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落万念迹 > 勤勤拂

囤教证(451-500)

创建日期:2021-08-17

  囤教证(451-500)

  451、Z、最胜妙法身,一切莫能见,教化众生故,导师为示现。------《华严经》

  如来的法身依靠分别念无法见到,但是为教化众生的缘故,导师佛陀方才示现色身。

  452 、D、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禅宗

  当念头死亡,法身才成活。

  453、Z、在于生死世,世法不能染,如莲华妙色,尘垢所不污。------《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就像非常美丽的莲花,虽然身处淤泥,但不会被淤泥尘垢所染污。

  454、W、闻法之财富,世间最第一,多财不知义,智者说贫穷。------《正法念处经》

  听闻佛法所获得的财富,是世间中无与伦比的,倘若具足世间财富却不解正法的真意,在智者看来,也仍是贫穷者。

  455、S、上顺圣心名法供养。------慧远大师

  顺应圣者的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心与圣者的心相顺应,那么这就叫做真正的法供养。

  456、Z、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华严经》

  供养分为上、中、下三种,下等供养是财供养,中等供养是承侍供养,上等供养是法供养。

  457、S、说世俗行,是不了义。宣说胜义,是为了义。。。善巧文句,是不了义。甚深难解,是为了义。------《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有些善巧文句,就像现在所谓的“心灵鸡汤”,是为引导众生而暂且宣讲的浅显易懂之理,只是善巧方便,此为不了义;而那些非常甚深的,如中观的般若波罗蜜多,宁玛派的光明如来藏等,此为了义。

  458、Z、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中论》

  诸法真正的实相是什么?即心的行境已断灭,用言语无法诠说,并没有可以认定、描述的实相。

  459、Z、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中论》

  实相的五个特点,即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不异和无分别。

  460、R、若见闻如来,恭敬及供养,所植诸善根,无量不可称。------《华严经》

  如若见闻如来身相,且恭敬供养,所带来的善根不可估量,也不可思议。

  461、W、我般涅槃后。其有众生以众宝物供养舍利。乃至一称南无佛。一礼一旋一合掌业一花供养者。令彼一切随于三乘得不退转。------《大乘悲分陀利经》

  我涅槃后,如有人以各种宝物供养舍利塔,乃至称念一句佛号,对佛像礼拜、转绕、合掌,或是一枝花或一根香等微不足道的供养,则于三乘中不退转。

  462、C、财供世事,未足可珍。法供出世,故为最胜。------窥基大师

  财供养是世间的善法,并非最为珍贵的;而法供养是出世间的善法,因此最殊胜。

  463、 F、佛众经要义,圣师之言辞,传佛之典籍,最利益于世。------《佛本行经》

  佛陀所传的经典,传承上师的言教,以及诸大德所造的论典,对世间众生的利益是最大的。

  464、 F、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大方便佛报恩经》

  佛是依靠法而产生的,佛的来源就是法,法是佛母。

  465、Z、诸欲供养佛世尊者,当修三法。一者发菩提心。二者护持正法。三者如教修行。天王当知。若能修学此三法者。乃得名为真供养佛。------《大般若经》

  如果想要供养佛陀,应当修持三种善法:一是发菩提心,二是尽心尽力地护持正法,三是如理修持自己所得之法,这便是真正的法供养。

  466、Z、正慧坚固,不被魔摄。------《缁门警训》+永嘉禅师

  如若智慧坚固,则既不会被魔所转,也不会被邪见所转。

  467、 F、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俱舍论》+世亲论师

  释迦牟尼佛的妙法有两种,一个是教法,一个是证法。真正的教法,是通过文字语言获得正法,比如听经闻法、讲经说法;而真正的证法,是通过修行,如理如实地获得前辈大德和诸佛菩萨心相续中的智慧。

  468、R、若欲忏悔灭诸罪者,当勤读诵方等经典,思第一义。------《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所有小乘自宗的戒律很难得以忏悔清净,但在大乘中,能通过勤加读诵大乘经典清净罪业,以此便能救护一切毁禁众生。

  469、L、轮回虽极苦,痴故不自觉。众生溺苦流,呜呼堪悲愍!------《入行论》

  轮回虽然是很痛苦的,但因众生太愚痴,一直沉溺于其中,不能真正认识轮回之苦,反觉得自己过得快乐无忧,这是极其可悲的。

  470、Q、千俱胝劫中,智者勤修定,所生胜觉慧,不如护我法。------《地藏十轮经》

  智者千百万劫当中修禅定所产生的觉慧,功德非常大,但是这个功德不如“护我法”。护什么样的法呢?我们闻思修行,就是护持如来的正法。

  471、X、贤善上师虽欲恒不离,听受正法然却定别离。------《窍诀宝藏论》+无垢光尊者

  任何一位贤善的善知识,不论我们多么不想离开他,也总会有分别的一天。那时,为上师建佛塔、建博物馆、安放上师的遗体等等,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将上师传授的正法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472、C、财施如灯,但明小室。法施若日,远照天下。------《万善同归集》

