑惑。】
呃,那么呃说是这个经的时候呢,那么十六位苦萨呢就是都已经信受了。就是当时那个佛不是给他们讲嘛,就是讲的时候呢,就是这个十六位菩萨,就十六位菩萨,就是原来是沙弥,你看现在马上就变成沙弥了就是、是菩萨了。就是他们都信受,就是他们根基很、很好的就是。佛陀一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呢,呃,就是呃就讲、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呢,就是都、都已经信受了。然后声闻当中呢,就是有、有、有这个信受的,啊,就是声闻当中有些呢有、有这个信受的。而其余的众生当中呢,千万亿众生呢皆生怀疑,呃就是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刚才十六位这个童子的话他们是大乘根基,完全能接受。啊,然后声闻当中的话呢,也有接受的,也有不接受的。啊,还有其余的众生当中呢,就是千万亿种,就是千万亿种是应该是比较,虚数吧,但是实际上非常非常多的众生呢,就是不但不能接受,还产生很大的这种怀疑。
啊就是之所以呢我们有时候讲这个《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呢,我去年也是想过,就是这个法我以前也是就是得、得过吧,就是当时想,我怀疑很长时间,我想讲还是不讲,就是如果讲的话呢,有一部分人肯定是得到就是大的这个利益,就是这是绝对的。有一部分呢就是得到部分的利益,有一部分呢就是甚至依靠这个堕落,就是有可能的。还有一部分的话呢就是产生怀疑啊。就这里面的有些不可思议的这些现象的话呢,确实是很难这个,呃就是,想到的。
啊好像龙猛菩萨也是说过吧,就是“痴人呃不欲闻,无上正真道”,就是愚痴的人呢就是他首先都是根本不想闻,就是,然后“闻已不能信,又不能诵持”,就是你听了以后的话呢也不相信,也不愿意这个读诵,就是这样都是正常的。所以在这里产生怀疑啊,就是产生,呃这种这个呃,厌烦呐,就是或者说是不愿意接受啊,就这是这个绝对的。
就所以我们当中的话呢,就是你们自己也、也可以看,就是自己是到底是哪一种,就是真正把《妙法莲华经》,从此之后自己把它当作是这个,虽然里面的内容有些是不是特别明白的,但是要觉得,哦,这是不可思议的法宝,我终生当中,就是一定要把它这个作为自己的供养啊、顶礼啊,啊这样的对境的话呢,就是也有一部分人。也有部分的话呢,啊就是也可以吧,反正学一学也可以的,我有时间的时候听听,没有时间就没事了,就是这样的。但有一部分的话可能产生怀疑甚至堕落,就是有这个可能。所以当时在佛陀讲的时候呢,就是也是这样的。
【佛说是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说此经已,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
佛陀说完了这个经以后的话呢,就是在八万(千)劫当中呢也不断地这个说。就是,其实这个,他没有任何休息,也可能不是这样的。他就不断地就是没有间断地这个说,八万(千)劫当中。我们释迦牟尼佛就讲的这个八年就是,然后我们这个八万,他这里呢就是八万劫当中就是,其实,呃八、八千劫当中吧,就是八千劫当中呢就是没有这个间断,就是没有休息就是。那么这个说完了以后的话呢,就是佛已经入了这个呃,入到这个静室里面,就是住于一个八万四千劫的这个禅定,啊,就是呃,就是入入、入这个禅定。
那我看今天讲到这里吧。(师清嗓)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