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注1]《大方广佛华严经》,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卷第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
佛子!此法门,如来不为余众生说,唯为趣向大乘菩萨说,唯为乘不思议乘菩萨说;此法门不入一切余众生手,唯除诸菩萨摩诃萨。
佛子!譬如转轮圣王所有七宝,因此宝故显示轮王,此宝不入余众生手,唯除第一夫人所生太子,具足成就圣王相者。若转轮王无此太子具众德者,王命终后,此诸宝等于七日中悉皆散灭。
佛子!此经珍宝亦复如是,不入一切余众生手,唯除如来法王真子,生如来家,种如来相诸善根者。
佛子!若无此等佛之真子,如是法门不久散灭。何以故?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读诵、书写、分别解说!唯诸菩萨乃能如是。是故,菩萨摩诃萨闻此法门应大欢喜,以尊重心恭敬顶受。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信乐此经,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佛子!设有菩萨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行六波罗蜜,修习种种菩提分法。若未闻此如来不思议大威德法门,或时闻已不信、不解、不顺、不入,不得名为真实菩萨,以不能生如来家故。若得闻此如来无量不可思议无障无碍智慧法门,闻已信解,随顺悟入,当知此人生如来家,随顺一切如来境界,具足一切诸菩萨法,安住一切种智境界,远离一切诸世间法,出生一切如来所行,通达一切菩萨法性,于佛自在心无疑惑,住无师法,深入如来无碍境界。
[注2]1、《佛说华手经》,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诏译,卷第六验行品第二十二:
佛告舍利弗。应以三事验菩萨心。何谓为三。一者能舍一切所有而不望报。当知是为真菩萨心。二者求法无所贪惜。宁失身命而不舍法。是则名为真菩萨心。三者不逆甚深之法。以信解力于佛菩提不生疑惑。是亦名为真菩萨心。以是三心验诸菩萨。
2、《佛说华手经》,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诏译,卷第三无忧品第十二:
佛灯出于世 万亿劫难值
如优昙钵华 时时乃一现
深发菩提心 正行佛道者
如是大菩萨 世间亦难遇
是故若有人 能发此大心
斯人当作佛 处众师子吼
[注3]《赞戒论讲解》01-17讲记:
《入中论》云:“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长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月称菩萨说,悲心是广大佛果之因,最初如种子,中间如水,最后可以成熟一切善根,所以我不赞叹诸佛菩萨,而是赞叹诸佛菩萨的因。当然,对因作赞叹,实际也是在赞叹果。月称菩萨在《入中论自释》里面引用了很多教证来说明,有些婆罗门教在满月时不会顶礼,在三十号却会对月亮顶礼,所以,赞叹因也可以得到中间所有的功德。
[注4]《大智度论》,龙树菩萨造,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卷第四初品中菩萨释论第八:
过去久远有佛名弗沙。时有二菩萨。一名释迦牟尼。一名弥勒。弗沙佛。欲观释迦牟尼菩萨心纯淑未。即观见之。知其心未纯淑。而诸弟子心皆纯淑。又弥勒菩萨心已纯淑。而弟子未纯淑。是时弗沙佛。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速化。众人之心难可疾治。如是思惟竟。弗沙佛。欲使释迦牟尼菩萨疾得成佛。上雪山上。于宝窟中入火定。是时释迦牟尼菩萨。作外道仙人。上山采药。见弗沙佛坐宝窟中入火定放光明。见已心欢喜。信敬翘一脚立。叉手向佛一心而观。目未曾眴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七日七夜谛观世尊目未曾眴。超越九劫于九十一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曰。若释迦牟尼菩萨。聪明多识能作种种好偈。何以故。七日七夜一偈赞佛。答曰。释迦牟尼菩萨。贵其心思不贵多言。若更以余偈赞佛心或散乱。是故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问曰。释迦牟尼菩萨。何以心未纯淑。而弟子纯淑。弥勒菩萨自心纯淑。而弟子未纯淑。答曰。释迦牟尼菩萨。饶益众生心多。自为身少故。弥勒菩萨。多为己身少为众生故。
