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中观庄严

哲学-中观庄严2笔记

创建日期:2023-01-17

  哲学-中观庄严2笔记

  一、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结文(195,128课)

  甲一、所说支分=乙一、总说著论五本(2课)+乙二、分说由谁所造(2-5课)+乙三、分说为谁而著(6课)+乙四、分说属何范畴(6课)+乙五、分说全论内容(7-22课)+乙六、有何必要(22-32课)

  2、赞叹、立誓言:(2课)

  彼之妙语精深中观庄严论,汇聚十万理证江河之大海,

  千万胜智龙王游戏之彼处,劣者我亦满怀喜悦而涉足。

  拥有无等妙慧诸正士,亦经策励精进方证悟,

  不失秉承智者优良轨,依师宏恩稍析诸法理。

  车乘道轨胜妙理证火,虽已暂眠时间怀抱中,

  如焚密林于此重复兴,信口雌黄之众当谨慎。

  二、释义

  1、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分初义、论义、末义三个方面,初义也分为对殊胜对境礼敬赞叹、描写立誓、全论内容。前文分别对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以及本论的作者——静命论师作了顶礼。下面讲麦彭仁波切对这部论著的赞叹,以及通过何种发心来写这部《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也就是立誓言。

  2、彼之妙语精深中观庄严论,汇聚十万理证江河之大海,千万胜智龙王游戏之彼处,劣者我亦满怀喜悦而涉足。

  此处主要从《中观庄严论》的功德这一角度进行赞颂,同时也讲到了麦彭仁波切与《中观庄严论》的殊胜因缘。

  “彼之妙语”,彼指的是静命论师。静命论师智慧中流露出来的、非常甚深的殊胜善说,就是这部《中观庄严论》,犹如百川汇入大海一般,将千千万万智者理证智慧的江河,全部汇入《中观庄严论》这一广阔的海洋当中。在如此具有深广理证的智慧海洋中,有成千上万的智者欢喜畅游,此处将千千万万的智者比喻成龙王。像我这样低劣的人,也是以极大的欢喜心趋入到这种智慧的海洋当中。

  也就是说,《中观庄严论》是聚集了众多理证智慧的大海,藏地、印度以及汉传佛教的很多高僧大德和智者们,都会在这一智慧的海洋里尽情游泳。麦彭仁波切谦虚地说:我也是满怀欢喜而进入《中观庄严论》这一海洋之中。

  3、拥有无等妙慧诸正士,亦经策励精进方证悟,不失秉承智者优良轨,依师宏恩稍析诸法理。

  麦彭仁波切对这部论典是如何进行描写的呢?

  对于《中观庄严论》这部论典,即使拥有无与伦比胜妙智慧的大德们,也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精进修持才能证悟,因为《中观庄严论》的意义非常甚深。像我这样的人,本来没有能力通达《中观庄严论》的根本含义。但是,我如今不失传承上师的优良传统而能解释这部论典,就是蒋扬钦则旺波为主的大恩上师们的宏恩所致,是他们的恩德才使我拥有今天的勇气和能力写出这部注释。

  4、车乘道轨胜妙理证火,虽已暂眠时间怀抱中,如焚密林于此重复兴,信口雌黄之众当谨慎。

  通过这部论典,是如何使正理再次得以弘扬的呢?

  将唯识宗、中观宗结合并开显宗派祖师们传统深妙法理的这部《中观庄严论》,此处将其比喻成理证之火。如此深妙的理证之火,由于种种原因,暂时已经睡眠于时间的怀抱中。宗喀巴大师的时候,大概600年前,《中观庄严论》虽然在藏地兴盛过一段时间,但因为历史背景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在500多年当中,几乎没有弘扬开来,这部《中观庄严论》已经暂时睡眠在时间的怀抱中。

  如今,就像被焚烧过的密林重新燃烧一样,依靠麦彭仁波切的智慧之火———《中观庄严论释》,使这部论典又重新得以弘扬。在重新弘扬的过程中,世间上有一些信口雌黄的人,可能会随心所欲地散播各种各样的言论,这种人一定要注意,否则你必定会成为众人的辩论焦点。在麦彭仁波切智慧的熊熊烈火面前,不具足教理、没有智慧者很难抵挡。

  5、佛陀于世间成佛以后,宣说了空性智慧波罗蜜多的究竟深义——一切万法在世俗中就像影像一样,似乎没有一个不存在的,而实际上,一切法都是无有任何自性的。

  依靠这部《中观庄严论》,完全能解释佛陀之密意;依靠这部《中观庄严论》宣说的理证方法,可以使每个人获得不被他转的智慧,修成无与伦比的殊胜慧眼,这就是这部论典最重要的内容。

  佛陀的密意是什么呢?在未经观察的情况下,如幻如梦的现象似乎全部存在;如果详加观察,胜义中,一切万法根本无有微尘许的自性。这就是每位智者所应趋入的无量宫。每一位修行人,如果想通过此法理断除二障,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唯一的津梁、唯一的依靠处就是这部《中观庄严论》。

  6、著论五本,也叫做造论五支,

  乙二、分说由谁所造(2-5课)+乙三、分说为谁而著(6课)+乙四、分说属何范畴(6课)+乙五、分说全论内容(7-22课)+乙六、有何必要(22-32课)

  7、一由谁所造:此论是静命论师所撰著的。他具有三种超胜的功德——智慧超群、戒律清净、品行高尚,

  8、二为谁而著:此论是为了那些力求对所有大乘论典之义获得以正理引发、不被他夺、博大精深之智慧的诸位后学者而撰著。

  这部论典实际是大乘法门,它的所化众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即对大乘具有非常大的信心,而且具有以正理引发、不被他夺、博大精深的智慧的人,只有这种人才会获得一定的利益。

  9、三属何范畴:此论归属于大乘总的教法,尤其是《月灯经》等诸甚深经部的范畴内。

  总的来说,本论属于大乘教法的范畴。分别来说,本论属于《月灯经》、《楞伽经》、《十地经》、《文殊根本续》、《华严经》等经部范畴之内。其中,《月灯经》讲了很多空性的道理;《楞伽经》首先驳斥了外境的存在,然后也宣讲了有关空性的道理。

  10、四全论内容:通过二理明确开显二谛无倒真如所摄的道理。

  “二理”是指胜义理和世俗理。胜义理,也就是按照《中观根本慧论》所讲的道理,将万法全部抉择为空性;世俗理,按照《释量论》所讲的内容进行观察。通过胜义理和世俗理,完全能开显或解释胜义谛和世俗谛的真理,这就是全论的内容。

  11、五有何必要:为令轻而易举对整个大乘的教义获得定解进而证得殊胜菩提。

  首先,对整个大乘的教义生起殊胜不被他夺、坚信不移的定解,最后证得无上圆满的菩提果位。这就是这部论典的必要。

  真正的大乘佛教徒是什么样呢?真正通达大乘的教义,而且不被他夺的智慧和定解已经在自相续生起来时,这就是所谓的大乘行人。所以,对这部论典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一篇:哲学-中观庄严1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