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现观庄严

现观庄严论03(10)笔记

创建日期:2021-10-20

  现观庄严论03(10)笔记

  1、《现观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宣说入造论之分支+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乙三、造论圆满之尾义

  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丁一、以八种现观略说论体(9)+丁二、以七十义略说分支(10)

  10、甲三乙二丙一丁二、以七十义略说分支(第2+3课)

  智不住诸有,悲不滞涅槃,非方便则远,方便即非遥,

  所治能治品,加行平等性,声闻等见道,一切智如是。

  行相诸加行,德失及性相,顺解脱抉择,有学不退众,

  有寂静平等,无上清净刹,满证一切相,此具善方便。

  此相及增长,坚稳心遍住,见道修道中,各有四分别,

  四种能对治。无间三摩地,并诸邪执著,是为顶现观。

  2、《现观庄严论》整个论体都在讲八事七十义,目前处于七十义的略说部分,后面会广说。

  3、前面讲完了表示道智的十一种法。道智是菩萨相续中的一种无我智慧,用来表示它的十一法有些属于本体、有些属于分支,但是数目和次序是完全固定的,从弥勒菩萨造论至今都没有改变过,也不能改变,因为是具有密意的。

  今天讲的是第三种智——基智用九种法来表示。有时候会觉得很多地方有重复之嫌,但实际上每个道理都是从不同反体、不同角度论述的。

  4、第三、能表示基智的九法:智不住诸有,悲不滞涅槃,非方便则远,方便即非遥,所治能治品,加行平等性,声闻等见道,一切智如是。

  要说明眼识,就要以眼识的增上缘、所缘缘和等无间缘来描述;同样,要了解基智,就要依靠此处的九种法。

  所谓基智,实际上是菩萨相续中的智慧,但间接也说明了所舍弃的声闻缘觉基智。

  以上表示基智的九种法,界限大多数是从资粮道至见道之间,修道以上几乎没有。它的最高见解就是见道。其中见道、加行道菩萨相续中的大悲心、智慧等是应接受的部分,而执著基、不具方便智慧等是舍弃的部分。直接所诠的是菩萨通达能取所取无生之理的不共基智,间接也包括声闻缘觉相续中只了知人我无生的共同基智。如是从本体、分支等不同侧面进行说明,其数目和次序是决定的。

  4、1智不住诸有

  (二十二)智不住生死基智因为已经证悟了人无我和法无我,所以绝对不会住于轮回的边。不会像世间人那样沉溺在轮回里、贪执世间八法。

  4、2悲不滞涅槃,

  (二十三)悲不住涅槃基智:因为菩萨相续中具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大悲心,所以完全寂灭了声闻缘觉的寂边。小乘行人到一定时候就会长劫住于禅定,但具足悲心的菩萨,不要说入灭尽定,连闭关都舍不得。

  以上两种基智,一个讲智,一个讲悲,都是从本体上来安立的。

  4、3非方便则远,方便即非遥

  (二十四)远基智:不具有方便智慧的非方便基智,即是远基智。有些钝根菩萨,由于以前修行智慧和悲心不够,在利益众生时欠缺善巧。这里间接也包括声闻和缘觉,因为声闻和缘觉的悲心很薄弱,而且只有证悟人无我的智慧。

  所谓远基智的“远”就是离佛果有一定距离之义,声闻、缘觉、菩萨有差别。《现观庄严论》主要讲菩萨的现证,对于声闻缘觉和凡夫的心态只是间接涉及。

  (二十五)近基智:即菩萨相续中具有智慧和大悲心的基智,因离佛的遍智果位特别近,故名近基智。

  4、4所治

  (二十六)所治基智:耽著基成为所断的本体,即是所治基智。

  一般而言,基指蕴界处,道指三十七道品,果是指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佛地功德。菩萨对这些法通常是会看破的,但钝根菩萨相续中还是对蕴界处有一些相的执著,间接也说明声闻、缘觉相续中有此类执著。

  4、5能治品

  (二十七)能治基智:作为基无我的现观对治之本体,即是能治基智。如果对蕴界处没有相的执著,就具足了这种对治智慧。

  4、6加行

  (二十八)基智加行:遣除耽著基的殊胜加行。能治基智是从菩萨相续的层面来讲,而此处是从遣除蕴界处执著的加行层面来讲,安立在加行道。

  4、7平等性

  (二十九)基智加行平等性:成为基智加行相的特点。麦彭仁波切讲义中安立为对于色法的本体、相状、特性、有境四者全部断除执著。

  4、8声闻等见道,一切智如是

  (三十)基智见道:现见基无我离边实相的智慧。菩萨见道时完全现前了此种远离四边八戏的智慧,间接也说明了缘觉和声闻的见道。

  5、我之所以把弘法网站命名为“智悲佛网”,就是因为智、悲这两者在佛法中极其重要。智慧又有深浅之分,最高的智慧根本不会住于任何边,由于寂灭了人我、法我诸戏论,整个生死轮回都已经超离。而凡夫人由于落在有边,每天不断地对五蕴所摄的人、事物生起贪执,所以不断地在轮回中流转。

