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9卷103上笔记
19魔境五十
19、4魔境五十,受阴十魔
19、4、7受十魔七,慢魔入心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氎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03场上部
1、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
接下来佛陀讲到,在这样禅定当中的善男子,或者说善女子,这样的修行人,见到色蕴已经消了、已经尽了,受蕴更加明白、清晰。
2、自谓已足,
自己说现在已经满足了。
3、忽有无端大我慢起,
忽然无端的,自己产生了什么呢?我慢,主要是我执很强的一个萨迦耶见的我慢。
4、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
然后次第的产生了,比如说觉得别人不如我的傲慢,对平等的人产生的过慢;对超越自己的人,产生慢过慢;自己本来没有功德,却认为自己得到了的增上慢;自己很下劣,根本不值得傲慢,比如说特别下贱的人,他有他的傲慢,这种卑慢。在邪见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慢,叫做邪慢,比如说不信因果,或者说有常见、断见的这些慢。
5、《俱舍论》中讲了七慢。
丁五、慢之分类:
七慢九慢摄三中,以见及修而灭尽,
修断杀等缠灭爱,我慢不善之恶作,
圣者不会明出现,因由见疑增长故。
若问:只有见才有分类吗?不是,慢也有七种分类,即傲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七种。接下来,对这些慢进行逐一辨别:
(1)心里想与下者相比我更胜一筹的自满之心为傲慢;
(2)认为我已胜过了与自己同等者,为过慢;
(3)认为在其他殊胜者当中我更高一筹为慢过慢;
(4)认为近取蕴为我,即是我慢;
(5)本未获得功德却认为已获得,为增上慢;
(6)认为自己与特别优秀者比起来略显低下,为卑慢;
(7)本得到的不是功德而是过患,反而认为获得了功德,此为邪慢。
6、一时俱发。
那么这些傲慢,在一个时间当中同时产生,或者在一个人的相续当中,这些慢都已经产生。
7、心中尚轻十方如来,
那么有了傲慢心的话,他就轻毁,轻毁什么呢?十方的如来。东南西北、四方四隅、上下的十方如来,他会轻毁、诽谤、轻视。
8、何况下位声闻缘觉。
这样的话,菩萨更不用说了,十方菩萨肯定会轻毁的——更何况说佛菩萨以下的声闻缘觉。更不用说我们世间的天龙、鬼神或者人类,这些都是更不用说了。
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把佛法、上师、僧众放在眼里,自以为是,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
9、此名见胜无慧自救。
这种慢魔叫做,觉得自己的见解很超胜,没有智慧而去自救邪知邪见。
10、悟则无咎,
如果你提前知道:“我有什么傲慢的,我可能着魔了”,这样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11、非为圣证。
你知道它并不是圣者的证悟相。
12、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
如果你把它作为圣者的一种解脱或者证悟的话,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于你的心。
先是非理作意,慢慢变成魔,最后有头有相的魔众入于你的心。不一定非要外面有个可怕的、有形象的魔王,傲慢慢慢坚固了,功德没办法生起来,已经对修行有障碍了,这个时候魔就起到作用了。
13、不礼塔庙,摧毁经像,
所以大傲慢魔入于心,那它做了什么呢?不礼佛塔、寺庙,还有摧毁佛经、佛像。
14、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氎华。
甚至在施主面前说:“这些经书、这些佛像没有什么意义。佛像只是金子、黄铜、土粉、树木;佛经也只是树叶、棉布”。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纸。
15、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
“我的肉身是真正的佛,这是真常在的,你们不恭敬我,不给我顶礼,反而崇拜那些土粉、树木,这实在是太颠倒了”。
那些人真的着魔了,对佛经、佛像都不去供养、恭敬。为了赚钱、各种目的,欺骗人。
16、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
对他深信不疑的这些信众,因为听从他的胡言乱语,开始诽谤佛法,摧毁佛像,埋在地里面。
17、疑误众生,入无间狱。
确实让很多的众生怀疑佛法,误入歧途,入于无间地狱,今生来世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业。
18、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些人也失毁了正定,从而沉沦、堕落,非常可怜的。
19、佛经为什么有加持?佛像为什么有加持?它不仅是一个四大组成的东西,它的背后有历史的价值,有文化的价值,有宗教的价值,还有信仰的价值,还有诸佛菩萨谛实语的加持力的价值,有很多很多眼睛看不到的、更深层次、多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