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3卷28中笔记

创建日期:2023-02-13

  民俗学-楞严3卷28中笔记

  卷三

  14、2、2六根虚妄,耳根藏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

  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

  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

  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

  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28场中部

  1、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

  譬如说有些人,用两只手指插在耳朵里面,或者是说我们耳朵后面的那个片片,把它盖上,然后这样压一下,也可以。这样的时候,耳根有点疲劳,或者说有点损伤,就会突然有一种呜呜的声音,听见呜呜的声音。

  为什么塞了手指以后,里面有一种声音?这应该说是一种假因缘,本来在这个经堂里面没有呜呜的声音,但是个人因为塞指的原因,依靠这种因缘,听到这种呜呜的声音,实际上呜呜的声音完全是一个倒世俗。

  2、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真正耳朵在外面听到的声音,是一个正世俗,也是一种劳迷相。

  这两个,倒世俗和正世俗听到的两个声音,都是劳迷相。不管是假的听到的声音也好,真的听到的声音也好,实际上在本性当中是不存在的,都是一种菩提的妙用也好,菩提的游舞也好,或者是菩提的一种虚幻相。在菩提本性当中,本来都是不存在的,但是众生面前显现为虚幻的、迷乱的劳相。

  为什么这样呢?

  3、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

  耳根的对境是声音,所有的声音要么是动摇的,就是我们听到的外面比较明显的声音;要么是静止的,静止声我们一般都听不到,但实际上就像我们黑暗作为对境一样的,它也是耳根对境的一种声音,不明显的、一种潜在的声音,耳根的对境有动+静这两种尘。

  依靠这个动+静的对境,可以激发你的耳根出现;然后依靠耳根的话,又能吸引声音的动+静尘象,有了这两个因缘,耳根就能听到声音,

  闻性,就是听闻性,耳根听到声音,要么是动听的声音,要么是难听的声音,或者说是中等的声音。

  4、声尘像《智者入门论》里面有:有执受大种声、无执受大种声、有执受无执受声、有记别声和无记别声。

  有执受声一般是众生的这种,比如说弹指这些;无执受声的话,地水火风的声音。有执受无执受声的话,就是敲鼓,众生和非有情两者结合起来的。然后有记别声和无记别声就是能表示意义和不能表示意义的声音。有好多好多的这样的声音。

  5、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但是这种听闻实际上是离开它的动和静二尘,是不能成立的,实际上是没有的。

  6、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

  实际上这样的听闻,没有从动和静的对境来,根当中也没有出,除了根和对境以外的空性当中也没有出。

  7、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

  既然这个声音是实有,如果说这个声音是从静止的对境来的话,那动摇的声音当下就已经灭了,再也不应有了;那从此之后再也不能听闻动摇的任何一个声音了。

  8、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

  反过来说,如果说这个声音是从震动的对境来的话,那静止的声音当下就已经灭了,再也不应有了;那从此之后再也不能听闻静止的任何一个声音了。

  所以这是从对境方面讲声音不可能有,比如说我们听到的鼓声,这个鼓的上面、下面、里面、外面,这样观察的时候,声音也是观察不到的。

  9、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

  如果你说是从我的根当中产生的话,那外面的声音动和静都是不应该有的,但事实也并不是。因为没有外境的音,单单的耳根也是听不了的。

  10、如是闻体,本无自性。

  实际上你听到声音之闻性,本体确实是不存在。

  11、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

  根和境当中都没有的了,如果说从中间的虚空当中出现的话,那空间里面已经有了这个闻,已经变成了闻的本性,虚空就不是空的了。

  因为虚空变成了声音,声音肯定不是这个虚空,有这个过失,

  12、又空自闻,何关汝入?

  还有一个过失:如果闻真的是从虚空当中来的话呢,那虚空它有闻的本性,它自己能听得到。那虚空它自己能听得到的话呢,就跟耳根一点关系都是没有的。

  人家虚空它自己都是随随便便听到所有的声音,跟你的耳根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一来,没有耳根的聋子的话,他也能听到,因为他面前,虚空应该是存在的。这样一来,整个世上没有一个聋子了。

  前面的眼根,如果见的是从虚空当中来的话,这样一观察的话,那整个世上就没有瞎子了,因为不需要眼根也可以看得到这个色法。

  13、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所以阿难你应该要知道,其实你认为是耳根听到声音,这完全是一种虚妄,它并不是因缘和非因缘而产生的,它并不是自然和非自然产生的。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3卷28上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