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13劝持品44上

创建日期:2023-08-18

  民俗学-法华13劝持品44上

  《妙法莲华经》第44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样康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蒋华特杰辛拉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压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基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嗯……找不到(众笑、师笑),有什么可笑的,有时候你们好像,没什么理由都要开始笑,有时候应该笑的地方也不笑(众笑),真是……

  (师念诵藏文传承)

  嗯哼,这里吧,藏文当中是今天的这一品是十二品,我们今天的这一品应该是十三品了,对吧?稍微有一点差别,嗯。(师清嗓)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呃这个《妙法莲华经》呐。

  《妙法莲华经》当中呢,呃就首先就是讲一下我们这个呃,呃《法华经》里面的一些嗯就功德,啊就或者说是这方面的相关的一些呃公案呐,就是首先讲一下有一个《法华显应录》。

  嗯就《法华显应录》当中呢,有一个法师叫做是法忍的法师。他从小都对《法华经》有特别大的信心,所以呢,每天都是念一遍那个《法华经》和《维摩诘经》啊,就在传记里面说是两遍,但是两遍可能是这两部经吧,就是一直念。他一直、一直每天都是念、念这两、两部经的话呢,呃就是长达这个三十年啊,一直在山上呢就是都念啊。还有呃一般七天当中就是,吃、吃呃就是吃一、一次的这种饭,啊就,而且吃的也是像水果啊就是之类的。所以一辈子都这样修行,而且他住的那个屋子呢就是特别特别小的。后来呢就是就是在山上就是示现圆寂的时候,有很多瑞相。就是在嗯还不久、呃就什么、呃就接近圆寂的那那几天当中呢,就是别人看到就是有一只大象就进入他的茅棚啊,就后来呢就是示现圆寂等等就是有很多的瑞相。

  那么这里面呢就是说明什么呢?就是一个是呃他一、就一天都是就念这个两部经吧,就《维摩诘经》和这个《法华经》。我们可能很多道友都是就,以前可能就是念几品几品地念呐,或者说,嗯如果跟僧众一起唱诵的话,当然这个可能有时候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的就是,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就是也是那个《弘赞法华》,就是《弘赞法华传》当中的话呢,就也有呃一个、一个人,就从小都是这个天、天盲就是,就失明就看不到就。然后他的母亲就是特别特别慈悲,呃学《法华经》的,然后呢就是她从小都是给他就是一步一步地给他教,那个呃,他不认识……就因为他没有、没有眼睛的话,没办法看字。但是他母亲的话呢就是一直是呃就给他教就是,教这个十三年就是。后来的话呢,她孩子呢就是长大之后,完全的能背那个呃《法华经》,啊就能背《法华经》就是。他一辈子诵了这个三万七千、七千遍就是,他、他背诵就完全是。所以古人的有些毅力和精进呐,就确实不可思议。

  然后后来的话呢,就是好像那个他可能眼、眼根是没办法恢复的,但是这部经的加持力吧,就是后来他的这个眼睛呢就是也呃就是他没有人就是嗯帮他做引导的时候呢,他自己都是就可以这个单独就是出行啊,甚至呢就是他自己这个缝衣服啊就是等等,就是这些都都可以的。后来他示现圆寂的时候,就是刚才这个诵法华、呃诵《法华经》的人示现圆寂的时候呢,那么就是从、好像他那个当时的这个尸体的话呢,谁都这个不敢这个吃就,包括一些野兽啊、豺狼啊就这些都是不敢、不敢吃。后来呃他的骨架的这个舌头那个地方的话呢就是长出莲花来,啊就是,有很多瑞相的。

  就所以呃就我们呃也可以知道吧,就是就通过这样的这个《法华经》的加持的话呢,即使天盲呢就是也、也有这个非常奇迹般的就是看到这个事、事物的。呃就现在他们人工智能的话呢,有些也是呃就好像戴有一种眼、眼镜、眼、眼镜,那么这个的话呢,呃基本上就十多年以来从来都是看不到任何色法的呢,就是也依靠一种这个威力吧,就是能看到一些就是,但看得不是很清楚的,就是的确也有这样的一些案例。所以有时候我们这个现在这个科学当中呢,也有不可思议的一些现象呢,就是在人们面前也可以展现的。然后佛经的一些不可思议的加持的话呢就是也有、也有就是很多的这种这个奇迹般的就是有些事情呢就是会出现。

