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注6]《大般涅槃经》,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卷第九/如来性品第四之六:
善男子。如来之性实无生灭。为化众生故示生灭。善男子。如此满月余方见半。此方半月余方见满。阎浮提人若见月初皆谓一日起初月想。见月盛满谓十五日生盛满想。而此月性实无亏盈。因须弥山而有增减。善男子。如来亦尔于阎浮提或现初生或现涅槃。现始生时犹如初月一切皆谓童子初生。行于七步如二日月。或复示现入于书堂如三日月。示现出家如八日月。放大智慧微妙光明。能破无量众生魔众。如十五日盛满之月。或复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自庄严而现涅槃喻如月蚀。如是众生所见不同。或见半月或见满月或见月蚀。而此月性实无增减蚀啖之者常是满月。如来之身亦复如是。是故名为常住不变。复次善男子。喻如满月一切悉现。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泽水中若井若池若瓫若鍑一切皆现。有诸众生行百由旬百千由旬见月常随。凡夫愚人妄生忆想言。我本于城邑屋宅见如是月今复于此空泽而见。为是本月为异于本。各作是念月形大小或如鍑口。或复有言大如车轮。或言犹如四十九由旬。一切皆见月之光明。或见团圆喻如金盘。是月性一种种众生各见异相。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 Khenpo Sodargye 译
为什么尔时生起极喜呢?
于法及众生,彼事胜佛陀,
获得平等心,故彼极喜胜。
于蕴等一切法证得平等心,同样于一切众生、众生之利益事、殊胜佛陀之法身获得平等心,获得这四种平等的缘故,那种菩萨的极喜超胜。如是现证法、自、他、佛陀也是于法界自性中无别平等的缘故,了知法之自性而无有轮回畏惧,也不分别他利是自利之外,现见成办众生利,自己成为一切众生之依处,了悟与佛地接近,生起极度欢喜。
生大喜悦彼,意乐亦清净,
精通余出离,于此当了知。
应当了知,胜义菩提心具有生之义、广大之义、喜悦彼之义、意乐也清净之义、精通其余之义、出离之义六种。这是略说。
下面分别解说其义:
信解法种子,般若母中生,
禅定生乐胎,悲育之乳母。
1、生之义:有四种,与世间由胎中出生同理,信解胜乘法的种子,从波罗蜜多之最——证悟一切法空性般若波罗蜜多母中产生,一缘心禅定中所生的轻安之乐如无过之母胎,大悲防护声闻涅槃险地的善法犹如抚育的乳母,由这四因中产生即是菩萨之生。
为成十大愿,当知是广大,
长难不厌倦,当知是欢喜。
2、广大之义:声闻为自利发心,而菩萨为自他二利发心,为成就十种大愿的缘故,应当了知它是广大的。十大愿:供养诸佛、受持妙法、示现身体、趋入佛土、圆满波罗蜜多、成熟众生、修行刹土、随同菩萨行境、诸行有义、得大菩提,这十大愿包括了十万无数愿。那些愿也是以无尽十处之理修行,无尽十处是指众生界、世间界、虚空界、正法、涅槃、佛出世、佛智、一切众生心所缘、佛智之行境界,以及这九种所摄世间相续、法相续及智慧相续界,要了知这十种界周遍无边无穷的时空,涉及同等数的愿力神变记导。
3、喜乐之义:声闻只是喜悦自利而已,菩萨为自他二利,于三大阿僧祇劫长久时间行持别人无法做到的种种难行也不厌倦的缘故,应当知晓是欢喜胜义菩提心。
证悟大菩提,得彼方便智,
当知意乐净,精通余地理。
4、意乐清净之义:声闻仅是断除烦恼障获得自果而已,菩萨证悟清净二障的无上大菩提,也获得佛果之方便智慧的缘故,应当了知是意乐清净。
5、精通其余之义:声闻仅以通达断除三界的遍计烦恼与俱生烦恼而达到预流、一来、不来与阿罗汉地而已,菩萨获得一地等,则自然精通如何获得剩余的其他地自性上上功德之理的缘故,称为“精通余地理”。
作意依安立,知彼分别故,
亦不分别彼,当知为出离。
6、出离之义:离开前地而趋入后地之理地地跨越、出离,如此一地布施度圆满,面见百佛等十二种百数功德等世俗名言中地的法相,依照如何安立,也如是作意,了知地的那些法相也于他处无有,仅是以自心分别而安立,所以也不分别唯心唯思择的那种执著,安住于无分别智慧中,超越一地趋入二地,以此理也当了知其他地即应当了知如此由地出离至地。
戊三、发心之比喻:
当知此发心,如地如纯金,
亦如上弦月,如火大宝藏。
当知如宝源,如海如金刚,
如须弥药王,亦如至亲友。
当知如摩尼,如日寻香音,
如王如仓库,如路亦如乘。
发心如泉水,如雅音大流,
佛子之发心,宣说如大云。
是故功德富,欢喜真发心。
应当了知,信解行地发心最初发起至十地之间的发心,对应二十二种比喻,这是圆满大乘道的要点,对应欲乐等八十无尽法。
1、希求获得无上菩提之欲乐相应的发心,是生起大乘之意乐加行增上意乐波罗蜜多至善巧方便之间的道法与力、无畏、不共法等果法的唯一所依或基础,所以如同大地成为所有草木药粮之所依一样。
2、成为与前面有别能利乐一切众生之善贤意乐无变的发心,如同上品纯金,以烧砍磨来观察颜色与性质也不会变异。
3、以行持波罗蜜多增长二资粮的发心如同上弦月越来越增上一般。
4、此外应当了知,具足能负荷他利之增上意乐的发心如同火,比如火不管有多少木柴,它都能自然燃起。安住加行道暖位,心想当获得从顶位至佛地之间,依思维能获得上面功德,其余论中也说:增上意乐如月,加行以火作为比喻。
