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前行备忘

前行备忘录21课2自他平等+交换

创建日期:2022-01-19

  前行备忘录21课2自他平等+交换

  《前行备忘录》【第二十一课/第二节】

  3.胜义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引生出三轮现而无自性的空性定解。

  胜义菩提心,引生出三轮现而无自性的空性定解。上面已经说过,即便是四无量心也分为四种不同的等持。这种无自性的空性定解就叫做等持,也就是我们当前修的成熟口诀法乃至上师瑜伽导修等。

  【简而言之,华智仁波切亲口说过:“如果快乐,同样做花喜鹊,如果痛苦,同样当黑乌鸦。”意思就是说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修自他平等是道位时从心态和行为两方做到平等和果位时证悟自他一切法为等性的方便。

  简而言之,华智仁波切亲口说过:“如果快乐,同样做花喜鹊,如果痛苦,同样当黑乌鸦。”意思就是说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修自他平等是道位时从心态和行为两方做到平等。在修行的道当中,平等之心是不可缺少的,即便是在果位的时候,如是修学平等之心,是证悟自他一切法为等性的方便。当前我们修行自他平等,行道当中如是修学,证悟从法界的立场之中一切平等,现前依靠意念造作的方式来成办这样平等之心,当我们圆满达到佛果的时候,自然就获得这样的平等之果。如是修自他平等是不可缺少的,时时要如是观修。比如,我们在座上的时候,可能有一些平等之心的感受,但在后得的时候很难生起,可能会顺着外缘而漂泊。比如说谁对自己很好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贪念,谁对你坏的时候,自然会生起嗔恨心,这就说明贪嗔是起现一切烦恼乃至漂泊轮回之根源。怎么才能让这个贪嗔达到平等呢?就要按照上面所讲解的修自他平等心。

  【因此,自他一切的一切从法性空性的侧面是平等,从空性显现的侧面是平等,从世俗显现的侧面是平等,从现空双运的角度是平等,这是修行显宗的等性义。

  因此,自他一切的一切从法性空性的层面是平等。我们说“若能执受本体,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脱之自性”,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从空性显现的侧面来看也是平等的,在认识到一切万物的本性为空性之上去衡量和抉择的话,也是平等的。从世俗显现的侧面来观待也是平等。就如同前面所讲的,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从这个世俗显现的侧面来看,一切均为平等,无始以来都做过我们的父母。从显空双运的角度来说也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现前所行持的明空双运也好、悲空双运也罢,在这个境界当中行持的一切法,都是平等的状态,这是修习显宗平等之义。显宗的平等之义,会依靠一些教理来抉择平等,总之来说要靠一种意念造作,但是密宗是站在真实教授之上。这因为不是在讲解显密差异,所以大概知道即可。

  【如果自他平等的菩提心已经修行很成功,那就该修自他交换菩提心。华智仁波切这样讲道:打个比方来说,成群的牧童如果只有一个毡子,那在自他平等的时候,就相当于自他一起来盖这个毡子的阶段。到了自他相换时,就要把那个毡子给其余所有人盖,自己跑到外面呆在雨里。

  打个比方来说,成群的牧童如果只有一个毡子,那在自他平等的时候,就相当于自他一起来盖这个毡子的阶段。就是说,在修自他平等的时候,你有一个毡子,但他人没有,那平常在需要的时候,两位一起盖着这个毡子,就叫做自他平等。到了自他相换的时候,就要把这个毡子给予所有的人盖,自己跑到外面呆在雨中,遭受痛苦。

  (二)自他交换

  在修自他交换的时候,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当然,这样的理论从文字上面很容易了解,但要做到这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绝不能忘失前面讲解的这些因,若要是不忘失这些因,后面的这种行为都能做得非常圆满。比如说,一个很孝敬的儿女跟随着母亲到外面去旅游,她们只带了一个毡子,若要是这个毡子很小的话,这个儿女还会蹲在母亲面前说给我盖一点的吗?不,一个很孝敬的儿女决定会把毯子全部给予母亲的,这就叫做自他交换。

