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前行备忘

前行备忘录24课2持戒

创建日期:2022-01-20

  前行备忘录24课2持戒

  《前行备忘录》【第二十四课/第二节】

  【对于沙弥的四根本戒,加上酒,一一要发誓“纵遇命难也不再犯”;支分的细微恶作有三十种,要发下“不犯恶作”的三十种誓愿。对于比丘四根本戒,一一发誓不犯,十三僧残发十三种誓愿,三十舍堕发三十种誓愿,九十堕罪发九十种誓愿,四向彼悔发四种誓愿,对于一百一十二种恶作,要有一百一十二种断心。

  对于沙弥的四根本戒,加上酒,一一要发誓“纵遇命难也不再犯”;支分的细微恶作有三十种,要发下“不犯恶作”的三十种誓愿。对于比丘四根本戒,也一一发誓不犯,十三僧残罪发十三种誓愿,三十舍堕发三十种誓愿,九十堕罪发九十种誓愿,四向彼悔发四种誓愿,对于一百一十二种恶作,要发一百一十二种断心,这以上讲解的都是别解脱戒的戒律。我们现前不能把这些一一传讲,由于时间多方面条件也不成熟,我们可以看看《三戒论》学习一下。这个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也讲过,现前好像很多人手中也有,看看里面的别解脱戒就能得知。

  【作为菩萨,按甚深见派的观点,有二十条根本罪,要具足二十种断心,支分的恶作有八十条,要具备八十种断心。广大行派中有四根本罪,对此要有四种断心,对四十六恶作要具备四十六种断心。这两派的关键性要点就是愿行菩提心,因此我宁可断掉头颅,也绝不舍弃众生,有两个誓言铁钩。如果没有能够守护行菩提心六度,那我宁可去死,有两个誓言铁钩。如果没有断除六度的六种违品,我宁愿去死,有两个誓言铁钩。

  作为菩萨,按菩萨甚深见派观点,有二十条根本罪,要具足二十种断心,支分的恶作有八十条,要具备八十种断心。广大行派的菩萨戒中有四根本罪,对此要具有四种断心,对四十六恶作要具备四十六种断心。这两派的关键性要点是愿行菩提心两种誓言,就是不舍弃众生和不舍弃众生成佛,菩萨戒的一切就在此基础之上。要记住这些,应该要细致一点。当我们对一个众生舍弃的时候,就已经舍弃了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当我们舍弃一位众生成佛时,就已经舍弃了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也就是说根本戒已经犯了,所以说菩萨戒的根本就是不舍弃众生和不舍弃众生成佛,这两条戒律时时都要铭记心中。像根本誓言时时铭记心中,乃至全部誓言都能说清楚当然也需要费很大劲,但若要是能把前面的两条根本学处守持圆满的话,那所有的一切支分戒都会在根本戒当中圆满,因此我们要宁可舍弃生命,也绝不舍弃众生。前面已经说过,有两种誓言铁钩,第一要生起这个断心,第二还要生起一种誓言,上面已经讲过的两种誓言。如果不能守持行菩提心六度,那我宁可去死,如果没有断除六度的六种违品,我宁愿去死,有两个誓言铁钩去引发。

  【金刚乘的誓言,玛哈约嘎里有五种根本誓言,要具备五种断心;对于十种支分誓言,要具备十种断心。阿努约嘎身语意三种根本誓言,要发三种誓愿;对于二十五支分誓言,要具备二十五种断心。大圆满中,对于有守护的次第誓言——上师身语意分出的二十七种根本誓言,要具备二十七种断心;

