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3卷37上笔记
卷三
14、5、4大七虚妄,风大藏性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
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
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
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名为虚空,云何风出?
若风自生被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曾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性 ,无从自有。
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37场上部
1、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
风的本性是什么样?它没有真正的身体,也没有真正的体性,而且风的话,它的动摇和寂静实际上是无常的。
风的本体没有一个真正实有的、能堪忍的、经得起观察的这样的体性,动静都是无常的。
下面佛陀就以他的身衣的比喻来说明。
2、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
阿难,你经常整理自己的衣服,入于大众的过程当中,你的袈裟衣角会有动静,可能吹到别人,那么这个时候,因为衣服的这种动摇,微风会拂到别人的面。
你这边开始整理衣服的时候,你不小心,衣服披上的时候,这个衣角带来的这种微风,吹到别人的脸上面。
3、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
这时候出现的微风,到底是哪里来的?是从袈裟的衣角当中来的?还是出于虚空当中呢?还是从别人的脸上而来的吗?
4、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
阿难如果你说这个风来自于袈裟的话,那你就穿上风了,穿上风的话,你衣服就不能穿了,这样的话,身体都没有衣服了。因为身上披上风,衣服被刮走了,有这个过失。
如果是袈裟角来风的话,那袈裟已经变成了风了,这样的话,你都已经披上了风了,不是袈裟了。那这些衣服肯定会吹走的,一定会离开你的身体了。
5、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
我现在正在大会当中,穿着这个衣服,法衣垂着,给大家正在说法,但说法的过程当中,阿难以你为主的你们,可以看看我的衣服,实际上我的衣服并不是风,风在哪里?
我披的是袈裟,并没有是披风,这是你们亲眼可以看到的。如果我真的是披着风的话,我佛陀身上也是没有衣服,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身上还是有衣服的。
6、不应衣中,有藏风地。
那除了这个以外,我的衣服里面藏着一个风,有必要的时候它们出来吹到别人的脸上,那也不可能这样的。
所以没有任何道理说我的衣角也好,袈裟也好,它们带来的这个风,因为它不是风,它怎么会是带来风呢?你刚才说别人的面上吹的风,来自于袈裟的这个说法,就没有依据的了,没有什么依据的。
这是第一个方面的分析。
7、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
第二个方面的分析:
如果你说吹到别人的脸上的风,是生于虚空的话,那这样的话,当衣服不动的时候,旁边的人其实他也是处于空中的,那为什么不吹到别人的面上呢?
如果风来自于虚空当中的话,当你的衣服不动的时候,为什么就不会出现这个风?为什么就不会吹到别人的面上?
8、空性常住,风应常生。
而且这个空,实际上它是无为法,它是常住的。如果风是空当中产生的,可以说是能生,依靠空可以产生的,那这样的话,风应该长期产生。
因为空是长期住的,那风长期都是应该有。比如说我们经堂里面的话,中间的虚空还是一直在,因为这里有虚空的原因,只要有能生的话,所生是可以有的,那这个经堂里面,天天都吹风,不管是有衣服、没有衣服,这个没有关系;开窗户、不开窗户,没有关系。
9、若无风时,虚空当灭。
如果没有风的时候,那虚空也已经灭了。
因为是虚空当中产生风,它们两个有观待的关系、能生所生的关系,所生的风没有的话,能生的虚空也没有了,那没有风的时候,虚空就已经灭了。所谓的儿子没有的话,那父亲的这种安立也不可能有的,所以虚空应该是要灭尽。
10、灭风可见,灭空何状?
我们一般常识当中,灭这个风的话,是可以的,风平浪静,好像风都已经停下来了,但是你说虚空已经灭了的话,这个是怎么一个状态呢?
如果它们两个之间真的是有观待的关系的话,你可以说是风灭了,这个可以说,我们大家都能发觉得到的。但是虚空怎么灭?很难解释的。
11、若有生灭,不名虚空。
如果有生和灭的话,那肯定不是虚空了。
虚空是无生灭的无为法,它没有生灭,才是虚空。所以如果虚空有生灭的话,那就不会是虚空。
12、名为虚空,云何风出?
