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1序品4上
《妙法莲华经》第四课
顶礼本师释迦摩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讲嗯《妙法莲华经》。嗯《妙法莲华经》呢主要是今天嗯先念这个今天的传承啊。
(藏文传承)
我这个眼镜有时候起作用,有时候不起作用。
(藏文传承)
嗯,啊,今天嗯紧接着讲呃《妙法莲华经》,嗯,我们上一次的《大乘庄严经论》也没有讲成啊,上一节课。我来学院应该嗯三十多年吧就是,可能唯一的有一些事情而停课呢,在我的记忆当中是呃第一次,因为有些事情就是没办法推,就是所以。那天呢你们共同念《普贤行愿品》就是,这也是很好的。上堂、上一节课啊,行吧,嗯。
嗯,那么嗯今天呢我们紧接着讲呃这个《妙法莲华经》啊,就是这个《妙法莲华经》呢呃这次我们整个嗯传讲的过程当中呢,呃参与的人呐很有信心。嗯我相信呃汉地呢呃以后呃应该有这个《妙法莲华经》方面的这个传承也好,嗯将来就是应该有这个讲经说法的就是这么一个呃新的这个系统吧,嗯也许会有的,因为这个传承的这种流传呢并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应该从长期的这个历史来看的话呢,呃我很希望我们在座的呃出家师父和在家这个居士的话,以后呢应该呃有机会啊就是这个《妙法莲华经》就是传授给别人,自己也好好受持、修行、观想。呃如果自己没有很好地去做功课啊,自己对这个没有什么把握,没有什么呃修学呢,就是我们给别人讲也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所以呢,呃首先就是应该自己得传承呃,自己呢呃,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啊,在辅导过程当中呢都应该呃都可以这个圆满吧。嗯因此我今年呢就是在我们学院的各个班当中没有特别要求呢呃让大家这个必须辅导,就是没有这样的。但是你们个别人如果愿意的话呢,呃找一些辅导员呐,找一些法师的话呢,呃这次是自愿的,就负责我们这个学院的课啊就是非常忙,这样有一定的困难。就是所以如果法师也是有时间,然后下面的这个人呢也有这个兴趣,比如说我这个我讲的过程当中呢,好像有些是听懂了,就是有些没有听懂的话呢,如果下面的法师再做辅导一次呢,也许可能呃更这个明白。因为经论的呃内容的话呢,就是我们反复串习,也就不熟悉到熟悉,熟悉到这个呃这个受持,然后受持以后呢,最后观入这个呃就真正是呃这个娴熟于心,就是这个很重要。
呃,所以呢呃就这次我们没有特别的。因为上半年呢我的身体的原因呢,就是今年的可能课呢也是落的比较多。呃,我们这边的这个呃菩提研究班的话呢就是也暂时还没有正式呃开课就是。再过一段时间吧,就是我们这个呃就慢慢来。还有我们这个学院当中的有些,嗯,等会儿再说吧,是吧?
嗯,我下面呢就是讲那个呃,就是为什么要讲那个《妙法莲华经》呢?就是其实《妙法莲华经》呃我会后面也会说的,就是受持这个经典的话呢,呃应该有很多呃这个白白法这个这个天神呢也经常这个保护的。然后自己呢呃在即生当中就是断除烦恼、息灭烦恼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