  金刚乘的誓言,玛哈约嘎生起次第有五种根本誓言,要具备五种断心;对于十种支分誓言,要具足十种断心。若要是想细致想了解,可以去阅读《大幻化网》。五明佛学院过来的弟子们已经听过《大幻化网》,这些誓言可能已经知道。前两年慈诚嘉措活佛在这边也讲过《大幻化网》,听授过的弟子也应该有所了解。像玛哈约嘎、阿努约嘎自宗派的根本和支分誓言如何树立。当然共同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不管是外三部的事部行部瑜伽部,还是内三部玛哈约嘎阿努约嘎和阿底约嘎,这个不用所言。我说的是自宗派当中的根本和支分誓言,这个应该知道。阿努约嘎身口意三种根本誓言要发三种誓愿,二十五种支分誓言要具备二十五种断心。大圆满中,分为守持誓言和无守护誓言两种,对于有守护的次第誓言——上师三门也就是上师身口意分出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要具备二十七种断心。二十七条根本誓言,都是从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的前三条而支分:诽谤上师、违背上师的教言、和金刚道友之间产生矛盾,依它支分而立为二十七条根本誓言。在《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里面有个忏悔颂,可以对应着这个去理解,要细致一点。站在自宗派的立场之上,连自宗派的有守护和无守护誓言都不知道,那就有点糟糕。我们在讲解《显密之差异》的时候说过,按照密宗的殊胜方便和殊胜行为而成办如是般之禅定,在短短的几个月或几年当中就能成办解脱,那前面的殊胜方便——见修行,应该一一通达为妙,要不很难在短短的时间当中成熟果位啊!

  这上面昨天也稍许讲过,我为什么告诫在座的弟子们,有时候也不是说不愿意你们出去,非常愿意,只要你们回来的时候内心当中带着一种见解增上,即便见解没有增上,从教法理解方面比往昔有所提高,能带回来这样的一些喜事,我当然也非常高兴。但是有时候我们很多弟子回来的时候,就如同我跟你们开的玩笑般,为了堵住我这个口,可能就会带回来一些饼干、糖、水果等等好吃东西。当然,这样也是想着导师,带过来作为一种供养。但我最喜欢的是,你们不管是接受灌顶还是求法,回来的时候内心的见解要有所增长;即便见解没有增长,教法的理论也应该比往昔更加了知,这样的话我会非常高兴。因为现前我天天带病为你们传法,不就是图这一点吗,要不图什么呢?但是有些出门回来更加糟糕,前面已经把他的情绪调整得很好,一出去回来情绪飘动得不得了。因为情绪飘动不是一件好事,当你自己可以调顺情绪飘动的时候,它可能只是修法的一种违缘,但若是情绪飘动达到极端的时候,就会变成身心不健康。现前很多人说,这个人说话乃至行为都与正常人不同,好像有点不对头,这就是已经达到极端的缘故,所以我非常不喜欢这样。

  来高原地方修学时都是带着一颗纯净的心,想好好修学,变成比以前更好、更开心的一个人;但是你们若是下去的时候带着一种不健康的身心状态,那你们身边的人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甚至对你的导师以及这个传承怎么想呢,谁敢进入这样的法门呢?绝不能这样,我也天天都在说,想出去的弟子我非常愿意,尤其你不是为了玩耍、旅游观光,我会非常赞叹你出门。但是回来的时候,还是带一点点出世间的功德回来好不好。很多回来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上师我在外面是转了一圈,以前还有一点点见解,但是由于这一段没修成的缘故,现在好像无法定下心来”。天哪!你们真以为我天天都在过星期天吗?以前把你们稍许已经纳入正轨之中,又要从零开始做起。像长时间在高原地方呆的弟子,因为我这个该死的身体的缘故,我都没时间培养他们,我还有那么多的时间聊这些无聊的事吗?要记住一些,知道这些道理你们就知道我的心态,以后在上师面前这个请假条不写都可以,只要你出去真正好好修法。因为你们到这边说是在我面前修学佛法,那作为一个导师也就不得不负这个责任,所以当身体允许的前提之下,那我当然会站在负责任的立场之中说这些话。当然有一些人听到这些话会不那么顺心,但这很正常,比如说太阳的光芒对于世上的明眼者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但对猫头鹰来说可能就是一种痛苦,天天恨这个太阳,该死的太阳一出来自己就看不见了,只有等待着晚上的时候才开始飞翔。同样的道理,我说这种话对多数弟子来说非常合理,但对于某些弟子来说可能会觉得“不合理”,但这没办法,所有的一切我都是站在利他的立场之中而讲解。

