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极乐愿文61-6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65笔记
1、现在我们正在讲忏悔支,前面已经讲完了忏悔一般身语意之恶业,今天开始讲忏悔严重身语意之恶业。
辛二(忏悔严重身语意之恶业)分五:一、忏悔五无间罪;二、忏悔近无间罪;三、忏悔舍法罪;四、忏悔诽谤菩萨罪;五、忏悔恶见罪。
2、壬一、忏悔五无间罪:杀师父母阿罗汉,恶心损害佛身体,发露忏悔无间罪。
对于杀害上师阿阇黎、杀父、杀母、杀阿罗汉、以恶心损害佛身这五种无间罪,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
3、何谓“无间罪”?按大多数经论的说法,有些人造了特别严重的罪业,死后不经过中阴而直接堕入地狱,这样的罪业就称为无间罪。在《大乘义章》中,对“无间”有四个方面的解释:一、趣果无间。舍此身已,次身即受。二、受苦无间。造五逆罪者,一劫之中于阿鼻地狱受苦,日日夜夜无有间断。三、寿命无间。造五逆罪后,于地狱中,一劫之中寿命无有间断。四、身形无间。阿鼻地狱纵广八万四千由旬,一人入中身亦遍满,一切人入身亦遍满,不相障碍。
4、按照共通的说法,五无间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以及破和合僧,不包括杀害上师、阿阇黎,但是此处按照《祖法金藏论》中的说法,所谓五无间罪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杀害上师阿阇黎等具有法眼的诸智者、恶心出佛身血,造了这些罪后,死后不经中阴而直堕地狱。也就是说,按照这部论典的观点,对于杀害父母亲,杀害给自己传授声闻乘法、菩萨乘法、密乘法的上师阿阇黎,杀害声闻、缘觉阿罗汉,以及以恶心损害佛陀的色身,不管是自己造、唆使他人造还是随喜他人造这五种罪业,死后都将不经他世而立即堕入无间地狱。
5、五无间罪的过患极为严重,因此我们应该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这五种无间罪。忏悔罪业的方式比较多,除了在阿弥陀佛面前忏悔之外,还可以安住在空性的境界中忏悔,依靠密宗的不共修法忏悔,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等咒语忏悔,念诵《普贤行愿品》等大乘经典忏悔。《普贤行愿品》中说:“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以前法王如意宝宣讲《普贤行愿品》的功德时引用过这个教证。对欲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来说,五无间罪是最大的障碍,这些障碍可以通过念《普贤行愿品》来忏除。
6、下面我们对各种无间罪稍作解释。
破和合僧:破坏僧众和合会中断F轮,这样会损害佛法。
出佛身血:佛陀是三界的皈依处,损伤佛身就损害了法身的所依——殊胜色身之中的化身,这样会损害佛陀。如今释迦牟尼佛已经示现圆寂,我们不可能直接损害佛身,但如果对佛像不恭敬或者诋毁也会造下严重的罪业。
杀阿罗汉:阿罗汉是断尽三界烦恼的殊胜僧众,如果杀害阿罗汉就是损害僧众。
由于会对三宝造成损害,因此上述三种罪业都属于无间罪。
杀害上师:对一个人来说,为自己传授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堪布、阿阇黎等上师的恩德胜过佛陀,不用说是杀害上师,就是侮辱上师或者一刹那间对上师生起邪见、恶心也将堕入地狱。
7、我遇到的有些人和这个弟子有类似的想法,一个道友曾经说:“我的法师很穷,没钱看病,这次我要带他到一个地方好好看病,否则这样拖下去很可怜。”虽然他没有直接说自己已经胜过法师,但从他的语言可以推知他心里有一些不好的想法。有时候内心难免会产生对上师不恭敬的恶分别念,一旦产生这样的分别念时要立即觉察,并以正念来压制邪念:噢,我产生了这样的分别念,不对不对,我的上师肯定是有福报的,只不过他不愿意搞这些,如果他搞财富,那肯定会远远超过我的,嗡班匝尔萨吽……大家需要这样时时刻刻对治自己的烦恼。
