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金刚经禅师PK法师8
《金刚经》释之禅师PK法师=涤华禅师PK索达吉堪布 8
37、舍法非法
经句:20“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21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22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37、1堪布义:
37、1、1为何于此经生净信者已无四相耽著?众生只要心耽执相状,势必会执著四相;如果耽执名言法相,则会执著四相;如果耽执非法相,也会执著四相;既不能执著诸法实有,也不能执著一切皆空。如来所宣说的法犹如船筏,最终必须要舍弃,非法就更不用说了。
37、1、2法相:既包括调伏各种烦恼的佛法,也包括世俗中显现的有法。一念取相,即著四相,不能获得究竟的佛果。
37、1、3非法相:通常而言,“法”与“非法”有两种解释:1、“法”指佛陀的教法,“非法”指外道的邪法;2、“法”指名言中显现的法,“非法”指单空方面的法。此处的“非法”是指单空。
执著单独的空性,也会落于四相当中。因为认为空性存在,显然是一种我所执(人相),有了我所执就一定有我执(我相),进而人我的分别也会产生(众生相),既然人我的相都有了,那有情从生至死的现象不可能不存在(寿者相)。
若是执著“我”,还可以用空性对治,但若执著空性,这是谁也救不了的。故而,佛陀谆谆告诫弟子:“宁可执著‘有’大如山王,也不能执著‘无’小如芥子许。”真正行持大乘菩萨道的修行者,不应取法,不应有任何偏堕于有法的执著,也不应堕入空见中,离一切戏论,方可真正趋入离边的真实义。
37、1、4佛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暂时可帮我们积资净障,获得解脱的果位,但究竟而言,对这些法的执著也要远离,更何况是外道的非法了?或者还可以解释为:世俗中取舍因果的法都要舍弃,执著单空的非法就更不用说了。没有真正获得解脱前,世俗谛的法千万不能舍弃,否则就无法证悟胜义谛。在最究竟的实相中,法和非法全部要舍弃,一定要安住在无任何所缘的境界当中。
37、2禅师义:
37、2、1三涂众生倘若以心取诸色相,即堕落于四相中;若执著行持一切有为法相,亦是堕落于四相中;倘若断灭一切诸法,生无记心,仍然是堕落于四相中矣。不可依赖佛法,亦不废除佛法,应当不即不离。佛经常说:法如渡舟,到岸当舍舟,甚至诸妄,更当舍之、去之。
37、2、2所有诸法,不应取执,不作法相,不取功德;一切诸法,犹如良药;其人无病,不需服药;迷惑如病,妙法如药;生净信已,当舍法药。不可无法、不可执法;法如饮食,渴饮饥食;不可多食,多食难消;不可少食,少食不饱;无舍大慈,无求福报;施诸众生,无施众相。既不倚西,亦不偏东;东西不立,中道自成;成亦非成,亦非非成;成无成相,是名为成。以识心观,圣亦是凡;无智无得,凡即是圣。
37、2、3诸佛所演妙法,应时而说,且说且扫也;随说随舍,如长河水川流不息也;法尚者,觉三毒,即三昧;觉烦恼,是菩提,而不著三昧菩提相;应舍本觉慧命中,一切欲望痴也。诸佛妙法,尚且不停留在真心本性中;非法者,五蕴、六欲、七情、八识、九有、十八界、二十五有等,更不可染之、住之也;悟证尚且不染、不住,何况诸余非法耶?非法者,凡是有相,皆是非法;有无并迁,正知正觉也。
37、2、4偈云:
不取法非法,即是无相法,东西两不住,中道亦不停,
竿头再进步,无相解脱身,时时生净信,处处见法王。
能无我相心,常伸两脚睡,无求亦无得,心平海无波。
实行无我相,色色皆妙谛,真空含妙有,有无一并迁。
色空无二相,本来是一谛,谛亦无谛相,万法亦如如。
千重情丝缠本性,万层欲网兜真心,智慧力斩情欲相,无相真心性满天。
有无并迁归觉地,色空不二本来人,本来即无本来相,无相真心放光明。
弃筏即是真如地,无彼无此实相天,如如不动微妙法,妙湛总持不动尊。
38、佛说XX+即非XX+是名XX=佛说XX+即非XX=佛说XX+是名XX。
38、1不能执著如来身相:无实有佛相好圆满。
15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46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95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96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38、2不能执著一切有情世界相:无实有心、色身、众生、凡夫。
92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41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84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62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99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105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38、3不能执著一切器世界相:无实有微尘、世界、佛土。
