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下面讲到什么?
辛二(以比喻说明其功德)分二:一、王子喻;二、大臣喻。
刚才是承诺的差别,现在讲两个方面比喻的差别,一个是王子比喻的差别,还有一个是大臣比喻的差别,这两个今天应该能讲完。
(师问弟子)“听得懂吧?你们!”“听得懂吗?不说话是吧,无记法!”“这边居士听得懂不?”“听得懂啊,那你讲一下刚才那个偈颂!”“好吧,嗯,吓坏了!”(众笑)
下面讲王子的比喻:
壬一、王子喻:
善生佛陀殊胜子,具心慧资大悲心,
无等种母胎乳母,当知具慧承诺胜。
这个是转轮王太子的比喻,转轮王跟其他人不同,在王子降生的时候,有四种特点。
王子第一个特点,毕竟是转轮王的儿子,一定具有他的种子。也就是说,跟其他王族、其他世间人的种子,完全是不同的,这是第一个。
王子第二个特点,毕竟是转轮王的太子,他的母亲一定是非常高贵的王妃,她不管是种姓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超越其他的女人,她不可能是仆女和世间女人。
王子第三个特点,王子入胎的时候,他的母胎无有胆病、涎病等等世间各种的疾病障碍和垢染,是非常清净的胎。
王子第四个特点,当王子降生之后,有特意安排的乳母,用各种香水给他沐浴,然后喂奶等等抚养他。
作为一个转轮王子,具有这四种特点。以这四种特点来比喻如来之子,也就是说,大乘佛子也具有这四种特点。这个教证,被很多高僧大德引用在不同的论典里面,是非常著名的一个教证。
“善生佛陀殊胜子”,这里讲的佛子,跟声闻缘觉不同,声闻缘觉在名称上叫佛子,因为他们是通过佛说法以后,从语言当中产生的佛子,这是相似的佛子,不是真正的佛子。而菩萨是真正佛种姓当中产生的,是真正的佛子。真正佛子的四种特点:
佛子第一个特点“具心”,他具有佛陀出有坏真正种姓的特点,相当于种子一般的是什么呢?就是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的这颗心。相当于是刚才父亲的种子一样,这个菩提心相当于是种子。因为它是如来整个种姓的传承,比如说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每一个佛陀传下来的种姓是什么呢?就是利他的种姓,不是什么其他的种姓。
有些人说,上帝特别慈悲。好像在韩国总统的一个日记里面,我看TA写的是:上帝非常慈悲,他幻化了佛陀和孔子,还有耶稣。TA的日记里面是这样写的,我就笑了一笑。
佛陀的种姓不是上帝,佛子的种姓更不是上帝,应该是菩提心。
佛子第二个特点“慧”,证悟空性的般若佛母,证悟空性的智慧波罗蜜多,相当于是母亲,这是第二个。
佛子第三个特点“资”,在因地的时候,需要福德和智慧的资粮,这个相当于是母胎。
佛子第四个特点“大悲心”,初、中、后三个过程当中,不舍弃众生需要的大悲心。
(师背诵藏语)《入中论》“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月称论师也是这样讲的,一是大悲心,二是无二慧,还有三是菩提心。
在这里,一是菩提心;二是无二慧,即智慧波罗蜜多;然后三是大悲心,在这里增加了一个什么呢?四是福德智慧二资粮。所谓的佛子,应该具有这四种因。
“无等种母胎乳母”,这里的“善生佛陀殊胜子”,“具心”是菩提心,“慧”是智慧波罗蜜多,“资”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然后“大悲心”。这四种特点,相当于是王子的无等种子和母亲,还有母胎,乳母这四种特点。
“当知具慧承诺胜”,具有智慧的大乘佛子,他会承诺什么呢?他在皈依的过程当中,承诺菩提心、承诺无二慧、承诺积累二种资粮、承诺具足大悲心。大乘的皈依,的的确确需要具足这四种特点。
如果这四种特点都没有的话,那么我们虽然说已经皈依了大乘佛法,但是实际上,可能不是大乘的佛教徒。
皈依师一般写的是上什么下什么师,有人给我写的是“上索中达下吉”。也许他是故意写的,也许他真的是这样认为。因为汉地很多法师的名字是两个字,比如说本焕的话,就称为“上”本“下”焕上师,这样的话,他就给我加上一个“中”字。(众笑)
皈依师名字上加多少“上”、“下”、“中”,不一定有意义,最重要是在我们内心当中真正生起菩提心,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如来的种族当中,具有这样的菩提心,才能真正称为发心。这个原因,佛陀在有些经典里面也讲了,比如说如果没有牛的话,那么牛的醍醐就没办法出现;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菩提心的话,那么就不可能有佛果,有这样的比喻。
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发心,表面上看,好像只是在因地的发心,但是它的特点完全与其他发心不同。其他经典当中也讲了,我们发大乘菩萨的心,相当于是学大技术一样,其他人没办法相比。
我们世间当中,比如说开飞机的培训,跟开拖拉机的培训,表面上看来,两个都是开乘骑的培训,应该是相同的;但实际上别人一看,你开拖拉机或开飞机,在你的种姓和你的很多方面,有着很大差别。
同样的道理,世间当中发声闻缘觉的心或者发世间的心,应该不是很高贵的。虽然我们现在没有什么功德,但是就像刚才太子生下来之后,跟其他的世间人完全是不相同的。现在中国经常演一些过去国王的电影、电视,当皇太子来到世间的时候,宫中很多人对他的态度,跟对其他人的态度,是不相同的。
我们在世间当中,什么时候真正地、发自内心地生起利益众生的心,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成为了真正的大乘佛教徒。在生起这个心之前,我们可以称为相似的佛教徒,并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这一点,很多佛教徒以前可能都没有听说过吧?对于很多佛教徒来讲,说他不是大乘佛教徒的话,他可能会特别生气,“啊?我怎么不是大乘佛教徒?现在中国兴盛的都是大乘佛教,我也已经皈依很多年了,怎么说我不是大乘佛教徒呢?”
