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教证(801-850)
801、缘起咒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诸法因缘生,佛说即是因,诸法因缘灭,是大沙门说。------缘起咒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缘起咒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缘起咒
“诸法因缘生,如来说是因”主要是从集谛当中产生苦谛,这是如来说的。整个世间当中,一切轮回的因和果,也就是说苦谛和集谛唯有大慈大悲的如来佛陀用无碍的智慧照见以后宣说,其他没有人宣说,这是轮回方面。
“诸法因缘灭,是大沙门说”,同样的道理,一旦因和缘灭的话,那果也会灭,这是涅槃的果方面的二谛。也就是说,这样的苦谛依靠什么来灭呢?依靠道谛来灭,灭完后现前灭谛,这一点也是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沙门说的。轮回的因果法二谛是佛陀说的,涅槃的因果法二谛也是佛陀说的。
世间所有法全部都依靠各自的因缘而产生,不依靠因缘而产生的法,一个也没有。佛的缘起法,可以讲十二种缘起,有内在、外在的十二缘起,从种子到花果之间的因缘不断循环,只要有因则有果,只要因灭则果灭,不需要有一个实有的相续像河流一样延续下去。
802、W、我为汝示解脱道,当知解脱随自转。
=我为汝示解脱法,当知解脱依自己。
=吾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依自己。
=吾为汝示解脱道,当知解脱随自转。
=吾为汝说解脱法,解脱依己当精进。------《毗奈耶经》
大慈大悲的佛陀为众生开示正道的时候说:大家一定要了知,我只给你们宣说解脱的妙法,即转三次F轮或宣说八万四千法门,但能否解脱完全依赖自己。
803、Z、诸佛无法水冲罪,众苦亲手亦不除。------佛陀
三世诸佛也没办法用水冲洗掉众生的业力,众生无量无边的痛苦佛也无法亲手遣除。
804、Z、自之证悟非移他,说寂法性令解脱。------佛陀
佛陀虽然有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等无量无边的证悟,但也不可能将这些境界直接转移到众生心中,佛陀唯一依靠宣说佛法令众生获得解脱。
805、Z、诸法之空性,亦称为了义;若说生灭等,有情生命等,世俗不了义。------《赞不可思议中观论》
一切诸法之本性——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胜义谛是了义,而生、灭、有情、生命等世俗谛是不了义。
806、X、相合众意乐,我说有二乘。------《无垢虚空经》
相合众生的意乐,我宣说了大乘和小乘,当然密乘也包括在大乘当中。
807、N、乃至心流转,乘边无穷尽。------《楞伽经》
乃至众生的心没有灭尽之前,乘的分类就无边无际,即根据各类众生的根基,便可安立各种不同的乘。
808、F、父母为所杀,国王二所净,境眷皆摧毁,彼人得清净。------《因缘品》
表面上看父母应该杀掉,国王、婆罗门、沙门、眷属都应该摧毁,只有这样此人才能获得清净的果位。其实,“父母”是指行于轮回中的爱取;“国王”是指各种习气的所依或基础——阿赖耶;“二所净”是指婆罗门的坏聚见与沙门的戒禁取见;“境”是指内处及所取能取等八识聚;“皆摧毁”是指以上这些完全遣除;“彼人得清净”指可以成佛。
意思是说,如果任何一个人能将爱、取、阿赖耶和八识聚等全部摧毁,那这个人将获得最高的解脱果位。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秘密,不然你一看到“父母为所杀”,就提着刀把父母杀了,那就造了五无间罪。
809、Y、远离是二边,智者住中道。------《三摩地王经》
远离有无两边的智者才能真正住于中道,其实这也就是究竟的中观。
810、Y、缘取多少,行亦多少,魔业亦尔。------《文殊游舞经》
缘取有多少,行就有多少,同样魔业也有这么多。
811、C、此无何所破,所立亦毫无,真实观真性,见真性解脱。------《宝性论》
在最究竟的时候既没有任何所破之法、也没有任何建立之法,一旦依靠上师的窍诀和自己的信心,真正见到了真实的法界并安住在真实的法界中,这个时候就能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
812、X、心无有心,心之自性为光明。------《般若经》
就像太阳存在,阳光自然会积聚一样,心的自性本来就是大光明本性。
813、H、获得无死胜妙智,故此称谓智慧度。------《般若摄颂》
当我们获得无生无死的智慧的时候,这就是智慧到彼岸,也就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多。
814、P、譬如生盲不见日,非为无日出世间。------《华严经》
虽然天生盲人不能见到太阳,但这并不能说明太阳没有出现于世。一般的凡夫人就像盲人一样,虽然有太阳出现,但一点也见不到;
815、Z、诸有目者悉睹见,各随所务修其业。------《华严经》