  【对于二十五支分誓言,要具备二十五种断心。对于无守护的四种顿悟誓言,要具备四种断心。对以上所守护的誓言、能守护的行者和守护的功德引生出三者均是现而无自性的定解以后,在座间阶段严禁恶行……

  对二十五种支分誓言,要具备二十五种断心。对无守持四种顿悟誓言,要具备四种断心。以上所守护的誓言、能守护的行者和守护的功德引生出三者均是显而无自性之定解以后,在座间阶段严禁恶行……

  我们平常讲解法的过程当中,都是既讲解一种概念性也要讲解等持,等持也就是一种境界,后面所传讲的无自性的定解指的就是等持。

  【首先,菩萨乘自宗,有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别解脱戒包含在菩萨戒中,而密乘戒不包括在别解脱戒与菩萨戒中。得受三戒的人,必须要严禁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一切恶行。归纳而言。断除害他的一切事,即是别解脱戒;成办利他的一切事,为菩萨戒;了知三门是三金刚的自性,就是密乘戒。

  首先,菩萨乘自宗,有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别解脱戒包含在菩萨戒中,而密乘戒不包含在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当中。得受三戒的人,必须要严禁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一切恶行。归纳而言,断除害他的一切事即是别解脱戒。现前我们已经得受比丘戒沙弥戒,总括起来从身语意三门当中断绝害他的一切事情,就叫做别解脱戒。我们平常做到了吗?这么问的时候,可能你会觉得像是在说你的短处。天天都在讲解,教言的精华就是直指你的短处,这是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短处挖掘出来,这样对于行持善法乃至成办解脱才会起到切实之作用。像出家的弟子,从皈依三宝的居士戒开始,别解脱戒、菩萨戒乃至密宗的誓言我们都必须要护持。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成办解脱,不这么行持,解脱极其遥远。成办利他的一切事情为菩萨戒,我们讲解的四无量心、发殊胜菩提心等一切学处皆为菩萨戒。了知三门是三金刚之自性即是密乘戒,就是当我们在接受四种灌顶的时候,上师的三金刚融入自己的三门,自己的三门所有的一切罪业已消尽,自己和上师三金刚也融为一体,需要这个净观。在修学解脱窍诀法的时候我们已经讲过,境心能否分开吗?还是讲解三门与三金刚融为一体,不能分开。即便站在成熟灌顶和解脱窍诀法之上,都必须要具有敬信,自己的三门与上师三金刚成为无二,这个敬信非常重要。若一一具备这样的敬信,接下来的就是守持誓言,那三门绝不能再做恶业,这就叫做密乘戒。

  严禁恶行戒

  【身体殴打、口出恶语、意怀害心等,总之身口意的微细损害事也予以断除,就是严禁恶行戒;

  身体殴打、口出恶语、意怀害心等,总之身口意的微细损害事也予以断除,就是严禁恶行戒。就是小小的一个恶事也得断除,绝不能想到这个恶事太小了,现前不断绝也不要紧,绝不能这样。在《贤愚经》当中说:“莫想罪微小,无害而轻蔑。”火星虽然微小,他可以焚尽山上的所有草木。就是说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即便一个小小的恶事也绝不能轻视,若把它搁置一旁顺着它行走,可能就会形成极大的罪业。尤其是进入密宗、禅宗的弟子,像有些非常狂妄,说自己有很高的见解,平常行为当中的一些恶事蔑视得不得了。说上师天天都在传讲,若能执受见解,妙力所呈现一切之相均成为本体之庄严,所以自己平常也就这样。