  以财物供养及布施,其功德就如同一盏小灯,只能照明自己的屋室。但倘若能做广大的法布施,则能如太阳般照耀天下。

  473、Y、以闻法故,心得调伏。以调伏故,能断无知流转之闇。------《正法念处经》

  听闻佛法可令我们的心得到调服,心调服后,就不再流转于轮回,不再住于不知取舍的无明黑暗中。因此听闻佛法的功德的确无量无边,这是佛陀亲口所说的金刚语,也应是大家坚持听闻的主要目的。

  474、F、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华严经》

  如果无人说法,虽然极具智慧,但也很难通达,所以传播佛法确实很有必要。

  475、R、若见世间无正见,常依一切邪见住,方便为说甚深法,悉令得解真实谛。------《华严经》

  如果世间丧失正见,充斥着邪见,那么若以讲经说法来宣说甚深的大乘佛法,则会让很多人认识到真实谛。

  476、R、般若之威德,能动二种人,无智者恐怖,有智者欢喜。------《大智度论》

  般若空性的威德力能震动两种人:一种是没有智慧的人,甚至连“因果”、“次第”概念都没有的人,他会无比惊愕:“那怎么可以?”因此常怀恐惧;另一种人是有智慧的,他通过智慧观察,发现“确实一切万法的本体是空性的”,于是欢喜趣入,最终获得证悟。

  477、J、具足无量诸功德,无师独悟诸法界。------《大集经》

  佛陀具足无量的功德,到最后现前菩提的时候,独自开悟法界的本性。

  478、F、法性无作无变易,犹如虚空本清净。------《华严经》

  真正的法性没有勤作、没有变化,就像虚空一样本来清净,这是无为法的法相。

  479、N、能仁自性身,得诸无漏法,一切种清净,彼自性为相。------《现观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中讲到自性身具有三个功德,是得无漏的法门、得清净的法门、得断除一切障碍的法门,这就是自性身的法相。

  480、R、如人持尺量虚空,复有随行计其数,虚空边际不可得,如来境界亦如是。------《华严经》

  如果有些人想衡量虚空,衡量完了以后,有些人开始计算它的结果,那虚空的边际,最后谁也没办法得到。从古到今,谁也没有说虚空的边际是这样的、那样的。如来本性身的境界跟这个一模一样,这是无量的功德,用虚空来比喻。

  481、P、譬如人得伏藏财,持以富他不独用,世尊得法无尽藏,愿为众生分别宣。------《佛本行集经》

  世间人得到一些宝藏的时候,他不一定给别人,可能他自己独自使用,而佛陀完全不是这样的,他无尽的法藏都会为众生分别宣说。

  482、Y、犹如随意珠,能现无量色,此色非真色,诸佛亦如是。------《华严经》

  如意宝珠,这里是说随意珠,能显现无量色,但其实这些色不是真正的色,佛陀也是这样的,不管报身也好、化身也好,在我们面前显现各种各样的身相,但实际上真正的本体就是前面讲的本性身或者法身。

  483、Y、依法身有报,从报起化身,此为根本佛,余皆化所现。------《入楞伽经》

  先从法身起现报身,然后从报身起现化身,真正的佛是刚才讲的法报化三身,其他的都是幻化的、显现的。

  484、H、何者缘生则无生,不具彼生之自性,何依缘起则空性,若知空性不放逸。------《无热恼龙王请问经》

  任何一个法如果是依靠因缘而生那必定是无生,因为并不存在具有自性的生,所以任何依靠因缘聚合而现起的法必定是空性,而菩萨了知这一空性的道理后,他的行为就不会放逸。

  485、W、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大般涅槃经》

  我本身与本性身、法身无二无别,但是为了随顺世间还是示现入胎。如果佛陀以其它的化生、湿生方式而降世,有人会诽谤,说“这不是真正的人”,佛陀为了断除这些诽谤而以化身形象入胎。

  486、Y、于少日月学,胜他多年岁,所得诸技艺,成就悉过人。------《佛本行集经》

  佛陀年少的时候,他所有的知识胜过其他人,包括提婆达多在内的五百释迦族童子。比如射箭的时候,其他释迦族的孩子只能穿过一两个铁锅,但佛陀一次可以穿七个。如此等等,各种的技艺远远超过他们。确实佛陀很厉害,这是精通工巧明。