  所以我们只要有信心的话呢,就是无论是这个古代和现代都有就是。其实现在如果我们《法华经》这个相关的一些案例啊,就是它的感应的话,如果呃现在也是就是,就像我以前那个就是呃大学的一些呃怎么说啊,有些呃博士生的一些自己的一些感应,和这些记录、记录一样的话呢就是应该有特别多的。我们经常也听到就是通过《法华经》啊,就对他的这个人生的改变啊,就是对一些梦中的这个启示啊,就这样的现象呢就是经常听得到就是。这不仅仅是古人有这种感应就是,而是现在的话呢就是这个呃加持呢就是绝对会有的(师清嗓)。

  所以这是我前面呢就是讲两个这个公案啊,就是一个是如果自己有信心的话呢,就是天盲者的话呢就是也能看到这个色法的。如果自己有信心的话呢,每天读那个两部经就是,这个呃我们可能很多方面也值得这个思考。

  【劝持品第十二

  呃那么今天呢,就是讲这个《劝持品》啊,就是劝持的话实际上是藏文当中就是有种对受持的欢喜,就是这方面讲的。然后在这里劝、“持”呢就是、就是“受持”就是,“劝”的话呢自己这个受持《法华经》,还要劝别人受持就是,应该是从两层意思吧。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

  那么,呃今天讲的内容的话呢,就是也就是说呃刚刚我们前面就是讲了这个《宝塔品》(《见宝塔品》)呐,就是还有这个龙女成佛啊就是,这样的道理。那么在这个时候呢,就是佛这个呃就药王菩萨就摩诃萨埵,和还有这个呃大乐说菩萨就是摩诃萨啊就是,还有呃两万的这个菩萨、这个眷属呢就是一起,就是他们到佛面前就是在做做这个发愿吧,就是发这个誓。

  什么样的发、发、发愿呢,就是说呃这个唯、唯愿这个世尊呢呃就是不以为、为虑吧就是,不用不用就是多担心就是,不用多考虑。呃那么我们呢就是这个呃你圆寂之后的话呢就是,一定会是好好地这个奉持、读诵啊就是这个《法华经》的这部经典就是。当时那个因为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是,佛陀对这个《法华经》呢就是非常的这个重视。其实(师清嗓)不仅仅是佛陀就是,可能是一些这个高僧大德啊,就是他的话呢就是,他也是一辈子就是在生活当中的话呢,就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是应该是所有的这个价值观,就是所有的价值观。当他离开以后的话呢,就是他也是是一样的,就是对这个呃这种这个佛法的这种这个传播啊,就这是非常的这个执着就是。

  除此之外的话呢,可能我们世间人的话呢,比如说这个人死了以后的话呢,那就是这个遗产就是怎么分呐,就是他的这个传宗接代就是怎么、怎么这个等等,就是有很多方面的关系。但是我们一般这个佛教的话呢,就是也是是呃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是这个呃就这种佛法的这个宣扬。你看这里也是讲了,就是这些呃这些这个所有的这些大菩萨们呢,就是没有说是佛陀您圆寂以后的话呢,你的房屋怎么处理啊,你的这个眷属就是哪些怎么样啊,就是这些都、都没有说就是。应该说是我们就是一定会是好好地这个弘扬这部法。

  啊,就《大集经》(《大方等大集经》)当中也是讲了,就是虽然就是有无量的这种这个国珍宝啊就是呃就布施给别人,但是这个不如呢就是真心地就是送、送一个偈颂,啊就是那么这样的这个法施呢就是最妙、最深的就是。它完全胜过一些甚深,“是故智者应护法”,就是所以说呢啊就是这个所有的智者的话呢,就是应该这个护持正法,啊就“是故智者应护法”。就是我们经常呢就是也会讲到就是,所有的这个智者的话呢,就护持正法是非常非常的这个重要。将来我们呃也好,就是在任何一个人就是如果是他想报答就是自己这个上师恩德的话呢,那么就是上师呃离开的时候啊、离开以后的话呢,那么就是用这个其他的,比如说给他修塔啊,或者说是给他做什么。其他的事情呢我觉得不是很重要的,应该做一些呃弘法利生的事啊,就这一点。你看佛陀接近圆寂的时候呢,这些弟子们呢都是说是我们以后就是好好地这个弘扬这部经典,啊就是。(师清嗓)