  前两天我给你们举过一个例子,我在汉地的时候有一位出家人来见我说:“慧能大师在听受《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偈颂时开悟,我现前也可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什么不能称之为开悟呢?”这就叫做狂,知道吗?当时我跟他说:“是的,慧能大师是在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中开悟,因为他在‘应无所住’当中生的是真心,你在‘应无所住’时有一个对境,是‘应有所住’,生的当然是‘妄心’啊!妄心成办不了解脱,只能真心才是解脱。”有很多这样的狂人,说自己平常在入定当中已经能执受本体,妄念如何起现均成为本体之庄严,所以在出定的时候自己也时时在这样的见解之上。那就让一个陌生的人给你一个耳光,看看你心里会怎么想。绝不能狂,狂真没有一点点意义,因为一旦狂妄,就很容易蔑视这样小的罪业,觉得这个对自己起不了什么损失,因为自己平常都在见解当中,一切都是见解之妙用。要知道,在没有达到实相之前,仅仅依靠前面的了知和觉受是远远不够的,实相并不是单调性的,我们天天都在传讲。在面对生活时,生活不束缚你的内心,面对梦境当中,梦不束缚你的内心,要做到这一点,说这个是可以的。平常没有梦,没有梦就是梦在牵着你行走,不是吗?若要是,你能不能把无梦转变成有梦?不行,还是梦牵着你走,就是你没有达到自在,这些都不是实相的表现。绝不能狂,一点都不能狂。

  我们在印证见解的过程当中风格并不单调,既要站在等持之上,还要站在功德之上,还要站在后得之中,还要站在梦境之上,从多方面来印证,才认定你的见解是真的。若只单纯站在见解的立场之上,口才好的人决定会讲出和这个见解没多大区别的一些言辞出来,尤其平常经常阅读《金刚经》《楞严经》《般若心经》的人,他就用里面的一些词句来描述,尤其站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六祖坛经》之上,更是说的头头是道,你连一个过失都找不出。这就是实相吗?当然不是,这只是一个文字诠释。

  之前我在汉地看病期间,有居士给我拿来一本书,说是他导师在闭关期间写的,传承是文殊菩萨直接传给他导师的,当时就写下了这本书。问这本书对不对?我翻阅了一下,里面有很多《金刚经》《六祖坛经》的里面的词句,也有藏传佛教生圆次第当中的一些词句,我敢说不对吗?我绝对不敢说不对,但我也不能说对,因为这个就是把一些经书的内容汇集到了一起,如同乞丐碗里头的饭一样,各式各样的饭菜都搅杂在了一起。你说这不能吃,也可以吃,但这个叫什么饭呢,我真不知道,很多人把它叫乞丐饭或是罗汉菜。所以当时我就告诉这些居士,能不能把这位导师请到我身边来,我们两个探讨一下,不管站在顺缘还是逆缘两方面,我就可以知道他的见解是对还是错了。当然,我倒没有开悟,但我在众多开悟的导师面前求学过,什么叫做开悟,大概可以抉择一些。所以要记住,绝不能太狂,尤其我们修学密宗的弟子。

  密宗的教授分为方便教授与真实教授,有时候不要仅仅树立在真实教授之上,时时与自己根机相应才是最合理的法。我等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我们天天都在传讲,像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在文革期间,当时的物质条件虽然很有限,但也不至于连一盒火柴都买不起,但要是哪天生火时超过三根火柴就不做饭了,不是其他什么原因,而是太浪费了,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就是这样的。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说过,他在六十还是六十六之前没穿过一件新衣服,都是穿他根本上师穿旧并且打着补丁的衣服。喇嘛仁波切家也算是一个贵族家庭,上师说当时下面拴的牛马可多得不得了,给自家心爱的儿子做一件衣服我想一点都不会困难,但是因为信任因果就这样过来的。我们在座的弟子们都要铭记心中,我们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一代弟子留下这么好的传统美德,我们现前必须如是遵照并弘扬下去,即便你现前的见解有多高,能超过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和祖师们的见解吗,即便你已经达到圆满也是等同,我想永远不会有超越这个词。因为在见解立场之中,没有这个超越的名称,因为它本来就是平等的。我们必须要做到这一点,绝不能狂,一旦狂的时候,什么样的坏事他都会做。

