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释量成量

逻辑学-释量论成量品14笔记

创建日期:2022-06-15

  逻辑学-释量论成量品14笔记

  1、科判

  《成量品》=甲一、宣说佛为量士夫+甲二、广说彼为量能立+甲三、如是宣说之必要。

  甲二、广说彼为量能立=乙一、安立能立之理证+乙二、摄集彼之一切义。

  乙一、安立能立之理证=丙一、遮破承许无能立+丙二、宣说真实之能立。

  丙二、宣说真实之能立=丁一、欲等顺式依道说+丁二、救等逆式说能知。

  丁一、欲等顺式依道说=戊一、因圆满+戊二、果圆满。

  戊一、因圆满=己一、各自宣说+己二、结尾。

  己一、各自宣说=庚一、意乐圆满说欲利+庚二、加行圆满说导师。

  庚一、意乐圆满说欲利=辛一、真实宣说(53)+辛二、遣诤。

  辛二、遣诤=壬一、遣除修习不容诤+壬二、遣修无边不容有。

  壬一、遣除修习不容诤=癸一、略说(56)+癸二、广宣说

  癸二、广宣说=子一、许心依身无能立+子二、宣说彼者有能害。

  子一、许心依身无能立=丑一、破他宗+丑二、立自宗

  丑一、破他宗=寅一、破许非同时所依+寅二、遮破同时之所依。

  寅二、遮破同时之所依=卯一、破不合理之他宗+卯二、安立自宗合理性。

  卯二、安立自宗合理性=辰一、真实(123)+辰二、他非理(124)

  丑二、立自宗=寅一、真实自宗(126)+寅二、除诤论(127)

  123、甲二乙一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一癸二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一、真实

  由此可决定,随从何行心,无彼则不生,故心依于心。

  124、甲二乙一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一癸二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二、他非理。

  犹如依于心,听闻等功用,心中尔时明,无有相异故,身亦应具德。

  126、甲二乙一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一、真实自宗

  于我具贪故。有情非他引,欲得乐离苦,受生于劣处。痛苦颠倒心,生爱而束缚,

  生因若彼无,其即不投生。

  127、甲二乙一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除诤论。

  若未见去来。根不明不见,如目不明者,不见轻微烟。纵有体微故,有于有无碍,

  如水如金汞,非未见故无。

  2、卯二(安立自宗合理性)辰一、真实:由此可决定,随从何行心,无彼则不生,故心依于心。

  现在这一颗心有没有前因?肯定有。若没有因,就是无因生,这样的话,过失就无量无边。因此,包括不承认前生后世的人在内,都认为心有因。

  那因是常有还是无常呢?若是常有,则有永远不能产生、永远产生等过失。若是无常,则可追问:是物质还是心识?若认为是物质,则可问:是身体还是柱子、瓶子等其他物质?若认为是身体,则问:是整个身体还是部分身体?若认为是整个身体,那身体不全者就不能产生心,或心也应该有残缺,但事实并非如此。若认为是部分身体,如大脑、心脏、神经系统,那就不能正确解释无脑儿、心脏移植后的心态等现象,而且它们根本不具备心识的功德和成分。

  “心依于心”,心的近取因是心,物质只是俱有缘。

  3、辰二、他非理:犹如依于心,听闻等功用,心中尔时明,无有相异故,身亦应具德。

  若不承认现在的心随从前面的心在前世今生熏染的习气而有不同现行,认为仅仅依靠身体产生,就有这样的过失:前世听闻过的论典、思维过的法理、修行过的法要,即生无法显现;今生用心学习过的电脑、唱歌、武术、工巧明等,在搁置很长时间后,于因缘具足时,也不应该很快现前。但生活中却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十多年前用心学习过的东西,现在学习特别容易;前世学过某种知识和技术,即生听闻、读诵等特别轻松。正因为以前所作听闻等功用,在时隔很久后,能于心中明显,那就证明心的近取因是心而不是身。心上熏染的习气、种子复苏了,就像后后种子具足前前种子的能力和能量一样。因此,不能认为心的近取因是身非心。

  为什么以前特别熟悉的知识,中间放了很长时间,后来稍微一回忆,就能显现呢?这是心相续中熏染的习气在因缘成熟时复苏了。虽然严格观察,在胜义中身心都不存在,但在名言中,像河流一样刹那生灭的相续却无欺存在,即或在舍弃肉身后心相续也不灭而有。因此,在因缘具足时,前前熏染的习气就能现前,或者说后面的心是前心串习的相续。

