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14安乐行品45下

创建日期:2023-08-21

  民俗学-法华14安乐行品45下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

  还有这个佛告诉曼殊室利啊,就是说是如果菩萨摩诃萨都不应该著于这个女人身,贪著于这个女人。因为作为一个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那么这个如果女士出家人的话呢,就是对那个男士的这个身体呢,也同样不能这个贪著。那么去能这个生、呃如果就是对她就是产生一些这个欲望啊,那么这样的话呢就是不合理就是,也呃就是如果就是他呃而为说法,那么这些的话呢就是也可以为他这个说法,啊就是为他为他这个说法。(师清嗓)

  【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

  如果这个入于这这些人的这个家里面的话呢,就是不应该与一些这个小女啊,少少女啊,处女啊,还有这个寡女啊,等等这些共啊这个共、共同的这个语言吧,就是语言。呃因为这样的话呢就是她们没有这个守护、守护。就像这些人基本上是没有这个守护的,没有守护的话呢就是,呃应该会这个破戒啊,就是毁坏道心呐就是有、有这样的。

  也不应该就是,男士当中的话呢也不应该接近,就是五种这个不男之人,就是黄门吧,就是五种这个黄门。在戒律里面也经常讲的就是,有些好像法华、这个呃法华、那个里面就是呃就是《法华经》的讲义里面都是也、也讲了就是。有些这个呃就是刚开始都是就是没有这个男根的啊,就是男根已经毁坏的就是无用的啊,或者说是变形的,就半个月变形的就是,有五种黄门吧就是。那么这些人的话呢就是也不应该就是,更不应该呢就是对他们就是有更厚、更深厚的一些这个关系啊。

  【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

  然后不应该呢就是入于独自这个入于一些呃这个其他人,如果需要化缘等等。如果有一些因缘就是需要独入的话呢,那就要这个呃有一心一样的祈祷佛,不然的话毁坏戒律啊就是有这种这个现象,最好是……呃,下面颂词里面讲是,如果就是一个人要出行的话呢,就入、入于一个呃别人的这个家里化缘的话呢,最好是另外有一个出家人就是跟他一起的。如果实在没有的话呢就是,那么一心这个祈祷佛。就是不仅仅是这个入于这种独家吧,就是实际上呢就是我们出门的时候呢,就经常这个祈祷就是呃佛啊,祈祷上师啊,这个很重要的,不然有些出行的话呢……

  我都每次那个离开这个学院就是,比如说出去弘法啊讲课的时候呢就是,这个一出门的时候就是就开始呃就是祈祷,就是噢就是希望我还是顺利的这个回来,就是不要在路上死了,不要在外面就是嗯再也不回来就是。因为有时候不祈祷的话呢就是,人生的这个无常啊就是都特别、特别快的就是,什么样的无常,什么时候到呢,就是也、也不好说。不过我现在呢就是觉得是三十年都已经这个呃快要这个圆满了。就这样的话,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完成三十年的话呢就是,即使这个是、是以后的这个很多事业没有的话呢就是,我觉得也算是可以吧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当中的话呢,呃就是……

  我看到这个《释尊广传》里面呢就是,有时候是一辈子就是都利益众生做一件事情,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这个话题来这个叙述就是,所以说有时候(师清嗓)也有这样想的,但不管怎么样呢就是我们每个道友啊,就是不管是到哪里去啊,就是做什么的话,经常这个忆念这个佛陀祈祷佛陀,祈祷上师三宝是很重要的。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

  如果为这个一些女士要说法的话呢,就是不能这个露出牙齿啊就是,其实是有时候露出牙齿的话呢,别人不是看那个白骨观就是,然后马上就是证悟阿罗汉就是,这样也是比较好的。(师笑 ,众笑)我都是建议就是露牙好一点就是,对别人应该就是一看这个白骨观就是,马上就开始这个证悟空性。也不现、不能呢就是现这个呃啊就是胸口啊,就还有乃至这个说法的时候呢,就是也不能这个特别的这种亲密啊就是亲厚啊等等。更何况说是其他就是,说法的时候都是这样的话呢,那就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

