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下面讲第十七品《六度四摄品》。
很多人口口声声讲六度万行,其实根本不懂六度。六度是什么?就是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什么是真正的布施?什么是真正的安忍?很多人并不懂。
我在翻译的过程当中,确实觉得,如果想学习大乘佛法的六度,就一定要学习这部《经庄严论》。否则表面上是大乘佛教徒,在修六度,而实际上一点都不懂六度。
如果愿意学修大乘佛法,就一定要精通六度和四摄。下面讲六度,首先是总摄略说。
师念藏语传承。
戊二(六度四摄品)分三:一、能圆满自佛法之六度;二、能成熟众生之四摄事;三、此品总结。
己一(能圆满自佛法之六度)分二:一、总摄略说;二、广说彼义。
庚一、总摄略说:
数法相次第,定义修功德,
分摄违品德,互定当了知。
“数法”,第一,要学习六种波罗蜜多的话,就一定要知道六度的定数、确定的数。为什么是六度?为什么不是七度、八度?为什么不是五度、四度?要知道确定的数目,这是一个。
“相”,第二,六度的法相是什么?比如布施有布施的法相,持戒有持戒的法相,各自的法相怎么不同?
“次第”,第三,为什么是最先布施度,最后智慧度呢?为什么不是先智慧度,然后布施度呢?有些不懂的人认为,“智慧在第一,布施在最后,应该也可以”,但实际上六度是有次第性的。
“定义”,第四,每一个波罗蜜多的定义是什么?
“修功德”,第五,怎么样修行功德?修行的方式和方法是什么?
“分”,第六,六度怎么样分类?
“摄”,第七,六度怎么样归摄?
“违品”,第八,六波罗蜜多,每一个都有违品,怎么断违品?
“德”,第九,每一个波罗蜜多都有功德。
“互定”,第十,六波罗蜜多是互相包含的、互相确定的。
“当了知”,每一个方面,在下面都会广说。在这里,前辈大德们没有广说,我也就不广说了。
下面首先讲定数,今天可能讲不完。为什么是六度、不是七度?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这是为什么?
庚二(广说彼义)分十:一、定数;二、法相;三、次第;四、定义;五、修法;六、分类;七、归摄;八、断违品;九、功德;十、互定。
辛一、定数:
受用身眷行,圆满增上生,
恒不随惑转,所为不颠倒。
这里讲,确定六波罗蜜多的数目,有四种原因。
第一个原因:因为成就增上生与决定胜两种功德而说六度。增上生与决定胜的原因,只能是六个,不能多、也不能少。也就是说,暂时快乐和究竟快乐的原因,波罗蜜多一定要确定为六种。
“受用身眷行”,是指受用、身体、眷属、行为。
“圆满增上生”,这些是圆满增上生的原因。
“恒不随惑转”,是指禅定。
“所为不颠倒”,是指智慧。
这两者是圆满决定胜的原因。
增上生与决定胜,学过《中观宝鬘论》的人应该非常清楚,因为里面讲的全部是增上生与决定胜。增上生的话,是人天的快乐和暂时的解脱;决定胜的话,是究竟的像佛果那样的解脱。
这里的增上生,为什么这么讲呢?
第一个受用圆满。以前对婆罗门也好,对乞丐也好,对众生做过布施。以布施的原因,即生当中现前受用圆满的果报。财富很不错,归根结底就是有钱,这在即生当中是很有必要的,第一个是有钱。
第二个身体圆满。以前不杀害众生,不偷盗,持清净的戒律,后来转生到善趣。不管是变成人也好,还是变成天人也好,那个时候,身体是圆满的,身体很健康。
有钱、有健康,是很重要的,而且持戒的人,长得也比较好看。
有人说,“我至少也是能过关的,我对自己的长相还是比较满意的”。那天有一个人说,“我长得丑,可以凸显我身边人的美”,这也算是一种圆满吧。我不认识这个人,也没有仔细看他。
这是两个圆满,受用、身体方面。
第三个眷属圆满。以前修安忍,对别人的反抗、危害,没有以牙还牙。以这样的原因,即生当中,自己的眷属越来越多,非常和睦。因为前世修安忍,即生当中眷属很不错。
第四个行为圆满。以前所作的出世间的任何修行、世间的任何事业,都精进努力、善始善终。以这样的原因,即生当中行持的事业非常圆满。
“圆满增上生”,以上受用、身体、眷属、行为四种圆满,是增上生。如果这四种圆满,就叫做增上生圆满,这是六波罗蜜多前面的四个圆满。
如果一个人,有财富、身体很好,加上眷属和人气非常不错,再加上事业很旺盛,那他肯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世间的成功学研究发现,成功与你的财富、你的健康、你的家庭、你的环境、你的事业,都有一定的关系。
第五个禅定圆满。“恒不随惑转”,以前经常禅修,相续具足禅定力。以这个原因,即生当中不被外境所转,心很调柔。即使处在特别复杂的环境当中,也能过得特别快乐。心不随外境转,很快乐,这是修禅定的果报。
第六个智慧圆满。“所为不颠倒”,以前修智慧波罗蜜多的原因,即身当中,有取舍的智慧。该取的,可以接受;该舍弃的恶业,可以完全放弃。或者以前修持智慧波罗多的缘故,即生当中,通达四谛,完全掌握苦集灭道的道理,智慧不会入于颠倒的坑当中,所作所为不会颠倒。
禅定圆满和智慧圆满,是决定胜。
从世间方面讲,受用、身体、眷属、行为四种圆满就已经可以了;从出世间方面讲,有了禅定的果报、有了智慧的果报,解脱就不成问题了、没问题了。
六波罗蜜多的数量,从增上生与决定胜的角度来讲,不用多、也不用少,这是第一个理由、第一个缘由。
