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前行备忘

前行备忘录31课3上师瑜伽

创建日期:2022-01-21

  前行备忘录31课3上师瑜伽

  《前行备忘录》【第三十一课/第三节】

  【那到底该怎样视师为佛呢?在别解脱宗派中,把上师看成是声闻缘觉圣者,或者即便不看作圣者,但视为是有功德的凡夫倒也可以。菩萨乘中,把上师视为住地大圣者,或者是佛陀化身,或者看成是大资粮道以上有功德的菩萨,也可以。在大圆满宗派里,将上师看成凡夫班智达或者圣者阿罗汉或者圣者菩萨,或者佛陀化身或者佛陀报身,都是不行的,那要看成是什么呢?要将上师看作是佛陀法身,如果能够做到满怀始终不渝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那么不需要依靠他道之缘,而足能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那到底怎样视师为佛呢?在别解脱的宗派中,把上师看成是声闻缘觉的圣者,或者即便不看作圣者,但视为是有功德的凡夫倒也可以,在小乘之中。在大乘菩萨乘之中,把上师视为住地圣者,就是登地以上的大圣者,或者是佛陀的化身,或者看成是大资粮道以上有功德的菩萨也可以,在大乘菩萨乘之中。在大圆满宗派当中,将上师看成凡夫班智达或者是圣者班智达或者是圣者菩萨,或者是佛陀化身或者是佛陀报身,都是不行的。那要看成是什么呢?要将上师看作是佛陀法身。什么是佛陀的法身?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乃佛的法身之境界。必须要把上师视为这样一个法身。要记住,若要是真正把导师看成是佛陀法身的话,还会有好一点、坏一点的现象吗?尤其是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若没有这样的信心,那得到加持是不可得的。要记住啊!要将上师看作是佛陀法身。如果能够做到满怀始终不渝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那么不需要依靠他道之缘,不需要依靠其他像小乘、大乘、生圆次第等其他道之缘,而足能在自相续当中生起证悟智慧。就要有这个圆满之信心。密宗就讲解这个圆满,这个圆满信心当中包括有缘之信心和无缘之信心。我们在修上师瑜伽导修之前出过五道题,第四道题是“信心乃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乃为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但在修定的时候能执者也不成立,那么信心又该如何树立呢?”就在讲解无缘之信心。没有禅定的人永远树立不了这个信心。若要是不能成立这种信心的话,那可以说你永远不能称之为一个修学密宗的修行者。

  当然,初行者现前一听到这些话,天哪!自己连密宗的弟子都算不上,自己真答不出来这道题啊。这就说明,我们现前还算不上一个密宗的弟子。但现前修学和理解这个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密宗弟子。那该怎么办呢?必须精进修法而越过这一关,应该更加有力求心才对。不要因为现前不能越过而抛弃这种心愿,当然不能这样。在初次即能圆满通达一切理论乃至具备一切境界的话,那我们早就是佛了,何必还要探讨这些事呢。

  【相续中生起如此证悟的实例:有印度圣地的那诺巴、龙菩提、金刚铃阿阇黎。在此藏地,也有索布拉花、全知无垢光尊者、持明无畏洲等等。

  相续中生起如此证悟的实例:有印度圣地的那若巴尊者、龙菩提金刚铃阿阇黎。龙菩提是龙树菩萨的弟子,龙树菩萨有一天出去的时候吐了一口痰,龙菩提就直接把这个痰吃了下去,信心就这么大,当下悟证究竟果实。所以我们也可以在外面去寻找一些痰。看来作为一个汉族弟子,一听到这个痰就觉得多恶心哪。我很少带汉族弟子去求见上师,就是怕这些弟子在我的面前又不敢直接说能看见上师的身坛城,又不敢说看不成,我都觉得有点不圆满。比如说你要是真正能看得见的话,我非常非常高兴。当然,看不见,我们作为资粮道与加行道的弟子,能圆满通达这些完全是五根清净达到清净之形象,这是八地以上的境界啊!就是五根完全转变,已经获得清净之刹土的时候,是三清净地的时候。但又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当然当时凭上师的加持乃至自己的信心,因缘和合的时候也能呈现这样的现象。但是很多很多弟子,虽然我不能说百分之百知道你们的心相续,但也可以说是叫八九不离十吧,就是大概也知道一些,所以这时候弟子们也非常非常怕我。有时候回去的时候,问你是怎么见到的,你当时不是说已经开悟,能不能讲解一下你的禅定等等。又怕会问这个。若要是说见不到的话,现前所有的汉族弟子去求见上师的时候都看得见,那我带着的都看不见,那我的这个脸放在哪里呢?所以带也不对,不带也不对。反正说见得到也不是,说见不到也不是,还不如不带。以前我就带过一次,但那时候上师很少以身坛城印证见解。那天,因为我们藏族人的习惯胃不大舒服的时候,有时候要尝尝上师的甘露水。有一个汉族弟子说他也要尝,我说你不要尝,你们绝对喝不下去的,他死也要喝。天哪!喝下去一口,就在上师身边吐。我说你该死的,刚才说不要喝,这样多丢脸啊!所以像龙菩提一样,让我们到外面去寻找痰喝的话,那只有把眼睛闭上、鼻子闭上,再在前面放几个饮料,把这个痰一吞下去之后,就拼命地把后面的饮料都吞下去。就是说,历代高僧大德由于具备这样信心的缘故当下可以开悟,不是说仅仅依靠这个痰的力量,而是靠当时信心的力量,要知道这一点。在藏地,也有索布拉花、无垢光尊者、持明无畏洲等等。