  1.四无量心与发殊胜菩提心来修自他交换

  我们现前为什么不能在其他众生面前做到这一点?就是前面四无量心修得不够,当四无量心修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做到刚刚所讲解的这些道理。因此要记住,前面的四无量心和发殊胜菩提心,非常非常重要。因此,以后在修的过程当中,不要仅仅走个过程,先要在内心当中圆满生起这样的一些境界,非常重要。

  【所以,在修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时,如果有什么过失灾难,主要由自己来承担。现在必须要驱逐我执这个厉魔,就把自他交换的意乐,取名为驱魔仪轨。

  所以,在修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时,如果有什么过失灾难,主要由自己来承担,在修自他交换的时候,应该会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即便当时有什么样的灾难,由于内心当中具备自他交换的善念,因此有多么大的灾难,他都会自己承担。现在我们必须要遣除我执这个厉魔,因为做不到自他平等和自他交换的最大障碍,就是我执这个厉魔,把不能自他交换的这个意乐,叫做厉魔,遣除这些魔障,我们把它叫做驱魔仪轨。

  【修行自他交换时,最初,先要知母、念恩、生起想报恩的心念,一直观修达到标准为止。这位母亲,起初在我无衣可穿时,她得到一件衣裳也给我,我口中无食,哪怕有一点点儿美食也是给了我。所有财产受用毫不吝惜地给予了我,

  修行自他交换时,最初,先要知道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母亲,还要念到母亲的恩德,生起想报恩的心念,一直观修达到标准为止。所谓的标准,并不是文字上面有所了解,而是内心当中一一生起的时候为止。这位母亲,起初在我无衣可穿时,她得到一件衣裳也给我,我口中无食的时候,哪怕有一点点儿美食也要给我,所有财产受用毫不吝惜地赐予给我。如是观想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自他交换和自他平等,若要是不具备前面的这些因,自他平等和自他交换完全是走个过程而已。

  (1)呼吸法修自他交换

  下面讲解从呼吸的角度修自他交换。以前我们家乡有一个老年人,在西藏桑耶寺闭关了不短的时间,后面到亚青寺的时候,他说他现前能圆满地做到自他交换。由于 “我执厉魔”很厉害的缘故,所以说圆满做到自他交换可能有点困难,他说“能做得到,不论是呼吸乃至观想多方面,都能做到自他交换”。就是说,自己平常把所有的快乐全部赐予给众生,把众生一切痛苦都归纳到自己的心相续之上,这一点他能做得到。我说这些都是一种心念而已,行为当中可能做不到,他说能做得到。我就给他举例子,在高原地方最怕的传染病就是麻风病。说“有一个非常严重麻风病人在你面前,你就在这边以呼吸修自他交换,当你呼气出去的时候,把自己一切福报通过气体赐予给这个众生,往里吸气的时候,这个麻风病人的一切痛苦,通过呼吸进入到自己的身体内,自己患上这个病也有可能性。”他说“真会得吗?”是的,在“我执厉魔”没有完全消尽之前,前面只是走个过程而已,只要不得这个病,自己可以这样观想,但要是得的话,那就不敢观想了,原因是这个病太厉害了。

  那现前我们能否圆满做得到呢?完全取决于前面的因做得怎么样,若要是做得不好的话,前面即便修自他平等和自他交换,也只是一个过程。就像这位居士所说般,他平常也能做得到,但在内心深处还有一种概念,好的如是这么观想,但实际当中自己不会遭受这样的痛苦,所以他就不怕。但是真正这个痛苦归到自己身上,可能就都不会交换了。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前面的四无量心和殊胜发菩提心修得并不圆满,因此我们以后要长时间做观想为妙,绝不能仅仅停顿在文字之上。

  这个之前我们也讲解过,文字上面的教义早在2500年的时候已经有了,我们现前需要的是:把文字上面的一切理论纳入心相续之中,自己的心何时变成这本书的时候,就叫做圆满。前两天不是说过吗?从文字的角度乃至走个过程都非常容易,但想在内心深处生起这样的一个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知道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道理,都非常非常重要。

  【就算是让我登上转轮王位,她也不会觉得给予得太多。一切幸福安宁、快乐的事物通通围绕着我。苦难罪业恶语等一切苦楚,母亲她自己默默承受;

