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1卷14上笔记

创建日期:2023-01-05

  民俗学-楞严1卷14上笔记

  卷一

  12十番显见

  12、1以见显真,显见是心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1 此句《龙藏》无有。)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较量,曾无有异。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4场前部

  1、上面都是主要讲了阿难尊者遇到一些戒律上的障碍,后来佛陀主要讲了七处征心。下面的话我们会讲十种智心,或者是十番之心,智者的十种心,它有十个方面的直指法。比如说显见性不动、显见性无迁、显见性无实,见性无得啊等等,一直讲到明心见性,怎么样见自己的性。

  2、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因何所有?”,以什么样的因缘而形成了这种光明拳,这个什么因缘而来的?

  “云何成拳?”,这个是变成什么样的形相的光明拳?以什么因缘,它的形状也好,形相也好,这个是什么样的光明拳?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汝将谁见?”你是依靠什么东西来见这个光明拳的?

  3、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

  阿难回答的时候:我发现佛陀所有的全部的身体,实际上是非常的庄严、美妙,就像是阎浮提旃檀的金色一样的。

  前面的两个问题也基本上都已经答了,佛陀是无量的清净功德当中产生的,显现也是光明的,特别好看的。

  4、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阿难尊者说:我是以什么来见的呢?我自己的肉眼来观察,肉眼见到什么呢?佛陀当时特别美妙的五个手指,实际上是它卷握起来了,然后给我们这些有缘的众生看,在这个过程当中显现有拳相,有光明拳的这种形相。

  5、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佛陀继续告诉阿难:比如说我的手拳,如果没有手,不成为拳;如果没有你的眼睛的话,也不成为你见到。那这样的话,因为你的眼根是见的根本嘛,以你的眼根作为比喻或者参照,我的光明拳,这两个是不是意思相同的?

  意思是什么呢?这是一种用比喻来了知,比喻的话,他说我的手没有的话,拳头也是没有的;你的眼睛没有的话,你也见不到的,那这样的话,你是不是认为你的眼根跟我的手拳一样的?是一个道理吗?你这样认为吗?

  我们也可能像阿难那样:对对对,你没有手的话,不可能有拳头,我没有眼的话,我也可能见不到的,所以这个是一模一样的,但实际上佛陀的观点不是这样的。

  6、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他说,世尊,你说的是非常对的,如果没有我的眼睛的话,我不可能见到如来的光明拳,不可能的,以我的眼根为例,那如来的拳头也是一样的,没有手的话不可能显现您的拳。

  阿难这里说是没有手不可能有拳,没有眼睛不可能有所见。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没有眼睛也可以见。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见,按照世间的人们的想法和说法来讲,见就是眼睛来见,心不可能见的,但实际上用智慧来观察的时候,不仅是用眼睛可以见到名言当中的有些事情,而且更重要的话,即便是没有眼睛,不依靠眼睛的话,也心里面可以见到,这个名言上也可以称得上是见,实际上也是见。

  如果你真正见到的话,只是靠肉体的眼睛见到是不可靠的,肯定会灭掉的,它是毁灭性的。心见的话,心的本体是光明如来藏,所以说它是一种长久的觉悟。

  下面要分析没有眼也可以见到:

  7、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如果没有手的这种人,拳头也是没有的,这个是可以的。但跟眼有点不同的,即便是没有眼,但并不是所见全部都没有。即便是没有眼睛的话,他还是有所见的。

  所以你跟这个比喻,两个是不同的。佛陀在这里就开始剖析,即使没有眼的话,他也有见,并不是完全都是没有所见的。

  8、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

  如果你问这个盲人,你说:“哎,老盲人,你现在有没有什么可见的?”然后这个盲人必定会给你回答,“我现在的眼前一片漆黑。我见到的是黑乎乎的,什么都不见。”他说光明我见不到,黑暗我见得到。没有其他的所见,只见到一片都是黑暗的。

  9、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以这样的意义来观察的时候,前尘自己是黑暗的话,对你而言有什么样的亏损呢?我们有眼者见到的是光明而已的,无眼者的盲人的话,他见到的是黑暗。所以只不过一个是见到光明,一个是见到黑暗,盲人也并不是缺了什么。

  10、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阿难还是回答:这些盲人面前只看到一个黑暗,好像这个不能说是见吧?世间人根本不认为黑暗是见到,这跟世间的名言和理念有点相违,盲人是见不到东西的,有眼者是见到东西的,所以从世间的危害来讲,谁都不会承认盲人看到漆黑是成见,这个不能说见吧?

  11、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佛陀说,阿难,你不要这么固执啊,其实盲人见到的和有眼者见到的应该没有什么差别。

  一个盲人面前的黑暗,跟黑暗屋子中有眼睛的人面前的黑暗,这两者,从黑暗的角度来讲有差别还是没有差别?

