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现观庄严

现观庄严论4品正等加行29(383-385)笔记

创建日期:2021-11-17

  现观庄严论4品正等加行29(383-385)笔记

  1、《现观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宣说入造论之分支+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乙三、造论圆满之尾义

  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三智+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丁三、广说所得果之功德——法身。

  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戊一、总说修三智相之加行+戊二、宣说次第与同时修之道次第

  戊一、总说修三智相之加行=己一、宣说圆满摄修相之现观——正等加行+己二、宣说各分位究竟之现观——顶加行

  己一、宣说圆满摄修相之现观——正等加行=庚一、摄所修三智之相+庚二、宣说实修加行之现观

  庚二、宣说实修加行之现观=辛一、趋入加行实修之身份补特伽罗+辛二、宣说修行实修加行之自性+辛三、广说彼之差别分支。

  辛三、广说彼之差别分支=壬一、所得功德之差别(384)+壬二、所断过失之差别(385)+壬三、所知法相之详细分类+壬四、所行道之差别。

  384、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一、所得功德之差别;

  摧伏魔力等,十四种功德。

  385、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二、所断过失之差别;

  当知诸过失,有四十六种。

  2、整部《现观庄严论》分三智、四加行、法身八个方面来讲,前面我们已经讲完了遍智、道智、基智,现在正在讲菩萨乘最主要的修行方法——正等加行。

  不住加行和不行加行——在所取方面无有执著叫做不住加行,在能取方面无有执著叫做不行加行,这是《现观庄严论》中最核心的修行。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在有些《现观庄严论》注释中称之为正等加行的前行,但我们按照哦巴活佛的注释,是把它作为加行的差别来讲的。

  3、壬一、所得功德之差别:摧伏魔力等,十四种功德。

  加行功德的本体,即是修行加行所得的果法。听闻、学习、修持、行持这样的般若法门,会获得摧伏魔力等十四种功德,其中第一个是摧伏魔力,等字里面包括了其他的十三种。我们可以分总功德、别功德、特殊功德三个方面来讲。

  总功德(五种):

  第1、远离违缘的功德——蒙受佛陀加持而摧伏魔力,其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真正通达了般若的境界,另一方面通达般若境界的人会一直受到十方诸佛菩萨的加持和护佑,因此魔力对他无机可乘。

  圆满顺缘的功德有两个——

  第2、蒙受一切佛陀以神通垂念。如理如法修持般若的人,时时刻刻受到十方诸佛菩萨以及传承上师的垂念和加持,因为佛陀和传承上师经常加持,一般魔力是不会侵入的,他们完全知道哪一个修般若法门的弟子受到了外魔的危害,那时就马上用神通力来加持,因而得以远离魔力的危害。

  第3、修般若空性的人蒙受十方诸佛菩萨以智慧观照。当他受到魔的违缘时,佛菩萨当下用智慧观照,观照之后加持他令魔缘全部立即消失。

  果之功德——

  第4、迅速趋近究竟圆满菩提。如果我们没有求取、修持般若,就好像一个旅行者还始终停留在原地,不知何时才能获得菩提;有了般若,就好像乘上了快速的交通工具,一直在路上,一天比一天接近目的地,因此说接近菩提果位。

  第5、暂时获得值遇佛陀领受教言、生生世世转生人天善趣、然后以佛法饶益众生、最究竟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等四大利益。

  下面讲差别的八种功德:

  别功德:

  第6、转生他世的对境功德——生于被授记菩提分法等般若兴盛的地方。

  修持般若者会得到转生到某个地方的授记的功德。由于即生当中修持般若,佛菩萨对你授记,将会转生到般若法门兴盛的地方。

  第7、能依道的功德——将圆满一切无漏对治法。要净除我们相续当中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必须依靠六波罗蜜多的无漏智慧,通过修持正等加行,我们能很快圆满地得到这样的对治法。

  第8、所依补特伽罗的功德——成为为他众讲经说法之士。

  由于今生获得了般若法门,那么在以后的生生世世,或者即生当中就能够成为依靠讲经说法来利益众生的大士。

  第9、不受违缘损害的功德——作为佛陀的助伴而不会被魔所转,退失正道。修般若的人以佛陀作为助伴,经常获得佛陀的护佑和加持,所以不会被魔王欺骗诱惑而从真正的般若正道当中退失。

  第10、因法修行的功德——生起不共善根。修般若的人,会生起与其他乘不共的善根。

  比如,在入定时获得如虚空般的境界,出定时积累如幻如梦般的资粮,因此获得了胜义和世俗或智慧和福德所摄的非常广大的善根,而修持其他善法的人不一定能得到这么广大的善根。

  第11、缘差别的功德——一切立誓如愿实现。

  修般若的人,他的一切立誓都会如愿实现。比如他说:“我即生当中想要圆满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虽然这个人好像也不是什么菩萨,但由于愿力不可思议,最后也是可以真正实现的。

