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中观庄严

哲学-中观庄严91笔记

创建日期:2023-04-08

  哲学-中观庄严91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194,33-128课)+结文(195,128课)

  甲二、所说论义=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丙一、名义(7,33课)+丙二、译礼(8,34课)+丙三、论义+丙四、尾义

  丙三、论义=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13-133,34-82课,含八个小结)+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82-96课)

  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庚一、认清显现许实空之世俗(135,82-84课)+庚二、分析彼世俗之自性而宣说

  庚二、分析彼世俗之自性而宣说=辛一、显现许无欺而存在+辛二、现基必为实空

  辛一、显现许无欺而存在=壬一、如何显现(138,84-91课)+壬二、以何因而显现之理

  13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二庚二辛一壬一、如何显现:

  未察一似喜,生灭之有法,一切具功用,自性知为俗。

  2、法相

  建立任何一法都具有一定的理由,法相也就是指安立某一有实法名言名相的因。《量理宝藏论·第八观法相品》当中对法相、事相、名相的概念讲得比较清楚。

  比如瓶子,对于具理由的这一法安立瓶子的名言,而假立瓶子的义反体也就是安立瓶子的理由,意思是说,所谓的法相就是安立这一法的因,名相则是依靠法相来建立的。因此,法相与名相二者之间存在一种能立、所立的关系,比如,大腹安立为瓶子的法相,此为能立或者因,而“撑起横梁”等不能称为瓶子的法相。

  瓶子是名相;黄色的瓶子或者铜瓶、铁瓶等就是事相;任何一个有实法的名言名相必须依靠法相来安立。也就是在不知道名相者面前,通过法相可以建立名相,所以,名相、法相、事相三者在本体上其实是无二无别的,只是反体上有所不同。

  因此,不论说义反体和自反体,还是说法相和名相,从本体来讲,所谓瓶子的意义与瓶子的名称实际就是一体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瓶子指大腹的物体,瓶子的名言只是对它的一种称呼而已。为了分清义反体和自反体或者意义和名相,才将大腹安立为瓶子的法相。

  与事反体、自反体二者不相混杂时,即是某一法的法相。当法相自本体无误确定时,便已远离不遍、过遍与不成三种过失,或者说俱全非有、另有、非可能三种否定。大家对法相与名相之间的关系应该生起定解,依于义否定的力量,可以了知某法的全部特征,这时虽然没有繁琐的词句,对其所表达的意义也会了然于胸。

  3、法相的安立方法

  对方观点:所谓的法相应该以与名相一致的方式遣除其他所有增益,比如瓶子,有些人说瓶子有柄把、有些人认为由陶师所作等,有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想法,不仅要将这些想法全部断除而且需要通过一种语言的相续全部周遍。由此,为了断除瓶子是无为法,说瓶子是有为法;为了断除是过去的灭法,声称现有的瓶子;不是天人的瓶子,说是人间的瓶子……为了断除其他人的各种分别念,这些人开始在文字上下功夫,仅仅一个瓶子也是堆砌了很多很多的文字来说明。

  中观观点:印度高僧大德或者佛经所安立的法相,语言虽然简单明了,意义上却已经清晰表示出某法的不共特点,这才是法相的安立方法。对于所要表达的法,最好通过它不共的法相来说明。按照诸大经论中词句的风格而掌握意义的要点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没有抓住重点,说得再多也毫无用处。对此法相,一定要把握义反体这一要点,否则,仅仅从词句的侧面观察各种增益从而言说诸多巧言花语也没有多大意义。

  4、依义不依句

  每一种词句在不同场合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没有文字也就不可能表达意义,但依靠文字只是为了了知意义,切切不可过于耽著文字。

  如果意义上具有的过失,即使宣说的语言再巧妙也无法遣除过失。因为所谓的词句只是根据智力不同而随言说者表达某种意愿而已。人的语言随着自己的智力和意乐可以任意宣说,依靠这样的词句不一定完全表达某一种真正的意义。

  因此,大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在意义上进行思考,虽然任何语言都有它自己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否真正符合意义还是值得观察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在意义上认真思维,否则,只是耽执词句方面必定会延误自心的证悟

  个别人对意义一知半解,因此很害怕其他人在词句上对自己进行攻击,这种人在智慧的体力没有健全之前,任何人如何安慰都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他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状态当中。一旦智慧的体力健全以后,哪怕多少个诸佛菩萨来到面前,说解脱道是另外的道,自心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上师如意宝也再三讲过:尤其是本尊已经摄受的大德们所写的论典,文字虽然不多,其意义却非常深奥。像麦彭仁波切所著的这部《中观庄严论释》,其中的很多内容,即使运用很多语言也根本无法讲出里面隐藏的甚深道理。像麦彭仁波切、华智仁波切,他们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闻思,智力却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普通的凡夫人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所有有智慧的人士,对于所有论典从意义上理解相当重要,到最后,对于中观、大圆满等甚深的意义,自己获得智慧圆满的同时,所有语言自然也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并且通达论典的一切要义、依靠应成论式可以摧毁反方的所有提问。

上一篇:哲学-中观庄严90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