  如果心的近取因不是心而是身,则近取因与近取果在当时无有不同,是一个本性,就像灯与灯光一样,这样的话,身体也应该具有心识拥有的每一个特殊功德。比如,心能回忆前世,以前背诵过的文章现在可以熟练背诵等,在身体上也应具有这些功德。麦彭仁波切举了一个例子:就像瓶子的影子是四方形,瓶子也应该是四方形一样。因此,若心的近取因是身,则身也应具有心的功德,如习气复苏现前所学知识等,但在任何一个人身上,这都不可能出现,所以不能如此承许。

  4、一些研究前生后世的人分析认为,有人能想得起前世,有人想不起,这跟死时的因缘有关。若人死亡的时间比较长,如被水溺死等,就比较容易回忆。而发生车祸、被枪打死等,因为很快时间就死了,回忆前世的比例就比较少。中阴法门中讲,前世跟今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些甚至在身体上也明显呈现前世的特征,有些虽然身体不明显,但在心上却保有前世的习气。

  5、寅一、真实自宗:于我具贪故。有情非他引,欲得乐离苦,受生于劣处。

  自宗对众生在轮回中流转,是如何承许的呢?众生流转轮回的根本因是无明或我执(有时无明指我执,有时无明并不仅指我执)。

  因此,三界轮回的所有众生,并不是他者所派,也不是他者牵引或引领,而是每个众生的欲望————离开痛苦、获得快乐的耽著心,让众生流转劣处,即能形成有漏身体的胎等处所。就像十二缘起所讲的一样,每个众生先有我执,之后因为贪爱自我,而排斥丑恶之境、接受悦意之境,缘此就会不断流转轮回。总之,若有我执、我所执和我爱执,就会流转在痛苦的轮回当中。

  6、痛苦颠倒心,生爱而束缚,生因若彼无,其即不投生

  对方说:如果自己选择胎处,那为什么要选择转生猪狗、穷人等恶劣的胎处呢?因此,应该有上帝、大自在天等在支配。否则,若自己有自由,就不会选择投生到痛苦的地方了。

  驳:若能真正了知下劣是下劣而不贪爱,那的确不会受生到恶劣的胎处或轮回当中。但众生因为无明愚痴,并没有认识到轮回中的一切,其因、果、本体都是痛苦的,在我执、我所执、我爱执等颠倒心态的蒙蔽下,反而生起贪爱,趋入其中。就像贪欲强烈的人步入妓院、猪入淤泥、狗吃不净粪等一样。因此,有了愚痴和贪爱,众生就会束缚在轮回中不断流转。若通过修行断除转生轮回的因,远离了愚痴和贪爱,从此再也不会流转轮回。

  对中阴身来讲,本来他不愿意投生到猪狗、穷人等劣胎当中,但因愚痴和贪爱,缘不可爱的对境生起贪执,就会投生其中。如果真的有自由,他就会转生到清净的地方,但那时根本没有办法。中阴法门和《闻解脱经》中讲:若中阴身要转生善趣,就会在他面前显现无量殿、花园等;若要转生恶趣,在他面前就会显现黑暗的地方,或山洞、茅蓬等不悦意之处。若有智慧,并远离贪爱,则可选择投生之处,否则就会随着业力投生。

  现在个别回忆前世的人说:“我想进入某家,就直接去了。”可能也没那么自由吧!按照《俱舍论》、《阿毗达磨》和中阴法门的观点,处在漂泊不定的中阴阶段,看见男女行淫,若要转生为男,则对女身生起贪心并投入其中,在产生这样的无明烦恼时,自己就昏厥了(相当于睡着了一样,没有感觉),而醒来时已经入胎(或住胎或出生)了。从很多回忆前世的案例也可看出,入胎时自己根本没有发现,否则绝对不会进入旁生的胎中,即使人的胎也是不干净的。

  不要说中阴,就是此生,自己明明知道贪心的对境不好,但在无明烦恼驱使下,自己还是不得不趋入。比如一些夫妻,刚开始都认为对方很美、很好,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不会带来痛苦、不幸,就像中阴身入胎一样,不知不觉就生活在一起了,但后来却发现并不是这样。