  【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呃那么呃就是当时也说是这个,呃后来的这个恶世众生呢就是善根都非常的这个转少啊,就是善根非常的薄弱。还有呢就是许许多多的这些众生是增上慢,啊就是自己没有获得功德,就是已经这个得功德一样。然后这些众生呢就是贪执这个利养,啊就是呃增长呢就是不善的这个呃不善根,啊就是他增上很多的恶根、恶业的根。嗯那么远离这个解脱就,所、所以说呢,啊这个末法时代的四、众生、浊世的这些众生的话,好像缺点就比较多。啊就是这个善根也薄弱,增上慢、为了利养,很多这个解脱的这种习气也没有。所以呢就是虽然就是教化这些众生的话呢就是特别特别的这个困难,但是这些菩萨们呢就是发愿,我等呢一定要就是担当起什么呢,就是佛陀的这种安忍力来读诵这样的,啊这个安忍力来读诵,就这个也很重要啊。

  就我们以后这个发愿这个弘扬这个《法华经》的时候呢,肯定有很多的这个违缘啊、障碍就是,包括自己呃在弘法过程当中的话呢,有许许多多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就是担起大安忍力,就是呃在弘法过程当中、在修行过程当中、生活过程当中,肯定有这样的这种这个困难的时候呢,就是以安忍力来就是读诵这部经典,还有呢就是持说这部经典,还有呢就是种种的这个供品来,啊就是有这个花鬘就是、璎、璎、璎珞等等就是各种各样来供品啊就供养。而且这些的话呢我们都不足、这个自己的不惜、不、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就可以说是用自己的这个付出生命的代价来就是这个保护这个佛、佛教,保护呢就是这样的一些这个功德吧就是。

  所以说(师清嗓)我们这个在浊世众生当中的话呢,就是的确也是是特别特别的难,但是呢就是依靠这个安忍力,啊就我们在座的各位也是,以后就每个人在这个修行也好、生活也好、还有这个弘法利生的话呢,呃不是没有困难的,肯定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所处的这个环境呢,实际上这是呃是浊世的这个环境。啊就所以我经常也跟,有些、有些道友的话经常抱怨,比如说这个上面的这个管理不好啊,下面的人的性格不好啊,然后处境的这个生活的这个条件不好啊,就还有这个方方面面的很多很多的这种怨气和抱怨。

  我有时候说是应该我们要这个学会一些接受就是,接受什么样呢?接受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所处的环境如果是像极乐世界的话,那我们就值得抱怨啊,“极乐世界哪有这样的?”就我们应该就是说“啊?这不是极乐世界吗?极乐世界哪有这个烦恼的众生,哪有不好的这个什么待遇啊、政策啊?”或者说是各种各样的。

  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的话呢,呃就浊世的这个环境。浊世的环境当中有这种现象呢,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你的身边的这个人不好、人格不好的话呢,也是呃非常正常的。因为呃我们的这个包括自己也是这样的,包括自己也是不、不一定是好人就是。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是好人,但真正用一些善法来衡量的时候呢,就是并不是好人就是。甚至有些人自己觉得是自己就好的话呢,也许是可能就增上慢。你看这里也是说是增上慢,就是增上慢的话,(师清嗓)自己都没有得功德,然后得、得了功德的这样的这种这个邪见和傲慢吧。

  啊就是以前的那个戒律当中也是有、有吧,就是优婆(离)鞠多,就是他的呃什么这个优婆鞠多他的一个弟子呢,啊就他认为是这个呃已经获得阿罗汉果位,就是每天都不想修行,特别懒惰。然后这个呃这个优婆鞠多呢就是就劝他好好修行的话呢,就是他说“我已经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就是烦恼都没有了,就是修什么呢。”后来啊尊者呢就是说是“你跟那个我们附近的有一个卖酒的这个女的就是这个跟比较相同的,她也是增上慢者,啊不知道你看过没有这个女的。”然后这个弟子呢就是说是(师清嗓)“我没有看过呃没有看过就是”,“那没有看过的话呢你去看一下就是。她跟这个跟你差不多。”然后呢,呃然后呢就是这个这个呃他的弟子呢就是跑到那个就卖酒的那个女的那里去了。

