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释量成量

逻辑学-释量论成量品43笔记

创建日期:2022-06-29

  逻辑学-释量论成量品43笔记

  1、科判

  《成量品》=甲一、宣说佛为量士夫+甲二、广说彼为量能立+甲三、如是宣说之必要(361)

  甲二、广说彼为量能立=乙一、安立能立之理证+乙二、摄集彼之一切义(360)

  乙一、安立能立之理证=丙一、遮破承许无能立+丙二、宣说真实之能立

  丙二、宣说真实之能立=丁一、欲等顺式依道说+丁二、救等逆式说能知

  丁二、救等逆式说能知=戊一、宣说救护自性者+戊二、说由救护知善逝(357)+戊三、说由善逝知导师(358)+戊四、说由导师知具悲(359)

  357、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二、说由救护知善逝;

  救护知真如,稳固及无余,殊胜智慧成,逝即证义故,胜外有无学。

  358、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三、说由善逝知导师;

  为他利行智,彼者为导师。

  359、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四、说由导师知具悲。

  由彼即慈悲,他利前利成,不舍事业故。

  360、甲二乙二、摄集彼之一切义。

  依悲说善妙,依智说真谛,具能立说彼,亦具正加行,是故成量性。

  361、甲三、如是宣说之必要。

  彼事赞导师,为证依彼经,成立是正量。未遮比量故,少生之本性,一切即灭法,

  于此等多处,见此论式故。无不生相因,比量之所依,说所立遍因,故亦有明说。

  2、今天(2012年12月5号)讲《成量品》的最后一课。

  3、陈那论师《集量论》的顶礼句“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是赞叹释迦牟尼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偈颂,也是本品的所诠义及科判的所依。

  “广说彼为量能立”中的“宣说真实之能立”这个大科判,从顺式和逆式两方面来建立世尊为量士夫

  3、戊二、说由救护知善逝:救护知真如,稳固及无余,殊胜智慧成,逝即证义故,胜外有无学。

  世尊成立为救护者,并非开救护车救人、发衣物扶贫等,而是通过为众生宣说四谛来救护。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为什么佛法能让无数人得到身心安乐,而且时代越恶劣越发熠熠生辉呢?就是因为佛陀宣说的四谛是究竟的真理。

  现在有人说:“若释迦牟尼佛真是全知,那他为什么不造飞机、大炮、火箭呢?”这就像小孩唯知玩具重要,而责怪大人不买玩具一样。在佛陀眼中,众生觉得很重要的飞机等并不重要,因为这并不能让众生离苦得乐,超越生死轮回。

  下面宣说由救护了知善逝。所谓善逝,即佛陀所具备的三种功德——善妙而逝、不退而逝、无余而逝。颂词的意思是:宣说四谛的救护者,以如所有智证知真如、通达一切万法本来平等,即善妙而逝;其智慧具有不被普通凡夫、外道、小乘等所夺的稳固性,永远不会退转,即不退而逝;以尽所有智无余照见所知万法,即无余而逝。因此,佛陀拥有三种殊胜的智慧完全成立。(若能仔细阅读《大藏经》,则能深信佛陀具备这三种功德。)

  不过,这里所讲的善逝是从证德的角度来讲的,而不同于前文从断德讲。故本颂云:所谓“逝”,即证悟之义的缘故。因为救护者就是以这样的智慧宣说四谛之因的,所以由救护中可以了知善逝。而如此证悟的智慧具有如是三种特征故,已经胜过世间所有外道,以及小乘有学圣者和无学阿罗汉。

  当然,佛陀智慧的三种殊胜性,完全可以用比量成立,即:如宣说四谛一样完全可以依量确定;存留于世间的所有经论皆前后无有矛盾而宣说一义;凭借无量方便完整究竟宣说了众生所求之利与方法。因此,世尊因具足三种殊胜智慧而称为善逝,是名副其实的。

  4、戊三、说由善逝知导师:为他利行智,彼者为导师。

  由于佛具有三种殊胜性的智慧的缘故,就能推知佛在因地时为了他利而精勤修行、运用智慧,而且要宣说救护他众的正道,也必须具备了知正道的智慧,若佛陀以往没有实修,这种智慧也不会产生,由此也可知晓因位的导师存在。或者说,并非仅仅自己拥有智慧,而是为了利他去运用智慧,将智慧如是传递于众生,因此我们称佛陀为导师。