精勤众生利,施不害忍行,
处解脱俱基,是行诸自利。
第二个原因:成办自他二利的缘故,安立为六。从他利和自利方面来讲,六波罗蜜多的数量是确定的。
“精勤众生利”,菩萨精勤利益众生,有他利和自利两个方面,首先讲他利方面。
“施”,第一个,菩萨给他人布施钱也好、财物也好,能使他人直接得到利益,很欢喜。
“不害”,第二个,菩萨持戒,不害他人的生命,不偷盗他人的财物,也不去邪淫等等,这样的行为不害他人,能够直接利益他人。
“忍行”,第三个,菩萨修安忍,别人对他如何不好,或者加害他,他不会报复,这是安忍。
前面的布施和持戒、安忍这三者,主要是直接利益他众的;后面的三者,精进、禅定、智慧主要是讲自利。
“处”,用处来解脱,解脱处实际上是静虑。心入定的时候,决定见到真实义,完全可以融入正理当中。
“解脱”,能解脱是智慧,智慧波罗蜜多能通达一切万法的真相。
“俱基”,指禅定与智慧二者的基础是精进,以精进成办入定与胜观。精进是禅定和智慧的基础,因为有了精进,才会修入定,才会修胜观,才会求智慧。
“是行诸自利”,这三种是行一切自利,是利已的。自己精进修禅定、精进修智慧,是直接自利的。
从他利和自利两方面,六波罗蜜多的数量是确定的,下面还会进一步说明。
布施、持戒、安忍,这三度是直接利益众生的;精进、禅定、智慧,这三度是直接利益自己的。
“我非常精进,我有禅定,我有智慧”,对每个人来讲,自己的利益是最大的。有些人可能会想,“为什么精进、禅定、智慧这三者不放在利他方面呢?”因为有直接和间接的差别。比如说,我如果不害,就直接对众生有利。而我有了禅定,不一定直接对众生有利;当我以禅定利益众生时,才对众生有利。这里有直接自利和间接他利的过程,存在这一点点差别。
不贫不恼害,忍害行不厌,
令喜善说故,他利即自利。
这里进一步讲他利和自利的安立方法。再者,菩萨不顾自利而主要行持他利,因此以六度成办他利。
“不贫”,第一,菩萨布施,能够断除他人贫穷、不富裕的痛苦,让他人受用圆满,这是利他的不贫作用。
“不恼害”,第二,菩萨以持戒不恼害众生。
刚才前面讲过这些了,再进一步论述上面的内容。
“忍害”,第三,菩萨以安忍对他众损害无有嗔恨并堪忍。他自己不害众生,而且对众生无有嗔恨。
“行不厌”,第四,菩萨以精进行持他利不厌烦。
“令喜”,第五,菩萨以禅定显示神通神变令众生向往并欢喜。他通过禅定示现神变的时候,众生很欢喜。
一般凡夫人特别喜欢看到神变,“这个上师有没有神变?有没有特异功能?如果他给我作个加持,我的病马上就好的话,以后我就认他为上师,不管别人说什么”。《贤愚经》里面讲了,凡夫众生特别喜欢神通。神通神变,可能是利益众生的最好方法。
神通应该在第四禅以上才可能示现的,心特别浮躁的人,不一定能示现神通。
有些人假装自己有神通、爱说妄语,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有些出家人、有些在家人,经常给别人讲一些妄语。一般人看不到的,他自己也没看到,却说看到了,佛陀把这认定为大妄语,这是一种大妄语。在基本的佛教戒律中,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都不能说大妄语。
以前我们去五台山,很多人正在祈祷的时候,一个和尚说:“我看到了,法王的上面有格萨尔王,那边有文殊菩萨,这边有布玛莫扎,我看到了......”我们对他还是很怀疑的。
有些狡诈者,特别爱说神通,故意说妄语,很多人会轻信,“你真的看到了?我看不到,我对你特别有信心,以后你可不可以当我的上师?”
在我们的佛教团体当中,希望不要随意说这样那样的神通,否则,对你个人也不太好。我们应该知道,在佛教当中,即使看到了,也是绝不允许讲的,这超越了戒律。除非有特殊的因缘,才能示现神通。很多高僧大德和修行人,并不是没有境界。他们为了守护戒律,在示现上,最多可能说,“这是梦中的”、“我是推测的”。以这种方式来说,是不犯戒律的。
现在在佛教不兴盛的个别地方,很多人讲神通,“我见到了什么什么”、“我看到了谁的中阴身”、“你将有什么什么灾难”,把自己当作是算命的,这些不是很好的,当然凡夫人很喜欢。
通过禅定来实现神通,让众生欢喜,众生很欢喜爱说神通的人。
“善说”,第六,菩萨以智慧善说正法。
“故,他利即自利”,由此成办他利,而成办他利就是成办最殊胜的自利。唯一勤奋于自利,也不能获得大菩提;而勤于他利,暂时能自然成办自利,究竟获得无上菩提。所以,以六度可任运自成二利。
六波罗蜜多,前面的三度是利他,后面的三度是利己的,其实利他也是利己。
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注3]当中讲了,“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如果你究竟想利益自己的话,暂时先利益他众就是很好的窍诀。
这里也讲了,精勤利他的话,自然而然能成办自利。天天都想着帮助别人的话,自己的生活就会自然而然圆满。特别有利他心的人,他个人的很多事情,自然而然会成办的。
六波罗蜜多的定数,有四种理由。四种理由当中,前面用三个颂词讲了两种理由,后面还有三个颂词来讲两种理由。
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