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落万念迹 > 略略结

吃瓜行为学名著教言宝藏碎碎念

创建日期:2023-03-03

  脚下登阶何期难,山顶风景本自好

  吃瓜行为学名著教言宝藏碎碎念

  1、名著概况

  1、1名著大名为《诸殊胜弟子修行之精要·教言宝藏》,定计划时评估这本书是用来指导后来专业爱好者的行为规范,所以归入了行为学。看完后,觉得不仅可以归入到行为学,更可以清细化归入到瑜珈学,反正都OK!当然从正确性的角度上来讲,又都归于牛头不对马嘴,方便戏语耶。

  1、2名著的作者为妙音龙多加参,简称为妙祖爷,方便戏语;名著的译者及讲者为普巴扎西,简称为普教炼,亦方便戏语耶。

  1、3从昔日的旗帜店找来MP3,完整120场;找来MP4,不完整120场,少80,95-100,也不知道是当时漏下了,还是本来就没有,直到看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昔店已乘黄鹤去,无以弥补;找来PDF讲记,前117场,少最后3场;找来PDF全译文。

  从网络找来了中国国际出版社、中国世界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的PDF全译文。

  1、4普教炼说了120场书,讲到PDF全译文约1/4的地方,最后3场止于给某一弟子之教言的中间,没什么结束仪式,是否留着什么密意缘起?以后还会接着讲耶?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咱也没处问哎。

  1、5前117场PDF讲记,用起来没有WORD文档方便,满世界找来了“寄客PDF转WORD----免费在线PDF转WORD文档”,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全部转成了WORD,方便以后时时拂拭。顺手牵羊暂抵空缺(http://101.132.235.169/duwanjuanshu/),店鹤一去待复返。

  再次谢谢“寄客”的免费,咱也不用于商业用途,好象白用也无不妥,都是为人民服务吧。

  2、碎碎念

  2、1本书是妙祖爷给众多徒弟的偈颂式教言集,每个徒弟得到的教言都不同,由于普教炼在讲这些教言时,并不介绍对应的徒弟,所以也没搞清每一个独特的教言针对性地给了哪一种独特类型的徒弟。反正都是给后来专业爱好者的教言,多听多收益。

  2、2普教炼讲本书,本质上应该是随缘开示,以书中教言作缘起,开示“共同法”。那些4+5力口行的内容,如果按数学4舍5入的规则计算,都讲了能有100遍;特别是寿命无常、自净其意的最基础内容,就是不按4舍5入,大概也有110遍了。所讲内容没有超出前行备忘和各版SS瑜伽的内容,反正基本都是“共同法”。

  妙祖爷给众多徒弟的教言,难道都是“共同法”吗?应该不是吧,只是普教炼作为译者和讲者,既然他设定了“共同法”的城墙,那当然不可能听到更高的法,也真没听到他有说漏嘴的内容。

  如果日常听书时间少,就听前行备忘和各版SS瑜伽,那样获取信息的效率高;如果时间很充余,那就多听听本书,起到强化熏陶的作用。在5、6、32、39、53、54、73、95讲了少许禅修+在28、92讲了少许许觅心+在78、93、106、114、115讲了少许许许内外隐没+在43讲了少许许许许顿超,属于随机开示型,专题信息不是很系统完整。这些内容在其它场次讲“共同法”之时,也会经常提及,支言片语,很难定位。

  2、3《教言宝藏》120场书,“共同法”看了一遍+听了一遍,真是耳朵都磨出老茧了。网上闲逛,遇到了《大成就者之歌》(微信公号音流瑜伽研究)和《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微信公号愿您永具菩提心、开放无生胜观花)这两本书,看得真爽太过瘾。前一本书是老牛拖货车,脚踏实地;后两本书是老鹰在虚空飞翔,不执天高地厚,这三本书搭着欣赏,真是挺好。

  后两本书,大概是西专业爱好者皮厚,敢于刨根问底,导致那些出口的行业顶极高手以杀手锏震之教之,中专业爱好者中有乐为人民服务者译成中文,完成了曲线出口转内销。视角不用,对相同案例的看法就有不同,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文字取于微信公号音流瑜伽研究)

  米祖师在见到根本SS玛尔巴之前,先去拜的行业内的大师是雍登。雍登说:“我的成就大法:根,本性殊胜;道,获得殊胜;果,使用殊胜;昼思维,昼成就;夜思维,夜成就;根基好的,有宿因善根的人,无思维的必要,闻法即解脱。”

  这个案例普教炼和先生都讲过很多次,基本当成“不精进”的教证。咱算是学渣吧,每次听到时,心思没放在米祖师我慢不精进上,而是对雍登说的话犯嘀咕,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东西?吹牛皮耶,应该也不是,迷迷糊糊总有个问。在《大成就者之歌》也讲了这个案例:

  不幸的是,密勒日巴从大圆满老师那儿所理解的是,他是个如此特殊的人,甚至连心性的训练都不需要。他误解了“离戏”(Simplicity)的意义,整个星期都只是悠闲度日。

  到了第八天,大圆满上师唤他进去,并问道:“跟我说明你目前的经验与领悟。”

  “什么经验与领悟?”密勒日巴答复道:“什么都没有!您说像我这样的人不需要修持,所以我并没有修持。”

  “我的天啊!”上师惊叫道:“看来我似乎太早给予最高教授了!我不认为我现在能帮助你。”

