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捕捉一切本尊的命力《如是》上祖古乌金仁波切
微信公号:愿您永具菩提心
捕捉一切本尊的命力(直读版)
“藏传佛教”的不同学派,对“本尊修行法门”有不同看法。
萨迦派修行者,必须每天持咒来维持“修行者跟本尊的联系”。
虽然,你通过“灌顶”跟本尊建立联系,但是,你必须每天修持“三昧耶的法门”,来保持这种联系,不然这种联系就会消失。
尽管从来没人说,修行者错过日课,就会下地狱。
但是,萨迦传统坚持,修行者要从事日课,用来维持“修行者跟本尊之间的联系”。
这是萨迦派的喇嘛们,有一本厚厚的日课法本的原因。
噶举派和宁玛派,强调“把一切精简为一”。
如果修持一个“本尊法门”,“所有其它本尊”都会自动包含在“这个本尊修法”中。
如果了证“一个佛”,你自动在同时了证“所有其它诸佛”。
一、一切诸佛合一
了证一佛,就是了证一切诸佛。
意思是,在广袤无垠的“本初觉醒”之内,“一切诸佛”是合一的。
如同虚空的“广大无限”,如同天空的“广袤无垠”。
不能说,在世界某个部分有一个天空,在另一个部分有另一个天空,整个广袤无垠的范畴,是“相同的虚空”。
虽然“一切诸佛”以不同身相显现,但是,“诸佛的证悟心”一模一样。
诸佛真正的本质,不是由不同本体所构成。
在广大无垠的“本初觉醒”内,“一切诸佛合一”。
对这一点有“信心”,就会了解,“诸佛不同的身相”不是你必须紧密保持联系的不同人物。
不像有30个人,你必须跟每个人,保持美好友谊。
“智慧本尊”如同“诸佛”,没有念头,不会区分,哪些人喜欢他们,哪些人不喜欢他们。
“诸佛”不像平常人,“诸佛”所有众多身相,都具有相同的本体。
修持“其中一尊佛”,就自动跟“一切诸佛”建立了联系。
要对这个事实“有信心”!
虽然“一切诸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他们却以不同方式来显现。
我们也是这样,全都具有“佛性”,“佛性”没有个人跟个人之间的差异。
我们全都是“空觉双运”。
但是,我们如何把“佛性”展现为“念头”,肯定有差异。
我感到快乐时,另一个人可能感到悲伤,我们有不同感受。
但是,在本质上,我们是相同的。
“本尊”不具有“念头”,“本尊”不会有分别,就本体而言,“本尊”如同“单一的广袤虚空”。
虽然尼泊尔的房屋,是彼此独立的,但是,“房屋内的虚空”不会因为房屋不同而有差异。
就本质而言,“一切诸佛”是相同的。
如果“了证一佛”,就自动了证“一切诸佛”。
“生起次第观想本尊”时,请了解,“观想本尊”的基础,就是“圆满次第”。
如果在“认识心性”后“观想本尊”,只要让“本尊的身相”在“心性状态”展开产生就可以了。
这样,你修持“什么本尊”,没有差异。
因为,只是让“本尊的身相”在你“心性状态”中展现罢了。
如果用“凡俗二元念头”来修持,那么,“所有本尊”肯定是不同的,因为,“一个念头”自动排除“另一个念头”。
了证“一个特定本尊”时,最重要的是“认识空性”。
出于慈悲,为了“一切众生”修行,并且,离于希望,离于恐惧。
这样修持,一定会“了证本尊”,毫无疑问!
如果出自“唯物实利”的动机来修行,怀着“我希望证得什么”的期望,就会延迟成就!
