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丁一、略说(103)+丁二、广说彼之自性+丁三、摄义——缘无上菩提而教诫发心(以赞叹大菩提教诫发心而总结本品)+总结
丁二、广说彼之自性=戊一、以十功德差别总说+戊二、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
戊一、以十功德差别总说=己一、不可思议之功德(106)+己二、二利圆满之功德(107)+己三、成第一皈依处之功德(108-111)+己四、转依之功德(112-116)+己五、周遍之功德(117-119)+己六、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120)+己七、甚深难测之功德(121-139)+己八、法界真如无迁变之功德(140)+己九、无量财富之功德(141-143)+己十、成熟有情之功德
己九、无量财富之功德=庚一、财富之差别(142)+庚二、彼之分类差别(143)
己十、成熟有情之功德=庚一、成熟之所为(145)+庚二、所成熟之补特伽罗(146)+庚三、成熟之种种方便(147)+庚四、成熟无分别+庚五、无偏堕成熟+庚六、辗转成熟+庚七、无厌足无增减不间断之理
143、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九庚二、彼之分类差别。
空想转依时,想事得降临,
行走驾驭色,获得妙自在。
佛陀无垢处,转依无有量,
成办无边事,自在许无量。
144、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十(成熟有情之功德)分七:
145、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十庚一、成熟之所为;
世间诸方所,如来之善说,
增善世间者,清净至最胜,
未曾积善者,增善至最胜,
如是未熟熟,恒行非无余。
146、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十庚二、所成熟之补特伽罗;
世间诸方所,坚稳恒诸时,
难得大菩提,胜德具足胜,
常坚成无依,依怙大稀有,
由行妙理故,亦非大稀有。
147、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十庚三、成熟之种种方便;
佛顿时有前,转数百F轮,
有前不现生,有前异生行,
有前现证觉,有前示涅槃,
彼处中不动,同时行一切。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31-111 2016年04月09日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讲《经庄严论》,先念传承。
师念藏语传承。
现在正在讲《经庄严论》的第十品《菩提品》,讲当中菩提果位的十种功德,讲当中的第九无量财富之功德,讲当中的转依功德。前面已经讲了五根的转依、意的转依、根识的转依、分别的转依、阿赖耶识的转依、贪欲的转依,今天讲空想的转依。
我想讲的是,对这部《经庄严论》,大家哪怕只听一堂课,我也同意。本来最好是听完整的课,但是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哪怕听中间的一堂课,我也同意。当然把所有的传承都听圆满,是我最大的希望。
为什么这样讲呢?华智仁波切写过一个见到大乘经论功德的偈颂,里面讲到了,如果听闻大乘佛法的话,那么无始劫以来的罪障,罪业和障碍可以消除;无量无边的智慧可以增长。大乘佛法相当于是如意宝一样的,谁接触它、谁与它接上缘,对这个人来讲,今生来世都会有无量的利益。
还有一个偈颂(师背诵藏语),华智仁波切说,如果听闻大乘佛法的一个偈颂,在生起信心的心态当中离开世间的话,佛陀在佛经里面说过,这种人是不会感受恶趣痛苦的。这句话,也很重要。
听闻大乘佛法之后,即使你在即生当中,没有其他的修行,但是因为你听过一句大乘佛法,后来真的是对它有一种欢喜心和信心,如果在这种心态当中死去的话,至少不会转生到地狱、饿鬼、旁生。
其实这是很重要的,我有时候也害怕,死了以后转生到三恶趣当中去。但是按照华智仁波切的金刚语所说,也就是说,按照无垢佛经的观点,听了大乘佛法之后,如果死了,这种人是不会堕落的,从这方面可以叫做闻解脱法。
在讲《经庄严论》的过程当中,因为人生都是无常的,很多道友已经不在了。我们这里有终身学员,我如果得到教务处的信息,就会念一百遍观音心咒。