这四种是士夫最初发心至胜法位之前。
5、此外应当了知,具足布施波罗蜜多的发心如同大宝藏,也有说大宝藏、海螺、莲花、大莲花等四种和九种的,总之,有无尽的珍宝藏之处产生衣食等尽所有的资具也无有穷尽。同样,以财、法等布施能满足无量有情,菩萨的布施于无余涅槃法界也恒常无尽。
6、此外应当了知,具足戒律度的发心犹如种种珍宝之源泉或来源中产生无量种种珍宝一样,菩萨具戒的发心中能产生(十)地、(十)波罗蜜多、菩提分法、力、无畏等大乘道果的一切功德之无量珍宝。
7、应当了知,具足安忍度的发心如同大海,大海虽为船、鱼、鲸等搅扰,但不会变得混浊,深不动摇。同样,菩萨具安忍度的发心不会以苦行、他害等任何过失等变浊。
8、此外,具精进度的发心犹如金刚,金刚宝不会被水、火、砍磨等所毁,同样,菩萨的发心也不为懈怠之刃所害。
9、具静虑度的发心如同须弥山王无法被四方之风所动。同样,菩萨的等持也不被散乱分别所动。
10、具智慧度的发心如同药王,只要见到或接触或闻气味、口中品尝便能止息风胆涎疾病。同样,闻思修般若能灭除烦恼障所知障的一切疾病。
11、此外应当了知,具四无量的发心如同大亲友,大亲友三时——在人或乐或苦或等舍时都作为助伴不会舍弃,以悲心在人痛苦时能解除痛苦,以慈心在人快乐时能使快乐存留,以喜心令人不离安乐并作为欢喜助伴,以舍心使安乐者不贪安乐、痛苦者不嗔痛苦,内心无有贪嗔,心住本位。
12、具五通的发心如同如意宝珠能出生所需,以眼通见到一切色法并了知死生而知后世,以耳通听到一切音声,以他心通了知众生种种心的差别,以宿命通了知自他的前世阶段,以神境通化现种种身体等示现多种神变,以如此神通力能成办自他一切所欲。
13、此外应当了知,具四摄事的发心如同日轮,就像太阳能成熟种种庄稼一样,以布施摄集具悭吝者而将他们安置于善法,以爱语摄集嗔恨者,以利行摄集愚痴者,以同事摄集我慢者而将他们安置于善法中,或者也可说“总的摄受一切有情”,摄集后安置于善法中令其相续成熟。
14、此外,具法、义、词、辩四无碍解的发心如同乾达婆的乐音。具足四无碍解,众生各自想了知某某法义,对菩萨询问,菩萨的无尽辩才以那些众生各自的语言真实宣说所问之义,使他们心满意足,就像乾达婆乐音,极其悦耳,谁人听到都会心喜满足。
15、此外当了知,具足四依的发心如同国王,国王统辖领土,他的命令,百姓不能别行,由此不失毁。菩萨具足四依,就句与义、人与法、不了义与了义、心识与智慧而言,能不虚耗证悟无误了知如来所说一切意趣之佛语的密意,比如,对国王,如果依止的好,则赐予政权与受用等,因此成为不失毁人之因,如果依止不好,则危及政权与生命而成为失坏之因。同样,如果仅仅依人、句、不了义、心识,则成为失坏依者之因。如果依法、义、了义与智慧,则依者不会失坏佛语之义。
16、再者,具足福慧二资粮的发心如同仓库,仓库里有无量粮食、珠宝等,与彼相应的发心也有无量的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
17、具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发心如同大路,为三世的一切上下众生所行走。同样,三十七菩提分法,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声闻缘觉菩萨都由经此道而趋至各自果位的菩提,应当了知二者相似。
18、应当了知寂止胜观相应的发心如同乘或坐骑般,依靠马、象、车等坐骑负载重荷能达到目的地。同样,心不散乱一缘安住寂止与无误通达意义的胜观双运中所抉择的如所有尽所有诸法之义,无误通达之后能抵至究竟果地。
19、具不忘陀罗尼与无尽辩才的发心如同泉水,众人所用的泉眼不管舀多少都不会干竭,水流无尽。同样,菩萨获得陀罗尼,永远也不忘失、不退失以前所闻之法,以辩才重新广讲多少也不会穷尽。
20、具足所谓“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灭”四法印或四法要的发心,如同悦意的雅音,比如,有些众生因离开亲友、财物等而不欢喜时,有人说“你将遇到亲友与财物”,或者对于担忧生命逝去者说救护生命之语,对于希求某事者说事情顺遂之语等,总之,使人从衰败中得安慰,听到快乐之事圆满的音声,是能令人满心欢喜之音。同样,听到讲说四法要的声音,寂灭涅槃之真实道的法甘露就是这样。耳闻它能远离无边轮回痛苦,得以安慰,证悟真实法的自性与获得永久安乐境,以甘露满足所有具缘之人,令他们生起稀有的喜悦之心。
21、具足一行之道的发心如同大河流,大河流无勤作而行进自然入于大海。同样,八地获得无生大法忍,也就是入定后得一切时分获得无有勤作任运自成无分别智慧时。达到八地的菩萨相续与所为无别平等,融为一味,故称一行道。自己圆满佛陀之法,成熟众生的所为无有勤作任运自成而行。
22、佛子具善巧方便的发心如云,大云中降雨使大地上庄稼等世间万物生长。同样,方便智慧双运的菩萨示现从兜率天降下等至涅槃相之间,出生善趣与清净解脱的种种利乐法。
如是以二十二比喻的方式说明菩萨的发心富有圆满功德,应当以最大的信心欢喜心真实发起殊胜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