一般来讲,上师来的时候,弟子不能坐着,一定要站起来迎接。从现实中的很多缘起来讲,人和人应该有地位高低的差别,所以弟子应该对上师恭敬。实际上,对法师的恭敬并不是对个人的恭敬,而是对佛法的恭敬,如果你对法师恭敬,佛法的加持就很容易融入自相续,这是一种无欺的缘起。
8、以前益西江措大师在离开上师时,他的上师对他说:“你不要磕离别头,以后我们还会见面。”他离开上师的住所后,回想起上师的恩德,内心产生了无法言表的恭敬心,就远远地朝上师的房子磕了几十个头才离开。没想到这小小的违背师言的行为,竟然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后来他再也没有见到上师。现在有些道友到上师那里去,有些人说回去时不要磕头,有些人说应该磕头,所以不知道该不该磕头。从刚才这个公案看,离开上师时最好不要磕头。
9、杀害父母:父母双亲在今生对自己恩重如山,自己的善妙身体也是以他们的因缘而形成的,因此父母是非常严厉的对境。
民俗学-极乐愿文64笔记
1、有些人虽然广行善法,今生却遭受各种痛苦和厄运,其实这是好事,这是以善法的力量使往昔的恶业提前成熟,而现在所做的善法以后必定会成熟并为自己带来幸福和安乐,这就是所谓的“大福者临趋善趣,痛苦犹如燃烈火。”
有些人虽然积累了滔天大罪,今生却过得越来越幸福快乐,不必感受任何违缘和痛苦,但这种暂时的快乐并不妙,这是往昔的点滴善果在现世成熟,之后便会彻底耗尽,如今所造的恶业虽然暂时没有成熟,但必将于后世成熟,那时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了。这就是所谓的“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
2、在《十地经论》中讲到了九种邪见:
一、蔽意邪见,是指被无明愚痴蒙蔽自己的意识而产生的邪见。现在有些人本来特别愚痴,加之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误导,所以不承认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这就属于蔽意邪见。
二、骄慢邪见,就是经常处于骄慢的状态。有些人对佛法一窍不通,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这就是骄慢邪见。
三、爱念邪见,是指心堕在欲念渴爱之网中。有些人贪心特别重,深陷欲河情网无力自拔,缘着贪爱的对境邪念纷飞,这就是爱念邪见。
四、谄曲心邪见,是指人的心谄诳歪曲。
五、嫉妒行邪见,有些人嫉妒心特别强,经常以嫉妒心造作各种恶业,这就是嫉妒行邪见。
六、集业邪见,相续中集聚很多贪嗔痴的烦恼而造作诸恶业。
七、吹心炽燃邪见,是指因烦恼猛风所吹而燃起邪见的大火,有些人因为猛厉的烦恼现前,经常产生各种强烈的邪见。
八、起业邪见,有些人因为前世的业力现前,实在无法克制自己,经常不由自主地产生邪见,由此导致凡有所作业皆与颠倒法相应。
九、心意识种子邪见,这是指行持善法时随顺有漏心,有漏的善根存留在阿赖耶上,以后逐渐成熟有漏的果报。
3、《大智度论》里讲了三种邪见:一、破罪福果报但不破罪福,破因缘果报但不破因缘,破后世但不破今世。二、破罪福果报亦破罪福,破因缘果报亦破因缘,破后世亦破今世。不破除此之外的一切法。三、破一切法皆令无所有,即对一切万法都不承认。
4、修行就是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清净的正见,二是随顺正见的正行,只要具足了这两点,就能顺利获得解脱。
如果有了正确的见解,就可以获得一切暂时和究竟的安乐。如经云:“业及业异熟,诚信此二者,受持正见者,彼士转善趣。”世间的一切都是业的幻化,如果对业及业的成熟之理(即善恶业会感召相应的苦乐果报)诚信不疑,那么这种受持正见者暂时将转生善趣,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和正见,究竟将往生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