  世间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在贪欲和烦恼驱使下,刚开始觉得快乐,后来却痛苦不堪。不过,就像众生已经转生到轮回当中,虽然不愿意在业和烦恼束缚中生活,也不得不承受一样。

  7、寅二、除诤论:若未见去来。根不明不见,如目不明者,不见轻微烟。

  对方说:若心不断延续,我们应该能看见前世从什么地方来,后世到什么地方去,但谁都没有见过中阴身前世从哪里来,后世到何处去,因此这种观点并不合理。

  驳:“根不明不见,如目不明者,不见轻微烟。”对眼根不明的众生来讲,是不可能见得到前生后世的,就像眼目不明的人,比如老人、眼病患者等,连书中的文字、轻微的烟等明显的色法都看不见一样。若眼根明了,比如天人,则能见到一般人类众生根本看不见的中阴身等;就是人类中,有成就的瑜伽士也能见到众生的前生后世,还有人通过观察、推理等也能了知。因此,不能以看不见来否认其存在,而应承认自己的眼根不好。

  8、纵有体微故,有于有无碍,如水如金汞,非未见故无。

  对方说:即便中阴身的身体因为澄清透澈而见不到也有可能性,但他毕竟有形体,那怎么入胎,怎么进入石头、木头等处呢?因为有形体就有阻碍。

  《大圆满前行》中讲:“大成就者唐东加波在一块大石头上修气脉瑜伽时,结果石头裂开成两瓣,里面有一只大青蛙,身体上粘附了无数微小生灵在蚀食,只见它张着黑洞洞的口,苦不堪言。”“大堪布具德护法在德格期间,有一天对弟子们说:‘今天俄达河里出现什么都不要放掉。’许多僧人去河边守候,一直到午后时分,才看到有一段树干随波漂来,于是他们打捞上来,禀告上师说:除了这一截树干以外,其他什么也没有发现。具德护法让弟子劈开这段圆木,众人惊奇地看到一分为二的圆木中有一只大青蛙,身上有许多含生在吃着它。”

  驳:尽管他有形体,但由于极其澄清细微而不像有碍物一样,因此在业风吹动下,他就可以进入母胎、石头等处,而无有任何阻碍。就像水能穿透陶师所做的新瓦罐(即未经烧炼的土罐),水银能穿透金器,阳光能穿透玻璃一样。因此,中阴身、前生后世等隐蔽事,并非因为我们这些平庸的人眼睛看不见的缘故而不存在。

  “非未见故无。”这句话很重要!”

  其实,认为前生后世存在,应该看见,而没有看见的原因,肯定不存在;若三宝有功德,应该看见,而没有看见的缘故,肯定没有……这些推理都是极端错误的,因为没有见到并不一定没有,比如自己的内脏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明天的一切景象也看不到,祖辈也并非全都见过,但他们却存在。而很多愚痴人都把错误的推理当作正理,这是非常遗憾的!

  9、中阴身:又译作中有、中蕴、中阴有。据俱舍论卷十载,‘中有’,即前世死之瞬间(死有)至次世受生之刹那(生有)的中间时期。此‘中有身’即‘识身’之存在,乃由意所生之化生身,非由精血等外缘所成,故又称为意生身;且专食香以资养其身,故称健达缚(又作乾闼婆,意译为食香、寻香);又常希求、寻察次世当生之处,故称为求生;又因其为本有坏后,于次生之间暂时而起,故又称为起。

  释量论成量品科判

  122、甲二乙一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一癸二子一丑一寅二卯二(安立自宗合理性)分二:

  123、甲二乙一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一癸二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一、真实(第14课)

  由此可决定,随从何行心,

  无彼则不生,故心依于心。

  124、甲二乙一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一癸二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二、他非理。(第14课)

  犹如依于心,听闻等功用,

  心中尔时明,无有相异故,

  身亦应具德。

  125、甲二乙一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一癸二子一丑二(立自宗)分二:

  126、甲二乙一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一、真实自宗(第14课)

  于我具贪故。有情非他引,

  欲得乐离苦,受生于劣处。

  痛苦颠倒心,生爱而束缚,

  生因若彼无,其即不投生。

  127、甲二乙一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除诤论。(第14课)

  若未见去来。根不明不见,

  如目不明者,不见轻微烟。

  纵有体微故,有于有无碍,

  如水如金汞,非未见故无。

上一篇:逻辑学-释量论成量品13笔记

下一篇:逻辑学-释量论成量品15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