  见到这段话,一下子好象明白了,雍登的话是给米祖师直指心性的最高教授,就与六老太爷给惠明讲“不思善,不思恶”一样。咱既然知道“不思善,不思恶”也没中奖,那么就是知道了“昼思维,昼成就;夜思维,夜成就”也不会中奖的。虽然中不了奖,但是咱有意乐想嘛,就象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可以努力把语文学好嘛。
      {先生在《坛经》第29场说了这案例:这一段中大通禅师给他(智常)讲了最深的法,但是他自己可能与这个上师没有缘分,就像米拉日巴尊者最初到绒敦拉嘎那里去,上师给他传授了大圆满,并说白日修白日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有缘者不修也能成佛。他想:我的咒术和降冰雹术,短时间内都修成了,我既然已经遇到此法,也算是具有宿缘的人。所以他没有修行,整天沉湎于睡眠之中,结果正法与人的相续已经背道而驰。最后上师对他说:“听说你是个大罪人,看来是真的,我无法调伏你,你还是到玛尔巴罗扎那里去吧。”后来他到玛尔巴罗扎那里,经过千辛万苦之后,依靠大手印而成就。所以,从历史上看,米拉日巴的法缘不在大圆满上,而在大手印上。}

  2、4《大成就者之歌》先经西专业爱好者洋译,再经中专业爱好者中译之二道译,才得以出口转成内销;普教炼是汉通,直接一道译,属于内产内销,语言方面更通俗易懂。从120场书中,捞到几本译书的信息:

  2、4、1《胜乘狮吼妙音》

  从成熟口诀法的角度来说,我们曾经翻译过一本论典《胜乘狮吼妙音》,讲解的就是成熟口诀法。无论是从教证、理证还是其他方面来说,其中讲解的就是成熟口诀法的全部。里面按照宁提派成熟口诀法的方式,传讲了从因地直到果位的整个修行过程。

  《胜乘狮吼妙音》=前行破除心房+正行直指觉性。

  前行破除心房=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觅心法)

  2、4、2《百川归一》:

  堪布昂琼有两部教言,一部是《胜乘狮吼妙音》,文字相对简略一些;

  另一部是《百川归一》,文字相对更广,是将一切法都归集到一分法中讲解。成熟口诀法本来就是极密教言,而上师(妙祖爷)将《百川归一》视为更极密的教言。

  2、4、3《呼唤上师本论》

  这本书,十多年前我也做过一次翻译,前段时间,我又重新整理了一遍。华智仁波切的这部教言,文字虽然稀少,但其中所传讲的意义却非常广大。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什么是真实教授,对于次第根机来说,可能觉得自己离这些见解很遥远,但它却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这本书,并不讲解过程,而是直指见修行果,直指心性,就像《心经》一般,直接从空性的角度讲解自性。是站在真实教授的立场当中印证见修行果,尤其是在一个见解中讲解见修行果、三十七菩提分法以及五道十地等一系列内容。就是站在断定自决,一法摄万法的立场之中宣讲大圆满。

  里面传讲的内容就叫做万法摄一,它几乎把一切名称都归纳到了一个法当中;将不同的意义归纳到一个道理上,就如同直断要诀般,可以从见解、修行、行为、果实中去印证见解。虽然印证方式同,但都是在说等持,讲解解脱的见解。这就叫做密法。

  2、4、4《白莲花论》:

  我曾在十四五年前翻译过一半的《白莲花论》,最近我正在翻译《白莲花论》。这本书,它是站在密法的角度中讲解成熟灌丁页和解脱窍诀法两个步骤。

  《白莲花论》=成熟灌丁页+解脱窍诀法

  成熟灌丁页部分,首先是讲解灌丁页的地处、灌丁页的导师、受灌丁页的弟子应该具有的形象等等,即什么样的导师具备灌丁页的资格,什么样的弟子才能受灌丁页,什么样的场合做灌丁页才如法,以及在接受灌丁页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受完灌丁页之后要知道如何守持戒律等等。

  在讲解解脱窍诀法时,从资粮道、小资粮道开始直到无学道之间,一步一步宣讲应该如何对治烦恼而树立见解等一系列内容,都讲解得非常细致。站在五种瑜伽的立场之中讲解三十七菩提分法,比如从五道的角度中,仅仅是讲解资粮道,就要分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和大资粮道几个方面讲述。例如小资粮道四念住密法是怎么树立的,中资粮道四正断是怎么讲解的,大资粮道四神足又是怎么树立的。

  2、4、5《大圆胜慧》:[好象先生译过此书]

  顿超修法,修法的依据无论是智悲光尊者的教言《大圆胜慧》还是事业洲的教言《法性中阴》等,都是我们修学顿超的教言。但要记住一点,顿超中的光明境界能否呈现,完全取决于直断。

  这本书,分为前行和正行,前行在讲觅心法时,把寻找心的来住去印证为三身之境界,若能真正理解到这个道理,即在观察心的“来”时,就可以印证为法身之见解。这样的印证从深度而言,已经没有较此更深了。

  2、4、6《普贤智慧界续》:

  往昔我们也翻译过,它分为五品:

  第一品和第二品讲解原始基位之状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解的原本如来藏具有的功德,但还要讲解原本是如何变成了二道:车仑口口道和涅槃道;

  第三品讲解众生形成之过程,原本具有中,如何形成我们通常所谓的众生;讲解一基现二道当中的车仑口口道;

  第四品讲解普贤王如来成就的过程,讲解涅槃道,普贤王如来成佛的整个过程,就称之为从基到果位之间的过程,也叫“六别法”,当圆满呈现的时候称之为叫果;

  第五品从不同的立场中讲解果位,即站在自现的角度中讲解本体三身和从度化众生的过程中印证游舞三身,讲解果位当中的一切见解。

  十年光阴,物是人非书在否?后来的专业爱好者还能在亚青、柯日找到这些书吗?会不会就象散落在民间的古玩一样,与后来的玩家只有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3、新春回大地,昔店归有时。红梅花儿开,冰霜脚下踩,严寒何所惧,丹心向阳开!

上一篇:吃瓜哲学名著经庄严碎碎念2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