你永远无法通过“希望”“恐惧”,而“了证本尊”。
首先,要“认识心性”。
其次,为了一切众生“生起悲心”。
然后,放弃希望,放弃恐惧。
这样修持,一定会“成就本尊”。
可以先注视一幅唐卡,来“观想本尊”,唐卡给予一种视觉印象,一种可见的有形的身相。
但是,“真正的本尊”不是那个样子。
唐卡是有形的实体,可以用手触摸。
“想象的本尊身相”是可见的,但是,不可触摸。
“想象的本尊身相”是空虚的,但是,你仍然能看见它。
“想象的本尊身相”如同镜中影像,你看得见却摸不着。
噶举,萨迦,宁玛,格鲁四个传统中,修持“生起次第”时,都需要从“真如三摩地”开始。
“真如”指“你本具的心性”,“真如”不来自另一个地方的另一种真如,这种真如,纯粹就是“圆满次第”。
“圆满次第”中的“圆满”指,全然展现为“你的自性”的事物,也就是“法身心性”。
认识“法身心性”,就是“圆满次第”。
认识“心性”,同时“安住在真如三摩地”,不离“本然状态”,让“生起次第的观想”开展出来。
为了利益众生,“仪轨的修持”从“广袤无垠的三身”中产生。
“轮回”跟“涅槃”,是从“广袤无垠的三身”中展现。
“三种三摩地”的“第一三摩地”(真如三摩地)指“本初空性”。
事实上,它是“一切诸佛三身”的本质,
“空性”是“证悟身”的功德。
“觉性”是“证悟语”的功德。
“明觉的无碍能力”是“证悟意”的功德。
“一切诸佛”的“身”“语”“意”也展现如下:
“不变的功德”是“身”。
“不息的功德”是“语”。
“无谬的功德”是“意”。
在“众生的迷妄状态”,“这三种功德”展现为“众生的身语意”。
因此,在这“三种功德”中,既有“轮回”,也有“涅槃”。
在这“三种功德”中,既有“一切诸佛的身语意”,也有“一切众生的身语意”。
“三身的本质”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普遍存在“轮回”“涅槃”。
听起来,好像有三种彼此独立的事物:第一个是“法身”,第二个是“报身”,第三个是“化身”。
事实上,它是一个无别的本体。这是“自性身”(体性身),也就是“你自己的心性”。
这普遍存在“所有轮回跟涅槃的状态”。
“一切众生的身语意”只不过是“一切诸佛的身语意”的展现,它们不是来自其它地方。
如果完全认识这是一致的,就会变得完全稳定,这就是,认识“一切诸佛”的“证悟身语意”。
如果没有“认识自性”,就会迷惑散乱,如同现在一样,继续“流转轮回”。
如云:“一切众生”都是“佛”,但是,“众生”受到“暂时障蔽”的遮盖。
“障蔽”被移除后,“众生”都是“真正证悟的佛”。
虽然“一切诸佛”跟“一切众生”,本质是相同的,但是,“众生”没有认识这一点,继续“身陷轮回”,这就是“一体两面”。
我们能“证悟”,能“成佛”,是因为,我们已经具备“证悟的本质”,也就是“佛性”。
二、本尊修行的究竟目标
在“圆满次第”跟“生起次第”中,“圆满次第”是最重要的。
“圆满次第”如同我们已经拥有的生命力,“本具的三身”就是“我们的心性”。
“圆满次第”是“三身的觉醒状态”。
我们已经拥有“三身”,不需要费力去创造“三身”,就能发展“三身明显的特质”。
“生起次第”是我们想象的事物,是我们容许在心田嬉戏的事物。
“心”不同于“心性”。
思维和想象的,是“二元分立的心”,在“心性”中,没有“被思维的事物”,没有“被想象的事物”。
“三身”自然而然的存在“心性”中,在某个方面,“三身的形相”因为观想而变得明显。
这么做,是为了“获得成就”“清净障蔽”。
最重要的做法是,在“认识心性”的同时,让“生起次第”所有不同的面向,展现出来,这是第一流的方式,这是最佳的方式!
但是,尽管不知道“心性”,仍然可以修持“生起次第”,因为,“心性”是一种“无碍的空觉”。
因此“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仍然是双运的。
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本尊修行”的基本原则。
为了向外展现“三身的功德”,也就是“本尊的身语意”,修持仪轨时,会通过不同的步骤:
供养,持咒,想象光芒散放出去又融摄回来,赞诵和忏悔,请求转动法轮,恳请诸佛不要入涅槃,回向功德。
这些步骤,是去除天空中云朵的不同方式,它们构成“清净障蔽”“积聚福慧二资粮”。
这也是“诸佛的慈悲跟善巧方便”,是“诸佛智慧的表观”,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绝对不要认为,“生起次第”毫无意义,没有用处,不重要!