  就算是让我登上转轮王位,她也不会觉得给予太多。一切幸福安宁、快乐的事物通通围绕着我。苦难罪业恶语等一切苦楚,母亲她自己默默地承受。要不这么去观想的话,很难做到平等和交换。前面所传讲的这些,在亚青寺常住的弟子们早上有空的时候,到一个无人的地方,静下心先观想四无量心,后面稍许疲惫的时候又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又开始做观想,如是观想安住的话,你内心当中的这种感受就会越来越强,所以后面做交换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以大悲心修自他交换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传记》的时候,总觉得释迦牟尼佛太伟大了,是什么力量让释迦牟尼佛能布施自己的一切呢?就是说,一旦断绝我执之厉魔,就能做到这一点。现前我等做不到的最大原因,就是这个我执厉魔太厉害了,时时站贪嗔的立场之中,无法行持善法。这时候,就必须按照上面的四无量心一一观想下去,目的就是为了很好地达到这样的果位。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都非常重要。

  【所有亏损失败母亲自己承担,一切利益胜利奉献给孩子。

  所有亏损失败母亲自己承担,一切利益胜利奉献给孩子,就是这样的。

  【现在,该轮到作为孩子的我了,母亲的痛苦,务必要由我来遣除,以大悲心来代受,想一想母亲有没有快乐、有没有痛苦,她无有快乐只有痛苦,她被现世的生老病死的痛苦追逐着,中阴的痛苦连接着,转生后世的痛苦在等候着,她正被三苦之果所折磨着,还有贪嗔痴和它所产生的十不善的痛苦。

  现前,该轮到我们来报答母亲,把所有的利益和胜利奉献给一切母亲,把所有一切不好的都留给自己,应该这样来观待。因为现前轮到我们来回报的时候,母亲的痛苦务必要由我来遣除,以大悲心来代受。想一想母亲有没有快乐、有没有痛苦,她无有快乐、只有痛苦,她被现世的生老病死的痛苦追逐着,中阴的痛苦连接着,转生后世的痛苦在等候着,她正被三苦之果所折磨着,就是苦苦、变苦和行苦三苦折磨,还有贪嗔痴和它所产生的十不善业的痛苦。

  【但愿她远离这样的苦因和苦果。如果她远离了苦因和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她远离苦因及苦果;要远离苦因及苦果必须虔诚祈祷三宝,通过念诵“奇哉三宝大悲尊……上师如来众生怙……勇士您具大悲力”来祈祷心想事成。当然,只是遥远地呼唤起不到有利的作用,

  但愿她远离这样的苦因及苦果。如果她远离了苦因及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她远离苦因及苦果;要远离苦因及苦果必须虔诚祈祷三宝,通过念诵“奇哉三宝大悲尊……上师如来众生怙……勇士您具大悲力”来祈祷心想事成。当然,只是遥远地呼唤起不到有利的作用,就是走个过程、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我们平常在发菩提心乃至行持一切善法当中,走个过程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尤其我们在修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天天都在传讲,上师瑜伽导修要具备四个条件: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善巧运用、具清净之传承。现今很多弟子,修学上师瑜伽导修只是走个过程,念诵一下仪轨、心咒等等。我们当然不排斥这些没有功德,但要迅速成办解脱,仅仅依凭这一点是不够的。就如同我们现前在讲解四无量心乃至发菩提心的时候,只是遥远地呼唤着,这么一些心声是不够的,即便你说这是心里自然出来的一种声音,也是不够的,起不到有利的作用。

  【但愿深恩母亲的苦因及苦果,速在当下、就在此地、就在此坐垫上成熟于我身;如果能成熟于我身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她的苦因及苦果成熟于我身;为了做到这一点,虔诚祈祷无欺皈依处的三宝,愿您以大悲威德力关照。