我们如果严格一点看,在佛子的因方面,利众生的大悲心具不具足?菩提心具不具足?无二慧具不具足?就像降生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没有生于王族的种姓当中,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你如果生起这样的心,即使现在不具足任何功德,但是,你也可以成为人天众生的应供处。有些经论[注3]当中也是这样讲的,本来应该对满月顶礼,但是他们不对满月顶礼,而是对刚开始的初月顶礼,原因是什么?因为满月般的佛陀,来自于初月般的佛子。所以说,我们对佛子顶礼,这个功德非常殊胜。
我们经常顶礼、皈依出有坏如来正等觉,这是需要的;对具有菩提心的,像文殊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这样的菩萨,也值得顶礼;还有对世间当中生起比较相似的胜解行菩萨,也应该值得顶礼。
我最近边看边翻译《地藏王菩萨传》,如果有任何欲求、愿望,以前法王也经常讲,祈祷地藏王菩萨是非常殊胜的。比如说你要想成办什么事?你有什么样希望?那就顶礼,或者祈祷地藏王菩萨,这是最殊胜的。这是打广告!(众笑)
师念藏语传承。
下面讲:
种种妙相严其身,获得成熟众生力,
得佛无边大乐寂,知救有情大方便。
刚才太子降生之后,开始长大了。长大以后,他具有相好,还具有帮助别人的能力。他获得了王位,知道去利益他统治范围内的一切人。王子需要具足这种特点,转轮王子跟普通人是不相同的。
王子第五个特点,他的身体有各种各样的相好庄严,虽然没有佛陀那样的明显庄严,这是第五个特点。
王子第六个特点,转轮王子可以统治周围大大小小的国土。
王子第七个特点,所有国家的权力、受用,他都拥有。
王子第八个特点,他精通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的学处。
这是作为转轮王的太子,具有这些特点。同样的,作为菩萨也具有这些特点。
佛子第五个特点“种种妙相严其身”,像十地菩萨到一地菩萨,当然具足相好圆满。还没有得到这样、信解行的菩萨,他的身体,让众生看到之后,也非常悦意。很多人说,他肯定是菩萨,那么胖、那么白、那么好看,看着非常得庄严,生起极大的信心。一般菩萨的身体,都具有种种的妙相。如果他生来妙相不具足,以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化妆品进行装饰的话,也是妙香具足的,这是第五个特点。
佛子第六个特点“获得成熟众生力”,像王子能统治周围的国家一样,菩萨具有度化众生的能力。不管是身体上,还是语言上,他心里都具有成熟众生的能力。发菩提心的人,一般具有这样的能力。
度化众生的势力、能力,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确实有,他跟其他人不同。同样是说一句话,具有菩提心的人的语言是解脱的因;而没有菩提心的人说的一句话,很有可能是争论的因,这是第六个特点。
佛子第七个特点“得佛无边大乐寂”,获得了佛的这种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或者断除障碍的寂灭快乐。得地菩萨当然有无尽的快乐和大乐,即使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在生活当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快乐。
我总觉得,对于现在的世间人,佛法是最相应的。我有时候去西方,感觉很深。佛法对他们才有帮助,其他的宗教,虽然是历史性的宗教,但是真正对人心来讲,好像不适合他们。他们年轻人的烦恼也好,老年人的烦恼也好,各种各样的烦恼,唯有佛法才有帮助。佛法很有弘扬的空间,只不过弘扬佛法的人才很少,如果有的话,的确对他们非常有利益。
佛法会带来快乐,得佛无边大乐的寂灭法,这是第七个特点。
有很多资料当中赞叹佛学院如何如何美好,有时候,我觉得,虽然并不是他们赞叹的那么美好,我们有很多的背后压力、有很多的管理不足、有很多的痛苦,但是跟城市当中的人比较,我想,这里人流的泪,相对而言,是非常少的。这样,我们可以看得到,佛教给予了大乐。
佛子第八个特点“知救有情大方便”,知道救有情的方便法,了知度化有情的方便法。
这个方便法很重要,很多人想救度众生,但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适应众生,所以很有必要懂得度化众生的方便、真正能饶益他们的行为,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没有善巧方便的话,很难成熟自己的相续,也很难成熟众生的相续。