  (二)详细宣说如何视师为佛

  【要做到将上师视为佛陀,必须知道五点,第一、了知上师是佛;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要做到将上师视为佛陀,必须要具备五个特点,第一、了知上师是佛;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但前提必须要依止一个有缘的导师为妙,要不很难视上师所作所行都是佛陀的事业,很难做得到啊。现前很多人在讲解导师的过失,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由于因缘不和合的原因,不是宿缘导师的缘故,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都很正常。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的恩德更大。这个我们刚才已经讲过。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这个我们也已经讲过。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之后如果能虔诚祈祷的话,不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就是凭这些力量而达到的。

  那前面堪布昂琼所传讲的,在前提具有信心的基础之下还要通达一切四谛,和后面讲解若要是具备前面这些条件,即便不需要依靠其他的缘也能证悟究竟果实,二者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当中印证见解。可能会觉得,上面好像说只有信心不够,后面又说只有信心就可以,到底哪个对呢?实际当中是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当中讲解,就是这样的。

  1.了知上师是佛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了义不了义当中,按照不了义的观点来说,上师是真正的佛化身,他相续(指相对自相续的他相续)所摄的一切佛陀为了利益所化众生,随机调化,身色所包括的化身有为法,依靠一切佛陀的大悲、愿力和所化众生的福德力,如水月般以缘起而显现,如果认识到这一点而满怀恭敬信心虔诚祈祷,就会得到佛陀的加持,这是自然规律。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从了义和不了义两个角度来讲解上师即为佛,按照不了义的观点来说,上师是真正的佛化身,他相续(指相对自相续的他相续)所摄的一切佛陀为了利益所化众生,随机调化,身色所包括的化身有为法,依靠一切佛陀的大悲、愿力和所化众生的福德力,如水月般以缘起而呈现。现前我们能遇到这样殊胜化身的缘故,就是由于我们多方面的愿力和福德具有的缘故,如同有水的时候就能呈现月亮的影子般。如果认识到这一点而满怀恭敬信心虔诚祈祷,就会得到佛陀的加持,这是自然规律。

  【然而,由于自己的智慧薄弱,而仍旧把上师执为实有相状的色身,那么以不清净的耽著导致就会将上师当成平凡者,由此不能成为自相续生起智慧的清净近取因,正如(《金刚经》中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但是,世尊也说过上师是佛陀的幻现。如云:“阿难莫忧伤,阿难莫哭泣,末法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上师成立为佛是显宗密宗共同的观点。

  然而,由于自己的智慧薄弱,而仍旧把上师实执为实有相状的色身,那么以不清净的耽著导致就会将上师当作平凡身。要记住这一点。我们为什么时时要观想自己的上师即为佛陀的缘故就在此上。不能把这位导师耽著为就像我们平常的身体语言意识般,这么去想的缘故,由此不能成为自相续生起智慧的清净近取因。因为由于不具备这个条件的缘故,很难成办果位。正如《金刚经》中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就是说,这个如来不是外面见到的如来,而是讲解本具有的功德,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乃佛的境界。仅仅依靠这样的形象,这个如来就不能见到,主要讲解内相。世尊也说过,上师是佛陀的化现,如云:“阿难莫忧伤,阿难莫哭泣,末法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上师成立为佛是显宗和密宗共同的观点。站在不了义的立场之上。