在“生起次第”,最重要的重点,被形容为“捕捉一切诸佛的命力”。
换句话说,如果你了证“圆满次第”,就一定会了证“诸佛”跟“诸本尊”。
没有“圆满次第”,“一切诸佛”跟“本尊”,都只是想象出来的。
“认识心性”是“超越达成的”,你自动成就了“本尊”。
真的,就“了证本尊”而言,没有什么技巧比这个方法更深奥。
“本尊修行”的“究竟目标”在于,认识“三身的本性”无别于“自己的心性”。
“认识心性”时,就能自动成就“心性可显现的有形面向”。
虽然这些面向对外显现,但是,在内在,我们没有创造任何事物。
“圆满次第”如同有个灯泡在你心脏中央,“生起次第”如同在墙上画个灯泡。
永远无法真正打开画在“墙上的灯泡”,但是,“墙上的灯泡”会提醒你,有个真正的灯泡,让你能更轻易的认识真正的灯泡。
这是“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的差异。
我们既需要“生起次第”,也需要“圆满次第”。
还没有建立“稳定的三摩地”跟“圆满次第”时,“生起次第”的有形面向,帮我们“清净障蔽”“积聚功德智慧二资粮”。
就“消除障蔽”而言,具有巨大深刻的重要性!绝对不要认为,“生起次第”没有必要。
“认识你要成就的本尊”这句话,常常被提及,表示我们要认识“究竟的本尊”,也就是“圆满次第”,也就是“我们的心性”。
“心性”就是“我们要成就的本尊”。
三、结合善巧方便跟智慧
“诸佛”从来没有教导,只要通过“生起次第的善巧方便”,就能证悟。
必须通过“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的双运,达到“证悟”。
“圆满次第”才是“达到证悟”真正的必不可少的力量。
仅仅通过“圆满次第”来“获得证悟”是可能的。
但是,不能仅仅通过“生起次第”来“获得证悟”。
“善巧方便跟智慧”的双运,是“达到证悟”最迅捷的方式。
“善巧方便”是“生起次第”,“智慧”是“圆满次第”。
比如,你可能有所有零件,拥有所有“善巧方便”,但是,如果没有知道组装零件的人(智慧),这些零件不可能组装成飞机。
只有“结合智慧跟善巧方便”,才可能拥有飞机。
密咒乘(金刚乘)之所以被称“通往证悟的迅捷之道”,是因为,金刚乘“结合了善巧方便跟智慧”“结合了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
“金刚乘”结合了“本尊的观想”跟“认识心性”。
这里有个“了证一本尊,就是了证一切本尊”的例子。
比如,把一千盏灯泡接上电线,但是,没有打开电力。
就照明而言,这一千盏灯泡没有用处。
但是,如果打开电力,一千盏灯泡就会同时照亮。
即使它们是独立的灯泡,但是,它们散发出来的光亮,却是相同的。
在本质上,它是相同的光亮。
不论你在世界任何地方有一个灯泡,虽然,灯泡的光亮可能会因为灯泡本身的条件而不同,但是,灯泡却是以相同方式来发光发亮。
如同让灯泡发光的电力一样,“本初觉醒”是主要的力量,是最重要的事物。
如果“了悟那一点”,就已经了悟“每一盏灯泡的光亮”,不是只了悟其中一盏。
灯泡或许有不同颜色,因此,透出的光,有的黄色,有的蓝色,有的绿色,有的红色,这是五智的电灯的例子。
尽管每一智的“颜色”或“特定功德”有差异,但是,它们散发出来的光亮,都是相同的“本初觉醒”。
如果事实不是这样,我们就能争论,“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哪一个最好,如同要比试“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
“善巧方便”是“生起次第”,“智慧”是“圆满次第”,两者都是重要的!
两者的双运,是最重要的!