  那里去的时候呢,就是因为这个卖酒的这个女的呢,就是长得比较嗯就好看就是,他就一下就就没有断除烦恼,就是生起贪欲来了。呃然后那个卖酒的女的呢,也本来认为是她自己获得阿罗汉果位,她也是看到这个弟子的时候呢又又生起傲、又生起那个贪欲,在这个时候呢就是他们这个互相就笑。就互相就笑的话呢,那个女的一笑的时候呢,就是因为刚才那个尊者呢其实主要是修不净观的,然后她牙齿一露出来的时候呢,就是他就开始想起来了白骨就是。然后、然后呢(师笑)就安住在他的境界当中,他就那个时候就开始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就是。啊戒、戒律里面是这样讲的,不知道女的、女的阿、得阿罗汉果位没有呢不太清楚,也许她也同时得了,因为互相都笑了就是。

  所以(师清嗓,众笑),嗯所以有时候增上傲慢、傲慢的话呢,就是我们自己、自己都不知道就是自己这个是、呃认为这个是不是这种,自、自己真的认为是我已经有有有神通了,有……。

  我们现在这个有些人的话呢,自己真的认为是自己学得很好,其实都是增上慢的,就是这样的众生也是在我们世间当中是,呃并不是呃没有的就是。所以在这样的这个呃这个恶、恶劣的这个时代当中的话呢,就是是这些菩萨们呢也是用安忍力来就是护持、就是发愿。

  就是我们也是,呃以后啊,就是以后的话呢,呃大家都不要想到,我们有些道友就想得特别天真,就是:“哈,我去弘法,没问题的。”然后就一去弘法就是,就很多事情呢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其实做任何事情呢,没有耐心、没有这种安忍心的话呢,确实是做不下去就是,然后你一碰到鼻子的时候呢,就开始嗯不行了就是,就开始抱怨呐,就是这个世界不好,环境不好啊,待遇不好啊,呃然后身边的这个人不好啊,就是许许多多的这种怨气。其实这个这种、这种怨恨的这种执著的话呢,呃的确是我们有时候要认识到,我们、我们的这个周围的这个环……

  我有时候真的觉得是可以的,就是哪怕是这个身体特别不好的时候呢,我也觉得是,噢,依靠这个这这样的这种这个骨肉的这个身体啊、有漏的身体啊,就是那前世的这个这么多的恶业全部集聚在身上,那现在就是有时候病痛和痛苦是非常正常的;然后周围的这些人的这个脾气不好的时候,啊,那、那是非常非常的正常啊。就是因为很多,我昨天讲的一样的,凡夫人呢就是自然而然就是生嗔恨心,这是正常的现象。

  所以说呢,有时候我们对那个生活呢就是不要就是看得特别的美好,就是,如果你原来认为是非常美好的,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呢,不是那么美好的时候呢,你特别失望就是。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呢就是去自杀啊,就是得抑郁啊,就是包括我们有些学会的道友的话,可能有些是确实前世的业力,就是没办法的。但有些的话呢,就是学完了以后有特别好的这个转变就是,就自己也认为如果没有学,可能没有今天的。有些人的话呢就是也这个即使学了,但后来呢选择的路也是并不是很这个、很好的,也有这样的(师清嗓)。所以好好地应该、应该可以呢就是想啊,就是末、末法时代的这些众生的话呢就是,的确是有很多的恶人比较多的就是。

  有一个呃《吉凶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就是阿难尊者就是问的吧。就是那么这里面就是说是什么“末世诸恶人,不信多狐疑”。就是末、末世的、末法时代的这些众生的话呢,就没有信心,就而且他那种这个怀疑啊,就是特别特别多的就是,甚至呢就是,再加上“愚痴不分不别道。”就是就非常愚痴的,就他根本分不来,没有什么取舍的智慧,就是这样的人是非常非常多的。就所以我们在这个社、社会当中的话呢,呃不要就是看着这个周围的世界是非常的这个美好啊(师清嗓)。(《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末世诸恶人,不信多狐疑,愚痴不别道)