我看到有的人,《庄严经论》还没有听完,就死了。这个人还是很有福报的,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可能没有生什么邪见,是在对大乘佛法有欢喜心和信心的状态当中,离世的。按照无欺佛语,他不会堕落。这不是我说的“你只要听我的语句,就不会堕落”,不是这样的。我所讲的是有传承的大乘佛法,听了大乘佛法之后,在欢喜心和信心的状态下,不堕恶趣。
所以有时候看见癌症晚期临死的人,即使他不太学佛,但是在他的耳边,念一些大乘经论、念一些咒语,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在前面也讲过,大家不要认为听一节课,就像看一场电影,或者看一部连续片一样的。现在的连续片比较长,有七十几集、八十几集、一百多集,每一集有一个小时,你们可能很愿意地看、一直专注地看。但是听课的话,如果《经庄严论》有一百多集、两百多集的话,很多人中途都不看了、或者不听了。
一方面讲,这是很不好的,半途而废。我们做任何事情,应该有耐心、善始善终,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有欢喜心,后来没有产生什么邪见的话,哪怕只听一堂课,也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看一个世间的电视连续片,可能对某个明星、某个情节有兴趣,但是这对你的生生世世,能带来什么作用呢?我们需要深深地思考,大乘经论对每个众生的今生和来世,带来的利益,应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空想转依时,想事得降临,
行走驾驭色,获得妙自在。
“空想转依时”,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空想。比如说万法都是空性的,或者说一切都是不存在的、空无边处想等等,有很多这样的想。这种想,在因地的时候,是一种空性的修法和观想。到后来转依的时候,它有很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想事得降临”。
佛陀得到空想最究竟的转依以后,一切所想能从虚空当中降临。依靠虚空藏的等持,比如说,你想获得世间的财宝,或者名声,或者什么所需的话,你都能如愿以偿,自然而然能得到,这是一个作用。
第二个作用是“行走”。
你获得虚空藏的定解或者禅定后,在世间当中,你就可以直接无阻碍地穿越山川、树木等等有阻碍的物质。
第三个作用是“驾驭色”。
你可以完全驾驭一切色法,如果想让色法显现,它就可以显现;如果不想让色法显现,它就不会显现。
现在有些人预言,在将来的网络幻化世界里,你不仅能看得到,还能摸得到。比如说你依靠眼镜、依靠一个什么仪器,完全可以进入一个虚拟的、幻化的百货公司,在里面买东西。
这跟佛陀的等持,完全是不同的。佛陀依靠这种虚空藏等持,可以现前世间当中的一切所欲。
“获得妙自在”,依靠一种缘起力,什么法都可以显现,什么法都可以不显现,这就获得了一种妙自在。
以前很多人可能感觉,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现在,就像网络世界一样的,很多事情依靠一种方便或者心灵的观想,实际上是可以出现的。
前面讲了很多种获得妙自在,我们没有获得这些妙自在,所以经常处于痛苦当中。人世间许许多多沉甸甸的痛苦,一个痛苦、一个痛苦地接踵而至,好像一次痛哭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再一次痛哭的对境就出现了,这就是凡夫人的境界。
当我们获得妙自在的时候,世间当中,即使是特别麻烦的事情,对我们来讲,都变成了快乐的因,这就是获得虚空藏等持的转依功德。
获得佛陀果位的时候,肯定有不可思议的很多境界。即使达到修行比较高一些的境界时,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比如说在米拉日巴的传记[注1]当中说过,他当时跟一个叫达罗的法相师,关系不太好。其实从历史上看,有些师父也好、大成就者也好,在显现上,经常有互相竞争的各种情况。
当时米拉日巴跟达罗进行辩论,米拉日巴问:“虚空有没有障碍?”
达罗回答:“是无阻碍的。”从因明法相的角度来看,虚空是无阻碍的。
米拉日巴说:“你确定是无阻碍的吗?那看看你能不能在虚空当中无碍而行?”