不要认为“没有真正的本尊”,不要认为“本尊只是我们的想象”。
我们拥有,本来就存在“自己佛性内的本尊”,也就是“智慧本尊”。
不论灯泡是什么颜色,不论是蓝色,红色,白色,绿色,都是以相同方式发光发亮。
你可能有十万盏灯泡,但是,如果没有电力,它们毫无用处。
我们需要结合“圆满次第”跟“生起次第”。
你或许可以成功观想“十万个不同本尊”,但是,“你的修行”仍然需要“结合圆满次第”。
如果“你的修行”没有结合“圆满次第”,就如同拥有飞机零件,却缺乏组装零件的知识。
如果修行者,没有“了知心性”,修行者就会把“真正的金刚乘”修持成仿制品,那是“二流的生起次第”。
修行者,首先要念诵一句“咒语”。
例如{嗡-斯瓦哈瓦-修度-萨瓦-达玛-斯瓦哈瓦-修度-杭}。
然后,想象“一切事物变成空性”。
从这种创造出来的“空性状态”,“空风地水火的种子字”跟“天宫”,逐渐显现,继之显现的是“本尊”等等。
这些全都是,修行者想象出来的。
老实说,“咒语让一切事物变成空性”不是真的。
因为“一切事物已经是空性”,不是因为“你想象它们是空性”而“突然变成空性”。
如果修行者,没有“认识心性”,就不会看见“一切事物就是空性”。
如果修行者,没有真正了知“圆满次第”,想象一件事物接着另一个事物,就会成为“生起次第的赝品”。
另一方面,你或许已经被“介绍心性”,认识“真如三摩地”。
“真如”指“事物真实的面貌”,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
在不离“真如状态”下,在“认识心性”的同时,修行者可以让“生起次第的不同面向”展现出来,同时,不把“真如状态”抛在脑后。
这就是,真正的“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双运。
修行者可以用“真正的方式”和“假造的方式”来修持“生圆双运”。
但是,如果没有“认识心性”,修行者无法修持“真正的方式”。
修持“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双运”的真正方式,是指,你已经被引介“立断的见”,也就是“真如三摩地”。
它就像镜子,任何事物,都可以映现在镜子上。
当事物反映在镜子上时,影像不具有任何实体,但是,它却是“清晰可见”的。
“种子字三摩地”如同显现在镜子上的影像。
“镜子的明亮”跟“镜子本身”,如同“真如三摩地”跟“明光三摩地”,也就是“空性”跟“觉察”。
“真如三摩地”是“空性”,“明光三摩地”是“觉察”(明亮的品质)。
这两种“三摩地”是无别的,任何影像可以从这种“空觉无别的双运”中生起。
任何形式的“生起次第”,都能自在的从这种“空觉无别的双运”中生起。
这种“空觉无别的双运”也称“空性跟慈悲的双运”。
我们可以体验到,无别于“圆满次第”的“生起次第”。
但是,它不具任何“具体的本性”,这仅仅是因为“认识圆满次第”的缘故。
如果没有认识“圆满次第”,那么,“生起次第”如同我房间外面的建筑工事。
它变成一种“造作”,表示它是有形的,可触摸的。
四、本尊咒语三摩地
伏藏珍宝的灌顶,是一部“有许多本尊”的教法,需要花四个月,领受“所有灌顶”。
如果你的修行,以新译派为本,你就会有大量日课,而且必须念诵所有日课,必须从早到晚,持续不断念诵,才能念完所有日课。
到最后,你会想:好在今天念完了,我仍然跟“所有本尊”有殊胜联系,他们没有离开我。
或许某天,你没有念日课,你会想:
糟糕!现在我切断了我跟本尊之间的神圣联系,我已经违犯三昧耶,我肯定会下地狱。
你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在广大无垠的“本初觉醒”之内,“每一位本尊”跟“每一尊佛”都是一样的。
然后,你可以非常轻易的跟一切“本尊”“诸佛”保持联系。
比如,你可以念诵代表“一切诸佛身语意”的种子字{嗡}{阿}{吽}。
{嗡}是,毗卢遮那佛的本质,一切诸佛的“证悟身”。
{阿}是,无量光阿弥陀佛的本质,一切诸佛的“证悟语”。
{吽}是,不动佛的本质,不动指“离于概念思维的心性”,{吽}是“一切诸佛的心性”,一切诸佛的“证悟意”。
事实上,“认识心性”的同时,念诵“{嗡}{阿}{吽}”是很好的。
在于你跟“一切本尊诸佛”的每一个可能面向,保持了三昧耶的联系。