  【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受记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说此经。”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在我们这个呃就是刚才那个眷属当中,是有五百个这个阿罗汉,就是获得这个受、受记者啊,就是那么他们呢就是也在佛面前就是陈白,就是说是,世尊呐,我等也是要这个发誓愿就是,那么,你看五百个阿罗汉,他们说是,我们也是这个发、发誓愿,就是发愿,发愿什么呢,我们到别的一些这个国家去就是,我们不愿意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太麻烦了就是。我们有些道友的话呢,我不去家乡就是,我去别的地方去弘法去就是。所以这些五百个阿罗汉的话呢就是,呃他们也是这个说是我们在娑婆世界不太愿意,就肯定我们没办法度化他们的。

  【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受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弊恶,怀增上慢,功德浅薄,嗔浊谄曲,心不实故。”】

  还有呢就是学、无学的这个呃八千人就是获得受记者的话呢,他们也是从自己的坐垫上呃就是起来,然后呢就是向佛合掌,也是发愿就是,说是世尊呐,我们的话呢也是到这个别的地方去就是呃去、去讲这个《法华经》。就是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这个娑婆世界呢就是人太这个恶劣了,就是性格、性格太不好了,而且这些人的话呢,就是怀有增上慢。

  其实我们真的很多人,娑婆世界的人呢,可能性格不太好,就是这个你看释迦牟尼佛原来选择这样,呃这个娑婆世界,度化、度化娑婆世界,不然的话,其他的这个好多佛的话呢就是不选择娑婆世界。我们学那个《广传》(《释尊广传》)的第一品和二品的时候呢,就是大家都应该心中非常清楚的。

  所以说你看娑婆世界呢,就是一个是这个性格不好,增上慢;还有呢就是功德微薄,就是善根很薄弱,人的善根很薄弱的话呢,什么这个呃恶习的话呢都会有的。如果我们这个善根比较不错的话呢,就是那这个呃可能呃就这些功德呢自然而然具足的。还有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这些众生呢,就是嗔恨心,啊就是这个害心就是很重的,谄曲心呢也特别特别多,那么心就是很不真实啊,就是心、心特别不真实。因为这样的原因呢,就是很多的这个菩萨呢就是不愿意选择这个娑婆世界啊,就娑婆世界。所以当时呢,就是他们也有(师清嗓)、也有、也有这样的这种这个菩萨啊。

  呃,就刚才就是讲到什么呢,就是讲到,嗯,嗯,讲到嗯,对(师清嗓),嗯,嗯,那个,呃《法鼓经》,《法鼓经》里面呢就是也有很多呃相同的、类似的一些内容吧。比如说当时那个迦叶尊者呢就是也说是我宁可呢,呃就是变成这个聋、聋哑,这个残疾人呐,但是呢就是不愿意就是有人呢就是坏、坏戒律啊,就是然后谤法啊,灭法啊,甚至呢就是以这个佛法来就是自己养活就是,等等。就是,呃就用这个佛法,呃打这个佛法的旗号来就是开始给别人这个说法等等。就是所以,《法鼓经》里面就是讲了很多迦叶尊者呢就是对末法时代的一些恶行吧,就是就讲了很多,就是他、他很难接受就是。像迦叶尊者也好,这些菩萨也好,阿罗汉也好。

  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这种性格的话呢,呃,确实并不是很好的,就是所以呢,我们无论到哪里,就是觉得呢就是旁边的人惹你这个生气呀,然后做事情呢就是不乖啊,还有呢就是有时候这个突然就是发脾气呀,就还有这个偷盗啊,邪淫呐,然后杀生呐,杀人呐等等,这些的话呢,非常非常的这个正常就是,因为我们这个群体的这个整个的这个素质啊,就整个他的这个福报,还有呢就是相续当中的这些这个、这根基的话呢就是就仅此而已就是。

  所以说呢,我们就是呃就对这个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就是很重要的。我觉的呃你处在一个什么的这个环境当中,比如说你处在一个呃非常容易犯法的这个一群监狱里面的人的话呢,那他们就是动辄就打你、动辄就骂你的话呢,就噢觉得这一群都是是这个犯、犯、犯罪分子,就是这是非常正常的。呃如果我们住在一个菩萨的群体当中,全部是得八地菩萨、一地菩萨以上的话呢,那就是他们打你肯定是就是不、不、不行的。如果我们周围是全是阿罗汉的这么一个群体的话呢,我们也觉得是,噢他们就是应该是如理如法的,阿罗汉怎么会生气,阿罗汉怎么会这个大声唱歌啊就是,他们偶尔也有这种习气嘛。