5、以上讲完了十不善业中的意不善业,了知这些道理之后,对于自己往昔生起、让别人生起以及随喜他人生起贪心、害心、邪见的恶业,应该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痛自发露忏悔,并发誓以后再也不造这些恶业。
民俗学-极乐愿文63笔记
1、在三种意不善业中,贪心和害心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邪见。
邪见是指对真理的颠倒认识。
有的人明明不知道所知法的真实体性,还认为自己的迷乱分别念是正确的,这种人就是具邪见者。比如,造善业会感受善趣的安乐,造恶业会感受恶趣的痛苦,一切众生都存在前生后世,三宝的加持力不可思议,修行佛法可以获得解脱……这些道理本来是千真万确的,没有任何可怀疑的,但是由于前世的业力和即生的不良熏染,有些人不但不懂这些道理,反而执持与之相反的见解,这就是颠倒的邪见。
2、在一切邪见中,以大邪见的过患最为严重。
首先,认为业因果不实有、行善作恶都一样、三宝不真实、前生后世不存在,这就是非常严重的大邪见。
其次,认为为父母杀害众生是积累善根,或者宰杀旁生作上供下施是有功德的,或者像奉持邪道的宗派那样视损害为正法,这也属于大邪见。
另外,声称“饮酒、吸烟没有过失”、“杀生、吃肉没有罪过”,以此类语言诋毁因果也属于大邪见。
有些人尽管一善未做、唯造恶业,却认为自己不会堕入恶趣,肯定能获得人身,这也属于不信因果的大邪见。
还有些人因为愚痴而侮辱三宝的威望,说什么:“僧众无有本尊,本尊无有加持力。”“我交钱请僧众念经,可是却没什么效果,看来三宝没有加持。”“出家人只不过是剃个光头而已,实际上和我们在家人没有什么区别。”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也属于大邪见。
还有,如果视僧人为有过失者也属于大邪见,过失也相当大。《赞僧功德经》中说:“若于僧中起邪见,当来定堕三恶道,世尊亲自以梵音,金口弘宣诚不妄。”本来,僧众是人天恭敬之处,见到僧众要以信心合掌顶礼,乃至对僧衣上的红黄补丁以上都应生起真实僧宝想并恭敬顶戴(这是皈依的基本学处),可是有些邪见者根本认识不到出家人的尊贵,只是一味地看出家人的过失。世尊也曾说:“除非我与同我者,无人能量他人心,若量则犯大罪过。”现在有些人一见到出家人就生邪见,甚至那些出家人根本没干坏事,也要说他们的过失,这样非常不好。希望这些人对出家人观清净心,如果实在无法观清净心,也没必要去毁谤,否则将来必定会感受痛苦的果报。
和视出家人有过失一样,视自己的上师有过失也属于大邪见。《自生自显续》中说:把上师看作普通人有非常大的过失,如果认为上师的贪心、嗔心很大,上师的智慧不如自己,上师不通达世间法,等等,产生此类分别念的罪过特别大,在百千万劫中精进忏悔都很难清净。
还有,视正法为非法、非法为正法也是大邪见。现在我们正在讲前行、净土、般若、大圆满法,本来这些法对解脱有很大的利益,可是有些人却说闻思这些法没有用。
3、邪见的过患。
经论中说:“十不善中邪见重。”为什么邪见的过患如是严重呢?因为邪见是一切罪恶的根本,一旦有了邪见,其他不善业都会随之而来。现在很多人就是因为持有不信因果的邪见,所以才肆无忌惮地大造杀、盗、淫、妄等恶业。而且,从产生不信因果的邪见开始,到尚未生起诚信因果的正见之前,以往的一切善根不会生起,也就是说,邪见能使人善根断绝、无法恢复如初。由于这些原因,所以邪见的罪业极为严重。
4、什么人容易产生邪见呢?那些不知羞耻、愚昧无知、经常转生于无暇边鄙之处、连三宝的名字也没有听过、为恶友所欺、无有信心、满腹怀疑之人容易产生邪见。总而言之,那些福报浅薄的人容易生起邪见。如《妙法莲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
邪见是由三毒产生,有些人是因贪欲而生邪见,有些人由于嗔心而生邪见,但大多数人都是由于愚痴而生邪见。本来,业因果、前世后世是真实存在的,可是有些人不懂这些道理,以这种愚痴自然会引发邪见。