  呃(师清嗓)呃那么就是,也不能就是对这个呃就是就养一些,这个比较这个年少的这些弟子啊就是。以前我刚来的时候就是,有些什么这个亲戚的这个孩、呃孩子啊就是让我看一下,我当时刚开始还是比较发悲心吧。就是说啊,可以,我在这里就是就看看就是几个月,结果特别调皮啊就是特别麻烦就是。后来就、就这个慈悲心,就变成嗔恨心了就是,然后再也就是不敢、不敢就是看呢就是。有时候,呃原来法王如意宝也讲过就是,有、有、有一次有一个放生的一只鸡,就是我就、就养、养它就是,结果它就天天都是让我生气就是。所以,就也不好弄就是,有时候慈悲心真的变成这个嗔恨心,也有这样的。

  就所以有些,这个呃年少的弟子啊沙弥啊,还有这个一些小孩啊,就是这些呢就是,呃就不应该就是就经常这个养他们就是经常管他们,管他们的话呢就是有时候也很困难的。可能跟自己的修《法华经》有影响的。

  还有也不应该跟这些、这些人呢就是一起什么拜师啊,我们现在很多人“啊来来来,几个小和、小和尚,我们一起去见某某个上师去,来来来,我包车就是、呃就我出钱就是,这个路上你三顿饭是你来出,其他的我来出,就我们一起去拜师去、一起去见上师去就是。”所以这些的话呢,刚开始还是发愿的很好,但是路上呢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事情就回来的时候几乎都不说话,呃(师清嗓,众笑)也有这样的。所以说也不建议这个,(师喝水)一起去拜师啊就是,这样的。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

  那么长期呢应该坐在这个,呃坐在什么呢?因为呃就这些、这些人呐,就有时候亲近的话呢就是,对自己的这个修行就是也、也有很大的这个影响就是。

  呃什么亲近,呃,“若近不善人,呃令人速贱、呃令、令、令人速轻贱”,呃就《正法念处经》当中讲的嘛,就是如果我们亲近了这个不善的人。就是不管是小人也好、恶人也好、外道也好、渔夫也好、这些人的话呢就是,很快很多人都是开始对你进行这个诽谤啊就是。(若近不善人,令人速轻贱。--《正法念处经》)

  比如说我特别、特别爱小孩的话呢就是,很多人说,哎这个堪布天天都是就是跟小孩一起玩的一个,他不像一个、一个堪布。如果我跟那个就是这个屠夫啊渔夫啊,就这些交往的话呢,啊,可能他在打渔的、他在可能捕鱼就是。因为跟这些渔夫天天都是同流合污就是,肯定不好的就是。所以别人也是马上就是会对你有各种语言的,所以我们有时候,虽然用菩萨的心肠呢就是应该就是关心这些。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坏人呐,就是特别地去、去亲近他们的话呢,可能会这个别人也会诽谤我们的,自己的这种道心的话呢,也很容易这个呃退失。

  就所以呢呃就是佛告诉这个呃就是曼殊室利啊,就是说是应该经常呢就是坐在这个一些清净的地方就是,就是安住这个自心呐,就是也是观察自己的心就是,于、于这个呃清闲的地方呢就是修自己的这种心。就是这样的话呢,我们先有一种威仪的方面的一些(师清嗓)约束就是,有了这个威仪上面的一些约束的话呢就是心静下来,心静下来的话呢,闻思修行的智慧呢就是也可以做到。

  好像《楞严经》里面讲的吧,就是“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呃,“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就是意思就是说呢,因为戒呢就是产生这个定,就禅定,因为禅定呢,就是再可以这个发、发、这个发生什么呢就是智慧。

  就是所以,我们为什么说是这个戒是一切的这种根本呢?实际上一个人呢就是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威仪,就是他、他自己的这种威仪的约束。我们有些有智慧的人呢,他首先都是知道是哦我不能去那个地方,我不能见这种人,我不能就是跟这些人交往,不然的话,以后我的修行肯定没办法的。有些人真的还是,我看到的这个男士和女士当中都有就这样的。首先都是自己都对自己的威仪和自己的这种人格呢,就是有一定的这种保护的这个措施。其实这个就叫做是戒律,有了这个戒律的话呢你的心定下来了,心、心安定下来这叫做是禅定,有了这样的威仪和有了这样的禅定以后呢,你的智慧呢就是自然而然。