呃我看到那个《大智度论》里面啊,就是《大智度论》里面呢就是有这么一个呃这个公案,就也就是说是我们读诵呃这个《法华经》的功德吧,啊就是有一个比丘呢,就是他经常呃在寂静的地方读经,就是经常这个喜欢诵经呃。然后这个比丘呢就是受到了就是当地的这个国王的非常特殊的这个尊尊重呃和这个这种呃承侍啊,就是恭敬承侍。呃,每一次这个比丘就来的时候呢,就是国王把自己的头发呢就是呃铺在地上,就是让他呢就是在上面踩过去。呃很多呃修行人呢就是对呃对这个比丘呢就是觉得,呃因为他的功德呢也并没有发现就是,只不过是爱读诵经典而已。为什么国王这样呢?就是有些人就是问这个国王。那国王为什么对他这样恭敬呢?就是他就讲述了他的原委。也就是说有一次呢就是他特别想这位、见见这位比丘,然后他到呃比丘所在的地方的时候呢就是呃,他在这个山洞里面,啊就是比丘所在的这个山洞里面呢,他刚开始看到了有一个人,就是金色的一个金人,然后呢就是骑着白白色的这个大象,然后在在那里呢就是对他恭敬这个合掌,就是就呃好像那个就是求法一样的。呃然后呢就是他到了之后、他到近前的时候呢就是这个呃金人呢就已经不见了。后来呢就是问这位比丘的时候呢呃他说:“我读这个《法华经》呢,就是可能是这个因为佛陀在,在佛陀面前呢就是普贤菩萨呢已经发愿就是,谁修持这个《法华经》的话呢,他会就是始终是保护他、就是能恭敬他,因此呢就是说是呃这个普贤菩萨亲自来就是对他朝拜和这个呃,就是呃这个也就是说这个朝拜吧。”就是这样的。
所以从中来我们可以看出来就是,我们现在这里的有些道友啊,就是应该在一辈子当中就是行持这个《法华经》的,也有很多的这个出家人和在家人。那么我们将来呢呃也希望呃这部经典呢就是也是非常地这个重视啊,不管你到哪里去,呃如果带着啊或者说是呃把它当作一个像如意宝一样来就是对待的话呢,呃它会给我们赐给、赐给、赐给很多的这种这个悉地。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种废纸就是就就啊这这里这个八九万字吧,就是大概这个字数不特、不是特别多,呃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般的一些呃这个资料的话呢就是,它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利益呢也是是一般的这种这个利益。所以呢关键是我们的这个信心呢也很重要啊,就是也很重要。
现在我们呃那个《大乘经庄严论》也是正在讲那个信解,啊就是正在讲那个信心啊就是,信心呢有多少种分类,就是我们在座的人都知道。那今天呢我就不多说就是,所以呃首先呢就是为了让大家生起信心呢,就是对这个护持《宝华经》啊,就是护持这个《法华经》的功德呢就是,希望有时间的时候就是龙猛菩萨的《大智度论》当中也也看看,就是在这里面呢就是有非常精彩的这种公案。就是所以我们很多资料、很多公案、很多故事、很多比喻而、而且很多哲理还有,这些来就是慢慢慢慢就是让我们的这个烦恼啊、邪见呐、我慢呐,这些呢就是逐渐逐渐就是会、会摧毁。不然的话我们有些人的这种这个烦恼和这个成见的话呢,就像是一一一一一座山一样的就是,如果呃很简单的一种手段呢就是你不一定是完全能这个呃平息啊就是。所以有时候呢可能要方方面面,为什么佛经当中呢就是讲着种种比喻啊、种种哲理啊、种种这个理论来就是宣说,原因是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这个听课啊学习啊就这些也是是反反复复地,应该越多越好就是,这样以后呢就是呃对自相续的这种这个呃相、心相续呢就是可以得以净化啊。
嗯,那么我们紧接着呢就是,就刚才这个传承已经念完了就是,就那么下面呢,呃这个文殊师利菩萨呢就是当时呃,弥弥勒菩萨呢就是准备问那个弥嗯什么文殊师利菩萨。然后他所所问的这些内容呢,就是用偈颂的方式,呃就前面是用长行文,然后有有这个偈颂的方式来就是告诉,呃告诉他啊就是告诉他。咳(S清嗓子)
那么,呃也就是说,呃他们当时是依靠这个佛陀这个入入,这个释迦牟尼佛入定的这种这个瑞相,就是然后呢就是照耀这个世界。然后东方一万这个八千个这个地方的这个国土的这个世界啊,当中呢就是许许多多的有些,呃这个菩萨啊、声闻啊、缘觉啊以及这样的这种景象呢,就是他们已经看到了。看到之后呢就是,文,呃这个弥勒菩萨呢就是不断地给这个文殊菩萨,一边就是出问题,一边呢,就是他当时在在在外面就是看到的就是这些景象呢,就是也告诉给他就是。有些是他巳经抉择性的就是,在这里的这个修行啊、六波罗蜜多啊,就这些是抉择性的;有些呢就是也是带有这个疑问形、疑问形式的,以两种方式来就是对这个,呃文殊菩萨和还有这个众眷属呢就是作,以这个偈颂的方式来讲啊。