  【按照不共了义的讲法,上师是真正的佛陀法身,这一点以教证、理证来说明。首先以理证明:上师的意——深明无二的基住智慧,不管我们证悟还是没有证悟,就是本体本来清净的佛陀、永恒稳固无迁无变的无为法佛陀法身。如云:“诸佛法性尊,引导皆法身。”基果无二无别的佛陀法身的妙力或者游舞显现出空性影像的上师身语意无尽庄严轮,是真正色身,色身的本体是法身,法身的现象是色身,实际上这两者不可分割大平等性或者双运金刚持、普贤如来、金刚萨埵一切部和坛城的遍主周遍有寂的大智慧就是佛陀法身,所以说“器世具德上师尊众前皈依,有情本尊尊母圣众前皈依,现有具德上师圣众前皈依”。内在所表义智慧是上师意法身,能表示法身的能表相的上师显现身语意相。可见,通过法尔理足可证明上师是佛。

  按照不共了义的讲法,上师是真正的佛陀法身,这一点以教证、理证来说明。首先以理证明:上师的意——深明无二的基住智慧,不管我们证悟还是没有证悟,就是本体本来清净之佛陀。当然可以站在不了义的立场之中去理解,也可以站在了义的立场之中。要真正见到这样的佛,必须要具备有这样的净观才能获得。现前讲的是了义。永恒稳固无迁无变的无为法佛陀法身。如曰:“诸佛法性尊,引导皆法身。”基果无二无别的佛陀法身的妙力或者是游舞显现出空性影像的上师身口意无尽庄严轮,是真正的色身。一切诸佛菩萨的化现,就是上师以三门呈现的这个形体,就叫做佛的化身,是真正的色身。色身的本体是法身,法身的现象是色身,实际上这两者不可分割大平等或者是双运金刚持、普贤如来、金刚萨埵一切部和坛城的遍主周遍有寂的大智慧就是佛陀法身,所以说,佛陀的法身而呈现不同的游舞和庄严,就是上师身口意三门之色身。这个色身和法身本来就是不可分割一如的,所以说“器世具德上师尊众前皈依,有情本尊尊母圣众前皈依,现有具德上师圣众前皈依”。内在所表义智慧是上师的意法身,能表示法身的能表相的上师显现身口意形象。从这个角度当中就能知道,法界本具有的一切功德若要是呈现在一个色身之上,即为我们所依止的这位导师,此外再也无法寻找一个色身。可见,通过法尔理足可证明上师即为佛。

  【有关的教证,有“此即自然佛……”不可胜数。

  有关的教证当中都说上师即为佛,在众多教言当中都讲释过上师就是佛,上师意为佛、语为法、身为僧,上师是三宝之总集。众多教言当中都有上师即为佛的教证。在续部当中讲解,由于上师是佛的缘故,一个人在很多劫当中修学十万本尊不如在一刹那当中忆念上师的功德,完全胜于彼。我们平常为什么把上师瑜伽作为重点修法,原因就在此上。

  刚刚已经说过,在很多很多劫当中修学十万本尊,还不如在一刹那当中忆念导师的功德,完全胜于彼。我们刚才从不了义和了义两个角度当中讲解上师即为佛,从了义的角度当中,法身呈现的游舞和庄严就是上师身口意三门之色相,若要是依止这个导师,从了义的角度当中就能如实证悟到上师之密意,原因就在此上。《誓言庄严续》中说:十万劫中勤观修一切诸佛菩萨,不如一刹那当中意念上师功德胜于彼,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祷上师一遍功德胜于彼。我们在修学上师瑜伽导修过程当中,前面也加上一些上师的祈祷文,乃至在修学上师瑜伽导修过程当中,根据个人对禅定的认识,讲解不同层次之上的上师瑜伽导修的修法,原因就在此上。要记住这些教证与理证,是站在哪一个层次当中传讲的,必须要记住这些道理。《阿底庄严续》当中也说:观具缘上师在头顶或心间或者是手掌之上,千佛之成就彼人也可以得到。就是忆念上师的一刹那当中,就在修学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本尊,在一刹那当中能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我们一直告诫在座的弟子们,平常要时时修学上师瑜伽导修,尤其是广的上师瑜伽导修,每天必须要修一座。平常在修学成熟口诀法乃至行持一切善法当中,也不能超越上师瑜伽导修的修法。以上就是依靠理证和教证来传讲,上师是佛及修学上师法的重要性。

  2.了知上师一切所作均为佛陀之事业

  【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均是佛陀的事业,

  第二、了知上师一切所作所为均是佛陀之事业。这个的前提是要和这位导师非常相应,要不很难对上师生起坚定之信念。上师在从事善法的时候会觉得上师功德很殊胜,但是当上师从事一些自己觉得是恶行的时候,很容易对上师生起诽谤。这个的前提是看自己的根机以及与上师能不能相应,依止这样的导师会不会生起这样的诽谤。要记住啊!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然,像有些完全对上师生起信心者,即便上师呈现什么样的形象,都不会产生一点点的疑问,但是前提必须要具足。像一个非常固执的人,这个固执是站在出世间立场之中说,比如说像法王如意宝和喇嘛仁波切这样的形象,已经时时影响着自己心相续的人,你平常在依止导师的时候,从外相当中这位导师的别解脱戒必须清净,在菩提心的立场之中行持密宗的一切见修行果,就必须依止这样的一个形象。导师有各式各样的,从行为上面有时候会做出很多与自己根机乃至心念不契合的行为,这时候就很容易产生疑问,所以前提是必须要寻找好这位导师,要适应自己的根机,要不类似这样的显现可就多了。