  (师清嗓)(众笑)嗯,所以呢我们有时侯对这个世界呢,就是我是越来越,越理解了,就是旁边有一些,呃就是,嗯,包括有时候我们看到,那个现在学院里面有时候是吹风啊,有时候是这样那样的,看到这个山上去,就是有时候的话,哎,还可以吧,哎哎就,我们个别的道友的话呢就是还算是幸存者,挺好的,我就有这种感觉。(师清嗓)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呃现在是这样的,就是所以说,呃这个、这个时候呢就是佛的这个姨母啊,就是呃摩诃呃波阇波提,就是那个大爱道比丘尼吧,就是我们经常呃说的那个憍昙弥,啊就是憍昙弥,就是比丘尼(师清嗓),他以前的这个姨母啊,就是姨母。

  呃,然后(师清嗓),那个《佛陀》的那个传记里面,这个姨母啊还有那个好多那个演员的话呢,一直不换就是,这个年轻的时候也是,呃佛陀和提婆达多年轻的时候,包括提婆达多的母亲的话呢,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到最后的时候呢也是这么年轻。(众笑)(师清嗓)

  嗯(师清嗓),所以那个呃姨母啊就是,他的这个姨、姨母和还有这个学无学的很多比丘尼这个六千人俱啊,六千人俱。然后他们呢就是,呃下面都开始问你看过没有,看过没有,真的吗?(师笑,众笑)呃(师清嗓),然后,呃呃,他们都开始这个站起来,然后一起这个合掌啊,一直就是盯着这个世尊,啊就是就一直呃目不转睛地,一直盯着。

  【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

  呃然后这个时候呢就是世尊对那个憍、憍昙弥,憍昙弥就是那个大爱道比丘尼,也是我们经常说是果达母,果达玛,呃果达玛(师清嗓),他的这个姨母嘛。就是他说你为什么就是以这种这个眼色来这个看这个佛陀,呃你是不心里面呢就是想这个,其他的都已经呃获得了三藐三菩提的授记,就是你没有得到授记就是,是不是这样就是?然后呃佛陀就告诉就是,因、因为她当时一直专注啊,就是专注。

  呃,一般女众呢有时候是也是,呃专注就是很多这个灌顶的啊,就是或者是讲法的啊就是师父。以前我们学院里面的有些呃法师就是说是是,女众一直专注的话呢呃就不能就是,某个某个人的话呢就是,一定要呃就排到第十三排以后去就是坐着(师笑),然后,呃然后,呃女众也说是,十三排以后的话呢我都不听课了就是(众笑),有这种说法,是不是正确的还不知道。(师清嗓)

  【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

  呃然后那个,当时说是我先呢就是总,我就先就是全部的这个总的声闻都已经得到授记了,那么这里面的话呢怎么你不包括啊就是,那么你呢也想得到这个授记的话呢。将来、呃将来的这个世间当中呢,就是与这个呃,六八啊就是六万八千这个亿诸佛呃这个出世以后的话呢,就是你变成这个大法师,就是应该,就是这个当时那个呃爱、大爱道比丘(尼)的话呢就是有这么多佛出世之后呢,你首先就是逐渐逐渐变成了这个大的这个法师,呃然后呢就是,还有六千个学和无学的比丘尼的话呢也是逐渐逐渐成为这个大法师。

  【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那么这样逐渐呢就是,最后你们就获得了这个菩萨的果位,那么菩萨呃到以后呢,就是再开始这个作佛啊就是。那么这个佛号呢一切众生这个呃喜见如来,啊就一切众生喜见这个当时的佛号大爱道比丘(尼)在这里有授记的就是,授记的呃这个名号呢就是叫做是,呃就是一切呃就是一切如来这个喜见,呃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师清嗓)那么这个、这个呃佛呢就是也是具足了应供、正遍知和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呃丈夫、人呃、天人师、佛世尊的这个十种名号。