45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113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45+114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39+86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38、4不能执著六度相:无实有波罗蜜。
44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56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57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38、5不能执著一切相:诸相、实相、一合相、法相、四相=空相+非空相+非非
50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62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114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117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116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38、6不能执著一切法:无法可说、可得、可行 。
83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98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00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02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38、1堪布义:在《金刚经》中,若把世俗谛与胜义谛分清楚,每个问题都是大同小异,只不过角度不同而已。在世俗中,可以假立名相,承认佛相好圆满、有情世界、器世界、修持六度、一切相、一切法,真实无虚、无欺存在、如梦如幻地显现;但在胜义谛中,三轮体空,如梦幻般丝毫无有,什么都不存在,实质性的东西丝毫也没有;这即是万法无实空性的真相。
38、2禅师义:凡是有法、有名相,都是渡名词;是名者,暂且也;如用竹筏度识河,未度之时,勿可舍;既度之后,应当舍;舍之,方能摇手摆臂登觉地;不可负此度筏,见如来。
五、忏悔
认真研读了涤华禅师的法宝N遍,终因无真修证量,尚未达到深解的火候,在PK一招一式时,以分别念整理的语言,难以精准传递师之真实义。
索达吉堪布知识泛滥,大量引用了不同经、论教证,我几乎一无所知,因无以受用而少用,致使师无比锋利的智慧宝剑,经我分别念改造成西餐刀叉,很对不住师,汗颜汗颜;再者,师向不同法器传讲的释义,经我分别念混而用之,一词一句,难以精准传递师之真实义。
我以清净心所为,以真心忏悔为中之过。勇担因果,愿任何果报都成为我明心见性之助缘。
我为误解如来真实义,向佛陀忏悔!
我为误解上师索达吉堪布真实义,向上师忏悔!
我为误解上师涤华禅师真实义,向上师忏悔!
六、虚空再无PK
索达吉堪布自首传《金刚经》至今约二十年,期间师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弘扬这部最殊胜的经典;期间师之弘法事业势不可挡,如日中天;期间师不辞劳苦,意乐说法,不断传讲一部又一部的经论,其中就包括《六祖坛经》,好想来第三场PK。
涤华禅师开笔《六祖坛经释义》,写到二十页而绝笔。师初遗随六祖以身舍利传法,后寄寺篱下,因缘不具,师定提前了知,另辟蹊径创“泰”舍利传法。也许此逆缘缘起,师显现写《六祖坛经释义》并不急切,走前早早停笔;再者,六祖本不喜欢立文字,对他宗为《坛经》写注论释不便多言,但涤华禅师是“自家”“老太爷”,如果也干这低级头上安头的事情,待两人法界见面之时,岂不难堪,故师以短短留语“《金刚经》喻头,《心经》喻双手,《坛经》喻两足,故为一体;大用者,般若成也。”收笔。师安排了《六祖坛经释义》开头而绝笔,必有密意。可我是个凡夫,仍然会经常产生“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之牛头不对马嘴的分别念,是三经没修到境耶。
堪布的智慧宝剑愈发锋利,而禅师的证悟宝刀已来时无口,虚空再无PK。
再次深深顶礼上师索达吉堪布!
再次深深顶礼上师涤华禅师!
我用心闻思修了《金刚经》真实义,以此做为向两位上师的法供养。
七、回向
以我闻思佛法的功德,回向给上师索达吉堪布,愿师多一刹休息,少一刹劳累,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以我闻思佛法的功德,回向给制作法宝的道友,愿道友修行顺利、生活安乐!
以我闻思佛法的功德,回向给承载法宝的网站、互联网众生,愿众生心里没有痛苦、身体没有病痛、生活安乐!
以我闻思佛法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同我一起离苦得乐都获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