  我想我们在座的弟子们都知道,先必须要依止好这位导师。导师虽然已经具备一切功德,但是在依止导师之时,看看这位导师所作所行和自己的根机是否相应,还需要观待一下这位导师的一些作风,会不会导致成自己对导师产生疑问。因为当这位导师和你结上法缘之后,要是对导师产生疑问和诽谤,那我们的归宿就是金刚地狱。就是这样的,应该要记住,非常非常重要。

  有时候我看到很多弟子在初次依止导师的时候,虽然也知道导师是具有功德者,但是觉得很多行为方面不如法,就是说与自己的根机不能相应的缘故,所以很多诽谤和疑问也就会随之而产生。所以在讲解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均是佛陀之事业当中,前面必须要选择好这位导师,后面对导师生起坚定之信念,时时都要站在净观的立场之上。当有些和自己内心不相应的时候,就要开始观待一切都是自己的过失。但是作为凡夫,天天这么观想是很难做得到的,先必须要选择好一个好的导师。

  (1)共同事业

  【包括共同事业和殊胜事业。共同事业有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它也分为世间与出世间的事业两种。

  了知上师一切所作均是佛陀之事业,包括共同事业和殊胜事业。共同事业指的是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它也分为世间与出世间事业两种。

  1)世间事业

  【世间的事业:如果没有明确上师世间的一切事业都是佛陀的事业,认为我的上师是佛,但事业并不是佛陀的事业,那显然是矛盾的。

  世间的事业:如果没有明确上师世间的一切事业都是佛陀之事业,认为我的上师是佛,但事业并不是佛陀的事业,那显然是矛盾的。决定会产生这样类似的显现,非常非常正常。比如说我们在初次开始依止导师的时候,为什么要依止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这样的高僧大德呢?当时各式各样的瑜伽士都有,为什么不去依止?因为非常不适应像我这样的根机,有时候我看到这样的现象的时候可能就会产生一些疑问和诽谤。与导师已经形成师徒关系以后,在接受灌顶和窍诀法之后,再去对上师产生疑问和诽谤的话,那我们的归宿就是金刚地狱。所以前面选择好导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象刚刚所说的,上师是佛,但是事业并不是佛陀的事业,这显然是矛盾的。因为我在汉地的时候也听过一些居士说,自己现前是在依止一位导师,这位导师在往昔也被很多导师认可为是一个成就者,但是有时候还是有些看不惯。所以观想这位导师是佛,但是行为不是佛陀的事业,他问这样观想行不行。当然不行,站在密宗的立场之中是决定不行的。这位导师是佛,那所作所行也应该是佛陀的事业。前提是,要依止好自己的导师。

  【如果上师用世间法来解决纠纷、调解不和等等做世间的法官,就要想到那是息业。如果上师积累财物、收割庄稼、建造房屋、经商谋利等等,要想到这一切都是增业。

  如果上师用世间的法比如说解决纠纷、调解不和等等做世间的法官,就要想到这是息业。比如说也有很多导师平常会调解这样的事情,这时候可能就会想,一个出世间的修学者为什么去管世间的这些纠纷呢?不应该这样去想,应该要想到这是四事业当中的息业。

  如果上师积累财物、收割庄稼、建造房屋、经商谋利等等,就要想到这一切都是增业。要记住刚刚所说的。当前面感觉自己生不起信心,就不要去依止这样的导师。导师虽然具备一切功德,但是由于我们是凡夫,眼根不净、烦恼沉重的缘故,所以必须要依止一个与自己比较适应的一位导师为妙,这样一来,又会导致成很多很多烦恼呈现。实际上,导师所做的一切可能都是清净的,但是由于我们烦恼沉重,就会想出各式各样的事出来。为什么上师这么贪执世间的财物?上师贪执这些财物对修行有什么意义?可能会产生很多这方面的疑问。所以,首先要观察好上师,后面对导师生起与佛陀无二之信心之后,时时都得净信、观想。