  12、“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暗中人”就是有眼睛的人,他跟一群盲人所看到的,这两个黑暗,比较起来的话,其实从黑暗的角度来讲确实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一个盲人他什么都看不到的这种黑暗的感受,跟一个人在黑屋子里面关黑关,这两个所见,从所见的层面,所见的黑暗层面说有没有差别的话,我们只能回答说没有差别。因为那个时候盲人也没有见到任何东西,有眼者他在这个黑暗中也没有见到任何东西。

  13、“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

  如果没有眼睛的人,他前面全部是漆黑一片的,后来依靠种种的因缘,忽然眼睛能看得到色法。什么样的东西都能看到的话,这个叫做什么呢?这个称之为是眼见者,这是第一个方面的。

  14、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

  一个是有眼睛的人,他住在黑暗的屋子里面的时候,他前面全部是黑暗的,后来又获得了灯光,在这个时候“于前尘见种种色”,这个名字叫做是灯见。

  这两个进行比较:一个是没有眼睛,后来通过各种方式已经见到色法,这个是叫眼见者;然后一个人是有眼睛,但是漆黑一片当中是见不到,后来某个人可能拿个灯,然后一看到里面是什么都能看得到的。这个叫做是灯见者。

  15、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对这个灯见者来讲,灯能不能作为见者?灯肯定不能做见者,因为它是无情法,如果灯能见的话,灯可能不叫灯了,灯叫眼睛了。灯是做什么呢?只是照亮,给大家显现,遣除黑暗而已,除此之外灯根本不能见的。

  再说如果灯真的能见到法的话,那灯它自己见到事物的,跟你有眼睛的人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什么关系的。灯它自己见到瓶子的,这样的话,关你有何事啊?就没有什么事。

  如果依靠灯来见的话,那这个灯并不是见者,灯只不过是照亮你这个漆黑的屋子里的事物而已,这个见者应该不是灯。

  16、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

  从这个比喻当中我们知道了,这个灯它起到的作用只是显现色法而已,这样一来你这个见者实际上是眼睛,不是灯。这个可能比喻上面应该知道,有眼睛的人来讲,黑暗里面这个灯对他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让事物显现的作用,并不是见者。所以我们说灯不是见者,眼睛是见者。

  17、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换一个角度来讲,其实眼睛也是一样,刚才灯一样的,如果眼睛是见者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其他了。眼睛能不能见东西呢?其实它不能见东西,如果它能见东西,那尸体也有眼根,是见不到的。

  所以说我们这个眼睛不是见者,那什么是见者呢?其实眼睛需要心的配合,我们说的眼识。其实没有识的介入的话,那自己的眼睛肯定不能见的。比如说我们一个人从这个窗户里面看外面的话,那这个眼睛相当于是窗户一样的,窗户没有的话可能看不到的,但实际上里面的这个人是真正的见者。

  有眼者依靠灯来现前事物的时候,眼睛见到,这是第一步;然后依靠眼根现前,也是一种因缘,然后佛陀的这种光明拳实际上是用心来见到的。

  二、听梦先生聊聊

  第14场后部

  1、现在以下的经文,从经文上来看都是见。其实见不是眼睛见,就是我们妙明清净真心,显见就显这个清净妙明真心。前头征心也是显这个清净妙明真心,在这个问题上阿难没有开悟,还没有证得。佛又从他见闻觉知、从六根门头以见为属,以见来显真。也就是把我们一切众生的纯真,没有虚妄的那个真心,真心在前头没征出来,现在在见的当中来显纯正的真心。就是我们每位众生与佛无二无别,清净本然的,这是体,但是一说到事上那就不同了。在体上没有什么众生、没有诸佛,没有这些差别,在事用上就是十法界都不相同了。所以在这个显见当中,就显我们这个妙明真体。

  因为我们在最初的一念的时候,无明中不觉就妄动了,把本来不生不灭的真心,被这一妄动就成了阿赖耶识。在起信论上讲一念不觉妄动,就生出来业相、转相、现相,“一念不觉生三细”,把真的变成虚妄的,开始有妄。但这个妄却很不明显,在真心之内,一念不懂、一念不觉生三细。但是有这个知见之后,去缘外边的境界相,这就粗了,业惑更重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是不自觉的假外边境界的缘。不自觉就是迷了,现在佛就在这个问题上回答众生,让众生返本还原。

  佛在这个法会上,令阿难和与会大众都要把那个分别的识心转回来,转到他原来的根性,所以在一开始佛在这一段中极力的显真,让阿难能得到开悟。开悟的意思,就是把你以前的执着舍掉,不要再执着了。让他知道以前都是颠倒妄见,把这个颠倒妄见变成真实的知见,这就是以下的十番显见,这是楞严经最主要的七处征心,十番显见。