  就为什么我们有些人呢,他这个呃十多年、二十多年都是闻思修行呢,就是一点这个违缘都没有就是,原因就是呢就是他首先有个很好的戒律,然后呢就是心安定下来的。如果你心安定不下来,今天跟这个什么这个就、就这样的人,我跟、我们今天跑到那边去、东边去,我们明天跑到那边去,这样的话,心就会散乱,心散乱的话呢,那可能戒律也是出现问题的,戒律出现问题的话,最后呢你心里面想啊我还要继续闻思修行,但是你的身份已经就是受限制了,就是最后都是没办法了。所以我们有时候我们人呢就是,确实佛陀所讲到的这个戒定慧三学呢,也是对一个人来讲就是非常重要。不仅是我们一般的这个学《法华经》的这样的一个修行人,包括我们现在的这个世间人的话呢也很重要的,这个人呢就是基本的一些威仪的这个素养,如果有这、这个的话呢,那心要就是稳定下来,就是如果心稳定下来的话,那他的工作啊,他的这个家庭呐,就是都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这是应该就是我们要就是值得观察。(师清嗓)

  【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那么文殊师利啊,就是说是这是我们就是讲的就是前面的这个呃亲近处啊,就是首先讲的这个亲近处。那么这个呃亲近处的话,我们这个前面是行处嘛就是,然后这个是亲近处,那么这个亲近处的话呢,呃再讲了一个(师清嗓),呃(师咳嗽),呃(师清嗓),呃什么东西?啊?没收?啊(师笑)呃,呃什么?嗯下面就是讲那个就是这是一个应该世俗当中的一个亲近处吧。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

  那么在胜义当中的亲近处的话呢,菩萨摩诃萨呢就是应该观一切法都是空性的,那么观空性的话呢就是如这个实相,啊就是呃真正的这个实相,啊就真正的这个实相的话呢就是不颠倒的、不动的、不退。

  其实这个是《涅槃经》里面讲的是十八个空性呐,就是比如说胜义空啊、外空啊、内空啊、就是一切法空啊、有为法空啊、无为法空啊。我们学那个《入中论》的时候呢就是也有讲这个十六空吧。就是所以讲实相的时候呢,就是远离一切的这种呃这个呃执著吧,就是也就是说是它是这个实相的、不颠倒的、不动的、不退的、不转、呃如虚空一样的,就是无有这个性,一切这个言语呃道断,啊就是一切言、言语都没办法。

  就是好像在啊是《中观根本慧论》里面怎么讲的,就是“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呃“不生也不灭,寂灭如涅槃。”(《中观根本慧论》: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法性如涅槃。)呃,好像那个藏文怎么背的,我忘了,我最后一句记得清楚,(师笑)忘了,啊就是一切、一切诸法的这个实相的话呢,就是言语和思维都已经断了,不生不灭的,就是那寂灭的就像是真正的这个诸佛菩萨所证悟的涅槃一样的。其实万法的本性呢,就是跟涅槃没有什么差别,就是只不过是我们分别念就是呃就动乱了,就是没有懂得而已的。

  【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

  就是言语全部断的、不生不出的、不起的、不名相、呃(师咳)实无、无所有、无量无边、呃无碍无障。

  就是这个是呃应该《法华玄义》(《法华文句》)里面还是什么就是有这个十八个空性呢就进行对应,但对应的话呢也应该、应该是可以吧,就是十八种空呢,就是他不同层、不同层面。比如说一个法呢就是它的这个实相是,不是颠倒的,从来没有动摇过的,也没有什么可退的,也没有什么可转的,如同虚空一样,如果这个法的本体是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的话呢,就是真的这样。但这个里面呢就是嗯就还是需要就是懂得这个一、三转法轮的空性,还有这个二转、三,嗯二转法轮的空性和三转法轮的光明。

  这个我很想到时候讲一下《维摩诘经》就是然后,《维摩诘经》里面就是讲的那个基本上密宗的见解就是特别、特别相同。就是因为

  呃麦彭仁波切也是引用那个《维摩诘经》,就我们《大幻化网》里面就是引用那个梵髻那个什么呃什么具髻梵天的那个故事嘛就是来讲就是,这是第一品当中都有的。所以呃……(师清嗓)

  先讲《维摩诘经》,再讲《金刚经》也可以哦。(师清嗓,众鼓掌)真的吗?(众鼓掌)(师清嗓)想是很想讲,因为这个里面就是有很多密宗的见解。呃而且呢可能,我们这个声闻乘和嗯菩萨乘里面就是根本没有提到的,有些比较深一点的。