我在这里跟大家讲一下,《大智度论》[注4]里面,有个非常著名的案例。在无量劫以前,有一个佛陀叫做弗沙如来,弗沙如来出世的时候,在他的教法当中有两个菩萨,一个菩萨叫做释迦牟尼菩萨,一个叫做弥勒菩萨,就是现在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的前世吧。这两位菩萨,实际上度化众生都非常成功的。
当时弗沙如来观察他们的相续,他发现,释迦牟尼菩萨自己的相续没有成熟,但是,他所化众生的相续已经成熟了;而弥勒菩萨自己的相续已经成熟了,但是他所度化众生的相续没有成熟。当时弗沙如来想度这两个菩萨当中的其中一个,他选择度释迦牟尼菩萨。
当时释迦牟尼菩萨,好像是雪山采药仙人,弗沙如来在他能见到寂静的地方,安住于火焰三昧定,并且显出各种光芒。他在远远的地方看到如来庄严的身相,生起极大的欢喜心,七天七夜当中,用一脚一直站立祈祷。《佛本行集经》[注5]“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他就一直念诵这么一个偈颂。过了七天七夜之后,他在如来面前发愿。以此功德,九个大劫的资粮已经圆满了,后来他成佛了。
很多眷属问释迦牟尼佛,当时为什么弥勒菩萨没有被度化,而你得到弗沙如来的度化?释迦牟尼佛说:因为我当时没有想到自己,只想度化众生,所以自相续没有成熟,但是众生已经成熟了;而比较而言,弥勒菩萨着重自己的修行,当然度化肯定是有的,但是没有像我一样。
现在很多发心人员也是这样的,对自己的修行非常重视,所有利他的发心就马马虎虎地过去,就像弥勒菩萨一样的;而有些人把众生放在第一,自己的修行放在第二,那这样的时候,众生已经成熟了,就像释迦牟尼菩萨一样,提前成佛了。
我先成佛,然后再度众生,很多人是这样想的。但实际上,我们搞懂利他的方法,也就说是,在度化众生的方法当中,把众生放在第一的时候,说实在的,可能成就的效率、成就的果位极其快速。这一点,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很多人觉得,只有自己的修行有障碍,但是没有想到,现在很多众生需要我们的调化,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讲到了了知救度有情的方便方法,以度众生为主,这是非常重要的。
下一个颂词:
诸佛大光赐灌顶,真具一切法自在,
知佛眷中示现相,勤以制学治惩摄。
刚才王子降生之后成长,长成以后,获得了王位,这三个颂词有这么一个过程。这里转轮王的具相太子,他得王位真正变成了国王,期间有一个过程。
王子第九个特点,他长大之后,国王需要对他进行认可。认可的时候,在众眷属当中特意举行一种仪式。为把国王的特殊权利交付于他,而举行一种仪式。从此之后,他就做了国王,他有权统治天下,这是第九个,需要国王灌顶。
王子第十个特点,得到灌顶之后,他应该精通或者善窍所有的他所做的事情,也就是说,国家大大小小的事情,由他进行驾驭、操控,他获得了一定的自在。这是从权力上讲,当了国王之后,有权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手里,这是第二个过程。
王子第十一个特点,第三个过程,国王有了权利之后,他应该在百姓当中、在他的眷属当中,要显现身口意的威望。在他的群体当中,显出他的特点,国王有国王该做的事情。
王子第十二个特点,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对一些野蛮的人,进行制服;对一些比较听话的人,进行摄受。用制服和摄受来护持他的眷属,这是作为一个国王、作为一个领导该做的事情。有了地位的认可,然后掌握了权力,然后利用自己的权势进行操控,要么制服,要么摄受,有这么一个过程。
已经发了无上菩提心的菩萨,也是同样的道理。
佛子第九个特点“诸佛大光赐灌顶”,发了无上菩提心的菩萨,他一直长大到达十地末位的时候,有十方诸佛心口发光,用善哉的赞叹语言对他进行安慰、对他进行称赞,这是一个特点。就像《白莲华经》当中所讲的一样,所有如来的加持融入于他的心,让他再次利益众生,这个是第九个特点灌顶。
十地末位的时候有这样的灌顶,而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其实也有。在佛菩萨面前也好,在高僧大德面前也好,我们发了菩提心,当时上师也进行安慰:从现在开始,你成为一个大乘佛子。也有这样的仪式,这是第一个过程。
佛子第十个特点“真具一切法自在”,第二个过程,从此之后,他具有一切智慧,他已经掌握了尽所有和如所有的所有法,有这种自在。