  但愿深恩母亲的苦因及苦果,速在当下、就在此地、就在此坐垫上成熟于我身;如果能成熟于我身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她的苦因及苦果成熟于我身;为了做到这一点,虔诚地祈祷无欺皈依处的三宝,愿您以大悲威德力关照。我们平常在面对各式各样的显现时,能否做到这四种相联,比如说当一个人对你说不好听的话时,你会随着这个境而起嗔恨心,还是起慈悲心,虔诚祈祷三宝,做到四种相联。当一个人对你很好的时候,是否也能做到四种相联,以四无量心来成办一切善法。若要是仅仅站在世间的贪与嗔之上,那完全失去了成办解脱的意义。平常要知道这些道理。

  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当我们在行持善法的时候,必须要做到断绝漂泊轮回之因业及烦恼,面对家人、道友、同事乃至一切陌生人,都要做到这一点。站在密宗的立场之上,时时要净观五种圆满,一切眷属都是男女菩萨,菩萨之间哪来的烦恼呢?一切均为平等。即便做不到以上的这些净相,那站在大乘的立场之中观想:一切从生皆为自己的母亲,即便母亲当时烦恼沉重,对自己产生嗔恨等一类不如意的现象,但是自己作为儿女,绝不能起更大的烦恼。应该配合以上的四种相联,愿这个众生的痛苦迅速消尽,现前自己不具备消尽母亲痛苦的力量,所以虔诚祈祷三宝来消尽这个烦恼,关注这位众生。应该时时祈祷,不能再起嗔恨心。

  当然,这个法从文字上面感觉到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行为之上能做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时时要去观待。这两天不是说了吗?从文字角度当中它是一种概念性的,若要是细致观待,纳入心相续当中是一种境界,转化成境界需要长时间去修学。这两天在讲法的过程当中我也在告诫你们,现前人人手中都有《前行备忘录》,目的就是让我们回去的时候多看几遍,并且把其中一句一词纳入心相续之中去观待,这样的话见解才会日益增长、渐次圆满。

  【但愿我现在微乎其微的快乐直至暂时佛子菩萨的安乐和究竟圆满佛果之间的一切安乐,速在当下、就在此地、就在此坐垫上,成熟于大恩母亲的相续中,如果能得以成熟,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之成熟,为了做到这一点而虔诚祈祷三宝。

  但愿我现在微乎其微的快乐直至暂时佛子菩萨的安乐及究竟圆满佛果之间的一切安乐,速在当下、就在此地、就在此坐垫上,成熟于大恩母亲的相续中,如果能得以成熟,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之成熟,为了做到这一点要虔诚祈祷三宝。也要与上面的四种相联契合一起修学。

  【为了便于更容易修成,应该这样结合呼吸来观想:老母的苦因及苦果,以黑气的形象向这边呼过来,与之同时和我自己的气一并从鼻孔吸进体内,如此一来,我就具有了苦因及苦果,老母离开了苦因及苦果,如同太阳脱离了罗睺罗的危难一般,母亲的痛苦要由我来承受。心里要想:母亲的痛苦我要承受,在行为上,母亲的痛苦我来遣除。反反复复加以思维。

  为了便于更容易修成,应该这样结合呼吸来观想:母亲的苦因及苦果,以黑色的形象向这边呼过来,与之同时和我自己的气一并从鼻孔吸进体内,如此一来,我就具有了苦因及苦果,老母离开了苦因及苦果,如同太阳脱离了罗睺罗的危难一般,母亲的痛苦要由我来承受。心里要想:母亲的痛苦我要承受,在行为上,母亲的痛苦我来遣除。反反复复加以思维。就像刚刚所说的,平常不仅仅在心态当中如是观想,在呼吸之间也如是交换,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平等之心。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在禅定当中已达到平等之心,上面这些起心动念达到的平等之心并不了义,那修学这个法,能起到什么作用吗?刚刚已经说过。座上功夫圆满获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座下的时候应该依靠多种方便道作为辅助,绝不能轻视这些法。我们讲解《前行备忘录》的目的就在于此上。修学成熟口诀法的弟子们,修学有些单调,就是说时时依靠禅定的方式来达到圆满的平等之心,像上等根机具备宿世因缘的弟子,在遇到这样殊胜法门和导师时,可以当下悟证究竟果实,但这样的弟子相对来说非常稀少,多数的弟子当然需要根本和辅助的修学来成办解脱。因此,所传讲的一句一词绝不能轻视。