因为,所有面向,都包含在“证悟身”“证悟语”“证悟意”之内。
三藏,也就是甘珠尔跟丹珠尔,也就是“佛陀亲口所说的教法”跟“针对这些教法所做的释论”。
有成千上百卷,而且,内容细致到不可思议。
然后我们拥有“所有的密续”。
但是,“所有这些教法的精髓”就是“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
你可以详细的推敲这些教法,获得无懈可击的了解,但是,如果要把这种了解,用在“个人觉受”,就应该精简一切。
换句话说,{嗡}{啊}{吽}三个种子字,包含了“一切诸佛的身语意”,包含了“所有教法”“所有三摩地”。
“胜者的身语意”包含在“认识心性”的一刹那之内。
1、{嗡}是毗卢遮那佛的本质,意思是“以身相展现”,“本尊的身相”是有形的,可见的。
比如,在“中阴状态”,我们遇见:声音,颜色,光亮,大大小小光体,寂静尊,忿怒尊等等。
在“中阴状态”遇见的一切事物,都是“可觉知的”,具有色相,这就是“一切诸佛身的面向”。
2、{阿}是“诸佛的语”,“语”是无量光阿弥陀佛。
所有无尽无量的教法,全都包含在{阿}这个种子字之内。
3、{吽}是“诸佛的意”,是不动佛。
代表“无扰”“不可撼动”,也就是“无二明觉的状态”,离于“任何概念上的思维”。
这样一来,{嗡}{阿}{吽}三个种子字,体现了“任何佛的身相”的“身”“语”“意”。
可以仔仔细细了解这一点,但是,要把这种了解应用在觉受上,你要精简一切。
“一切诸佛”的“身”“语”“意”的本质,被称为“本尊”“咒语”“三摩地”。
我们把“本尊”浓缩精简为“我们观想的事物”,而不是,用手制作出来的某个物品。
“本尊”不是一个大工程,它是我们忆念“我是某某本尊”。
在那时,你想象自己是“一个特定本尊”,非常简单。
至于你的言语,就是“咒语”,例如{嗡}{阿}{吽}。
“你的心意”,是“三摩地”的层面,也就是“认识心性”。
一切都包含在,这简单的方法之内。
除非修持“本尊”“咒语”“三摩地”,否则,“身”是众生,“心”总是被三毒牵着走。
比如,看看这个杯子,你认识这是一个精美的杯子,这就是“贪”。
看着这块用过的抹布,你不喜欢它,这就是“嗔”。
这还没有用过的牙签,既不好也不坏,注视这牙签时,你既没有受到吸引,也不会感到忿怒,只觉得中立,这就是“痴”。
我们所想的“任何念头”,都像这三种的其中一种。
没有一种“二元分立的心态”不混杂了“贪嗔痴三毒”。
看见美好的事物,我们喜欢它。看见丑陋的事物,我们不喜欢它。看见介于美丑之间的事物,我们不痛不痒。
听到悦耳的声音,闻到甜美的气味,尝到可口的食物,我们喜欢它。
如果尝起来是腐坏的,我们不喜欢它,我们全都有这“三毒”。
当某件讨喜的事物,浮现在心中,我们喜欢它。
如果是让人感到痛苦的,我们不喜欢它。
我们确实有欢乐和痛苦。
我们不在乎“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任何事物”,对它们置之不理。这是“痴”。
我们总是用“三毒”,来回应“出现在六种感官前的事物”。
“生起次第”纯粹是,通过“想象天宫本尊的身相”和“供养”,而把这种模式“转化成善念”!
在五个种子字,十字金刚杵上的“天宫”“本尊”,供养后想象“须弥山”时,所有这一切,清净了“我们思维的串习”。
念诵“祈愿文”,“智慧本尊”在天空显现,然后融摄入我们自身。
我自己是“本尊”。
我散放出来的光芒,转变成献给天女的供养,于是,天女们回赠我无量无边的供养,赞诵我是本尊。
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它把“我们的念头模式”转变成“善念”。
这就是“本尊”,是“身的面向”。
然后,我们想象三萨埵,也就是“三昧耶萨埵”“佳那萨埵”“三摩地萨埵”。
也就是被称“三昧耶尊”“智慧尊”“三摩地尊”的三种本尊。
“三昧耶尊”是在我们心间的一个“种子字”,被咒鬟环绕,旋转照耀出光芒。
“念诵咒语”属于“语的面向”,有许多不同的功能。
谈到“三摩地”或“意的面向”,你只要去认识,是什么在想象这一切,就可以了。
请体验“空觉无别的状态”。
“诸佛”出自“善巧方便”跟“大悲”,教导“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这些教法,非常殊胜,非常有效!