佛子第十一个特点“知佛眷中示现相”,第三个过程,他在佛的眷属当中,显示他的威力和显示他的说法、神变。显现的种种行为,都是合理的,这是第三个过程。
佛子第十二个特点“勤以制学治惩摄”,第四个过程,作为菩萨,他自己处于清净的三学当中,对别人不如法的恶行,进行惩罚、批评,制止;对如法的善行,让他们继续增上善根,不断地摄受和饶益他们。作为一个菩萨,他会这样的行持。
我们在这里讲到什么呢?作为大乘佛子,自己拥有了这样的种姓和权力,应该以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饶益众生。
下一个颂词是讲大臣的比喻。
壬二、大臣喻:
如大臣入波罗蜜,恒视遍大菩提分,
恒正受持三密处,恒不间断利生故。
菩萨已经照见了如来的密意和如来最甚深的法要,这样的话,大乘佛子就已经有了,相当于有了如来的佛子。这样的话,发了菩提心的人,就像国王的大臣一样。
最亲近的大臣、最信任的大臣,有四个特点。在《经庄严论》里面,以很多比喻来讲大乘法的特点,说得非常细致。大臣有哪四个特点呢?
大臣第一个特点,最信任的大臣可以随意直接进入王宫。对于国王的王妃、侍从所居住的王宫,他随时都可以进来,这是作为大臣的第一个特点。
大臣第二个特点,国王所拥有的财物,信任的大臣可以保管、监管。国王有多少的钱、金银,他可以监管。
大臣第三个特点,国王有什么重要的秘密,可以跟信任的大臣协商。
大臣第四个特点,国王有一些重大的事情,吩咐信任的大臣去做。
世间当中也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国家的最高层领导,最重要的地方,他可以去;别人不能去的地方,他也可以去。最重要的一些文件,他可以看、他可以监管。还有最重要的事情,他可以秘密地商量、他可以去做。
我以前经常讲,密法为什么要保密?原因就像国家的机密文件一样。我当时好像没有想起来这个比喻,今天看起来,这个比喻非常相合、非常适应。
同样的道理,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佛子,实际上也是这样的。
第一个比喻“如大臣入波罗蜜”,像王宫一般的,如来最重要的、最特殊的十波罗蜜多,佛子可以直接去享用。
你看,我们学大乘的哪一个法,都可以直接进入,而一般的人是不让进的。密法没有得过灌顶的人,或者即使得灌顶,但密法规定当中不让进的人,以《经庄严论》的这个教证是可以说明的。
有些显宗的人说:“你们为什么要得灌顶?没有得灌顶的人为什么不能来?你们那么吝啬吗?难道佛菩萨没有慈悲心吗?”以前我们讲密法的时候,有一个喇嘛因为没有修加行,所有不让他听,“啊?你们难道没有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心吗?佛陀不是说一切众生皆为平等吗?”(众笑)
实际上平等的地方,是平等的;但不平等的地方,也不平等。你看这里,当时国王也没有这么说。“你为什么不让我们进你的王宫?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这个国家的人不全是平等的吗?”不是平等的。
第一个比喻,大乘的十波罗蜜多当中,像王宫般的,佛子可以进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比喻“恒视遍大菩提分”,佛子恒常可以看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而一般的人因为接受不了,所以不让他看、不让他保护。
对于如来非常甚深的、像宝藏一样特别珍贵的、三十七道品的这些法,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可以直接享用。
第三个比喻“恒正受持三密处”,佛子恒常可以受持佛陀身口意的三密。我们知道,身体的秘密和语言的秘密,还有智慧的秘密,就是大乘佛教最甚深的法要。意思就是说,大乘佛教宣说的身口意最甚深的法要,大乘佛子可以去行持。
第四个比喻“恒不间断利生故”,佛子恒常可以利益众生,而没有受过菩萨戒的人去利益的话,并不是很合理的。比如说,国王可信任的大臣,他可以走访周围的地方,可以帮助那些地方的人,代做国王的事情。那么佛子做如来的事,也是被允许的。
这四个比喻,对我们来讲,还是有很好的思考空间的。为什么密法是秘密的?大乘佛教对非法器的根机,需要保密,原因是什么?因为它是一切如来最秘密的、最甚深的意趣,普通人不一定能接受。就是这样的原因,我们应该要懂得其中的甚深意义。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