  5、戊四、说由导师知具悲:由彼即慈悲,他利前利成,不舍事业故。

  由于因位的导师运用所有智慧利益众生,由此证明其相续具有慈悲。再者,佛陀(果位的导师)观待他利,自己的利益虽然早已成就,但却不舍弃以正法利益众生的伟大事业,故而证明其相续具有慈悲。

  6、以上释迦牟尼佛成立为量士夫,顺逆两种推理方式已经宣讲完毕。依此观想、思维,就能深深认识唯有佛陀与佛法值得依赖,因为唯有他们能为众生带来幸福安乐,这一点放眼世界就会生起定解。因此,大家应尽心尽力闻思修行佛法,并将自己的境界——内心的安祥、自在、洒脱分享给他人。

  7、乙二、摄集彼之一切义:依悲说善妙,依智说真谛,具能立说彼,亦具正加行,是故成量性。

  这个偈颂归纳前面所有推理,非常重要。

  这位导师能开示真实道,因此作为导师是量士夫的能立,因为能够证知佛陀具有超群绝伦的智慧与慈悲。首先,佛陀具有无量悲心成立,因为无有悲心者会以自私自利心做有害众生的事,而佛陀四十多年所讲的善妙之法全部是利益众生,没有产生一丝一毫危害众生的果;再者,佛陀具有无量智慧成立,因为他以彻见真理的智慧宣说了世俗、胜义一切万法的真谛。因此,宣讲解脱道的导师具有成为量士夫的能立。不仅如此,这样的智悲也不是无因而生,即具足道位时的欲利和导师的能立,因此具有如此功德完全成立。而且,佛陀为了救护一切有情,自始至终为众生宣说真实之道,也具备真实加行的精进且达至究竟,所以佛陀值得芸芸众生恭敬顶戴。概而言之,佛陀以不舍众生的精进宣说正道,不会欺惑任何有情,所以成立佛陀是正量性。

  8、甲三、如是宣说之必要:彼事赞导师,为证依彼经,成立是正量。未遮比量故,少生之本性,一切即灭法,于此等多处,见此论式故。

  于此世界,赞颂佛陀功德的人和赞颂词很多,比如:善自在王所造的《如意藤——释迦牟尼百行传》,讲了世尊因地108种感人事迹;马鸣菩萨曾诽谤佛教,了知佛陀的功德后非常后悔,为忏罪造了《佛所行赞经》;德雪达波所造的《胜出天神赞》,和脱准珠杰所造的《殊胜赞》,在印度藏地非常有名;摩咥里制吒造,义净三藏译的《一百五十赞佛颂》,也是义蕴深刻、流传极广的赞颂诗……这些论典偏重赞颂佛陀六度万行等的功德。

  按照法称论师和麦彭仁波切的观点,这样的赞颂虽然可以打动佛教徒的心,但不一定能赢得具邪见者的认同。而本论以宣说四谛成立正量来赞叹导师佛陀,谁也无法否认。因为,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成立佛为正量,以及证成佛经所讲万法空性等道理,谁都不得不承认。而且,正量可说是佛所有功德之首,故以抉择世尊为正量来赞叹,是所有赞叹中最高尚、最善妙的。依靠这种理性的“推土机”,就能推翻众生相续中的邪见大山,建立起正见的花园。

  遵循万法真理,陈那论师以“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等偈颂来赞叹佛陀,其必要就是为了说明,依于量士夫释迦牟尼佛的经典而成立,是无误衡量万法实相之正量的真相。即:正量乃佛经共称,并非陈那论师或法称论师杜撰臆造。

  有人会问:若本论所宣是无误真理,那佛陀为什么不专门讲因明经典呢?