首先,“生起次第”的整个目的,在于“把恶念转成善念”。
“圆满次第”的目的,是“让善念消失无踪”。
当你“认识心性”,看见“空觉无别”的状态时,即使是“最善的念头”都会因此而消融,不留痕迹。
人们说“我想要有一个本尊的净相。”
他们期待,在念诵了某个数量的“咒语”后,“本尊”就会来到面前,就会看到“本尊”。
事实上,那种心态,把“本尊”给外在化了。
“真正的本尊”是“空性跟觉察的双运”,是“你自己的心性”。
与其击鼓摇铃,期待“本尊”在你面前天空出现,你反而应该,认识“是什么在想象这一切”。
在那时,你会看见“空性跟觉察的无别状态”,这就是,跟“真正的本尊”面对面。
这比希望“本尊”从外界出现在你面前,要容易多了!
“真正的本尊净相”就是“认识你的心性”。
即使在“自己的心性”内寻找十亿年,除了“空虚”之外,永远不会看见任何具体事物。
这是“法身本尊”,当你注视时,你就看见了它。
不论怎么探究、分析、扫描“心性”,永远无法找到“任何具体而有形的物质”,这就是为什么称“心性”是“非造作的空性”的原因。
认识这一点,就是“跟法身佛面对面”,或“拥有法身佛的净相”。
是什么看见“心是空虚的”?
有某种“觉察的觉醒的品质”可以看见“心是空虚的”。
这不同于“虚空”,“虚空”不会看见它本身。
心是“觉察的”,也是“空虚的”。
“空虚的品质”是“法身”,“觉察的品质”是“报身”,“觉察跟空虚的双运”是“化身”。
这是“拥有本尊净相”最容易的方法,这是真实的方法。
肤浅的方法,是在击鼓摇铃后,期待“本尊”从外在降临。
事实上,拥有“圆满次第”的“本尊净相”,是最简易的方法,也是真实的方法。
“我希望本尊降临”“我希望本尊降临”,如果只怀着这样的想法修“生起次第”
只是在培养“希望”跟“恐惧”,只会把“真正的本尊”推得更远。
“认识心性”能获得“千佛的命力”,当你掌握“千佛的命力”,他们就无法从你手中逃脱。
通过“真正三摩地状态的力量”,就掌握了“所有本尊的命力”。
另一种是,用认真死板的方式,来“取悦本尊”,心想“本尊真的存在天上某个地方”。这种心态是:
我必须“摆出供品”,否则本尊会生气。
如果我“呈献精美供养”,本尊就会欢喜。
如果我“念诵咒语”,本尊就会高兴。
如果我“忘记念诵咒语”,本尊就会生气。
如果我“损坏了我跟他之间的联系”,就会让本尊失望。
这种心态,也称“培养希望跟恐惧”,不是真正的方法。
五、让心镜去想
首先,用“自己是本尊”的想法,来提醒自己。
比如,提醒自己“我是普巴金刚”,这样修行要简单多了。
接着“念诵咒语”
{嗡-班杂-奇利-奇拉亚},
或只念诵{嗡}{阿}{吽}。
然后,你要认识“是什么在想象本尊”“是什么在念诵咒语”。
认识除了是“你的心”在“想象本尊”“念诵咒语”外,没有其它。
没有“心”,就不会有“观想本尊”。没有“心”,就不会有“念诵咒语”。
检视“是什么在想象本尊”“是什么在念诵咒语”“是什么在认识自心”时,就会看见“心是无别的空觉”。
比如,想要用手指“碰触虚空”,你需要“把手指伸多远”才能碰触到虚空?
