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4笔记
1、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
六祖自己所讲的戒定慧三学,不缘空性来摄持,再讲深一点,以光明来摄持,一般的小根者无法接受,只有禅宗不共根基的人可以了知。《坛经》很多关于密法和大乘的道理讲得非常好。六祖是不识字的一位大成就者,他所宣说的论典,令人非常惊讶。
2、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
如果真的了悟万法的自性,在这样的自性见解中,果位的菩提涅槃没办法建立,无破也无立。如果果位的安立都没有,那么能建立果位的解脱正见,所谓的人无我、法无我,抉择空性的推理和修行,这些都无法得到。
3、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
如果通过抉择或开悟,已经获得了一无所得的般若无缘境界,那时可以建立万法。在世俗中如虚幻般的万法可以得到,就像中观里讲的一样,空性中也可以差别种种显现。若能了解这样的意义,就可以称之为佛身,也可以叫做胜义谛,还可以叫做菩提涅槃或解脱知见,等等。
麦彭仁波切在相关论典中也讲,如来藏、光明、明空无二、大乐不坏明点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意思,在不同的经典和续部中有不同的名称而已。
4、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真正的见性之人,在他的见解上、修行上、行为上一无所得,立也得不到,不立也得不到,破立都没有。破和立都要遮止,真实义中一切破立都没有。
对获得这种境界的菩萨来讲,他生也好,死也好,来去都是自由的,他在任何六道中,去来没有任何阻碍。他做任何事情都随缘、随意,运用自如,没有什么执著,比如说他今天所做的事情,能成功,他欢欢喜喜,即使没有成功,他也不会以此而伤心欲绝,对世间中的一切苦乐显现都非常随意、自在。
在世间中,他会显现各种各样的化身,就像波涛没有离开过大海一样,他没有离开过自性。漏尽通等五通,自由自在,并且在世间中无有执著,没有把它当真,而是像玩游戏一样,一切都当作游玩的现象,这就是真正的见性者。
5、我们有时候看到别人确实很可怜,本来不应该执著的东西却特别特别执著,我们自身没有遇到痛苦,没有遇到伤心事的时候,看别人好像修得很差,没有境界,觉得怎么会这样哭?怎么会那样执著?但是一旦这个问题落到自己头上时,如果没有一定的修行境界,可能自己也同样会将游戏执著为真实,会哭、会伤心,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产生。
所以,我们应该内观自己的修行。快乐的时候,修行人应该怎么做,可能大家都说得来,但是当你真的痛苦了,尤其是遇到了特别不如意的事情时,看你能不能淡定、镇定,这时要靠自己的境界。我们不能说大话啊!有些人自认为自己是见性者,到处说“我已经通达了什么什么”,但自己要再三观察,如果见到了心的本性,那临死之前也会继续积累资粮,自己也有把握,不会堕入恶趣的。
6、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志诚再问师父:“刚才前面不是说‘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吗,那么不立的意义是什么呢?”
7、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
心的本性,一切万法的自性,本来都是“无非、无痴、无乱”的。无非:没有不净和过失等,这就是戒定慧里的戒藏。无痴:自性中没有愚痴、无明,这就是智慧。无乱:自性中没有散乱、沉掉,这就是戒定慧里的定。
自性中没有戒定慧的违品,念念都在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般若境界中。常常远离一切有相的相,这样的境界中,来去、生死都自由自在,一切苦和乐对他来讲是无利无害、自由自在的,上下或者纵横都能得到。真正认识到心的本性时,全都是平等的。
所谓的“立”,都是用分别念来立的。其实禅宗的很多道理,非常适合用大圆满的《法界宝藏论》或者《实相宝藏论》的见解来摄持,禅宗里个别的词语没用大圆满的教义来解释的话,恐怕也比较难。所以,这次我虽然没有《六祖坛经》的传承,但是我觉得,如果它与宁玛巴无上密法大圆满的见解相结合,很多地方都是不谋而合。
8、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
当你内观时,自己可以顿然开悟,那时一切的修行自然而然圆满。在这种境界中,没有所谓的前行、正行、后行,或者生圆次第,或者通过因明、中观推理观察,这些都不需要。当下破除一切相,破除一切虚妄相时,一切不立。
9、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中观根本慧论》里也直接抉择一切万法,直断,本来清净中也是直断,当下断开。在真正的本性中,不需要任何次第法门。
现在很多人,对大圆满的直断非常有信心,完全依靠信心而自己领悟的现象非常多,禅宗就是如此,这种境界面前没有次第,禅宗没有次第的原因也在这里。
10、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行昌说:“我经常看《涅槃经》,我对《涅槃经》中所讲的常和无常的意义不是特别明白,希望和尚给我讲述。”
《涅槃经》中说:一切有为皆是无常,虚空是无为法,佛性也是无为法,所以它是常有的,关于常和无常这方面讲得比较多。
11、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祖师说:“所谓的无常,就是佛性如来藏;所谓的常有,善、恶,我们的心和心所,分别念,这些都是常有的。”
这时弟子已经懵了,啊,怎么是这样?
12、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六祖说:“我已经获得了佛的意传,佛的心印加持、佛的密意我还是懂的,怎么敢违越佛经的甚深密意?不会违背,我这样说非常合理。”
13、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行昌辩驳说:“《涅槃经》里说如来藏、佛性都是常有,今天和尚您老人家不是说无常的吗?佛经里说善、恶,包括我们的悲心、慈心、菩提心,全部都是无常,大和尚您刚才不是说,一切善恶,包括分别念全是常有。”
他说:肯定是相违的,我刚才引用了一切有为皆是无常的经文,虚空是无为的,佛性也是无为的,是故为常有。《涅槃经》的原文也是这样讲的。佛经里明明讲佛性是无为法,是常有的,一切万法是无常的。但是您说的这两个完全相违,本来我有一点迷惑,现在您这样一说,弟子更加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