  现前汉地也有很多不负责任自称为导师的人,用生圆次第的一些言词来掩盖自己恶劣的行为,说是密宗当中的很多禁行他可以做。从多方面的角度来看,没看出他具有多少功德。可能就是怕失去很多居士的供养,因此用各式各样的词句来掩盖自己恶劣的行为。这样如是轻蔑因果的人比比皆是,尤其在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时期。我们在座的弟子都要铭记心中,在这样一个时代,遇到这么好的高僧大德,应该更加提起精神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精进修学佛法为妙,绝不能行持不如法的行为。要知道,现前怎么难我们都能熬得过去,但在面对临终和未来之时可就要遭受极大的痛苦了!因此都要铭记心中,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之上讲解的是严禁恶行戒。

  摄集善法戒

  【尽管摄集善法戒的本体是修学六波罗蜜多,但作为初学者,身语意精进奉行包括微小之事在内的一切善法,就是摄集善法戒。

  尽管摄集善法戒的本体是修学六度波罗蜜,但作为初行者,身语意精进奉行包括微小之事在内的一切善法,称之为摄集善法戒。所以我们在行持小小的善法时,也不能把它轻视,觉得小小的善法可能得不到很大的果位。像比如我们平常在修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剖析调伏妄念是调顺烦恼的基础,要是一味高攀,觉得这个见解太低而修直视和安住的话,可能起不了切实之作用。平时我们修一些磕头、念诵心咒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们必须要抓住一个重点,在修学这个重点的同时,也要行持各式各样的善法,比如放生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绝不能因为自己现前修学的法非常深广,其外的一切法都去轻视,绝不是这样的。我们天天都在讲解我们这个传承的优点,我们传承的优点在何处呢?达到上乘见解者不会轻视下乘之法,行持下乘法者不会诽谤上乘之见解,时时都在和谐的状态中,这就是我们这个法的殊胜性。作为这个法的行持者,我们时时要做到这一点,在行持很高见解的基础上平常不能轻视任何法门,绝不能这样,对完全不懂佛法的人给他们一些指点,都是非常必要的,要记住这些道理。

  《贤愚经》中说:不要把小的善事看成无益而轻视。小小的水滴也可以逐渐盈满大器,小的善法积累到一定因缘和合的时候,也可以把我们推向于解脱。我们以前不是说过吗,小的善事要是有殊胜意乐摄持,也可以令行持者获得解脱。往昔有一个人在路边用泥巴捏了个佛像;第二个人路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泥巴捏的佛像,他考虑到下雨可能会把这个佛像浇坏掉,所以就在旁边找来一只旧鞋盖在了佛像的头上;第三个人过来时候看到佛像头上怎么盖着这么一只破烂的鞋,不应该盖这样不干净的东西,就把它扔掉了。三个人在短短时间当中各自产生了一个小小的善念,但是仅仅依靠这个善念也都获得了善趣。所以以后在行持善法当中,绝不能觉得这只是件小小的事情,做与不做是一回事情。像在汉地,由于天气太热的原因,蚊子很多,有时候蚊子在咬你的时候,可能你会觉得打死一两只蚊子也算不了什么,自己现前在修大圆满。绝不能轻视这样的恶业,打死一个小小的蚊子,可能会导致我们永远在三恶趣当中漂泊啊!即便是做小的善事时也不那么用心,比如平常到菜市场去买菜的时候,看见一些活生生的鱼虾,觉得自己也买不了多少,反正数量很少,做不做也一回事,自己平常还是修上师瑜伽导修、修成熟口诀法。绝不能轻视这样小的善事,一件小的善事也可能会令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小小的恶事也必须断绝,这就叫严禁恶行戒。小小的善事要时时聚集,就叫做摄集善法戒。

