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经庄严论17六度四摄品62下-72科判
第十七 六度四摄品
经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3-6品)+丙三、所思维(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10品)+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五、解说菩提分法=丁一、宣说前行(11-15品)+丁二、宣说正行
丁二、宣说正行——宣说菩提分法真正体性=戊一、能摄方便品(16品)+戊二、所摄六度四摄品(17品)+戊三、供养依师无量心品+戊四、菩提分品+戊五、功德品+戊六、行地究竟地品
戊二、所摄六度四摄品=己一、能圆满自佛法之六度+己二、能成熟众生之四摄事+己三、此品总结(281)
己一、能圆满自佛法之六度=庚一、总摄略说(253)+庚二、广说彼义分十
庚二、广说彼义=辛一、定数(255)+辛二、法相(256)+辛三、次第(257)+辛四、定义(258)+辛五、修法(269)+辛六、分类(260)+辛七、归摄(261)+辛八、断违品(262)+辛九、功德+辛十、互定(272)
辛九、功德=壬一、宣说具四功德(264)+壬二、复说其余功德
壬二、复说其余功德=癸一、以清净功德超胜之理(266)+癸二、布施等堪为最胜(267)+癸三、以赞叹布施为例宣说(268)+癸四、别说精进度功德
癸四、别说精进度功德=子一、略说(270)+子二、广说(271)
己二、能成熟众生之四摄事=庚一、本体(274)+庚二、定数(275)+庚三、作用(276)+庚四、分类+庚五、功德(280)
庚四、分类=辛一、摄为两类(278)+辛二、分为三类(279)
251、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六度四摄品)分三:
252、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能圆满自佛法之六度)分二:
253、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一、总摄略说;(62课)
数法相次第,定义修功德,
分摄违品德,互定当了知。
254、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广说彼义)分十:
255、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定数;(62+63课)
受用身眷行,圆满增上生,(62课)
恒不随惑转,所为不颠倒。
精勤众生利,施不害忍行,
处解脱俱基,是行诸自利。
不贫不恼害,忍害行不厌,
令喜善说故,他利即自利。
不爱诸受用,极敬不厌二,(63课)
瑜伽无分别,大乘仅此已。
于境不贪道,得彼禁散乱,
不舍众生增,余者净障碍。
是就三学言,佛真说六度,
初三末二者,二学一属三。
256、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二、法相;(63课)
布施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持戒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安忍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精进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禅定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智慧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257、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三、次第;(64课)
依前而生后,下劣殊胜故,
粗大细微故,如此说次第。
258、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四、定义;(64课)
能令离贫穷,获清凉灭嗔,
胜行及持心,了知胜义故。
259、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五、修法;(64课)
是说一切修,依实依作意,
依思依方便,以及依自在。
260、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六、分类;(65课)
能舍一切事,依于根本心,
圆满身受用,摄二能圆满,
彼亦具无吝,法财无畏施,
遍知施如是,智者真实行。
六支寂意摄,善趣赐安住,
所依灭无畏,具足福德资,
表示法性得,安住戒者具,
遍知戒如是,智者真实行。
堪害耐苦知,悲悯依法故,
真说五功德,彼能行二利,
具诸难行首,承许彼三种,
遍知忍如是,智者真实行。
真实喜善法,依信及欲乐,
念等功德增,烦恼之对治,
具无贪等德,彼等有七种,
遍知勤如是,智者真实行。
心于内安住,依正念精进,
能生诸安乐,驾驭神通住,
位居白法首,彼等具彼三,
遍知禅如是,智者真实行。
正辨诸所知,依于三摩地,
解脱诸染污,善说续慧命,
一切法之最,彼等具彼三,
遍知慧如是,智者真实行。
261、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七、归摄;(66课)
当知诸白法,散乱入定俱,
是以二二二,波罗蜜多摄。
262、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八、断违品;(66课)
菩萨施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菩萨戒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菩萨忍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菩萨勤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菩萨定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菩萨慧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263、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九(功德)分二:
264、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九壬一、宣说具四功德;(67课)
佛子遇乞命亦舍,悲不图报所欲果,
施将众置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
佛子恒受禁勤戒,不求善趣得不贪,
戒将众置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
佛子忍极难行害,非求善弱畏见利,
忍将众置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
佛子铠行勤无喻,摧自他惑得妙觉,
勤将众置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
佛子众定成静虑,妙禅乐住悲生下,
定将众置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
佛子知如尽所知,不著涅槃况轮回?