那么这个偈颂和长行文,这个,呃,就我们这个前面也是讲了,就是叫这个,呃这个散,这个散华贯华。就是也就是说是印度呢,就是有这么一个呃传统就是,这个写作也好就是。平时我们呃像我们藏地的话呢,就是经常在民间就是传播的《格萨尔王传》,《格萨尔王传》的话呢,就是它也是是有偈颂和这个长行文就是就呃交替的方式来经常这个出现就是。这也是是在藏地这个历史上啊就是有一些长篇小说也好,或者说是一些非常这个,就这些大的、大的历史的一个呃这种风格吧,就是写作的风格。咳(S清嗓子)
那么下面就是讲到是什么呢?呃,就是说我们昨天前面讲的布施度啊。先这个弥勒菩萨呢就是用这个六度是按顺序,就是布施、持戒、安忍、这个精进、禅定、智慧,就这样。然后呢就是他是用比较这个交叉性的,就是一会儿讲布施一会儿讲智慧,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就是今天就是讲的。
【文殊师利,我见诸王,
往诣佛所,问无上道,
便舍乐土,宫殿臣妾,
剃除须发,而被法服。】
那么,咳(S清嗓子)今天说呢,呃,就是说文殊嗯就是说这个弥勒菩萨呢就是说:“文殊菩萨啊,就我这个见到呢,在那些这个国土当中呢就是有很多这个大臣啊,国王啊,就是他们呢就是到这个佛陀那里去,啊就是并且呢就是问这个无上的这个道。”啊就是他们去了以后呢并不是呃就是问一些就世间的,呃就是你这个吃饭怎么样啊?就是你这个睡觉就是怎么样啊?就我们一般世间人的话呢,可能互相交流的就是最多的呢,就是可能是:“呃,你这个吃得怎么样?身体怎么样?你要吃什么药啊?”就是就就一直……
呃,我我的这个今年呢就是不想接很多电话,因为每一个电话里面就是都给我上一个那个,一些那个,就是比如说养生啊、健康的这个知识就是。最后就就每一每一个人都是要就是:“啊,你要应该吃什么,你应该怎么怎么……”就是所以,呃,有时候呢都比较就是觉得:“啊,怎么我还吃吃饭和呃,我这个睡觉都还要别人教我啊,就我连这个都不懂啊。”就,呵呵(S笑)所以我们世间人的话呢可能互相这个,呃提问题也好,交往的话呢就是经常跟解脱没有关系的,就是有一些可能呃这个吃喝拉撒的就是这个比较多一点。但是这些呢就是到了佛陀那里去呢就是去这个问这个无上妙道,并且呢就是他们这个舍弃啊就舍弃呢就是自己呃最喜欢的这个国土啊、就是王宫啊、还有这个大臣啊、就臣妾啊,还有呃等等。然后呢就是他们一起最喜欢的这个国土啊,就是皇宫啊,还是这个大臣啊,就臣妾啊,还有等等。然后呢就是他们一起到那里去,剃度啊就须发,并且呢就是穿上这个佛陀的这种法衣。这是讲什么呢?就是讲这个持戒度。
就是从表面上看它呢,它这里并没有直接讲这个持戒,但实际上呢啊就是说这里是应该是一种嗯因为大家都知道,就是到了那里就是先就是问到这个问题,甚深的问题,就是然后我们一般这个出家和修行的时候呢,就是每一个人有自己有不同的一些这个问题,然后这些问题解决之后的话呢,那么就是你才可以去这个出家啊,修行啊。啊就我们每个人都是可能先先去这个出家的时候呢问这个问那个,包括我出家的时候呢也是问问过很多,就像《莲苑歌舞》里面的,今天问这个,明天问那个,就就有些人就是回答的是可以,有些人说是不能出家,有些人说是出家非常好,有些人说呢你如果出家的话呢就是很危险,等等等等,就是也有各种各样的。啊那么啊后来的话呢就是,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是舍弃就是,然后到那里去行持这个清净的戒律啊就是,披上这个如来的这种袈裟就是。这是讲的什么呢?就是就持戒度啊。
【或见菩萨,而作比丘,
独处闲静,乐诵经典。】