  【当见到佛像、佛塔等三宝所依的时候,立即脱帽等,包括身体一次作礼等、口中一次忏悔等、心里瞬间的善念等以上的善法,都勤勤恳恳去行持,这全部属于摄集善法戒。】

  当见到佛像、佛塔等三宝所依的时候,要立即脱帽等,应该要做到这些。有时候你们在高原地方看到藏民,见到佛像、进到寺院时都会脱下帽子。但是很多汉族弟子,可能是由于见解太高或者是完全不懂的原因,会有带着帽子甚至叼着烟等等不合理的现象。但我们现前行持善法的弟子们要记住这一点。很多人不懂是业力沉重的表现,等两天等待他们会是更大的痛苦。我们现前从事善法,等两天等待我们的就是快乐,两者在行为当中有着很大的差别,最终的果报也不会一样。所以应该多从事一些善法,即便见到什么都要有恭敬心。相对来说,由于长时间在高原地方居留的缘故,藏民本身这方面的恭敬心非常大,所以初次到高原地方的汉族人都会感到吃惊。逐渐我们与藏民长时间交往的缘故,现前汉族弟子也逐渐开始趋向于这样的行列之中,我想这也是一件好事。我们现前从事善法,绝不能轻视小的善事,说因为自己在修成熟口诀法,所以像脱帽这些行为也没必要去做,只要我能执受见解。现前也有这样很狂的人,狂的人并不叫做成就者。你在高原地方可以去看看,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乃至历代高僧大德,这些成就者这样狂吗?狂不是一种好事,狂就是身心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我想是这样的。因为狂本身就不具有这个敬信,没有敬信是禅定不圆满的标志。无敬信者天天被贪嗔痴烦恼束缚,不是吗?站在佛法的立场上身心不健康的标志,就是被贪嗔痴烦恼束缚。已经修了这么长时间,对这方面应该有所了解才对。虽然米拉日巴和一些历代高僧大德也有说过自己是“疯”人,但他的这种疯是完全趋向于善法的“疯”,不是趋向于贪嗔痴烦恼而“疯”,意义完全不同。我们现前的“疯”,完全被贪嗔痴烦恼束缚身心;历代传承祖师疯完全是超越恶念从事善法而疯,这两者当然不一样。上师有时候开玩笑说:圣者和凡夫即便是吃饭,两者吃饭的方法也完全不同。有些人听了这句话就觉得:圣者可能是用鼻子来吃饭,凡夫用口来吃饭。这倒不是,就是说,即便是词句相似,含义会不同。真是这样的。包括身体作做一次礼拜,口中念一次忏悔,心中瞬间的善念等,以上的一切善法都勤勤恳恳去行持,这全部属于摄集善法戒。

  饶益有情戒

  【饶益有情戒,当现见见道法性真谛之际,以四摄摄受一切所化众生,把他们安置于成熟解脱的正道中。

  饶益有情戒,当现见见道法性真谛之际,以四摄摄受一切所化众生,把他们安置于成熟解脱的正道中。至于为什么见道以上再开始从行为当中饶益有情呢?原因之前已经讲过,要记住这一点。往昔众多弟子问阿底峡尊者,一个人在幽静山林修学和饶益众生哪个重要?阿底峡尊者说:在自心没有完全成熟,未达到见地之前,饶益众生的行为还是慢一点好。因为完全不具备功德者,即便饶益众生时也会造极大的罪业,因为还没有完全通达佛法的缘故。我也经常给在家的居士乃至修行者说,你们要是想看书的话,就看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为妙。现代很多人写出来的书文字上面虽然很优美,但是它的意义决定会有漏洞。原因是什么?完全凭作者思维造作出来的。为什么说凡夫从行为方面饶益众生还是不要过早去做,即便是资粮道与加行道者,已经具备一定的功德,但这时候若要是摄受弟子的话,就如同把自己的东西完全给予了他人一般,他人得救了,你就什么都没了,就是还会形成一种违缘和障碍。但见道以上的修行者不会这样,他在救度众生的同时自己的见解也会日益增长,甚至达到圆满。