这时米拉日巴进入虚空坚固三摩地,以他的等持力量,达罗的手脚全部都被虚空捆住了,根本动不了身。而米拉日巴自己能在虚空当中坐啊、跳啊,做各种活动。
米拉日巴说:“你方才说虚空决定是无碍,但现在事实证明虚空是有碍法。我再问你:眼前这块大崖石是不是有阻碍的?”
达罗回答:“是有阻碍的。”
米拉日巴尊者进入虚空遍处等持,在大崖石当中无有任何阻碍地直接穿越。
达罗说:“你是学外道的,我不信你的魔术。”他在理论上还是不承认,但是很长时间,自己都动不了身。
这些事情,对幻化的世界、不可思议的世界生起信心之前,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但在这个世界上,什么奇妙的东西都可以出现。这些显现,来源于什么呢?就像我那天说的一样,就是人的心。
所有奇妙事情的驾驭者,或者说创造这些的科学家也好、宗教大师也好,背后隐藏的主人公是谁呢?就是人类的智慧。在人类的智慧当中,隐藏着很多不可思议。从修证的角度来讲,修证者依靠训练获得了很多利益,了达了很多道理。
佛陀无垢处,转依无有量,
成办无边事,自在许无量。
这是一个总结文,说的是佛陀的无垢处。
“佛陀无垢处”,前面讲的显现处所也好、显现身体、心识也好,到一定的时候,都会有转依。到了最高境界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变成最清净的,所有的障碍都没有了,这就是佛陀烦恼障和所知障都没有的无垢处。
“转依无有量”,得到佛陀最高无垢境界的时候,有无量无边转依的功德。
在安慧论师的大疏里面讲到,得到转依的时候,所有的色受想行识五蕴都会转依,每一个蕴的转依,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成办无边事”,这些功德在世间当中,能成办利益无边的事。化现为无数的佛陀,以各式各样的形象来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佛陀真正的成就,归根结底是什么呢?就是利益众生。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乘佛教徒,他的成功、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利益众生。
比如说一个人是世间的一般人,他在赚钱;另一个人是大乘佛教徒,也在赚钱。世间的人赚了很多钱,用于什么呢?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情,除此之外,他根本不想所有的众生,尤其是可怜的众生。而名副其实的佛教徒,他赚的钱全部用于利益众生,甚至连自己的身心,也不一定很关心。这方面,大乘佛教徒与世间的一般人有很大的差别。
“自在许无量”,在佛陀最后的无垢处,具有转依的无量功德,能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获得无量无边的妙自在。
妙自在有很多种,比如说彩票中了奖、得到一个地位、在某个集团当中获得了一个奖项,自己觉得“我获得妙自在”。当然这也可以说,但无量无边的妙自在,其实是获得佛果的时候,具有各式各样利益众生的方法。
《说无垢称经》[注2]当中讲了很多的佛事,佛陀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利益无量的众生,怎么样来利益呢?有些时候,佛陀变成光明来利益众生;有些时候,佛陀用菩提树来利益众生;有些时候,佛陀用饮食、花园,还有各种各样的人、非人,甚至树木、桥梁、大路、明灯等等的方式来利益众生。方便的时候,大家可以看一下,《说无垢称经》当中,专门讲了很多佛事,这些佛事是为了什么?就是利益众生。佛陀化现为各式各样的事业,这叫做佛事。佛陀有没有其他的事情呢?没有其他的事情。
有些人想:“我成佛之后做什么呢?我很希望往生极乐世界,那到了极乐世界做什么呢?听说极乐世界有吃有穿,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等,这些都被阿弥陀佛承包了。我到了那里,就没有问题了,我可能会很快乐。”类似于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种自利。
当然我们可以想自利,但是当自己完全融入佛智慧的时候,贪嗔痴自然而然就会消失,利益众生的最大化事业就会无勤展开,会给无量无边的众生带来不可思议的利益。
在世间当中,为什么要发愿成佛呢?因为成佛是最清净的利益众生的方法。并不是发愿让很多其他宗教徒进入我们的宗教,不是这个意思。实现最究竟地利益众生,就是我们的目标,也可以说,我们修行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它。
以上我们已经讲完了转依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