  【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呃然后呃,憍昙弥啊,就是也就是说,憍昙弥,憍昙弥呢就是是你是一切众生,呃那么你的当时的这个名称呢就是叫做一切众生喜见佛,啊,以及你的呃六千个这些菩萨和眷属的话呢也是是到时候,呃就是先就是,她这个获得佛果,然后他们的话呢就是,六千个、六千个这些菩萨的话呢以次第性的授记,就是最后呢获得了这个阿耨多罗这个三藐三菩提。啊就是,呃他这里呢就是授记这个呃这个大爱、爱道比丘尼。

  【尔时,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作是念:“世尊于授记中,独不说我名。”

  然后过了以后呢就是开始这个罗睺罗的母、母亲就是耶输陀罗啊,就是耶输陀罗呢,呃她当时也是是这个比丘尼(师清嗓),那么她当时也是心里就是想到就是,世尊对这个所有的其他都已经这个授记了,就是唯独我不授记,不提我的名字,太不公平了。(师笑)

  他们演的那个里面就是,耶输陀罗是特别就是,呃就这种看起来有点聪明呐,就是闲谈呐,就是这样性格就比较。(师清嗓)呃因为,这个佛陀呃,其实《大善巧方便经》(《大方广善巧方便经》)里面呢就是讲了很多就是,佛就是为什么说是,呃这个入于这个世间的道理啊,就大、大善巧这个呃,呃佛说呃大善巧呃呃什么就是善巧方便经呢,《善巧方便经》里面呢也是讲过,我以前也是说过,我们汉传、藏传佛教当中有有一些,呃比如说佛为什么是显现那个在家相的话呢,世间人一般都是诽谤,就是佛呢就是不具足生育呀等等,以这样的这个遣除这样的诽谤的原因的话呢,当时那个接受这个生活啊就是,当时接受这个生活。而且那个耶输陀罗的话呢就是,耶输陀、陀罗的话呢,她以前呢也是那个发过这种善愿,就是发过这种善愿,那么为了就圆满就是她的这种这个前世的宿愿呢就是,那么就是在这个佛佛佛在在这个成道之前的话呢有这么一段啊。

  呃那么这个呢,当然我们从最了义的角度来讲呢,可能你们也呃看过就是,当时我翻译的那个呃《藏密佛教史》的前面呢就是佛陀是在呃三种不同乘吧就是,可以说是共同乘和不共乘和还有这个密乘的这个呃说法就是。所以我们大多数的人呢就是可能连共同乘的说法都是不是很清楚的就是。佛陀、佛陀到底是什么样就是,有些现在人、人的话呢,就是都觉得是呃好像那个佛陀是一个完全是一个凡夫人,只是有、有一辈子的一种这个生活就是,然后那个时候很聪明就是,苦行六年以后马上这个呃成正等觉就是。当然这种人的话呢我们像《释尊广转》那样的,这个呃多生累劫的呃这个圆满六波罗蜜多的这个资粮的这种这个概念都是可能没有的,实际上呢并不是这样的就是。

  所以我们这对有些共同乘和不共同乘的说法一定要明白,尤其是佛教徒的话呢,当然别的怎么说就无所谓。但是我们自己佛教徒呢,应该就是佛陀成道的就,佛陀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身份的话呢,我们不能想是啊跟我们这个凡夫人一模一样的就是。因为他就是非常利根就是运、运、碰运气就是,然后在印度这个修了这个六年就马上这个成佛了,其实不是那么、那么简单就是。懂佛教道理的人呢就是大家都是应该、应该非常这个清楚就是,只不过就是他这个显得这个在成佛之前的一些形象的话,都是为了就是引导这个众生呐。

  不过我们藏传佛教里面的很多的对佛陀的这样的一些这个呃评价也好,说法也好,还有故事的话呢,应该印度的这个佛教里面的故事呢就是非常的这个相同。因为他们呃这个拍《佛陀》的时候呢,按照这个印度的这个故事来拍的就是,而且印度人呢这种这个对文化啊,就是不像那个呃像这个中国啊,或者是是像韩国啊就这些就是。如、如果拍一些这个佛教故事啊,就是这个时候的话呢就完全是特别特别的这种这个低俗就是。它没有这样的,就是有一定的含蓄,有一定的涵养就是,里面也、也有一些这个非常深的就是内容呢,就是呃直接或者是间接就是夹在里面的就是。