你是在“伸出手指的刹那”就“碰触到虚空”。
“认识心性”的刹那,你就接触到“圆满次第”,也就是“空觉的心性”,立即认识到“空觉的心性”。
因此,在“看见心性”的同时,可以继续“念诵咒语”。
开始一座修法时,不要忘了“想象本尊的身相”。
如果没有看镜子,就看不到自己的脸。
“观想本尊”指,我们让“心镜”去想“我是普巴金刚”。
你大可以提醒“自己就是本尊”,因为,从一开始,“你的五蕴和五大”就是“诸佛的坛城”。
通过“我是本尊”这样的念头,“观想”就会在一刹那产生。
这种瞬间的忆念,在刹那间,把“本尊”栩栩如生的带到“心”上,就是“最高的观想”“最佳形式的观想”。
用你的声音“念诵咒语”,用你的心“认识心性”。
“这种修行”是足够的,是包含一切的!
这不像,必须取悦“智慧本尊”。
“智慧本尊”本来就没有念头,不会感到满意或不满意。
“智慧本尊”真的只不过是,你“下定决心”,用“这种简单而包含一切的方式”来修行而已。
另一方面,“智慧本尊”或许是真实的。
“智慧本尊”代表“自生的觉醒”,“自生的觉醒”无别于“我们自己的心性”。
“自生的觉醒”没有念头,因此不会有分别,不会为了我们的行为,而感到满意或不满意。
但是,法本指出:虽然“智慧本尊”没有念头,但是,受到誓约束缚的眷众,却看见人们的过患。
“智慧本尊”全然了证,如同磁铁一样,吸引各种世间灵体。
这些世间灵体,确实有缺点,确实有念头,能看见人们的过患,他们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智慧本尊的眷众”包括“玛摩”“参”“度”,以及所有不同的“地神”“火神”“水神”。
对这些眷众而言,你是不是呈献供养,是有所不同的。
但是,对“智慧本尊”而言,是不是呈献供养,没有差别,因为,“智慧本尊”没有念头。
“认识心性”的同时,你要在“三种三摩地”的架构内,重复从事“你的本尊修持”。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修持,可以保证,在今生,你可以成就“共的成就”和“正等正觉的无上成就”。
[萨迦班智达]已经发展出“声音方面的神通”。当他旅行经过西藏边境时,他倾听从山上流下的溪流。
通过水流,[萨迦班智达]听到“普巴金刚的咒语”被错念了。
[萨迦班智达]上了山,发现有个[喇嘛],坐在一个“禅修小屋里”,正在修普巴金刚。
[萨迦班智达]问:“你使用什么咒语”?
[喇嘛]说:{嗡-班杂-七力-七拉亚-撒瓦-毕甘南-磅-吽-佩}。
[萨迦班智达]说:“喔,这是错误的,应该是以{嗡-班杂-奇利-奇拉亚}作为开头。
真正的意义是:普巴金刚及其明妃,十子和所有的食者和杀人者。这些文字都包含在咒的音声里。
[喇嘛]回答:“不,不!文字不如“心的状态”重要,“清净的心”比“清净的音声”更重要!
我过去说{七力-七拉亚},我未来也要继续这么说。这是毫无疑问的!”
[喇嘛]把他的普巴金刚杵给[萨迦班智达]说:“你把这个带着。”于是[萨迦班智达]照做了。
一段时间后,[萨迦班智达]在尼泊尔边境遇见[夏卡拉]。
[夏卡拉]是印度教大师,他们两人展开一场大辩论,每一回合的胜利者,可以拿一把伞作为胜利的象征。
他们两人各赢了九把伞,只剩下一把伞。
那时,[夏卡拉]飞上空中,展现他的成就。
[萨迦班智达]拿出[喇嘛]赠送的普巴金刚杵,按[喇嘛]的音调念诵:{嗡-班杂-七力-七拉亚-撒瓦-毕甘南-磅-吽-佩}。
[夏卡拉]直接从天空掉到地面,[萨迦班智达]赢了第十把雨伞。
据说,佛教之所以能在西藏留存,就是因为这场辩论。
六、本尊修持点燃修行的火
如云:西藏人“因为拥有太多本尊”而自毁。
西藏人认为,必须修持“一个本尊”,然后再修持“另一个本尊”,然后“第三个本尊”,然后“第四个本尊”,一直继续下去,最后“一事无成”。
在印度,“禅修者”终其一生“只修持一个本尊”,获得无上成就。
如果修持金刚萨埵,那么,仅仅修持“这一个本尊”,就已经非常完整了。
不必持续不断的转换“不同的本尊”,担心不这么做,就会错失什么。
实际上,如果只修持单一“一个本尊”,绝对不会错失任何事物。
如云:我为了“接受和排拒本尊”而忏悔。
有时修行者,会对一个“特定修行法门”感到厌倦。
然后放弃“那个本尊的修持”,试图去修持“另一个本尊”,过了一阵子后,又修持“另一个本尊”。
不要这么做!