  【当上师勾招男女等,哪怕是每一天都带着一百个女人,也要看成是怀业。

  当上师勾招男女等,哪怕是每一天都带着一百个女人,也要看成是怀业。可哪有这样的导师?就是说有时候这方面应该要记住一些,当自己的内心根机与这种行为不相合的时候,这种导师还是少接触为妙,可能会产生很多很多的诽谤。像类似这样的现象我天天都在说,我的这个耳朵是没有福报的,当然有时候也能听到一些功德方面的言语,但是多数听到的就是一些不好的现象。即便有时候不好现象堆积在我耳边的时候,我也只能调解这种纠纷,还是告诫下面的弟子,可能就是由于我们烦恼沉重的缘故所致等等。但这些都是由于初次开始依止导师的时候,并没有谨慎的缘故所致。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你自己的缘故所致。因为很多教法一直都告诫我们,作为修学出世间法的弟子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但是你不从事这样善法的缘故,最终出现这样的疑问是自然的规律啊!因为我们是凡夫。现前我们汉族的弟子越来越好,各式各样口舌的事情也少了很多。所以初次要选择好自己的导师,真的要选择好自己的导师。我想我们在座的弟子修法上面什么都不会吃亏,最吃亏的地方可能就出在诽谤导师之上。这些都来源于初次依止导师的时候没有观察的缘故所致,导师可能是具德的上师,这没的说,但有时候由于我们内心烦恼沉重,所以依止导师之上应该要谨慎一点。

  【即使上师挑起争端、发起争斗、兴起动乱,每一天宰杀一百只牲口,也要把这看作是诛业。

  即使上师挑起事端、发起争斗、兴起动乱,每一天宰杀一百只牲口,也要把这看作是诛业。就是说当对导师生起与佛陀无二信心的时候,即便这位导师天天都杀一些牲口,也要想这位导师是在救度众生。就像那若巴尊者初次依止帝洛巴尊者的时候,帝洛巴尊者就在河边钓鱼,那若巴尊者想到的是这些鱼多么有福报,得到这位高僧大德的救度。实际当中也是这样。有时候观待一下我们自己的内心,虽然很多高僧大德平常的一切行为都具有功德,但是由于我们自己多方面不清净的缘故,所以导致成这样的后果。

  如同刚刚所传讲的,第一、了知上师为佛陀,站在了义和不了义的角度当中,这一点我想都能做得到。但是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均是佛陀的事业,这方面有时候仍旧会产生一些疑问,这就先要观察好这位导师。比如说,像四事业当中你不喜欢第一种,那就观待这位导师平常不从事这样的行为,依止这个导师就不会导致成产生疑问;你要是不喜欢第二种,就看看这位导师平常行为当中是否具备这些;要是不喜欢第三种当中,就要观察这位导师平常是否是这样行持的,若要是这样,那暂时就不依止这样的导师,再去寻找一个和自己相应乃至具功德的导师。这些都非常重要。依止导师之上,我们在座的弟子们都要细致一点。

  有时候很多人只是听他人的谣言,而说哪一位导师好、哪一位导师不好等等。当时即便我听到的时候,我都会意念到是自己的过失,可能我前世造了不少的罪业,今生即便没有这样的一些理由,也可能出现这样的谣言等等。我决定会归纳到自己的身心当中作忏悔,绝不会跑到谁面前解释“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我是这样的”等等,我没有在一个人面前做过解释。在座所有的弟子,往昔在初次依止我之时,可能由于听到外人的谣言,对导师生不起什么信心。但没有在一个人面前做过解释,我时时都在告诫着自己,可能就是来源于前世的一种因果。所以就告诫我们在座的弟子们,以后在依止导师当中,绝不能听从他人的谣言而对谁生起诽谤等,一点理由都没有。什么事情都得有个理由而产生,很多没有理由就如同一群狗乱叫一般,比如一到晚上,外面有一个狗在叫的时候,其它的狗也都跟随着叫。现前我们很多弟子都是这样的。要记住,没有必要的事情,可能还会造下极大的过失。尤其作为密宗的弟子,我们在不具备五种净观之前就是一个犯戒弟子,即便当时你在哪一位导师面前听从佛法,违背净观的缘故就是一个犯戒弟子,那后面你遭受的痛苦可就大了,就要到金刚地狱之中。因此,要时时培养自己的净观为妙,非常重要。

  我们当前修学佛法的目的,不是为了遭受痛苦,而是为了解脱。即便有时候自己觉得不相应,也不要去作诽谤,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天天都在讲解,要断绝贪嗔痴烦恼,何必在进入佛门当中再寻找贪嗔痴烦恼,有什么意义啊?即便觉得与他不相应的话,那就先搁置一旁,不要起什么烦恼,何必讲他人的一些过失呢?