  在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我们时时都要以自己依于幽静山林调伏自己的内心为重点,就如同一个很名贵的药材刚生出苗芽时,以护持它为紧要,而不是割断它去熬药。就是说,现前我们稍许有点功德的时候应该护持这个见解达到圆满最重要,不是现前用行为去饶益众生,是这个意思。至于平常自己身边有一些对佛法完全不懂的人,在修行者面前的行为也非常虔诚,那么把我们刚才说过的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三殊胜法告诉给他,决定不会有什么过失,还会增长自己的功德。但是完全抛弃自己的修法为众生做事业,在见解还没有达到圆满之前还是过于太早,先还是好好修学。有时候一方面修学,一方面饶益众生也很好。比如在高原地方住了很长时间的弟子,回到汉地后为居士们传讲一些共同前行,乃至基础修法的一些方便道,比如说把上师瑜伽导修中外相上师相应法告诉给他们也可以。当然,我这个也不能作为什么标准,亚青寺还有很多高僧大德在传讲上师瑜伽导修,可以结合到一起传授给他人。但要记住,绝不能谋求私心,绝不能完全为了自己。这样讲解他们会不会把自己当做导师,自己的名声会不会越来越大,那这样下去弟子就会越来越多了……类似这样显现的人非常多。第一次可能真正有慈悲心而做讲解,但是后面弟子稍许多了以后,这个“成就者”就不空了,在高原地方修不了法,因为要去“度化”众生啊!现前度化众生的话要有个寺院才对,本来以前并没有那么大的贪执,现在有一个寺院不够,还要两个寺院,南方有一个寺院不行,北方还要有一个寺院……又由于南方地域广大,要有两三个寺院才好……这位“高僧大德”从此以后自己的修法搁置一旁,完全为了“救度”他人。要记住,没有丝毫之利益。“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就是说,你在饶益众生的时侯要反观自己的内心,饶益众生是为了什么?历代传承祖师告诫我们要圆满见地之后再摄受弟子,现前你这么过早地去救度众生,是怕后面没有众生可救度吗?这个你可以放一千个心,需要救度的众生可能会越来越多,因为造恶的人太多了,等你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的时候,需要救度的众生可能比现前更多,这点你一点都不用去担心。

  好了应该要记住,这也不是说我们在座弟子,我们在座的弟子非常好,好的一边是需要赞叹,不圆满的地方也需要纠正一些。历代传承祖师告诫我们:也不是说在资粮道与加行道完全不能为他人讲一点点法,不是这么说的,抛弃自己的修法而完全饶益众生的行为这个太早。有时候为自己身边的一些居士,在没有任何私心的立场之中做一些救度也是好事,但是说从此以后就变成一个忙人,这个也过于太早了,要记住。

  【如果把以上三戒在一个虱子上来安立,一开始抓住一个虱子,心里便想:为了等同虚空际的一切有情获证佛果,不杀这个虱子,这是严禁恶行戒;在没有弄死它的基础上还救护它的生命,就是饶益有情戒;将这一善根为利他而回向,即是摄集善法戒。