  如果《维摩诘经》明白的话呢,我们这个为什么是菩提是烦恼啊、自性清净啊、如来藏具有啊,还有这个烦恼即菩提呀,因为他里面的这个十大弟子,十大弟子的话呢,维摩诘居士生病的时候,十大弟子呃,佛要求就是十大弟子每一个去看就是,他们都说“我们不敢去。”为什么不敢呢?“因为原来就是我跟这个维摩诘(经)呃接触的过程当中,就是他的见解如何如何高就是,我们就没办法就”,所以呃,一方面我想是《维摩诘经》讲的话呢就是,它的这个《维摩诘经》的这个观点呢就是对呃这个,什么?呃这个密宗就是和显宗就是中间的一个完全是相、相、相连、连接的就是这么一个观点。

  我们如果进一步地通达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的意义的话呢,那这个经典,显宗的经典当中就是特别好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的话呢,我们现在的很多、大多数的这个听众的话呢,在家居士就是,所以我们也应该对这个在家居士啊就是,有、有信心就是。在家居士很了不起的就是,呃因为维摩诘(经)是一个在家居士的身份的话,好多这个出家阿罗汉的话呢这个见解都不如他就是。

  所以说应该作为一些在家人呢就是,让他们就是呃知道是自己是很了不起,虽然都可能有些是没有维、维摩诘经的呃、维摩嗯诘居士的这个呃这种见解啊,就这种境界都不一定有,但是呢基本上至少也是身份是一样的就。

  呃(师清嗓)嗯所以呢,我们就是下次这个有因缘的话呢,看《妙法莲华经》讲完了,不知道,凡是我有时候讲、讲任何一个课的话呢,暂时有一点冲动的心,过一段时间又没有,没、没有了啊就是。有没有不知道,我再过、过一段时间看吧就,我现在好像这个嗯,这个……因为这个汉地有这个鸠摩罗什的这个呃译本,还有唐、唐玄奘的译本,还有一个译本,好像历史上看来有七种译本,但是好多都已经这个呃失传了就是,已经没有了啊。

  呃所以说这个呃现在可能像我们这个学藏传佛教的一个人讲《维摩诘经》的话,也许他的观点呢,更、更比较说得清楚。因为很多是《大幻化网》和一些大圆满的见解呢,比较相同的就是。如果呃以、像我们的这个身份来讲的话,也许可能里面的呃这个,密宗的有些道理就是结合起来的话呢就是,真正把这个、这部经典的这个观点呢就是可能会能说得出来啊。

  【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

  那我下面就是简单地把这个颂词,是吧?哦就是呃无有障碍,哎,嗯,虽然没有这些就是十八种空嘛就是,但是呢就是也应该有因缘的这种假立,从这个颠倒的这种梦想当中呢,也在世俗当中可以产生的。所以(师清嗓)呃就是我们这个常乐观如是法相啊,就是呃是菩萨呢就是摩诃萨埵就是这是第二这个亲近处吧就是。他这里呃就是第二亲近处呢,实际上第、第、第一个是应该从世俗角度,第二个是胜义角度讲的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呃下面就是讲这个佛陀重宣此义啊就是,用偈颂的方式讲的。

  【“若有菩萨,于后恶世,

  无怖畏心,欲说是经,

  如果有菩萨于这个后来的恶、恶劣的浊世当中,无有这个恐怖心的,然后就是愿意呢就是说这部经典,那么就是无有恐怖心,没有什么畏惧心,很勇敢地讲啊,就这个很重要。大家不要有、有什么这个恐怖心呐,就害怕啊、担心呐、伤心呐,我是想法是这样的:“即使我勇敢地讲,嗯万一不成功的话呢也没事就是。不是干坏事而勇敢的就是,干好事勇敢的,但最后没有成功。”就我是这种想法。

  【应入行处,及亲近处。

  常离国王,及国王子,

  大臣官长,凶险戏者,

  及旃陀罗,外道梵志。

  然后讲这部经、经典的话呢,就是应该入这个行处和就是前面讲的,这个亲近处啊就是这两个。那么这两个呢就是首先是,呃这个远离国王和王子、大臣、长官就是以及这个凶险戏者,还有呢就是这个旃陀罗啊,就是屠夫、外道、这个梵志、婆罗门等等。