  我以前跟你们说过,从法王如意宝授记我和阿松活佛作为喇嘛仁波切的左膀右臂,从那时候开始直到现在,我没有传讲过一个人的坏话。当然,各式各样的谣言可能很多,这非常正常,释迦牟尼佛时代也是这样的。比如说无垢光尊者在我们心目当中有多么清净,但是当时由于谣言的缘故,尊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都没有讲成什么法,就是来源于谣言。贝若扎那是无上窍诀大圆满的祖师,当时由于一个女人诽谤贝若扎那做一些非法的行为,当时皇帝(吐蕃王)实在没有办法,就把让贝若扎那流放了,十二年内不准他进藏。无上窍诀大圆满的祖师啊!由于这样的一个谣言,就会导致成这样一些过失,这些都非常正常。往昔我和阿松活佛在上师身边,当时有一些谣言的时候,我们都会跑到上师面前把这件事情搞清楚。当时上师说,不要这样,是真还是假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从那时候开始,即便有什么样的谣言,我永远没有再去澄清过说“这就是真的”等等,时间可以证明一切。随着时间的飘动,也证明一切都是真的。我们在座的弟子们也要铭记心中,各式各样的谣言决定是会具有的。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和大圆满的祖师贝若扎那,像这样的高僧大德都被谣言导致成后面后果。贝若扎那被赶出藏区十二年,当时一个女人说贝若扎那对她做了非法的行为,吐蕃王实在没有办法,因为已经产生很多议论,所以只有把他赶出藏区,十二年不准进藏。无垢光尊者也遭受过这样的谣言。不要去澄清,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我们都要铭记这一点。像类似这样的现象一旦出现的时候,要想到历代传承祖师的遗教,如是去行持的话,就不需要在谁面前解释,只要你自己是真的,不管他人说什么,就让他们去说吧。你可以管住自己的口,但是永远管不住他人的口。是真是假并不重要,现前遭受这样的一些事情都是来源于前世的因果,这是决定性的。这时候应该更加要多做一些忏悔。这样的话,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绝不能听从他人的谣言。

  修学不是走一个过程,就像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在《大事业教言》当中所传讲般“我身边的这些活佛不是一种物品,不需要你们说他好与坏,想依止的就作依止,不想依止的就不需要作依止”,实际上之中就是这样。这都是在告诫我们在座的弟子们,时时要培养自己的信心。我们进入佛门的目的,在具有信心的前提之下成办解脱,在没有信心的基础之下,即便你对某一个导师、某一个传承、某一个法有信心,但是由于你的信心偏袒单调的缘故,成办解脱极其遥远。因为解脱本身的功德是圆满性的。要记住这些道理。

  刚刚传讲这些道理的目的在何处呢?因为把上师所作所行都视为佛陀之事业,先必须要观察好这位导师,看看这位导师的所作所行能不能适应自己的根机。我现前依止这位导师,他的行为会不会导致我对他的诽谤。比如说导师爱到哪个地方去调解一些纠纷,那自己会不会看不惯的习气,看看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若要是改变不了,就不要去依止这样的导师。有些导师平常对一些财物显现上可能非常执著,这时候你觉得一位导师不应该是这样的,而应该像近代禅宗祖师虚云老和尚般,一生当中完全就如同一个乞丐一样什么都不具有,这就说明你非常适合依止这样的导师。像有些上师平常行为当中完全像一个瑜伽士,喝酒、抽烟,什么样的事情都做,那这时候就要看看你能不能依止这样的一个导师,在依止导师以后,会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分别心乃至诽谤,若有的话,前面就先不要依止。不是说诽谤他的好坏对自己没有关系,即便你说他坏,生起极大的嗔恨心,但坏的是自己的事,怎么也坏不了他人,这个损害和利益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知道。像有些导师天天就做一些诛法方面的事情,那就要看看能不能适合自己的根机,不能适应的话,那就先不要依止。当这位导师为你灌完顶、讲完解脱窍诀法,已经成为不共同导师,这时候你再去起疑问或诽谤的话,完全迟了,尤其超过自己的岁数之后,金刚萨埵已经不摄受你,到金刚地狱一次是已经定下来的事了。所以说,修学密宗功德不可思议,它可以在几天几月几年当中成办解脱,过失也非常大的,若要是不行持这些誓言,金刚地狱就是你的归宿啊。

  2)出世间事业

  【出世间的事业:观想上师放射白光,是能消除疾疫、刀兵、饥馑等八大灾难或十六大难的息业;再有,放射黄光,是增上福寿荣华财产受用等六种圆满的增业;再放射红光,是通过怀柔三界等的四种信解进行的怀业;又放射出墨绿色光,杀伤、驱逐、毁灭一切怨敌魔障,诸如此类的一切都要看待成是诛业。