  这些也是一种做人的道理。平常自己和他人起烦恼,就是由于我执这个厉魔太严重而导致的,当我们在具有这种显现的时候,若能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调伏的话,自己没有烦恼,他人也构不成什么烦恼,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现前世上的人,从开始上幼儿园直到上班乃至到死亡之前,一直不停地忙于世间之事,不就是为了得到幸福和快乐吗?现前我等作为出世间的修学者,把红尘搁置一旁,进入到出世间的修学之中,目的还不是追求幸福和快乐的吗?那么要记住的是,幸福和快乐并不是心里想就能得到,它需要去创造。我们想要获取到出世间的快乐与幸福,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一代弟子所传讲的一切遗教不可缺少,时时都要纳入心相续之中。要记住,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

  这次我们讲解《前行备忘录》,从教法的角度来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到什么是密宗。在行持密宗的时候要讲解众多的方便道,非常重要。从行持成熟口诀法的角度来说,借助这些方便道可以迅速成办解脱。从教法和证法两方面来说,《前行备忘录》对我们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法。从初次开始讲法直到现在,可能快到二十多天了,前面所传讲的内容,从词句的角度大部分都已经知道,但是像境界性的见解,初次进佛门的弟子会觉得陌生,但从总的角度来说,大部分都有所了解,但是在行为当中能不能如实做到呢?这又形成另一个事情。所以要记住,这不是一种知识,要凭这种信仰来消尽自己的烦恼,那行为上面必须要做到,这是很重要的。

  (3)以大慈心修自他交换

  【之后以大慈心施舍:但愿母亲具足增上生决定胜之间的安乐;如果她具足这些安乐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具足这些安乐;为了使她具足安乐,虔诚祈祷三宝。但愿母亲具足信心、出离心、珍宝菩提心这些乐因;如果她具足这些乐因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她具足安乐之因;为了使她具足乐因,虔诚祈祷三宝。

  之后以大慈心施舍:但愿母亲具足增上生决定胜之间的安乐;如果她具备这些安乐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具备这些安乐;为了使她具足安乐,虔诚祈祷三宝。但愿母亲具备信心、出离心、珍宝菩提心这些乐因;如果她具足这些乐因那该多好,从果和因两方面去树立四种相联;我一定要使她具备安乐之因,就是立誓;为了使她具足乐因虔诚祈祷三宝,来消尽她的烦恼乃至具备这样的果实。

  【仅仅是这一点也不能饶益她,还要观想:我身体的快乐、内心的快乐等增上生决定胜之间的乐果和信心、出离心、珍宝菩提心的乐因一并奉献给慈母,回向给慈母。在观修“我来奉献、母亲获得”的时候需要结合呼吸来观修:我的福寿荣华、身体受用、幸福安宁一切快乐的事物以白气的形象就如同香、烟冒出一样,从鼻孔中出来,气向外排散运行的同时,母亲一并向内吸气,由此我离开了乐因及乐果,母亲如同身上穿衣一般获得、拥有了乐因及乐果。心里要想:为老母谋取乐因及乐果,行为上必须从细微的快乐起为老母成办。

  仅仅是这一点也不能饶益她,还要观想:我身体的快乐、内心的快乐等增上生决定胜之间的乐果和信心、出离心、珍宝菩提心的乐因一并奉献给慈母,回向给慈母。在观想“我来奉献、母亲获得”的时候,需要结合呼吸来观修:我的福寿荣华、身体受用、幸福安宁一切快乐的事物以白色的形象,就如同香、烟冒出一样,从鼻孔里出来,气向外排散运行的同时,母亲一并向内吸气,由此我离开了乐因和乐果,母亲如同身上穿衣一般获得、拥有了乐因和乐果。心里要想:为母亲谋取快乐的因和快乐的果,行为上必须要从细微的快乐起为母亲成办。刚刚所传讲的这些叫做自他交换,从心念、呼吸乃至行为上,都时时依靠自他交换的方式去修学为妙。