  第12、所得果的功德——摄持广大果位。修般若获得的果并不是声闻或人天的果,而是一到十地菩萨乃至圆满无上功德的佛陀果位,因此说果位广大。

  第13、作用差别的功德——以四摄成办有情利益。大乘佛法的威力不可思议,其作用一旦入于我们相续当中,就像种子已经种在肥沃的田地里面,苗芽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最后也会圆满结果一样,我们在求学时可能只是非常普通的在家人或出家人,但依靠般若的加持力将来也完全可以依靠六度利益众生。

  特殊功德:

  第14、圆满般若的功德——在生生世世中完整地获得般若的句义。这是修持般若的最后一个功德。因为修持般若的缘故,他在生生世世中能完整的得到般若的一切的词句和意义。从狭义上讲,这里的“般若”指的是《现观庄严论》;从广义上讲,则包括整个大乘的菩提心和空性法门。

  4、比如在我们云端道场上,昨天讲一个随缘开示,有一万五千多个用户在线,而今天听般若的只有一千四百七十二个,过两天恐怕还要减少……今年我主要讲两门课,一个是般若现观,一个是《六祖坛经》,后者其实也是般若法门,因此很多人都说听不懂。

  5、壬二、所断过失之差别:当知诸过失,有四十六种。

  什么叫做过失(魔业)呢?对修行造成危害、障碍的所断法叫做过失。其分类,依靠自身而发生的有二十种,依靠自身或者他身而发生的有二十三种,只依靠他身而发生有三种,总共有四十六种。下面就分总所断、别所断和特殊所断三个方面来讲这四十六种魔业。

  46魔业=20依靠自身+23依靠自身或者他身+3只依靠他身=20总所断+X别所断+Y特殊所断

  总所断:即前面所讲的依靠自身而产生的障碍般若修学的违缘。

  首先,是对般若法门不恭敬的五种过失——

  从智力的角度而言有两种:

  第1、由于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证悟而执为难以证悟。认为修习般若法门需要经历多生累劫,付出千辛万苦,不是一般人的所为,故而心生怯懦。

  第2、认为由于智慧敏锐、才气十足而容易证悟,傲慢之心,

  从染污法的角度而言有三种:

  第3、以身的染污法——伸懒腰等缮写般若等。

  如果在听法的过程当中所有的身态都不如法,这就是一种魔业。身态不如法,表示对般若法门不恭敬,可以说已经着魔了。

  第4、以心的染污法——贪心等缮写般若等。在听受、缮写、修行般若法门等佛法时,有贪心等的心态。这里的贪等染污心主要是以般若法门为主的整个大乘佛法为对境。

  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我们要尽量保持恭敬心、欢喜心和清净心,而世间的染污杂念要完全放下,至少要在听法的过程中保证心态清净,应该尽量以正知正念来摄持,要观清净心,否则的话,这也是一种魔业。

  第5、以语的染污法——嬉闹等讽诵般若等。我们读诵般若经典的时候,尽量不要夹杂其他的世间语言。

  退失的七种因:

  第6、以相似理由而退失,认为我没有得到授记而背离般若。

  第7、从因大乘道中退失,对大乘道不起信心,就像舍弃树根而寻求树枝一样。

  对大乘的六度法门等不起信心,对没有大乘味道的六度以外的其他法门进行修持的话,这是非常愚笨的。就像一个人舍弃了一棵树的根本,去寻找它的枝叶一样,根本得不到真实利益。

  第8、从品尝果大乘之味中退失,对究竟果一切种智不起信心,如同不向主人乞讨而向仆人乞讨的狗一样,仆人手里是不会有大量的财富的。

  对大乘果法方面的遍智——佛的智慧、佛的无上悲心不起信心,而对一些世间的智慧、世间的同情心等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从像大乘这样的果当中退失非常可惜,以后还是希望在主要和次要、或者果法和因法方面不要混淆。

  第9、从体大乘法中退失,对胜乘不起信心,犹如已经得到大象而舍弃又寻找象迹一般。

  对大乘的胜法生不起信心,但是对一些世间知识、或其他教派而生起信心,从中再去寻找。本来已经得到了大乘,但还要去寻找其他的法门,就像已经获得了大象,但没有认识,还要再通过它的足迹来寻找大象一样。

  第10、从所为之本体中退失,从小乘法藏中寻求所为,如同从蹄迹水中寻觅宝珠一样。

  想从小乘法藏中寻得大智、大断和大心,就好比想从蹄迹大小的水坑里获得如意宝一样,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如意宝只可能藏在大海里。

  第11、从因果之关联中退失,希望从小乘道中获得大乘遍智,犹如以日月宫的标准来衡量尊胜宫的比喻一样。

  第12、从无上特法中退失,认为上下乘相同而不知三身的特法,依次就像执著转轮王与山寨的小王平等、百味佳肴与豆泥平等、如意宝珠与假宝平等一样。

  现观庄严科判

  383、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广说彼之差别分支)分四:

  384、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一、所得功德之差别;(第29课)

  摧伏魔力等,十四种功德。

  385、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二、所断过失之差别;(第29课)

  当知诸过失,有四十六种。

上一篇:现观庄严论4品正等加行28(375-382)笔记

下一篇:现观庄严论4品正等加行30(385)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