  6、三智=遍智+道智+基智=30种法=遍智10法+道智11法+基智9法。

  加行=正等加行+顶加行+次第加行+刹那加行→→修行三智→→得法身果位。

  7、七十义中属于四加行的部分。“加行”是修行的意思,即通过正等加行、顶加行、次第加行和刹那加行来修行三智,最后获得法身的果位。

  到此为止,已经多次提到了加行道,但都是从不同侧面来讲解的,比如有作为遍智之因的加行道,有从基智侧面来讲的加行道,这里则正式介绍修行过程中加行道位的境界和修行方法。

  8、四加行的第一种叫正等加行,它是成就般若波罗蜜多的一种甚深修行方法,所修共有一百七十三相,而修行方式可归纳为不住加行和不行加行两种,由此最终获得般若波罗蜜多的妙悟。

  正等加行=173相=不住加行+不行加行→→成就般若波罗蜜多

  9、第四、能表示正等加行的十一种法:行相诸加行,德失及性相,顺解脱抉择,有学不退众,有寂静平等,无上清净刹,满证一切相,此具善方便。

  以上述十一种法可以圆满表示修持三智最根本的方法——正等加行。十一法中有些说明本体,有些说明分支,其数目和次第都是固定的。

  9、1行相

  (三十一)加行相:证悟基四谛实相之智慧的差别,即是加行相。是修加行的对境,后面广说中分一百七十三相。

  9、2诸加行

  (三十二)加行:具有殊胜方便智慧道的修行,即是加行。下面还会广讲它的本体,总共分二十种,其中五种是自性加行,十五种是地界加行。整个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中最深、最妙、最重要的就是加行,而加行的核心就是以不离智慧方便的途径来修持。

  9、3

  (三十三)加行功德:修行加行所得之果的法,即是加行功德。有些论师认为加行的前行叫加行功德,但哦巴活佛等认为是修加行所得的果法,后面广讲有十四种。

  9、4

  (三十四)加行过失:即修持加行过程中需要断除的障碍。下面广讲有四十六种魔业,现在世间人学佛的障碍多是来自家庭方面,是家室当中的魔事。

  9、5及性相

  (三十五)加行性相:能表示大乘加行的所知法,即是加行性相。共有九十一种法相,包括了修加行需要了知的方方面面。

  9、6顺解脱

  (三十六)大乘顺解脱分:具有方便智慧的随解脱分资粮道,即是顺解脱分。资粮道的修行方法后面会讲到。

  9、7抉择

  (三十七)大乘顺抉择分:具足殊胜二利的随抉择分,即是顺抉择分加行道。

  9、8有学不退众

  (三十八)有学不还:具有殊胜入定后得之随圆满菩提分的不退转众,即是有学不还。其中包括加行道、见道、修道的不退转相,后面会一一介绍。

  9、9有寂静平等

  (三十九)生死涅槃平等加行:依靠无分别获得自在的资粮修行法身,即是生死涅槃平等加行或说有寂平等加行。这一般是八地以上的境界。《大幻化网》中讲八地菩萨会出现有寂平等的境界,是法身的直接因。

  9、10无上清净刹

  (四十)清净刹土加行:依靠清净刹土获得自在的资粮修行色身,即是清净刹土加行。《大幻化网》中认为,色身功德开始圆满、所化刹土开始清净是从九地菩萨开始。

  9、11满证一切相,此具善方便

  (四十一)方便善巧加行:依善巧方便获得自在的资粮修行二利,即是方便善巧加行。这是到达了十地的境界。十地菩萨圆满证悟了一切相,可以自在显现各种化身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所谓善巧方便,即是对于何时、显现何等身相、以何种方式度化众生无误了知。

  10、正等加行过后是顶加行。正等加行包含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等不同层次,每一个层次到达顶点的修行就叫做顶加行

  如果把整部《大圆满前行》比作正等加行,那么其中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皈依等修法修到最后,都以某位格西的境界作为例子,这就相当于顶加行。