[注5]《佛本行集经》,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卷第四受决定记品下:
阿难。我念往昔。有一如来。出现于世。号曰弗沙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时彼佛在杂宝窟内。我见彼佛。心生欢喜。合十指掌。翘于一脚。七日七夜。而将此偈赞叹彼佛。而说偈言。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阿难。我以此偈叹彼佛已。发如是愿。乃至彼佛语侍者言。是人过于九十四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我于彼时。得授记已。不舍精进。增长功德。无量世中。作梵释天转轮圣王。以是善业因缘力故。我得四种辩才具足。无有一人能共我论降伏我者。我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转于无上法轮。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己二(广说其义)分四:一、遍行之差别;二、承诺之差别;三、证悟之差别;四、胜伏之差别。
庚一、遍行之差别:
行持救度诸有情,乘智遍行具善巧,
涅槃有寂平等性,当知具慧此遍行。
众生遍行、乘遍行、智慧遍行、涅槃遍行依次为,行持救度无边一切有情、证悟所有三乘、证悟二无我的智慧遍行具足善巧、证悟于涅槃法界有寂平等一味性,以智慧悲心不住有实之边即是涅槃或所知遍行。应当了知这样的具慧者具备此处的遍行而声闻并不具足这种。
庚二(承诺之差别)分二:一、真实宣说;二、以比喻说明其功德。
辛一、真实宣说:
数喜希求大菩提,无有厌倦真难行,
成佛等同诸佛陀,当知具慧承诺胜。
对(十)力、(四)无畏等佛陀之法诚心数数欢喜而希求大菩提,是意乐愿力的差别,从信解行至十地之间修道无有厌倦,布施身体承受痛苦等,是修持真实难行的差别,成佛后与诸佛断证无有差别、身语意平等,即是果的差别。应当了知具有这三种差别的具慧者承诺或立誓是最殊胜的。
辛二(以比喻说明其功德)分二:一、王子喻;二、大臣喻。
壬一、王子喻:
善生佛陀殊胜子,具心慧资大悲心,
无等种母胎乳母,当知具慧承诺胜。
以转轮王子之比喻说明转生于佛陀殊胜种姓中:比如,转轮王子具足父亲的种子、贵族王妃的母亲、无有病等过患的母胎、抚养的乳母这四种圆满。同样,诸菩萨被称为如来种族不间断种姓之子而声闻不能称为佛子,是语生的弟子。任何菩萨善妙转生为佛陀出有坏殊胜之子,他就具足发无上菩提心、证悟无我智慧波罗蜜多、福慧二资粮以及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悲心这四法,依次如同无与伦比的父亲之种子、母亲、胎处及乳母。应当了知从中出生的具慧菩萨承诺是最殊胜的,因为承诺修行无上菩提而生于如来种姓中,如同转轮王的具相之子。
种种妙相严其身,获得成熟众生力,
得佛无边大乐寂,知救有情大方便。
再者,生为转轮王之子具足超胜普通人的功德——身体以妙相庄严、能统治及维护诸小国、获得国政受用、精通一切君规及明处四法,与之相同,菩萨也以种种悦意的诸妙相及随好庄严其身,他也以住处、普明、圆满三功德超胜世间转轮王相;获得以慧力成熟一切众生身语意的威力;获得佛陀永不穷尽的无边大乐,寂灭一切烦恼;了知救度一切有情离苦安置永乐成为众生依怙的大方便——尽所有如所有或方便智慧无量途径。
诸佛大光赐灌顶,真具一切法自在,
知佛眷中示现相,勤以制学治惩摄。
再者,转轮王的具相太子具足得受父王赐予补处灌顶、尤为善巧观察事宜、精通身语意技能、以制服摄受而维护百姓眷属四法。同样,立誓无上菩提的菩萨,于十地蒙受诸佛以大光明赐予灌顶;依其力量使智慧无碍,于如所有尽所有法真实具足一切自在;了知于佛陀眷属中示现神变及说法相;精勤以佛制的增上戒学惩治恶行、利益善举来摄受。
壬二、大臣喻:
如大臣入波罗蜜,恒视遍大菩提分,
恒正受持三密处,恒不间断利生故。
菩萨能照见佛陀之大乘法与身语意密而声闻并非如此,比如,国王最信任的大臣具足可以进入王妃侍从等眷属之内、监管一切宝藏、商议密谈、吩咐他人这四种自在。同样,菩萨也如大臣般趋入于佛陀之法十波罗蜜多等大乘法;恒常关注或看护遍满、铺遍的大菩提分法;恒常真正受持佛陀之身语意三种密处,如《秘密不可思议经》所说“金刚手,于出有坏在菩萨位及成佛时均住其前,他者不了知佛陀之身语意密,而彼了知”;恒常不间断利益众生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