  (4)知足方为快乐

  这些都非常重要,就像刚刚所传讲一般,在面对世间一切事情当中若不具备以上这些教言,那时时都在贪嗔痴烦恼之中。前两天我们不是说过吗?面对世间生活和事业时,若不具备佛教的背景,那生活和事业完全是一场赌博。为什么叫做赌博呢?现前看到很多的家庭,从最初形成家庭乃至完全分离之前,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这些都是由于缺乏佛法背景的缘故。另外,在面对自己的企业和生意时,若没有佛教的背景,你的贪欲永远不会有断绝的时候。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中曰:“若不断绝无益之思绪,纵能自在三界,仍不可心生满足。”我们的贪欲永远没有尽头,即便三界属于你个人,还是不会圆满。由于不具备佛法背景的缘故所致。它也是一场赌博,就像当前很多人说前面做得很好,后面做得非常糟糕,由于不具备佛法背景的缘故所致。那现前我们是行持出世间法者。什么叫做佛法?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即为佛教,这种教言何时与心相续相融合的时候,就不会遭受痛苦和烦恼,心和教言分离时,烦恼和痛苦时时会束缚自己的内心。所以要多方面观待,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与自相续契合是不可缺少的,何时与其分离的时候,那你现前面对的一切都在赌博和痛苦之中。即便是我们修学出世间法的弟子们也要记住,内心不能与历代传承祖师教言契合的时候,那么你无法做到刚刚所说的这些功德,所以非常非常重要,要从不同的角度当中去观想。刚刚已经说过,讲解修自他平等和自他交换,目的就是为了消尽业及烦恼之因,消尽三根本之苦,这些正是我们这两天所修学的法。

  【之后对自己的父亲、同胞兄弟等等,逐步修行慈心,希望他们具足暂时增上生等直到究竟决定胜之间的安乐;如果他们能具足这些安乐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具足这些安乐;为了使他们具足这些安乐,虔诚祈祷三宝。但愿他们具足信心、出离心、珍宝菩提心这些快乐之因;如果他们具足这些乐因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具足这些乐因;为了使他们具足这些乐因,虔诚祈祷三宝。

  之后对自己的父亲、同胞兄弟等等,逐步修行慈心,希望他们具足暂时增上生等直到究竟决定胜之间的安乐;如果他们能具足这些安乐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具足这些安乐;为了使他们具足这些安乐,虔诚祈祷三宝。但愿他们具足从慈心的角度当中树立的果,但愿他们具足。因为要达到上面的安乐之果位,必须要具备下面安乐之因,就是信心、出离心和珍宝菩提心,这些快乐之因如果他们具足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具备这些乐因,要立这样的誓。

  现前很多人说,要到九华山去谒见地藏王菩萨,因为觉得地藏王菩萨的立誓非常非常殊胜,现前我们作为地藏王菩萨的后一代继承人,时时都要立这样的誓。在四无量心之中,不管是舍悲喜,还是现前讲解的慈,都必须要和上面的四种相联融合到一起。如是观想也是一种立誓,我一定要使他们具备这些乐因,但我现前力量不够,为了使他们具备这些乐因,我要虔诚地祈祷三宝,让三宝来关注这一切。

  【再观想自己的身体受用及善根施舍给他们。

  再观想自己的身体受用及善根舍施给他们。平常时时要记住,身体受用和善根都要舍施给一切众生,比如说从无始时来至今所起现过的一切身体、享用的一切受用,以及成办的一切善根,都无余奉献及回向给一切众生。就是说自己现前拥有的这三种施舍,时时要奉献给众生、回向给众生,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前我们从事菩提心也好,平常修学直断、顿超乃至断法,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点。平常由于对身体、享用乃至善根执著的缘故,不能从轮回苦海之中获得解脱,何时与这三种思维分离,完完全全地奉献给他人和供养三宝时,那就是成佛的时候。

  【在结座时修三种关联:但愿遍布虚空际的一切有情身体的病痛、心里的痛苦、意愿的违缘、堕落的罪业、一切障碍速在当下成熟于我的相续;如果能够成熟于我的相续,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的所有这些罪业、痛苦成熟于我的相续;为了能做到这一点,虔诚祈祷三宝。