  出世间的事业:观想上师放射出白光,是能消除一切疾疫、刀兵、饥馑等八大灾难或十六大难的息业;再有,又观想上师放射出黄光,是增上福寿荣华财产受用等六种圆满的增业;又观想上师放射出红光,是通过怀柔三界等的四种信解进行的怀业;又放射出墨绿色的光,杀伤、驱逐、毁灭一切怨敌魔障,诸如此类的一切都要看待成是诛法。我们站在不共同的立场之中修学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你要是灾难非常大的话,就观想上师放射出白光,观想上师放射出白光就能达到这种息业,具有消除一切灾难之功能。若要是想增上自己的一切福报,就时时观想上师放射出黄光。我想今天一讲这个法,谁都不会修前面和后面的,都天天观想上师放黄光,光还要大一点。之前我在汉地的时候跟他们开玩笑说,我今天要是讲上师瑜伽导修乃至如何调顺烦恼的话,可能很多居士今天就有重要的事情要去成办,今天要灌个财神爷的顶,那即便今天的事业做不成,都要去受这个灌顶。从这些例子当中就能推测,我们汉族弟子听说在修上师瑜伽导修之中,想增加自己的财富时观想成放射黄光就可以了,那太好了,从今天开始已经铭记心中,天天都放射出黄光。要怀柔调伏三界一切众生,乃至调顺贪嗔痴一切烦恼,这时候就要观想成上师放射出红光。要消尽自己一切魔障,有魔执者,就要天天观想上师身上放射绿色的光,这样的话就可以消尽自己的魔障。这些都是顺着这个缘起而树立的,知道一些也挺好的。

  有时候我们是开玩笑,不开玩笑的时候它就是真实的,诸如此类的一切都要看待成是诛法。上师瑜伽导修修学,可以获得一切悉地。有时候很多人觉得,自己平常要增长很多,比如说消除一切灾难,增长自己的福报,调柔三界乃至消除一切魔障……消灭灾难修一个忿怒本尊好不好?增上自己的福报,修个财神爷可能好一点;要怀柔三界,就是调顺贪嗔痴烦恼,修金刚萨埵可能会更好一点;后面消除一切魔障,那应该是回遮法,天天就拿着手打打打回遮,会不会好一点……但要记住,站在不同事业的立场之中是这样树立的,但总集在上师一法当中圆满一切,就必须按照这种方式去观想和修学,其他没有丝毫之区别。

  (2)殊胜事业

  【殊胜事业,就是为一切所化众生指示三菩提解脱之道,把他们安置在解脱与遍知果位。

  殊胜事业,就是为一切所化众生指示三菩提解脱之道。把他们安置在解脱与遍知果位当中,就叫做上师的殊胜事业。

  我们要做到将上师视为佛陀,必须要具备五点,第一、了知上师为佛,第二、了知上师一切所作所行为佛陀的事业,这两点以上已经讲完。

  今天就先讲这么多吧,这些法都要铭记心中,非常非常的重要。就如同这两天所传讲的法般,有时候是要站在支分的立场之中去了解各个传承、各个乘次当中的见修行果,有时候是要把全部一切收集到一法当中去行持。都要铭记心中,非常重要。

  课后开示

  可能下面你们也已经知道,意思就是说下面不要往里面挤,这个真的没有多大的必要。总的来说,在各个导师面前遣除一切疑问最好。可能有时候由于我们平常依止的导师,从语言的角度当中无法沟通,所以很多细节的部分无法为你解释,那旁边也有很多很多通达理论者,乃至实修上面经验很好的修行者也具有。你们跟这些有些理论、有修行经验的人讨论讨论也是非常好的。但是不要跟很固执、很偏袒的人讨论,这样的人,他可能所说的某句话与某些教法符合,但是与其他教法相违的时候,就说明他没有摄集到一法当中去,所以仍有一些不圆满的地方。我刚才所说的这些,能如实通达这些道理的男女众出家人乃至居士也具有很多,你们也可以做一些讨论,也很好。总的来说就是为了消除一切疑问。最多三天吧,三天之后我们就放几天的假,后面讲什么根据我的身体情况来定夺。