  11、修行的整个过程:凡夫人现在还没有入道,所谓入道,首先是进入资粮道。资粮道分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和大资粮道三个阶段;之后是加行道,加行道分暖、顶、忍、世第一法四位;之后是见道,此时真正证悟空性,跟世间人完全不相同了;见道过后是修道,修道很漫长,从二地到十地之间;最后得到佛的果位,称为无学道。所谓的悟道要遵循这样的基本路径。

  修行过程悟道路径→→入资粮道(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加行道(暖+顶+忍+世第一法)→→见道(真正证悟空性,属于出世间了)→→修道(从二地到十地之间)→→无学道(佛果位)

  12、第五、能表示顶加行的八法:此相及增长,坚稳心遍住,见道修道中,各有四分别,四种能对治。无间三摩地,并诸邪执著,是为顶现观。

  前面四法都属于加行道。

  12、1此相及增长,坚稳心遍住,见道修道中,各有四分别,四种能对治

  (四十二)暖顶加行:获得暖相之明的暖位智慧,即是暖顶加行。修行过程中有一种暖相,当获得它的时候,会体会到完全不同以往的境界,感觉救度众生的悲心、无我的智慧与自己非常相应,这就是加行道第一阶段暖位

  (四十三)顶顶加行:增长之明增上的顶位智慧,即是顶顶加行。暖位获得的悲心、智慧、信心等道相越来越增长,于此安立为顶位的十六相。

  (四十四)忍顶加行:方便智慧的证悟忍与稳固忍的智慧,即是忍顶加行。我们现在的悲心和智慧很容易随境而转,而得到忍位以后,这两者就非常稳固了,不会轻易被摧毁。

  (四十五)世第一顶加行:具有见道之殊胜直接因的等持,即是世第一顶加行。得到世第一法位的菩萨,心完全住于空性和大悲的境界中,可以在各个世界利益众生,展现出跟一地菩萨基本相同的功德。世第一法是世间当中最高的道位,见道后就属于出世间了。

  (四十六)见道顶加行:遍计见断的殊胜对治,即是见道顶加行。因为所摧毁的分别有四种,即实有和假有两种能取分别,以及趋入和舍弃两种所取分别,所以能对治的智慧也安立为四种,其实是一个本体的不同反体。麦彭仁波切在《智慧品释》中也如是安立宁玛派的见解:证得第一地菩萨时,二障的遍计部分完全断除。

  (四十七)修道顶加行:俱生修断的殊胜对治,即是修道顶加行。修道所断除的是以上四种分别念的俱生部分,能断除的也安立为四种无所得的智慧。

  (四十八)无间顶加行:遍智之圆满直接因的究竟止观三摩地,即是无间顶加行。修道圆满时,在十地末尾有一无间道,之后的解脱道就是佛果,因此这个无间道的三摩地和智慧是成佛前最高的境界了。无间顶加行是十地末尾,马上获得佛果的阶段。

  12、2无间三摩地,并诸邪执著,是为顶现观。

  (四十九)应遣邪行:对证悟甚深二谛之义反驳者,即是应遣邪行。以上这些顶加行的境界虽然是越来越高,但体相都是同一个:胜义中万法空性,世俗中如梦如幻。由于此二谛之理非常甚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不理解,执著二谛相违而发起辩论,于是弥勒菩萨觉得很有必要把应遣除的邪见安立为顶加行中的一法。

  以上这些法是能表示略修达到极点的顶加行现观本体及分支的八法,其数目与次第也是完全固定的。

  《现观庄严论》科判颂词

  10、甲三乙二丙一丁二、以七十义略说分支(第2+3课)

  (第2课)发心与教授,四种抉择分,

  正行之所依,谓法界自性,

  诸所缘所为,甲铠趣入事,

  资粮及出生,是佛遍相智。

  (第2课)令其隐暗等,弟子麟喻道,

  此及他功德,大胜利见道,

  作用及胜解,赞事并称扬,

  回向与随喜,无上作意等,

  修行最清净,是名为修道,

  如是说聪智,菩萨之道智。

  (第3课)智不住诸有,悲不滞涅槃,

  非方便则远,方便即非遥,

  所治能治品,加行平等性,

  声闻等见道,一切智如是。

  行相诸加行,德失及性相,

  顺解脱抉择,有学不退众,

  有寂静平等,无上清净刹,

  满证一切相,此具善方便。

  此相及增长,坚稳心遍住,

  见道修道中,各有四分别,

  四种能对治。无间三摩地,

  并诸邪执著,是为顶现观。

上一篇:现观庄严论02(7-10)笔记

下一篇:现观庄严论04(10)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