  答:佛陀虽然没有单独讲因明经典,但从意义上讲,佛经已经宣说了因明的所有内容。《解义慧剑》讲过,因明乃至所有佛法都可以包括在作用理、观待理、法尔理、证成理四种理中,即:因和果之间的关系用作用理和观待理来说明。因和果的关系为什么可以成立呢?这属于法尔理。而法尔理完全可以通过推理来证成,这叫证成理。这四种理在佛经有宣讲,以此就可以成立因明是佛说。而且,这样的道理除佛典以外其他论典都没有宣说。另外,一些外道宣称名起量也是量,为了遮破这些邪见,佛在经中直截了当地说:“名起量”等纯属虚妄,唯我宣说了万法的真如。

  正因为佛陀无误照见万法,所见完全清净,人们才以黑暗世间中的唯一明灯来赞叹佛陀。比如,被誉为“第二大佛陀”的世亲论师,于《俱舍论》前面立誓赞叹说:“何者尽毁一切暗,引众脱离轮回泥,顶礼如理说法佛,对法藏论此详说。”其意是说:能够摧毁世间一切痴暗,引导无边众生脱离轮回淤泥者,唯是释迦牟尼佛。在此顶礼如理宣说一切佛法深义的佛陀,并立誓详细宣说此对法藏论。

  有人会问:佛陀在经中是如何宣说量的呢?答:佛在经中说:眼识认知蓝色而不执著是蓝色……这宣说了根现量。又说: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明白。这是在讲自证现量。又说:我能照见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以及一切众生的根机……这是在讲瑜伽现量。如是宣说现量于经典中处处可见。而比量并非不承许,比如佛在经中说:只要有少许生的本性,彼等一切即是灭的有法。意思是,一切新生之法,其本性决定为无常、毁灭。如是在自性因等许多处可见到运用比量论式的缘故,“等”字包括果因,如《十地经》云:“如由烟知火,由水鸥知水,具慧菩萨种,由相而了知”,还有不现不可得因,如佛陀说:“除了我与如我者以外的补特伽罗,不能测度别人的心相续……”以及相违可得因等。

  总之,佛陀于《解深密经》、《华严经》等经典中宣说了有关正量的道理,两位理自在进行了归纳总结,所以因明学的来源纯净无垢。

  9、无不生相因,比量之所依,说所立遍因,故亦有明说。

  无论是在佛陀宣说的经典当中,还是在佛弟子所造的论典里面,推理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若问:为什么运用推理论式可成立比量呢?

  答:如果具备无则不生这一法相之因,即是形成比量的所依。比如:一切有为法必定会毁灭,有生之故。若没有产生之因,所立毁灭则不可能有,即因与所立有无则不生的关系。有这种关系,就可建立比量;没有这种关系,比量就不可能形成。所以,“石头应该说话,牦牛哞哞叫故”等,就不是正确的推理。若是正确的推理,则能说明所立周遍于因。因此,因与所立的相属或周遍或随存随灭,在经中也有明确宣说,所以没有任何与经教不同或相违的所谓量,而且佛陀所有语言都是正量。

  10、想学好因明中的比量,需掌握自性因、果因、不可得因等因明理论,故很有必要全部学习《释量论》,尤其第一品——《自义比量品》。之后就不会出现辩论半天不知输赢,以及疑窦丛生、模棱两可等状态。

  至此,《成量品》已传讲圆满!世尊之所以成立为量士夫,是因为唯有他能宣说四谛这一真正能够救护众生的妙法。宗喀巴大师、麦彭仁波切则以唯有佛陀宣说缘起性空法理来赞叹佛陀是真正的导师,这与赞叹四谛并无二致。若后学者能够修学这样的法门,对佛陀的信心自然而然会生起、增上、稳固,可以说法尔如是。

  11、现量和比量

  现量的法相:离分别、不错乱。所离的分别是名言共相与义共相混合一起的执著。

  比量的法相:由三相齐全的因而觉知所量的意义。

  释量论成量品科判

  357、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二、说由救护知善逝;(第43课)

  救护知真如,稳固及无余,

  殊胜智慧成,逝即证义故,

  胜外有无学。

  358、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三、说由善逝知导师;(第43课)

  为他利行智,彼者为导师。

  359、甲二乙一丙二丁二戊四、说由导师知具悲。(第43课)

  由彼即慈悲,他利前利成,

  不舍事业故。

  360、甲二乙二、摄集彼之一切义。(第43课)

  依悲说善妙,依智说真谛,

  具能立说彼,亦具正加行,

  是故成量性。

  361、甲三、如是宣说之必要。(第43课)

  彼事赞导师,为证依彼经,

  成立是正量。未遮比量故,

  少生之本性,一切即灭法,

  于此等多处,见此论式故。

  无不生相因,比量之所依,

  说所立遍因,故亦有明说。

上一篇:逻辑学-释量论成量品42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