5、邪见有何果报呢?根据意乐强弱不同,其异熟果报是相应地堕入三恶道:以上品邪见会堕入地狱,尤其是堕入无间地狱感受其余所有地狱的痛苦;以中品邪见会堕入饿鬼;以下品邪见会堕入旁生。
邪见者即便从恶趣解脱出来,侥幸获得人身,也会因为往昔不善业的等流而转为邪见者,令人身空耗。如《华严经》云:“(邪见者)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邪见还会使人的心不堪能。有些人虽然想当一个好修行人,可是由于往昔生邪见的果报,心非常不堪能,经常产生各种恶分别念。
6、有些人认为:我舍弃原来的上师,依止一位更有德行的上师,这样做应该是很好的。实际上,这种愚痴的想法不可能成功。以前我曾引用大量教证说明过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以邪见而舍弃了原来的上师,纵然他依止再殊胜的上师也没有用,以后必定会堕入恶趣。
民俗学-极乐愿文62笔记
1、一个人应该首先断除十不善业、五无间罪、舍法罪在内的一切恶业,行持十善业在内的一切善法,在此基础上再精进念佛、诵经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才是比较圆满的。
2、在我们学院,一般上了五六十岁的人都要进入净土班,着重学修净土法,如果有时间再学一些其他的经论。
在我们藏地,人老了都要一心念观音心咒,很多人在临死前都念了一亿遍以上的观音心咒。总之,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放下一切去修行了。
3、《十善业道经》中宣说了远离害心的八种功德: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民俗学-极乐愿文61笔记
1、为什么这部法叫做“藏传净土法”呢?因为《极乐愿文》是乔美仁波切造的,《极乐愿文大疏》是喇拉曲智仁波切造的,这两部论典中的教言出自藏传佛教的经论,所以现在我们学的这部法就叫做藏传净土法。
2、意不善业中的害心。害心是指对与自己关系不好的敌人,或者虽然不是敌人,但由于心怀恶意而对他人拥有的财产、受用、名誉、地位等生起难以堪忍的嫉妒心,并想:倘若能够加害此人该多好啊!这个人遇到不幸该多好啊!诸如此类的不良居心就是害心。
害心和嗔心差别不大,从产生加害他人之心的角度叫害心,从产生嗔怒之心的角度叫嗔心。
害心不像杀生等身语的恶业那样表露于外,它属于内心的不善业,不遇到特定的因缘不太容易被发现。有些人内心非常恶毒,一直怀有害人之心,可是表面上却笑眯眯的,不了解他的人都会觉得此人非常慈悲。不过,虽然害心隐藏于内心,它还是有很大的过失,如果不加以对治也会带来痛苦的果报。
3、在一切害心之中,最为严重的是对诸佛菩萨、上师、父母等严厉的对境怀有恶毒之心。除了上述严厉的对境以外,乃至对于旁生在内的有情产生害心,其过患都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我们对任何众生都不应生害心,否则,以一刹那的恶念就会造下长劫感受痛苦的罪业。
4、以前法王在光明梦境中面见托嘎如意宝时,托嘎如意宝说:“如果不夹杂自私、嗔恨之心,真正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那仅仅做个降伏法的形象也有无量的功德。”但是,如果最初的发心就完全是害心,那密宗根本不开许这样的降伏法。
5、害心的过患如是巨大,那什么人容易产生害心呢?那些无有惭愧、疑虑重重、心胸狭窄、心灵肮脏、胸中充满恶意之毒水的人容易生起害心。
6、害心是由三毒产生,主要是由嗔心引起,它的异熟果报是堕入三恶趣中,从恶趣出来以后还将感受不悦意的余报。
具体而言,生害心有以下的等流果报:来世即使侥幸获得人身,相貌也会非常丑陋。害心还会导致愚昧无知。此外,以害心还会导致身心常为种种痛苦所逼。生害心者来世将转生于空旷恐怖、边鄙野蛮、时有争论的环境中,这种人经常惨遭礌石兵刃而横死。
7、如何对治害心呢?害心和慈悲是一对矛盾,害心能摧毁慈悲,反过来慈悲也能摧毁害心,时时观察自心,通过安住慈悲心来灭除相续中的嗔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