  【亦不亲近,增上慢人,

  贪著小乘,三藏学者,

  破戒比丘,名字罗汉,

  及比丘尼,好戏笑者。

  也不应该亲近呢就是傲慢人就是,贪执这个小乘的戒定慧三学的这些人,还有这个破比丘啊就破、呃破戒的这个比丘,有些呢就名称上是阿罗汉就是,但实际上呢并不是的,以及呢就是这些破、破戒者以外呢,还有这个比丘尼啊就是还有这个呃,好戏笑者。就是那么就经常呢就是喜欢这个呃就一些嬉嬉笑笑的,就是不好好这个修行的就是这种人呢就是不应该、呃不应该亲近的。(师清嗓)

  【深著五欲,求现灭度,

  诸优婆夷,皆勿亲近。

  呃,嗯就然后耽著这个五欲就是,求这个现世的这个灭度烦恼的,啊就是一直贪、贪、贪著这个色声香味的,那么即生当中的话呢就是,特别喜欢就是求一些这个现世的。我们现在所谓的这个现实生活就特别关心的。这样的这个优婆夷啊,就这样的女居士的话呢,也不应该亲近呐,就是对世间妙欲特别的贪著,然后世间法呢就是特别就是有执著的,出世间法呢一点兴趣都没有,一点修行都呃不愿意,就这样的人呢不应该亲近的。

  【若是人等,以好心来,

  到菩萨所,为闻佛道,

  菩萨则以,无所畏心,

  不怀希望,而为说法。

  如果这些人就是以这个好心来就是,以这个求法心呢、以解脱心呢而来的话呢就是,到了这个菩萨处的时候,也是为了这个闻这个佛道的话呢,那么菩萨也则应该呃就无畏惧心就是。也不要怀着很大的希望为他说法啊就是。来、来的时候“啊,就是这些人、女人不能给她说法啊,这些婆罗门不能跟他说,这些是这个裸行外道,不能跟他说啊就,”不要有这么畏惧心就是,应该有时候在某种意义上面呢,我们心要应该呃开放一点就。

  我也经常跟我们佛教徒啊,就是讲不要就是特别的就是就,尤其是刚开始初学者呢,不要吓唬他们、不要就经常呢就是跟他们就是吓到了啊,就是“你这个不能做,你不要在那边坐,你不能在那边坐,”就是好像有些连进、进入道场的时候呢就是也这样的,然后做什么事情“噢,你要守什么戒,做、做这个事情,”这样说得太多的话呢就是别人都害怕。就是所以我们不要太这个计较就是很多;也不要心里呢就是对他这么,不、不管怎么样还是对他种下善根吧,呃就还是我用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来,在某种意义上面。其实我们佛教徒有时候是真的不善巧就是,有些时候太紧了就是就什么都就是不不不能进入的;有些时候的话呢就是太开放了就是好像什么都就不需要。比如说不灌顶就是,你随便就是听密法啊,然后就不用任何的这种约束就是,违、违越了一些这个规矩,就是这也不是很好的。

  【寡女处女,及诸不男,

  皆勿亲近,以为亲厚。

  亦莫亲近,屠儿魁脍,

  畋猎渔捕,为利杀害,

  贩肉自活,衒卖女色,

  如是之人,皆勿亲近。

  (师清嗓)有些这个寡女、处女以及这个不男呐,就是这些呢也不能这个亲近,就是为他们呢就是也不能就是有深厚的这种关系。也不要这个呃,(师清嗓)亲近就是一些这个屠夫啊,呃魁脍是吧?就魁脍是应该好像是这个杀人的那种刽子手啊。就是以前那个屠夫是那个屠儿,就是就杀、杀动物的,然后魁脍是那个就是杀、杀害就是,就人的一些,在有些政府机关里面专门就是杀人的,以前有的。那么还有这个畋猎就是,嗯打猎的就是,捕鱼的呃,这些呢就是为了就是这个自己的利益呢就是杀害这些众生。还有一些呃,就卖一些这个肉类来养活自己啊,还有这个衒卖这个女女女,这个女、女相的就是女身的,就是妓女啊这些。那么这些人的话呢就是不应该这个亲近的,啊就是不应该呃,亲近的。

  【凶险相扑,种种嬉戏,

  诸淫女等,尽勿亲近。

  莫独屏处,为女说法,

  若说法时,无得戏笑。

  (师清嗓)那么还有这个凶、凶险呐,相呃,相扑啊就种种嬉嬉呃种种嬉戏吧,什么电子游戏这些也、也算吧。就是我们这个什么西班牙的斗牛啊,就是还有现在世界上是整天都是有打拳就是,那个有时候很恐怖的就是那个,就是就开始那个怎么说啊,就是那种嗯,(众笑)就那样(师清嗓),嗯他还是很很那个的噢。呃,就是这些都不能亲近的。还有这个淫女等就是也是不能这个呃亲近的。呃如、如果有一些这个障呃有遮障的这个地方呢,就是为女人这个说法也是是不合理的。就是如果呃,说法的时候呢就是也不得这个嬉笑。