  在结座时修三种关联:但愿普遍虚空界的一切有情身体的病痛、心里的痛苦、意愿的违缘、堕落的罪业、一切障碍速在当下成熟于我的相续;如果能够成熟于我的相续,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所有的这些罪业、痛苦成熟于我的相续;为了能做到这一点,虔诚祈祷三宝。当我们在面对一个不好的显现时,也应该祈请三宝时时关注自己,像这种不好的显现、这些痛苦,都在自己心相续当中呈现,应该时时修自他交换,这一点非常重要。

  【随后观想:众生的一切堕罪以黑气的形象从自己的鼻孔而入,渗透融入到内心中爱重执著我的这个厉魔当中,就好似氆氇放在染料中一样,它具足了苦因及苦果。对一切有情爱重、珍惜,把他们看作至关重要、至珍至爱、大有必要、必不可少的。最终,为了容易修成,结合呼吸等观修法都与前面是相同的。

  随后观想:众生的一切堕罪以黑气的形象从自己的鼻孔而入,渗透融入到内心中爱重执著我的这个厉魔当中,就是时时谋取自利的这个我执之上。就好似氆氇放在染料中一样,它具足了苦因及苦果。我执上面已经具备了这个,对一切有情爱重、珍惜,把他们看作至关重要、至珍至爱、大有必要、必不可少。最终,为了容易修成,结合呼吸等观修法都与前面是相同的,就是按照上面这种呼吸的方式去观想。四无量心当中的舍无量心要达到平等,就是上面所讲解的修自他平等和自他交换,接下来慈悲喜三者都要如是在心念当中观想,并通过呼吸的方式做交换。

  2.修喜心

  【接着修喜心,心里想:我们母子二人中母亲的快乐,作为孩子绝不会心生嫉妒,因此心中满怀喜悦,行为上只会为她去谋取快乐,而绝不会以嫉妒心驱使给她造成痛苦,所以必须要成办快乐。

  接着修喜心,心里想:我们母子二人中母亲的快乐,作为孩子来说绝不会心生嫉妒,因为母亲的事情是儿女必办的,应该要满怀喜悦才对。行为上只会为她去谋取快乐,绝不会以嫉妒心驱使给她造成痛苦。比如现前我们面对一些道友乃至一些陌生人的时候,他由于无始时来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对我们带来一些烦恼和损害,这时候作为一名真正的修行者,绝不能在这上面起烦恼,应该按照上面所传讲的方式,时时可怜他,因为在无始以来他也曾经做过我的父母,现前内心被业及烦恼染污。当时做我母亲的时候,所有的亏损和恶业都自己取受,一切胜利利益奉献给我,因此造下了痛苦的业及烦恼,现前该由我这个作儿女来回报她,所以不能让自己为她生起烦恼,而生起慈悲心才对。

  必须要联系三种相联或四种相联,如实观想为妙。从长远的角度,愿她能消尽一切烦恼;她能消尽这些烦恼该多好;要消尽烦恼我必须要立誓,让她消尽这个烦恼;为消尽这些烦恼而祈请三宝,时时关注这些可怜的父母。应该要配合着上面的四种相联或三种相联来观想,绝不能再起嗔恨心。有时候由于自己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总觉得他对我起嗔恨心,我为什么不能对他起嗔恨心,还要起慈悲心。因为我们是修道上的菩萨,所以要按照菩萨的行为来行持一切。虽然他人这样,但是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导致,现前我已经知道应如何对待这些事情,绝不能再与他相比,应该如是关注为妙。若要是能做到这一点,那以后还有不如意的现象吗?还会有这个人不好、那个人好的分别心吗?

