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6卷71下笔记

创建日期:2024-01-19

  民俗学-楞严6卷71下笔记

  卷六

  16安立道场

  16、2道场前行,先断心淫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71场下部

  1、为什么在这里首先讲断除邪淫、戒淫?有二个原因:

  一个原因“万恶淫为首”,所有的恶当中,淫毁坏根本,如果犯了淫戒,淫戒守不好的话,包括定学、慧学,以及其他种种出世间的功德和世间的功德都没办法。

  还有一个原因,这部经典主要是阿难尊者和摩登伽女之间的一个因缘,佛陀才开始宣说的。所以这里讲,如果能断淫、淫戒守的很好,就非常容易成就。

  2、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佛陀告诉阿难,你说为什么我把摄心称之为戒呢?

  因为佛陀刚才讲了,摄心的名字叫戒,有了戒就有了定,有了定就有了智慧。它是这样一个次第。原因是这样的,下面用四个方面进行宣说。这以上应该是总的概要,下面分四个科判。首先是断淫的戒律。

  3、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如果世间六道一切芸芸众生断了淫心,则不会随着生死轮回的相续不断流转。如果众生淫心断了的话,就不会在三界轮回的生死当中流转。众生首先要断淫。

  这里“其心不淫,其心不杀,其心不盗”,全是讲的“心”,藏文当中章嘉国师翻译的是:“如果不断淫、不断杀、不断盗。”

  如果心上安立,邪淫的心要断除的话,是很高的境界,它属于菩萨戒方面。因为声闻戒主要是有为的身体为根本。原经文当中不知道到底是心上安立的,还是整个身心都可以安立?身心都可以安立的话,这个淫戒就比较粗大,如果仅仅是心上面安立,那心里面连梦中都不会产生淫心的话,境界要很高了。

  4、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阿难你们准备修三昧定,本来就必须断除障碍、尘劳、尘垢这些生死轮回流转的因。如果你淫心不除的话,这个障碍没办法除,那么在轮回当中,就没办法解脱。要修禅定的话,一定要断除淫为主的尘劳。

  5、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有些人闻思修行的智慧非常不错,禅定的境界也已经现前,但是如果没有根本上断除邪淫,将来他一定会是落入魔道当中。这个是非常可怕的,智慧有了也是救不了他,禅定有了也是救不了他。

  这里面只是说淫,藏文当中有时候把它翻译成邪淫,邪淫一般在家人的戒律可以讲。如果淫的话,那范围就比较广,包括出家戒律守的,所有的淫行全部断除。

  6、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如果没有很好的守持戒律,没有断淫的话,有禅定还有智慧,上品者很有可能会变成魔王。禅定和智慧比较中等的人呢,他可能最后转生到魔的平民当中。禅定和智慧比较下等,最后就变成了魔众当中力量比较弱小的一些魔女。

  他们都有自己各自的徒孙徒弟,都有各自的眷属,而且各个都不知因果,都非常傲慢,自己非常自信地说自己依靠这种方式成就了无上之道。

  7、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佛陀说,我灭度以后,末法浊世的时候,有诸如此类、许许多多的魔众炽盛于这个世界当中,他们统治整个世界。

  他们不会说断除贪心,要广行贪欲,还称自己是善知识,令很多很多的众生落入贪爱和邪见的坑里面,最后让他们失去了真正的菩提之道。

  8、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阿难,你要教后人修持三摩地的时候,应该先教诫他们断除淫心,所有传承的如来共同称这是第一决定、非常清净圆明的教诲。

  9、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

  阿难,如果你不断淫心,修持禅定是无有是处,很难的。

  就像世间蒸煮砂子和石子,想把它做成很好吃的饭,即使经百千劫,也不可能变成真正的饭。不管火锅也好,砂锅也好,什么样的方式,怎么样煮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煮砂子或石子,它们不可能变成食物,为什么呢?因为它只是成为热砂或者热石,可以这么说。

  10、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

  为什么呢?它的材料不是饭,不是菜,不是米,它的本体是砂子。

  同样的道理,自相邪淫烦恼的本体说它是智慧的因,那是不可能的。烦恼不是菩提,否则石子或砂子做成饭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烦恼即菩提”,是从最高境界来讲,如果认识烦恼的本体的话,才是菩提。显现上是烦恼,但烦恼早已转成真实的菩提,在那个时候,自相的贪欲也没有,自相的嗔恨心也是没有。

  11、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

  如果依靠邪淫的身体和心来求得殊胜的佛果,那是很难的。即便你获得了一个比较好、微妙的开悟、领悟,但实际上它还是淫心的根本。它本来不是成就的因,它是六道里面三恶趣的因。所以依靠这样的因,根本不可能获得解脱,不可能的。

  如果贪欲的本体没有转,直接认为贪欲就是成就,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当然贪欲的本体是解脱的因,但是很多人很难悟到这么高的境界。

  12、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如果依靠淫心,如来的涅槃怎么能修成呢?根本无有是处,根本不可能的。

  13、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如果断了淫心,解脱是有希望的。把淫心的根本从细微上断除,身体的各种非法行为,心里胡思乱想这些,同一个时间断掉。那个时候的“断”,所谓断空也好,能断所断也好,这些也是没有的,如果达到这种境界,没有任何执着、无漏的境界,佛的菩提还是有一定的希望。

  14、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以上的话是佛陀所说的,佛陀所说的这些道理可以称之佛教,可以称之为佛所说。如果没有这样,“邪淫有很大的功德,淫心是真正的功德。”这不是佛所说的,是魔王波旬他所说的法。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6卷70下+71上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