  呃,原来那个嗯,好像《杂譬喻经》里面讲的吧,就是有一个地方呃,一个一、一个,有一个男的吧就是他长得特别特别的好看就是,他自己做一个、做一个金色的这个像,就是他跟父母说是如果找到这样的女的话呢,就是我就可以这个结婚。然后另外有一个国家呢就是也有一个女的长得特别好就是,她也做了一个这个金色的像就是,她说如果一个人就是长得这样的话呢我可以就是呃,就结婚。后来呢就是嗯两个国家的这个人呢就是打听之后的话呢,就是这两个都这个长得比较不错的就是,就他们一起成家了。

  成家以后呢就是另外一个、一个地方呢有一个国王就是,这个国王呢他长得特别好,他自己也特别自信,他说世界上呢有没有我这么好看庄严的人?(众笑)然后他们说是有啊,就是在某个地方呢就是就刚刚有一个人娶了妻子,就是那个人听说是特别特别的好看。然后国王呢就是说是那这个,就是可不可以跟我看一下就是,不可能吧就是比我好看的人绝对不可能有的。(众笑)然后他就派一个大臣就是,然后那个呃,那个男士呢就是邀请回来。呃国王这个请他过来,国王请他过来的时候呢,呃就是,他就就因为下达国王命令的话呢他肯定不得不听就是,就跟着来了,跟着来的时候呢他就心里想:国王一方面可能看到我的长相;另一看方面看的话,我内在的可能素养也会看。我还是拿几本书吧就是,然后他路上呢就是想取几本书回来,回来的时候呢就是他的这个妻子呢,就是已经就是有、有其他人就是在一起就是,然后他心里呢就是特别的就是伤心就是。然后呢他因为心里特别的这种伤心的原因呢,他的长相马上就不好看了就是,然后他马上不好看的话呢,他跟这个带路的人呢说是可不可以我们路上休息三天,不然的话我现在你看因为我生嗔恨心的原因,就是长相特别特别的不好看就是。然后他们到了那个国家的时候呢,就是在那边就是呆了两三天,两三天的时候呢他有一次好不容易就是,就在好像他那个什么喂马还是哪个地方啊就是,看到这个呃国王的这个王妃呢,就是跟另外一个人呢就是也有这样的这种关系,就他发现了这个。那个时候呢,就是他就心里面有点高兴就是。他想王妃都是变成这样的,那我的这个妻子更不用说了。然后他心情一好了以后呢马上长相就好看了。(众笑)

  然后(师清嗓)他就、他就、他就到、到这个国王跟前来的时候,国王呢就是问他就是,你为什么是已经当天让你到这里来,就是这路上为什么这样这个待三天,就是耽误了三天。然后他就如理如实地就是告诉国王了。然后如理如实告诉国王的时候呢,他们两个都觉得是这个很多人是不是很可靠的,就是后来呢就是就出家了。(师清嗓,众笑)这个是真实的故事啊,就是现在好多电影里面也是这样讲的,但有时候佛教里面,佛经里面也有确实有这样的。如果实在就是生厌烦心的时候,最后两个人一起商量出家了。

  【入里乞食,将一比丘,

  若无比丘,一心念佛。

  是则名为,行处近处,

  以此二处,能安乐说。

  (师清嗓)嗯然后那个,呃我看今天讲到,还有多不多,还有点多啊。要不讲到,再讲一点点,在那个地方。嗯,嗯对,如果嗯,怎么讲的,如果呃一个人就是到别的这个一些屋子里面就是去化缘的时候呢,就是应该带上一个比丘,如果没有比丘的话呢就是那么一心就是忆念这个佛陀,那么这个呢就是叫做什么呢?就是叫做这个行处近处啊,就是行、行呃,行处近处。呃,那么这是第二处,也呃,也能这个安乐说。啊就讲到这里吧,好吧。

  嗯(师清嗓)本来想这个讲完,结果呢就是讲的故事,反正你们笑一笑也可以。嗯…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14安乐行品45上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