  即便面对什么样的场面,我想你的内心永远快乐,因为由于没有遭受烦恼之因,哪来的痛苦呢?时时都是快乐的。要做到这些,非常重要。当然,我们现前所行持的等持,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但是等持是一种根本修学,现前我们由于根机不够,座上的时候把它作为重点修学,座下必须要借助这些方便道。总之,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令自己和他人都不起烦恼,所以必须要成办快乐。

  【把牟取一己私利的心态和行为,看成是不足爱重、无足轻重、不值珍惜、不足为喜、无关紧要的,务必要驱逐牟取自利心行的这个厉魔。但愿一切众生具足安乐;如果他们具足安乐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具足安乐;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心里观想:我的福寿荣华、身体受用、幸福安宁所有快乐的事都回向给一切众生,布施给一切众生,施舍给一切众生,但愿他们获得;如果他们能够获得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获得。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在观想时也结合呼吸来修,以上修法必须从心态和行为两方面来修行。

  把牟取一己私利的心态和行为,看成是不足爱重、无足轻重、不值珍惜、不足为喜、无关紧要的一个法来对待。因为无始时来至今漂泊轮回的最大原因,就是牟取自利的心态和行为,所以现前必须要断绝它。配合着三种相联观想:但愿一切众生具足安乐;如果他们具足安乐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具足安乐;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心里观想:我的福寿荣华、身体受用、幸福安宁所有快乐的事都要回向给一切众生,布施给一切众生,舍施给一切众生,但愿他们能获得;如果他们能够获得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获得;为此虔诚祈祷三宝,时时关注他们。在观想时也结合呼吸来修,以上修法必须从心态和行为两方面来修行,光有心态若不具备行为的话,很容易变成一种狂言,一种不切实际的一种想法,所以必须把心态和行为连贯到一起。

  【自他交换归根到底就包括在“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当中。

  自他交换归根到底就包括在“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当中。现前我们所行持的一切善法,包括见解、修行、行为和果位,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点。是不是这样,细致观待就能知道。在行持这些善法的过程当中,虽然不能完整地做到,应该尽量做到为妙。在做的过程当中,前面所传讲的这些方便道,一一做观想为妙。

  【既然它是菩提心,那必然具备两个条件。所以,以大悲心取受(亏损失败),是以悲心缘有情的第一个条件,以大慈心施舍(利益胜利)是以智慧缘正等菩提。

  既然它是菩提心,那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以悲心缘有情,以智慧缘正等菩提。所以,以大悲心取受亏损失败。若要是真具备菩提心的话,前面的这个大悲可以取受一切亏损和失败,不如意的一切显现可以归纳到自己的身上去取受,以悲心缘有情是第一个条件;以大慈心施舍利益和胜利,愿三界六趣中的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功德利益,即是以智慧缘正等菩提。愿菩提心中,悲心缘有情众生和智慧缘正等菩提中,已经把舍施和取受都聚集在里面,慈悲当中取受亏损和失败,舍施众生利益和胜利。但是真要做到这一点,光凭口中这么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前面所传讲的一切都细致观待为妙。但是暂时我们由于时间不够的原因,要不真有必要一边讲一边到山上去修这个法,一边观想一边修持等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当中来成办,我想感受会完全不同。我们在讲的过程当中已经知道,自己以下应该要这样,但是有时候由于懈怠放逸的缘故,能不能做到也很难所言。

  闻思修并举

  前两天我听说,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在讲解《前行引导文》时,分为很多个步骤,先讲这个法,再修这个法,应该这样的。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说过:按照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堪布昂琼的教言,在修《前行备忘录》的时候,并不是走个过程,而是按照文字的引导一步一步修行为妙。像堪布昂琼和昌根阿瑞仁波切在传讲《前行备忘录》的时候,至少要讲解一百天的时间,一边讲解一边实修,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但现前由于时间的缘故,我们虽然没有一边讲一边实修,但要记住,以后这些都是必不可缺少的,我们绝不能把《前行备忘录》仅仅停留在文字之上,即便从文字的角度有多么深刻地理解,但仍旧还是文字般若。历代高僧大德曰:“胸中虽持十万多之法函,临终之时也不能获得真实之利益。”就是说,即便站在文字般若之上你懂得的非常多,但还是无法证悟到这样的境界,所以两者必须要契合到一起。我们去年在讲《涅莫问答录》的时候,里面不是讲解过吗?闻思修三种智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绝不能堕入一边,比如只闻思不做实修或者只实修不做闻思等,应该要知道这些道理。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

上一篇:前行备忘录21课1自他平等+交换

下一篇:前行备忘录21课3自他平等+交换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