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民俗学-金刚经(索)20课55-59(14品离相寂灭分) 《金刚经开示录》20课55-59(14品) 第二十节课 55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
查看更多2023-05-10
民俗学-金刚经(索)19课53-54(14品离相寂灭分) 《金刚经开示录》19课53-54(14品) 第十九节课 《金刚经》中的问答都是前面作为立宗,后面作为推理的根本因,以这种
查看更多2023-05-10
民俗学-金刚经(索)18课51-52(14品离相寂灭分) 《金刚经开示录》18课51-52(14品) 第十八节课 51“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
查看更多2023-05-10
民俗学-金刚经(索)17课48-50(14品离相寂灭分) 《金刚经开示录》17课48-50(14品) 第十七节课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48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
查看更多2023-05-10
民俗学-金刚经(索)16课46-47(13品如法受持分) 《金刚经开示录》16课46-47(13品) 第十六节课 46“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ldqu
查看更多2023-05-10
民俗学-金刚经(索)15课44-45(13品如法受持分) 《金刚经开示录》15课44-45(13品) 第十五节课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44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
查看更多2023-05-10
民俗学-楞严5卷56 《楞严经》第56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接下来我们讲《楞严经》。 前面阿难说,他也是很有福报
查看更多2023-05-08
民俗学-楞严4+5卷55 《楞严经》第55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我们下面讲《楞严经》。 今天是《楞严经》,明天星期
查看更多2023-05-06
民俗学-楞严4卷54 《楞严经》第54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我们下面开始讲《楞严经》。 现在正在讲六根。六根的话,各自都显现自己的对境,这个时候会讲到清净
查看更多2023-05-04
民俗学-楞严4卷53 《楞严经》第53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现在正在讲《楞严经》。 前面讲到六根。六根当中,前面
查看更多2023-05-04
民俗学-楞严4卷52 《楞严经》第52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今天继续讲《楞严经》。 昨天有一个地方我可能讲的有
查看更多2023-05-02
民俗学-楞严4卷51 《楞严经》第51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讲《楞严经》。 《楞严经》的话,现在正在讲所
查看更多2023-04-30
哲学-中观庄严113 第113课 《中观庄严论释》当中,现在正在讲远离常见和断见的道理。前面已经讲了,常见就是指任何法永远不会坏灭,就像外道所承认的大自在天或者常我
查看更多2023-04-30
哲学-中观庄严112 第112课 此处所讲最甚深的要义,也就是说,心的本体本来即是明知的,这种明知并非明明清清或者说是一种光明,所谓的明知之识,即指心的本体是自明自知,具
查看更多2023-04-30
哲学-中观庄严111 第111课 壬二(以理广证)分二:一、破非理观点;二、建立合理观点。 癸一、破非理观点: 此非以法力,以彼无有故。 万法之自性,详细尽遮破。
查看更多2023-04-30
民俗学-楞严4卷50 《楞严经》第50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楞严经》。 前面已经讲了要远离声闻,行持大乘菩提心,必须先有两种决定义。第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