  这两天也有很多弟子们说要听顿超,有些说要听直断。我想,想听顿超的可能是以前修过顿超,但我想你的这种理解是否有些过高,因为你连直断的基础都没有扎实,即便为你传讲顿超的一些基道果,能不能起到切实之作用呢?这个我还需要想想。还有一批弟子一直都期盼着能否为他们讲解一些直断方面的教材。直断方面的教材我们也是具有的,从哪个角度当中讲解都可以。比如站在真实教授的立场之中印证见解,方便教授的立场之中讲解方便道而印证见解等等,我们从哪个角度都可以讲授。从这方面讲解,还是从顿超方面讲解,我再想想。总之,只要身体允许的前提之下,我决定会为你们传讲各式各样的教法,这也是我的一个使命。就这样,中间有几天的时间不讲什么法,因为我们已经讲了一个多月了,中间可能只休息过一两次,其外一直不间断地讲到现在。像有些很虔诚的弟子没有断过传承,一直都是这样听下来,非常非常赞叹。当然,有时候也有很多居士和出家人来问我,说他现前不能听这个法,等两天听磁带。平常你们也知道,从表面的角度当中我是赞叹的,因为你有事情的时候,我总不能阻碍你不去办这个事,所以平常从这个角度用你们的话说可能有些慈悲,但是从我自己内心感觉当中绝不会赞叹,断传承绝不是一件好的事情,这个缘起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这些我们在讲法期间讲是讲过,但一些弟子来问的时候,我当然不会阻碍,阻碍了他也可能会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即便他说这两天要走,只能听一天,我还是会答应。平常还告诫居士们,即便听一天的课,里面也讲授了一些修学方式,也是很好的。但是内心当中真的希望这样吗?不,圆满听完传承是最好的。历代高僧大德乃至现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平常传法的时候也是这么传讲的。我们这一次圆满听完传承的弟子挺多,我想即便这时不能全都听得懂,但是由于我们圆满听到传承的缘故,能得到历代传承祖师的加持,从总的角度来说已经通达了一些。每天所传讲的法,虽然说和我们平常调伏内心的方法有很大的区别,这倒没有什么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调伏内心。但是站在支分的立场之上,我想还是有很多需要我们理解的地方,每天都有新的道理我们可以懂得。下面我们再坚持三天就完事大吉了,好了就这样,应该得这样。

  这次我给你们传讲这么厚一本书的原因,就是因为常在高原地方居住的弟子们,由于很多细节部分我们平常讲得并不是那么细致,虽然在成熟口诀法之上,像有些弟子我也一步一步地问他们,让他们把自己的修法状态乃至境界都告诉我,目的就是想把这些细节部分传授给他。但是有时候光站在一个成熟口诀法的立场之上,由于我们现前的智慧还很有局限性,所以想圆满通达密宗的一切教理,真有点累。所以,还需要站在密宗自宗派的立场之上,从前行至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境界都一一传讲一遍,这样的话,即便站在本传的立场之中,也可以支分地理解很多道理,也可以收聚在一法当中行持万法,这就是我这次传讲的最大目的。

  从总的角度来说,这两天也有不少的弟子在回答一些他自己现前所理解方面的教义,我觉得还是非常非常如意的,应该这样。你们也知道,前面的一段时间我的身体还可以,但后面你们也看到了,我的身体非常不好。即便就在这样的状态当,也坚持每天都不间断计讲这个法,目的就是为了让在座的弟子们更加多懂得一些。要记住,《前行备忘录》虽然再过三天就讲完了,但是里面所传讲的这些理论绝不能搁置一旁,我们现前在行持一切善法当中,《前行备忘录》是必不可缺少的一个方便道。以后你在作为法师的时候,那《前行备忘录》更不可缺少,因为会有各式各样的弟子提出种种不同的问题,你总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之前在汉地有几个和亚青寺有关系的居士头,在汉地也摄受着很多弟子,当时他们在我面前说,他们在汉地摄受的弟子一点都不少,但是最令人讨厌的是,这些弟子到达一定的时候就全都离开他们了,在他们身旁的全都是一些新弟子。无法制服旧弟子的原因是什么呢?可能就是由于你对深奥见解不通达的缘故。初行者都觉得只要你当时对弟子们好一点,甚至当时你的名声也不小,那你就可以摄集很多弟子。但是当这些弟子对佛法有所了解之后,仅仅凭你前面的这些故事可能就无法说服他们,也就慢慢离开你了。所以我们在座的弟子们都要铭记心中,光靠一种方式摄受弟子在两三年之内还可以,时间长了,由于你没有摄受力量的缘故,弟子们就会离你远去了,没办法的。比如说一个人已经读到中学的时候,还在一个小学老师面前去学习,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应该要从多方面当中去理解。刚刚说过,不仅仅是为了以后救度众生,现前救度自己的时候这些道理都不可缺少。好今天就讲到这么多。

  此时所听闻的一切善法和过去所成办过的一切善法,未来即将要成办的一切善法,与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聚集一起,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证到佛的果位。

  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以及藏汉历代高僧大德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

上一篇:前行备忘录31课2上师瑜伽

下一篇:前行备忘录32课1上师瑜伽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