  所以我们有时候呢可能对这个佛陀的了解的话呢,一般普通人的眼光就是对、对佛陀现在有很多的,比如说他这个绘画的人,就是他有他的文化来就是了解;然后是我们如果是呃是一个艺术家的话呢,就是比、有他的这种眼光来;如果他是一个哲学家,以哲学家的眼光来就是看;还有我是如果是一个世间的比如说这个气功师也好,心灵大师也好,还有方方面面的话呢就是,其实佛陀呢就是用不同的这个人的这个不同维度来就是,可以、可以就是了解他的这个形象啊。就所以我们呢应该就是可能有时候呢,就是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佛陀就是也很重要的。

  (师清嗓)那么这里面就是耶输陀罗啊就是他呢呃就是也这样想的就是,佛陀就是在授记当中就是唯独我的这个名字没有提就是。

  【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那么这个时候佛告诉就是她就是,佛告诉耶输陀罗就是说是,你也是是就是不用担心不用伤心就是,未来的这个百千呃万亿这个佛、佛法当中的话呢就是修菩萨行。然后呢就是先成就是大法师,逐渐呢就是具足这个菩萨道和这个佛道。那么原、将来呢就是叫一个叫善国,就是这个国家的名称。那么这里呢就是可以作佛,那么佛号叫什么呢?具足这个呃千光啊就是千万光、啊光相就是,他这里“相”的话我们藏文当、当中的话经常有“幢”,就佛幢的幢就是那个意思。呃那么如来、应供啊、遍呐呃、就正遍知、明行足、善逝呃、世间解、无上士、调御呃丈夫、人天师、佛世尊啊就是,有这个呃如来就是这个。那么就是这个佛的这个寿量的话呢,就是也是是无量的这个阿僧祇劫。就是这是这个耶输陀罗的这个授记。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耶输陀罗比丘尼,并其眷属,皆大欢喜,得未曾有。】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这个摩诃呃波阇刚才那个呃波、波提啊,摩诃波阇波提,呃比丘尼以及耶输陀罗,呃比丘尼就是他们还有他们的这个眷属呢,就是都呃皆大欢喜就是,这种这个未曾有过的。

  【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世尊导师,安隐天人,

  我等闻记,心安具足。”】

  在佛面前呢就是她们用这个偈颂的方式来就是赞叹呐,“就世尊就是您是这个人天的导师就是,应该跟这个呃所有的呃这个人和天人的话呢,就是得了这种安稳和这个快乐。那么我们今天呢就是得到这个授记之后的话呢,就是心里就非常的呃这种这个呃这种怎么讲啊,就是安乐啊,就是具足安乐就是心里很、很快乐的就是。呃获得了这样的这个授记以后。”(师清嗓)

  【诸比丘尼说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能于他方国土广宣此经。”

  那么呃这个诸比丘尼呢就是说完这个偈颂之后,呃就是呃就嗯陈白这个佛陀就是这样说的就是,世尊我等也是在其他地方呢就是宣说就是,他们也害怕那个……所以一般佛身边的很多都是呃就是菩萨也好就是,还有这个佛呃什么阿罗汉也好,这个比丘尼也好,他们都呃在娑婆世间讲说法呢,就是确实有点这个有点害怕,就有点、有点困难就是,所以很多都是这样。所以我们这里的很多道友的话以后肯定发愿,就是我们也不在这、这里,以后在别的地方就是这样就有好借口嘛。呃就我们以后其他地方这个国土呢就是宣讲这个《妙法莲华经》,她们也是这样发愿的。

  【尔时,世尊视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是诸菩萨皆是阿惟越致,转不退法轮,得诸陀罗尼。

  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世尊呢就是他看到就是,因为这些菩萨啊,就是刚才前面的个别的菩萨啊,和个别的阿罗汉就是,他们都是愿意到别的地方去弘法。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世尊就是看到这个非常多的,八十万亿就是那由他的这个菩萨啊,就是那这个意思是菩萨非常非常多的意思吧。(师清嗓)

  那么就是当时呢,就是呃就是非常多的这样的这个菩萨,呃那么呃他们都是是不退转就是,阿惟、阿惟越嗯阿惟越致是应该不退转的,就是他们这些菩萨呢全是是就是获得了大不、不退转的果位的。那么他们呢就是转这个不退转的法轮,他们获得了这个像这个法陀罗尼、持陀罗尼、当不忘陀罗尼等陀罗尼。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12提婆达多品43下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