  2、以下有十番显见,显见,见就是心。

  第一个就是,显见即是心。

  第二个来辩论的是见不动,见不属于生灭。

  第三个显见不灭。

  第四个显见不失,这个见从来就没失掉过。既然没失掉,也没有还了,

  第五个显见无还。

  第六个显见不杂,不是杂乱的。

  第七个显见无碍。

  第八种显见不分。

  第九种显见超情,不是以情感的来所能得到的,见不是情。

  第十个显见离见。

  3、所以佛在尘事当中,这个见是指着性说的,就是见性。你能见,而见于所见,凡是所见的都是尘,都是外边的境界相,能见见于所见,所见不是能见,佛在这个地方就显佛的真心。

  这也是从卍字的光明,先以光加持,智者在光的加持之中就开悟了,这是先度因缘成熟那些众生。这在经上没有说,佛在每部经中都是这样放光,用光来教众生。有些大根大器的在佛的光明之中他就全悟得了,知道佛这次放光要说什么。中根、下根的人必须得言说,在光中是不能悟得的。这叫放光先加持,加持完了使众生能够接受。佛这时候就问阿难:

  4、汝将谁见:你用怎么见的?你认为什么是见?阿难答覆当然是眼睛,就是一答覆就是错误的。这个见就是道眼,真心道眼,佛就是要开发你的道眼,就是要让你的见解能够入实。

  5、虽然问的三个问题,就是一个意思。一个意思就是阿难你参究参究这个见,你的能见是什么?你见我所见这个拳头又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参禅宗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果阿难这个地方开了悟了,直指人心,就见性成佛了。但是阿难不是这个根机,没有开悟。在禅宗讲叫看话头,就是这个含义,就是佛这个问话,就是禅宗的看话头;能够在这个含义当中开悟了,那以下的教法就没有了。

  6、眼睛是有形相的,很容易破坏。识心是无形相的,心不容易被破坏,它没有形相。眼有眼根,一旦破坏了,形相就没有了,眼是有形的,不是真实的。眼是有限量的,眼睛只能向前看,只能明了前面的事。心就不同,心里一想,前后左右都能看得到。见的体,心见是全的,眼见是有偏的。

  因为眼睛是有障碍的,还不如心。心没有障碍,隔着千山万水,假使你一作意,五个台都全现前了。眼睛就不行了,眼睛能看到哪一点呢?

  前头破心,识心已经破除了,现在又执著眼,这个眼睛比心差得就更远了。以前认识为心是不对的,应该了达本有的真心,现在认眼睛为见就更不对了。眼中有见性,如来破阿难这个眼见不是的,这是性见。

  7、手之外,没有拳,这是对的。无眼的人,眼根坏了,他见性没坏。拳、手没有性,眼、眼根有性。见有明暗的尘,拳没有。

  8、前尘自暗,见何亏损:眼能见明见暗,所以他的见没有亏损,这是指见性说的。

  9、因为阿难不知道见有见性,见色是明见,不见色还有个暗,他不能见明,还能见暗。例如众生迷了,迷了是什么?把一切事物当成自体,所以他因为见是属于眼的,眼睛没有了,见也没有了,问题不是这样子的。

  10、佛给阿难启示,他是眼见,他不知道性明,自性的明见,眼性的明见。我们生灭的这个是识心,现在我们用的都是会生灭的识心,真心并没有失掉;只是迷了而已。佛在这让阿难认识真与妄,像拳头纯妄,没有手了,拳头绝对没有了;见不是这样子,见是真妄和合的,它还有真的一部分在,就是这样的分。

  11、没眼睛人要是得了眼睛,得到眼的光明了,他还能见种种色,这叫眼见。在黑暗中的人,他所见的全黑;“忽获灯光”,给他点个灯,他在现前的这个尘境,也能见着种种色,这个是眼见、是灯见?

  没有灯光不能见,有了灯光就能见,究竟是灯见、还是眼见?眼是一个根门,是心,不是眼,证明了见乃是心。就是黑暗的,没有灯光,你看不见;有了灯光了,忽然看见了,灯见的吗?