  487、R、若自相续增学问,昔过己者成同等,昔同等者居其上,最终获得极无上。------《二规教言论》+麦彭仁波切

  有智慧的人通过精进和努力,相续中的学问再再增上,以前胜过自己的,现在与他平等了;以前和自己平等的,现在已经超越他了;最终自己获得无上的佛果。

  488、R、如是观三界,无常无有主,众苦常炽然,智者岂愿乐。------《佛所行赞》

  三界一切的法实际上没有主人,全是无常的,因为无常的缘故,痛苦经常燃烧我们,有智慧的人怎么会对轮回法产生兴趣呢?对世间的任何一个法,不管是荣华富贵,还是崇高美满,终会有无常。所以不要对轮回的有漏法特别抱着希望,包括你的感情、财富、名声、相貌,虽然今天拥有,但再过一段时间就不一定了。

  489、Z、众生以利益因缘,便相亲爱。无有决定。------《成实论》

  实际上不管什么众生,主要是以利益为因缘,彼此间关系非常亲密、亲爱;如果没有利益,可能你们之间也会有一些怨恨,所以是没有决定的。

  490、F、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金光明经》

  法身和色身之间的关系,佛的真法身像虚空一样,虚空当中不同的物品显现各种各样的,相当于水月。大家都知道水月在不同的水当中会显现不同的月形,所以色身应该是所化众生的不同。如果所化众生是清净的,像一地菩萨以上,在其面前会显现报身的各种各样的形象;如果是不清净的所化众生,在他们面前会显现化身的种种形象。

  491、W、无善不集,无苦不行,皆集一切诸佛功德。------《大智度论》

  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任何善法没有一个不积集的,任何苦行没有一个是不行的,最终变成这样的佛的功德。

  492、T、头目手足等,难舍悉能施,无量无数劫,专求佛菩提。------《华严经》

  无量无边的劫当中舍弃自己的头、眼睛、手脚、自己最珍贵的身体,在这样漫长时间当中一直求佛果。

  493、D、大悲力故,堪忍众恶,不染生死,亦无疲厌。------《大宝积经》

  如果有了恒常的大悲力,那他不会惧怕“众恶”,他能堪忍各种恶缘,生死轮回对他不会有染污,也不会有疲倦性。

  494、F、法身功德业,一切无能知,不可以形类,言辞巧宣说。------《入大乘论》

  因为法身的功德没办法了知,也不可以用形色、推理、类别、言辞来宣说,这些都没办法宣说。

  495、 R、如来法身不思议,无色无相无伦匹,示现色身为众生,十方受化靡不见。------《华严经》

  如来的法身不可思议,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颜色、没有形相,没办法比;实际上,色身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他为了所化众生,十方世界的众生都无不见。他的幻化,十方世界都可以见得到,其实这也应该是一种不可思议。

  496、W、无常定有损,有损定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中观四百论》

  为什么苦呢?在三大苦当中讲行苦的时候,说有时候觉得好像世间中没有痛苦、很快乐,但只要是无常的,肯定有损,只要是有损就不会有快乐,所以凡是无常皆是痛苦。

  497、S、三界无安,皆是大苦。凡夫倒惑,横生乐想。------《百喻经》

  三界当中没有什么快乐,都是大苦。但凡夫颠倒,常生乐想。

  498、S、胜诸有情心,及断智为三,当知此三大,自觉所为事。------《现观庄严论》
      “大断”,就是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大智”,即证悟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大心”,具有遍于一切众生的大悲心,大心、大智、大断,唯一佛陀具足这三大功德。
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自然觉悟的佛果,也即证悟一切万法的真相、断除自相续所有的烦恼障和所知障、于自相续中具足遍于一切众生的大悲心。

  499、Y、一切法本性,先应自能见,何故此眼根,不见于眼性?------《中观四百论》

  一切万法的本性就如名言中水具湿性、火具热性一样,在不观待的情况下自性成立,所以,如果胜义中眼根的见性成立,它应该先能见到自体。但眼根为什么不能见到自体呢?如果见有自性,就应该像火不离热性一样,不仅能见他法,而且也能见到自体,但眼根并不能见到自体。

  500、S、是故聪智者,谁贪如梦身?如是身若无,岂贪男女相?------《入行论·智慧品》

  有智慧的人谁会贪执梦一样的身体呢?真正以智慧来观察的时候,这个色身根本不存在,如果没有色身,你怎么还贪男相、女相呢?

上一篇:囤教证(401-450)

下一篇:囤教证(501-550)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