智将众置三菩提,摄众世间存无尽。
广大及无染,大义与无尽,
当知是施等,一切四功德。
265、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九壬二(复说其余功德)分四:
266、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九壬二癸一、以清净功德超胜之理;(68课)
乞见圆满喜,不喜及慕求,
施者具悲悯,超胜恒胜伏。
慈悲于众生,性命受用妻,
恒施极欢喜,何不护断彼?
圣不惜心平,无畏悲普施,
岂能以害他,言说颠倒语?
悲欲平等利,极畏他生苦,
心勤调众生,远离语三罪。
普施具悲心,精通缘起法,
如何能甘受,意之诸烦恼?
悲尊受害时,利他于自苦,
恒得益想喜,于何何所忍?
于他离他想,恒爱他胜己,
难行故悲尊,勤非难极难。
三定小安乐,自乐执退失,
穷尽许有痴,菩萨定反之。
如夜手摸触,罩灯三种慧,
悲尊之智慧,无比如日光。
267、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九壬二癸二、布施等堪为最胜;(69课)
布施所依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持戒所依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安忍所依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精进所依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禅定所依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智慧所依事,缘由普回向,
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268、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九壬二癸三、以赞叹布施为例宣说;(70课)
菩萨之布施,为一众生乐,
累劫受害喜,何况实反之。
众生为求财,坚稳施众生,
众为身求财,坚稳百番施。
施身尚心乐,轻物何须说,
彼喜出世间,是为最无上。
具慧施一切,求者喜而喜,
乞者得所乞,欢喜非如是。
具慧施无财,思自具财富,
乞者圆受用,不思自富有。
具慧施如理,满愿思大益,
乞者得多财,不感施者恩。
如享路边果,有情受广财,
无虑自受用,乐施唯菩萨。
269、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九壬二癸四(别说精进度功德)分二:
270、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九壬二癸四子一、略说(70课)
首因作用别,相别所依别,
四违对治别,知精进佛说。
271、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九壬二癸四子二、广说。(70+71课)
善资精进胜,依彼随得彼,(70课)
精进胜乐住,成就世出世。
精进得世愿,精进净成上,(71课)
精进离坏聚,精进证大觉。
减增之精进,解脱断违品,
入真如转依,大义许别词。
初善如理行,不怯及不退,
不满之精进,诸相佛尽宣。
依勤三乘士,意慧具弱广,
下中上精进,承许小大义。
精进财不败,精进惑不败,
精进厌不败,精进得不败。
272、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十、互定。(71课)
互摄类别故,法性故因故,
六度一切时,决定当了知。
273、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二(能成熟众生之四摄事)分五:
274、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二庚一、本体;(72课)
承许布施同,说彼令行持,
自随行爱语,利行及同事。
275、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二庚二、定数;(72课)
能利之方便,令持及令行,
如是能随行,当知四摄事。
276、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二庚三、作用;(72课)
初者令成器,第二令信解,
第三令行持,第四令清净。
277、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二庚四(分类)分二:
278、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二庚四辛一、摄为两类;(72课)
财摄及法摄,所缘之法等,
是以二种摄,许为四摄事。
279、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二庚四辛二、分为三类。(72课)
当知以相别,分下中上摄,
多无义有义,一切皆有义。
280、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二庚五、功德。(72课)
相应摄眷属,真实依此理,
普成一切利,佛赞妙方便。
已摄及将摄,现今正摄受,
如是彼一切,成熟众生道。
281、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三、此品总结。(72课)
恒不贪受用,寂禁勤住性,
不分有境相,依彼摄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