  形容一切诸法因缘生,离开缘了,境界相没有了,回归于自性。我们的见是心,这心离缘是能够独立的,不假根,不假尘。

  就是形容这个眼,无眼的跟有眼的两个同看见的是黑暗,有眼在暗室也看见黑暗,无眼在暗室也看见黑暗。假使点个灯那就不同了,有眼人能看见一切,无眼人还是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缘生,名就叫缘生。这种见可以说叫眼见,不是心。有眼的人在黑暗当中,见到的是黑暗,若有灯光一照,他又能见种种色,这是假灯的缘而见的。不是灯见,还是你的眼见,是假灯的缘,灯是不能见的,不要把它认为是灯见。

  12、觉悟的人跟没觉悟的人虽然在见上有差别,性却没有差别,要这样理解,这都是显性的。十番显见是显见性的,让他明了性体。因为现在是阿难没有见性,明心见性。楞严经就是教你开悟,开悟就明心见性。

  13、灯只能显色,见还是眼,不是灯,它只能显。因为有显色、有不显色,这个见还是眼,不是灯。灯是假缘,如果没灯,眼睛是不能看见的;有个灯,有了个外缘,那就把它给显出来了。只是灯能显色,眼也能显色,可是暗却是见性,“如是见性,是心非眼”,灯只能显色是个助缘而已,它能把色显现出来。如是你见的,那是眼,不是灯,灯是个助缘,呈现出来的东西,被我们所看见。所以它不是灯看见,灯只是显现而已。

  这是比方,你的眼根只能显,不是你的性。眼能显色,真正见的是你的性,“如是见性,是心非眼”,一切显你的性体。比如灯,眼就像灯一样的,佛是拿这个比喻让阿难明了的,“如是见性,是心非眼”的意思。见到东西的本性,这个能见本性的是心,不是眼睛,眼睛是见不到本性的。

  拿这个例子来说,没有眼睛的人得到眼睛了,这个所见的色是显色的,心不是眼。世人因为不觉,不觉什么呢?能见的是性,能见的见性,实实在在的是心,而不是眼睛。这个心既非肉团心,也不是前头七番显见的那个心,那些是妄计的心,佛都给他破除了。所以这个以心的心见来修行,你就能证菩提,就能够成佛。因为这个心是真心的,不是妄心,这是一切涅槃的根本。“如是见性,是心非眼”,这个心是我们一切成佛的根本。

  这个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把外头的尘境当成真实的,也不要把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根门当成真实的,这些都是虚妄的。只要知道见是心,不是眼就好,显见的是心,不是你的眼根,这是让你把一切法回归于真心。

  14、因为过去无量劫以来,他所认识的、所知道的都是有眼才叫有见,见是属于眼睛的,无眼(没有眼睛)还有什么见呢,无眼即是无所见,这都是从无量劫以来就是这样认识的。

  这段佛拿盲人能见暗不能见明,就说是无眼也能见,但是这个见与眼睛不相干了。为什么不相干了?这是见性,不是眼根。

  同时我们一般只知道明才能称见,见暗不算见。因为佛这样子破除、显示才知道见暗也是见,见明也是见,同是一个见。明暗只是所见的相,见无异,见不是明,见也不是暗,明暗是尘,能见见于所见。

  一切众生他认为见就是属于眼了,从来没想到是心。佛突然间说见不是眼,而是你的心见,我们拿这个有眼有灯,有灯就像得了眼睛一样的,所以这是错误的。这让我们觉悟,觉悟什么?我们觉的是那个心,我们那个觉心,缘念的那个心,它既不属于常见,也不属于断见,也不属于寂灭见。我们要想求得我们那个寂常的妙明真心,佛就在这个见上来显心,你那个灵光独耀,不假境界相,妙明起作用的那个,那才是你的心,寂静常在的。这个寂静心,眼即是心,心即是眼,心遍于诸根。

  这个见,有一个动,有一个不动,见有寂静二境;平时它常是不变的意思,就是寂静的意思。见不动,见是性,性从来就没动。见有生灭没有?没有,见从来不灭。我们虽然迷了,但我们的见性是常存的,见也不灭。见亦不失。见有二境,一个动境,一个寂境,见永远都如是的。见也不灭,见从来没失掉,佛说瞎子并没有失见,就是这个义了。见是常义,没有失掉,也没有还回来的意思,显见。见也不杂,纯一无二。见性无碍。真见是妙明的意思,不是情感,不是以凡情来见,属于妙,这个见性显见离见的时候就是妙了,常时如是。显见离见是见非是见,是这样的含义。不杂、不碍,没有杂乱的时候。这是指性说的。

  三、听不到宣先生聊聊了

  第16场1小54分钟后,至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只听到16场,后面的音频以前未能下载,现在网站已消失于法界。

时按:
1、上接:精修《楞严经》进度18卷一=梦参法师释+宣化禅师释+索达吉堪布释 (新浪博客     2019-10-26 16:16:02)      标签:佛学----三读经论随笔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继续!
2、现在能以眼根为增上缘,了知王王相好;如果未来人老眼盲,那咱也能以意根为增上缘,了知王王相好。了知者,吾之心性也;吾之心性者,与王王之心性一体也。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1卷13下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