有双目的人完全能明见太阳光芒;同样的道理,世间人随着自己的修行力,所得到的结果也完全不相同。圣者和与修行有缘的人就像有双目者一样,他们以各自的缘分和修行境界完全能照见。
816、Y、愚闻空法名,皆生大怖畏。------圣天论师
愚者听到空性法的名称的时候,相续都会生起极大的恐怖之心。
817、Q、浅智见诸法,若有若无相,是则不能见,灭见安隐法。------《中论》
智慧浅薄的人见到诸法要么是有的相、要么是无的相,除了这两者以外,根本见不到非常隐秘的诸法实相,其实这并不能见到摧灭一切见解的诸法实相。
818、J、迦叶,乘即唯一,若证诸法等性即是佛陀,彼亦唯一而非二三。------《迦叶请问经》
唯有一乘而非二三,真正的佛陀唯是证悟诸法等性者;或者说,诸乘法实际上是一个本体,而非二乘三乘,乃至无数乘,了义佛尊也唯是现证诸法等性之智。
819、W、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妙法莲华经》
故佛为众说,无等无别乘。------《入中论》月称论师
虽然佛陀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宣说了无量无边的法门,但实际上就是要通达究竟一乘。
820、Z、智不住三有,悲不滞涅槃。------《现观庄严论》
因为以殊胜智慧彻底断除轮回根本的缘故,从此之后再也不会以业力转入轮回;因为具有圆满大悲的缘故,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像声缘一样耽著寂灭的境界。那个时候就会在不假勤作的境界中,对所有没有证悟净等无二或现空双运境界的众生生起强烈的大悲心,而且这种大悲心并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821、S、世雄真实教,邪宗闻悉惊,魔王怀恼心,人天生胜喜。------《一百五十赞佛颂》尊者摩咥里制吒
世间的雄狮——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真实教言,任何一个邪宗听到之后都会心生恐惧,魔王波旬也会心生恼害,而人天善缘者却会从内心深处生起殊胜的欢喜。
822、Y、由悲故善说,由智而谛说。------《释量论》
佛陀以智慧完全通达一切诸法,所以能宣说胜义与名言的真相;佛的悲心已达究竟圆满,故能为一切苦恼众生宣讲解脱之最胜方便——佛陀亲证的深广法道。
823、R、如是尽生死,此事业无断。------《现观庄严论》
乃至轮回没有空之前,佛陀利益众生的事业就会一直连续不断。
824、Z、珠宝衣食灯乘等,广行利众现无情。------无垢光尊者
佛陀会显现各种各样的无情法,如珠宝、衣服、饮食、灯光、车辆等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825、J、今于浊世时,工巧文字相,作我想起信。------《耳饰经》
末法时代的时候我将变成工巧相和文字相来利益众生,当见到它们时,你们应想到这就是佛陀我,从而生起信心。
826、Z、正智慧观察,自性不可得,是故不可说,及说无体相。-----《入楞伽经》
通过智慧来观察的时候,一切万法的自性绝对不可得,正因为不可得的缘故不可说,或者说无有体相。其实,这样的一无所得或一无所见才是最殊胜的得和见。
827、R、是故有智者,不应分别色。-----《中观根本慧论·观五阴品》
从色法的因、体、果等方面进行剖析,最后得知一切色法皆不存在。所以,凡是有智慧的人皆不应对色法贪执。
828、J、究竟本性中,无舍亦无立。-----龙猛菩萨
在究竟本性中,不可能舍弃任何东西,也不可能建立任何东西,因为这些都是住于一边的见解。其实,最究竟的中观见解必须远离四边。
829、Z、终日作而无作,虽无行而遍行。-----《万善同归集》永明禅师
虽然终日一直在作,但却无有作的执著;虽然无所行,但却遍行一切。自然这样的境界就超胜于一切。
830、Y、有无是二边,净不净亦尔,是故有智者,离边不住中。-----《三摩地王经》
有和无是两边,清净和不清净也是两边,所以对智者来讲,在离开边戏之后,也不可能住在中间。关于有智者的“有”,藏文中是“诸”,意思是很多的意思。
831、J、见境无我时,诸有种皆灭。-----《中观四百论》
只要见到色等诸境无我的自性,这个时候三有轮回的种子全部都会息灭。
832、J、见空则解脱。-----《释量论》
只有见到空性才能超离轮回,若没有见到空性,即使作再多的功德,也不可能得到解脱。
833、X、心不惊怖等,宣说无性等,弃舍所执品,应知为摄持。-----《现观庄严论》
真正的善知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他的心对大乘空性法门不会生畏惧,这是从智慧方面讲的;第二个条件,向有实执的可怜众生宣说无有本性的空性法门;第三个条件,舍弃六波罗蜜多的违品,如吝啬、破戒等。具足这三种条件的善知识,就是所谓的外摄持。
“心不惊怖等”,指内心有空性境界不害怕空性等;
“宣说无性等”,指大乘善知识开示空性法门等;
“弃舍所治品”,指彻底抛弃这两种摄持的违品;
“应知为摄持”,指应当了知以上两者是内善知识和外善知识,或内摄持和外摄持。
跟《般若摄颂》的所诠义一样,《现观庄严论》也把内外摄持分开:一个是内在有空性的境界不怕空性,这是内善知识;第二是宣说大乘甚深广大法要的上师,这叫外善知识。依靠这两者,我们的修行就会顺利完成。