虚空是什么都没有的东西,无碍的法叫做虚空嘛,这样的话,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当中怎么会是产生风呢?那风怎么出来呢?
这是第二个观察,从虚空当中产生风的说法也是没办法观察的了,没办法有依据的了。
13、若风自生被拂之面,
第三个观察:如果是风是来自于刚才那个被吹风的人的面上而来的话,那也不合理的,为什么?
14、从彼面生,当应拂汝。
如果风来自于他的面孔当中,那应该吹到你了,因为他面上自己对自己吹也不可能的,他的面上出现风的话,那周围的人,包括阿难你在内,会吹到你的脸上,有这个过失嘛。
15、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而且你自己正在整理衣服,如果风来自于别人的面的话,那怎么会倒吹到别人的面上呢?
如果风来自于别人的面上的话,你正在整理衣服的时候,这个风应该吹到你的脸上,但是实际上这个风只吹到别人的脸上,为什么呢?风来自于他自己的脸上,又为什么返回吹到他自己的脸上?这个也是说不过去的。
因为你整理衣服的原因,而且这个风是来自于他的面上,那为什么这个风倒吹到他的脸上?风向就有问题了,这个肯定不合理的。
16、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曾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
你接下来应该详细的去观察一下,实际上这三个方面——你正在整理你的衣服,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风吹到别人的面上,别人的面属于他的;第三个方面,虚空是寂然的,它的本体一直是无生无灭的,从来是没有什么流动过的。那这样的话,衣服是一个,别人的面是一个,还有虚空,这三个方面其实是很难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话,风到底是来自于什么?怎么会是吹到别人的面上?”
17、风空性隔,非和非合,
风和虚空这两个,其实两个本性是它体的,因为风是动摇的,虚空是静止的,它们两个的本性完全中间有隔阂的,不可能是一体的。这样的话,它们怎么会和合而生呢?
空大和风大的话,一个是动摇的,一个是不动摇的;一个是有生灭的,一个是没有生灭的,风本体和虚空的本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性,那怎么会是它们两个和合而产生一个因缘?怎么会是这样,这个也是很难的。
一般“诸法非因缘生”的原因也是这样的,为什么不是因缘生呢?其实前面说的是未经观察的,如梦如幻的这样的一种因缘产生,如果真正去观察的时候,这个也没办法产生的。
18、不应风性 ,无从自有。
那这个风的本性是不是没有什么因缘,自然而产生呢?也不是。自然产生的话,恒常有,恒常无的过失,肯定也是没办法的,所以非自然产生。
19、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如来藏当中的这种风,真正的本性实际上是空性的。性空实际上可以产生风,它们两个可以说是清净本然、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周遍于整个法界。
20、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虽然它周边于整个法界,但是我们十法界的众生懂不懂呢?也不一定的。十法界的众生随着自己的心的力量,所接受的都完全是不同的。
缘觉面前的风和菩萨面前的风、凡夫人面前的风、六道众生面前的风各自都不相同的,完全都是不相同的。随着众生的心,这个风确实是不相同的。同样吹一股风,可能每个人带来的快乐和带来的痛苦,完全都是不相同。
21、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
比如说你阿难,因为你微微的动了一下法衣的原因,然后就出现了微风,其实这样的风在哪里都有,已经满国土的世界了。
如来藏当中的四大的本性,遍于所有法界的原因,阿难他在任何一个地方,他拉动他的衣服的时候,风都会这样的吹。
22、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它是已经周遍整个世间,那怎么会这里是有边际,那里没有边际,有这样的吗?是不可能的。所有的世界都周遍了,只不过是循着你自己的这种业,会发现各种不同的。
实际上这种风无处不在,只不过认识和不认识而已。
23、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世间人的无知,因为迷惑,迷惑什么呢?或者是因缘而产生的,或者是自然性产生的。实际上这些全部都是我们的分别念、妄想揣度的,不是真实的。只要是有言说,有分别,有戏论的话,实际上这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