  如果把以上的三戒在一个虱子上来安立,一开始抓住一个虱子,心里便想:为了等同虚空界的一切有情获证佛果,不杀这个虱子,这就叫做严禁恶行戒;在没有弄死它的基础上还救护它的生命,就叫做饶益有情戒,但这并不是说你自己身上有虱子,为了救度这个虱子把它放在他人的身上,这不叫做什么饶益有情戒。你虽然把虱子救活了,但是已经咬了人家,也可以叫做相似饶益有情戒,因为已经把它救活下来了。将这一善根为利他而回向,叫做摄集善法戒。这三者我们在行持的善法当中,应该一一具备为妙,在做的每一件善事当中去观察三戒,乃至断绝的每一个恶念之中去观待,若要是如是具备的话,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要记住,谋求私利可不能叫做什么饶益有情戒。俗话说我们顺口顺手也可以做很多善事,以后要断绝绮语,就是说像没有必要的聊天还是少一点,平常要多念诵一些心咒,在外面行走的时候手里不离念珠,平常多念诵一些金刚萨埵心咒等。尤其在座的弟子们要知道,前面念过金刚萨埵心咒并不代表你已经圆满,在没有圆满证悟菩提之前我们时时都得念诵,一个小小的善法都不能搁置一旁。也看到很多好的弟子,平常行走的时候手里拿着念珠,口里不停地念诵咒语。像有些年轻人非常好,反尔有些老年人更糟糕。在家里修不修成熟口诀法我不知道,但出门的时候连自己的念珠在哪里都不知道,不能这样。要形成一种习惯,出门的时候手里要提着念珠,因为你们自己有很多可念的心咒。尤其从五明佛学院过来的弟子们要记住,你们已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誓念诵很多心咒,现前找个借口请亚青寺的僧众念诵,也不需要很多钱,一百块钱念一个亿,从此以后完事大吉。以前你发誓的时候不是这样说的吧,而是你自己要念一亿遍金刚萨埵心咒。往昔已经立过誓者,现在都要铭记心中,绝不能找借口。只要你现前不停地念诵着这个咒,即便你发誓念一亿遍金刚萨埵心咒,在心里护持着这样一种信念的基础上天天去念诵,即便你死了的话也已经有了念诵一亿遍的功德。但要记住,不是前面光立誓,后面不做念诵而去听MP3里面的歌,这种有没有功德我就不知道了。在高原地方,还是要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在家的居士等两天你们回到家的时候,想这样做可能也没有这样的福报和条件,现前在具有条件的情况之下,为什么不这么做呢?所以要记住,能在这边念诵一天就念诵一天,因为在汉地这样的条件真不成熟,你要是拿着念珠在外面行走的话,很多人用不同的眼光看你,甚至口中说你是不正常的人。我们现前也不需要去受这份罪。站在真正佛法的立场之中不观待这些,但是由于我们现前是初行者,很多人对佛法的了解也不深入,这样下去的话可能还会导致内心更多的烦恼,所以这时候还是随顺当地,因为即便手里不拿念珠,口里念诵也可以。在高原地方你怎么样做都可以。

  我平常出门的时间比较少,下次在外面遇到还空手走的人,我会说什么样的话就不知道了。你们也知道,平常可能我不会说很多不好听的话,但这两天我身体很不舒服的时候,我想我也会说一些带刺的话。要记住,都是为了你们好。以后要形成一个好的习惯,习惯需要长时间去培养,不是说一下子就会变成一个好的习惯,不可能的,要长时间培养着走。

  【简而言之,三戒就包含在尽己所能断除十不善、成办一切利益的事以及了达三门是三金刚之内。

  简而言之,三戒就包括在尽自己所能断除十不善业的小乘戒律,成办一切利益的大乘戒律,及了达三门是三金刚的密宗戒律之内,三乘戒律都包含在这里面。应该如是了知为妙。

  【在所有后得阶段,即便身语意的一分一毫不善业,也予以舍弃,对于善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一切的一切均以三殊胜摄持,引生出现而无自性的定解。

  在所有后得阶段,即便身口意一分一毫不善业,也予以舍弃,对于善法,从一点一滴做起,一切的一切均以三殊胜摄持,引生出现而无自性的定解。要记住,不管是从事善法还是断绝恶念,都必须具备三殊胜法——发心正行和回向。像有些居士回家后可以给己入佛门的父母讲解一些三殊法,因为父母入佛门的时间也不短了,平常也念诵了不少的阿弥陀佛。之前由于自己不懂,现前有所了解的时候,你可以给父母讲解一些三殊胜法。因为无垢光尊者说过:多了不需要,少了也不圆满,趋入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就是三殊胜法。像有些老年人由于四大衰弱的缘故,记性也会越来越弱,讲得太多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这时候就为他传讲这些。但年轻人也不能完全顺着老年人,“这样修学可以的话,我也不想修很多法,能不能光这样就可以?”可是可以,但要记住,里面还含摄很多道理啊。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

上一篇:前行备忘录24课1持戒

下一篇:前行备忘录24课3安忍精进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