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观庄严3笔记
一、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结文(195,128课)
甲一、所说支分=乙一、总说著论五本(2课)+乙二、分说由谁所造(2-5课)+乙三、分说为谁而著(6课)+乙四、分说属何范畴(6课)+乙五、分说全论内容(7-22课)+乙六、有何必要(22-32课)
二、释义
1、《中观庄严论》由静命论师,也即菩提萨埵所造。而《中观庄严论释》则是由全知麦彭仁波切撰著的,其传讲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印度那烂陀寺诸位班智达的传统,以著论五本进行传讲。
2、因为(一句话)能引出直接之义、间接之义、言外之义等多种含义,这就是佛语的特点。
佛陀的语言中,有直接宣说的意义,也有从直接宣说的意义中引申出的间接意义,还有言外之义。不管是佛陀的授记还是他所宣讲的任何道理,都有内外密的很多意义。
我们遇到一些教证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也可以,但还有根据不同众生的根基解释的情况;也有直接解释、间接解释,以及对隐含意义进行解释等各种不同的情况。所以,佛经中的任何一个教证,都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方法,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
我们讲其他论典时也提过: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里讲到,佛陀的语言有三种解释方法。以前在其他地方经常提到的问题,现在正在学习的时候已经遇到了真实的文字。
3、静命论师,也叫做菩提萨埵———菩萨勇士护持者,用梵语来读应该是“摩诃萨埵绕卡达”。“摩诃萨埵”是指大菩萨,“绕卡达”可以解释成维生、护持。
在《文殊根本续》和《楞伽经》、《三摩地王经》中都有授记。为什么在这《楞伽经》、《三摩地王经》两部经典中特意对静命论师作了授记呢?因为这两部经典都是由静命论师大力弘扬的。针对这一密意,佛陀特意在这两部经中作了授记。
4、上师如意宝曾经也讲过:“在石渠求学的时候,可能是比较年轻的原因,当时觉得自己的辩才、自己对因明方面的道理非常精通,觉得自己非常聪明——天下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智慧?”
静命论师到藏地的时候,也是非常有把握地说:“如果有一些外道和内道辩论的话,应该到我这里来。”在国王面前,静命论师非常坚定地表明了自己超越的智慧。
5、静命论师通过其卓越的理证智慧,已经对《楞伽经》和《三摩地王经》两部大乘经典作了无误抉择,并且开创了中观和唯识合而为一的大乘宗轨,开创了中观瑜伽行宗轨。
中观瑜伽行派,在抉择中观的同时,抉择一切外境唯心。也就是说,胜义谛按照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进行抉择;名言谛完全依靠唯识宗的观点进行抉择。
但大家如果将这部《中观庄严论》学习得非常好,一定会通达唯识宗和中观宗圆融无违的观点,所以,学习这部论典非常有必要。一般而言,唯识有唯识的特点,这一点需要从名言角度来突显;中观有中观的特色,这一点应该从胜义角度进行宣讲。为此,阿阇黎静命论师开创了二者合而为一的中观瑜伽派。
6、自续派和应成派还没有分开之前,所谓母中观的开创者是龙猛菩萨,对他的观点继续弘扬的是圣天菩萨。
唯识宗的开创者是无著菩萨,对他的观点继续弘扬的是世亲论师等;
中观应成派的开创者是月称论师;对其观点作解释的是寂天论师等。
中观自续派、经部中观的开创者是清辨论师;
中观瑜伽派的开创者就是现在所介绍的静命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