834、B、不知无怖畏,遍知亦复然,定由少分知,而生于怖畏。-----圣天论师
对空性法门全然不知的人不会害怕,就像世间从来没有学过空性法门的警察等,由于他们对空性一点都不了解,所以也不会害怕;而像全知佛陀一样完全通达空性的人,也不会害怕;但是就像半瓶水一样,对空性稍微有一点了知,而又没有完全了知的人,则会产生恐惧心:既然全部都是空性,那是不是因果都没有了,或者说是不是我也不存在了?包括一些物理学家,他们通过试验观察后,也感到非常恐慌。
835、S、生死狱系苦有情,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入行论》
系在生死轮回中的苦恼有情,什么时候在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那个时候就可以叫做菩萨,此时也成为世间的人和天人礼敬的对境。
836、G、观法如知幻,观生如入苑。若成若不成,惑苦皆无怖。-----《经庄严论》
菩萨观一切诸法如似知幻,若成就时于烦恼不生怖;菩萨观自生处如入园苑,若不成就时于苦恼亦不生怖。
了悟诸法如幻的圣者,在恶趣中流转投生,也像入于花园一样快乐,纵遇兴盛衰败,也不会被烦恼染污。
837、X、邪见深厚者,耽执有如来,如来寂灭相,分别有亦非。-----《中论》+龙猛菩萨
如来的本体是寂灭之相,若我们将他分别为有,这也不合理;但邪见深厚的人往往认为,有相好庄严的如来真实存在。虽然在迷乱的众生面前,所谓的如来真实成立,但实际上他也不可得。
邪见深厚的人,耽执如来是存在的,但如来远离一切相,又怎么会有“有”或“没有”的分别呢?
838、R、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如果菩萨有这些方面的相执,就不是真正的菩萨,因为他并没有行持真正的智慧波罗蜜多。
839、以无缘慈,摄护众生。-----《观经》
从究竟的角度来讲,应以无缘的慈悲心来度化众生。
840、K、空无我妙理,诸佛真境界,能坏众恶见,涅槃不二门。-----圣天论师
诸法空性无我的妙理,是诸佛圣者所行的一真境界,修行此法则能摧毁所有世间恶见,故它是获得涅槃的不二法门。
841、F、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空故。-----《维摩诘经》
表面上看,一切万法都有不同形相,但实际上,它们皆为空性的缘故,并没什么差别;同样,万法皆远离戏论,因为它们的本体毕竟空故。可见,执著实有只是一种分别妄念,因为真正寻找时根本就得不到。
842、C、常观诸佛妙法身,体性如空不可得。-----《心地观经》
作为修行人应经常观想佛陀微妙的法身,但它并非有眼有鼻的形相,而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如虚空一样了不可得的境界。
843、Y、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楞严经》
其实,真正的一无所得就是最殊胜的得,真正的菩提归根结底就是无所得,所以无所得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真正的证悟。
844、S、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因为在空性界中,一切都跟佛的本体无有任何差别。
845、W、我与一切佛,自性平等住。-----《华严经》
从空性的角度来讲,佛和众生完全平等,并非佛的境界高、众生的境界低。虽然众生和佛在世俗中有天壤之别,但在胜义中却没有任何高下之分。
846、B、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坛经》
如果我们没有认识自己的本心,学法也没有意义;若认识了自己的本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这个时候就可以叫大丈夫、人天导师、佛陀。所以通达不住之心,或一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成了无数修行人梦寐以求的愿望。
847、R、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入行论。智慧品》寂天菩萨
要证得这种境界,唯有有实与无实皆不住心前,而此时也不可能有其他相,所以这就是最殊胜的寂灭。
一切有实法和无实法全都不住于心前,其他的相也没有,这样的无缘就是最殊胜的寂灭。
848、Z、诸法虚空性,虚空无自性;虚空亦无喻,虚空亦无量;一切诸法义,皆当如是知。-----《普作续》
一切诸法的自性就是虚空的本性,就像虚空没有自性,也无法比喻、测量一样,一切诸法的本体也是如此,大家皆应如是了知。一切法是虚空,虚空没有自性、比喻,也无法测量,同样诸法也是如此。
849、R、若心有住,即为非住。-----《金刚经》
若心真正安住,那就是一无所住,从一个侧面来讲,住就是不住、不住就是住。
850、W、我与一切佛,自性平等住。-----《华严经》
从自性的角度来讲,佛和众生是平等的,住和不住完全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