如果你成就了“一佛”,你就成就了“一切诸佛”。
如果你了证“一本尊”,你自动在同时了证“一切本尊”。
当然,修持“一个以上的本尊”没有什么不好,重点是,不要在“本尊”之间,换来换去。
你要修持“自己最喜欢的本尊”。
你会自然而然的倾向“这个本尊”,而不是“另一个本尊”,这种感受,是你跟“那个本尊”建立联系的良好指标。
基本准则是,去选择“最让自己感到启发的本尊”,一旦选择了“这个本尊”,请持续不断的修持“这个本尊”。
本尊跟本尊之间,没有根本上的差别。
不能说有“好的本尊”“坏的本尊”,因为,“所有本尊”都包含在“五佛部”之内。
不能说其中“一佛部”,比其它“四佛部”好,完全不是!
但是,人们个别的感受,有所不同。
因此,有人想修持“莲师”,有人想修持“观音”,有人想修持“度母”。
因为业的倾向,人们的偏好,因人而异。
本尊跟本尊之间的“功德”,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把“寂静忿怒百尊”作为“本尊”,你就把“每一个本尊”都包括在内了。
不论你修持哪一个“本尊”,一旦你成就了“本尊的修持”,你就同时成就了“所有证悟的功德”,其中没有任何差异。
比如,太阳升起时,“太阳的温暖”“太阳的光亮”同时呈现。
如果成就了“一尊佛的身相”,同时也成就了“一切诸佛的身相”。
原因在于,“所有本尊”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他们只有“身相上的差别”,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修行者获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修行者在从事“本尊修持”的同时,他“认识了心性”。
“认识本觉”就是真正的修行,你使用“本尊”作为“修行的外在形式”。
即使“每一个本尊”展现“不同功德”的“不同面向”,在本质上,他们都是相同的。
你可以用不同方式,来描述日出。
某人说“太阳升起时不再有寒冷”,某人说“太阳升起时不再有黑暗”,某人说“太阳升起时可以看见东西”。
人们用各种不同方式,来描述“证悟状态”的“不同功德”,在“证悟状态”,“智慧”“慈悲”“能力”任运展现。
请试着把“本尊修行”,看作“诸佛应我们之请而赐予的礼物”。
“皈依”时,我们请求保护,如何去除障蔽和获得了证的“教法”,是真正的护卫。
“本尊修行”是真正的护卫,通过“本尊修持”,我们可以去除需要去除的事物,了证需要了证的事物,进而获得成就。
虽然我们已经具有“证悟的本质”,但是,如同还没有点燃的油灯那样,还没有“觉醒”。
我们需要用一盏点燃的油灯来来触及这“证悟的本质”,来点燃自己的油灯。
想象两盏油灯:一盏还没有点燃,另一盏已经点燃(证悟)。
还没有点燃的油灯,必须靠向已经点燃的油灯,才能获得光亮。
我们已经具有“佛性”,但是,还没有“了解佛性”。
我们还没有“认识佛性”,还没有“修持佛性”,还没有建立“稳定的佛性”。
我们跟“其它油灯”建立连结,具有大利益,因为,他们已经“认识佛性”,修持它,并且具有稳定性。
“本尊修持”具有利益。
[麦彭仁波切]具有“文殊菩萨的净相”。,“文殊菩萨”是他的“无上本尊”。
通过“修持文殊菩萨”,[麦彭仁波切]成为伟大的班智达。
许多印度大成就者修持“度母仪轨”,他们把“认识心性”跟“修持本尊”结合在一起,获得成就。
所有伟大大师的故事里,都有讲述“本尊的修持”。
你绝对不会听到任何人说,“我获得成就,没有修持任何本尊”,“我不需要诵任何咒语”。
本尊修持,如同在“修行的火”上添油,让“修行的火”燃烧得更高,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