那么下面呢就是讲到啊这个安忍度,啊就是安忍度就是。那么又见到有些菩萨呢啊就是自己作这个这种这个比丘相,并且呢就是独自在这个清净的地方呢就是禅修,而且呢就是读这个经典就是,乐于读诵经典。
那么这个表面上看来可能不是真正的这个安忍,但实际上呢就是这也是我们知道,我们这个安忍当中的话呢就是有这个三种安忍。就三种安忍当中的话呢,那么就是做比丘呢就是实际上是,这也是是对一切的恶事,一切的外面的这个危害呢,就是都有有需要就是忍耐就是,如果没有忍耐的话呢,不可能当这个比丘就是,连沙弥都没办法当就这也是。然后独自在这个寂静的地方修行的话呢就是,也是一个对求法的这个苦行的这种安忍。然后乐于这个诵经的话呢,那么也就是对这个佛法,就是对空性和对大乘佛法的一种安忍就是。所以呢这三种安忍呢在这里面也可以可以具足就是,因此呢就是可以解释为就是这个是修安忍度,嗯。
【又见菩萨,勇猛精进,
入于深山,思惟佛道。】
那么又这个弥勒菩萨见到这个在那里的这,在那些国土当中的菩萨呢就勇猛的精进。就精进度啊,就是对这个善法方面,就是非常乐于,乐于行持,就是勇猛的这个精进。并且呢就是他们入在这特别清净的这个深山里面,还有呢就是思维就是佛陀所讲到的大乘佛法的这个深甚意义,啊就是深甚意义。当然这个修任何一个法呢就是需要精进,就是如果没有精进的话呢,就是即使你的智慧非常不错的,你的善根就是也相当、相当好的,但是呢因为没有精进的原因呢,啊就是呃最后可能自己的这个成绩啊越来越越越下降。
我最近看到很多我们的道友啊,就是在这个讲考、笔考就是备考、就是也有些呢我亲自能参加,有些呢我用通过其他方式来是了解,就是也总的来讲是很欢喜。就是大家确实也也很精进,有些人呢就是一边发心一边闻思修行,就好像大家的这种成长啊,就刚来的时候什么对对佛佛理什么都不懂就是,然后逐渐逐渐通过自己的这个勤奋努力,现在呢就是也很多道理都比较这个明白就是,这一点呢就是我自己感觉呢就特别特别呃这个快乐,啊就是特别快乐。因为,呃我们呃这个在佛学院的这个存在和佛学院的这个价值的话呢,就是呃想这个培养更多的这个人才,啊就是我们为什么修经堂,我们为什么做这些呢?其实这不是目的的,就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呢,就是在这个经堂里面给大家就是讲经说法,讲经说法之后呢,让很多人通过这个不同的这种方式和方法来,然后提升自己的这个闻思修行的智慧。然后呃这样的闻思修行的智慧,到一定的时候呢,就是不断地这个成熟和不断地这个积累沉淀。然后最后成熟之后呢,就是他可以在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角落当中的话呢,都会呃都会这个利益众生,啊就是利益众生(师清嗓子)。
所以的话呢我想那个呃怎么讲啊就是,这次呢就是也可以看出来就是我们总体来讲是大家的精进和大家的修学是有进步的。当然我也看到就是有个别人的话呢,以前就是各方面的修行很不错的,然后呢,呃不知道这个什么原因就是业障现前呐、烦恼现前呐,还是这个呃善根就是中间被呃其他的这个因缘就是已经这个得到控制还是什么原因就是,有些呢就是可能不明、就进步不明显,甚至的话呢就是可能有倒退啊就这种现象。当然这是极少数的,我也希望我们呃这个全国各地也好,就是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当中呢,闻思修行的话呢,这是一个挑战,这是一个长期的奋斗。如果我们没有长期的奋斗的话,凡夫人的习气呢一上来以后呢,所有的善根和妙法呢很快就被被它这个呃就是吞没,或者说是淹没下去的,就是不是很很容易的。
如果我们这个菩萨的话呢,菩萨本来就是这个多少个这个呃这个无数的劫当中啊,就是他们都积累的资粮就是,他的这个应该说是可以说呃他自己拥有的这种,啊这个呃原有的这种智慧资粮和福徳资粮就是非常丰富的原因呢,一般来说,对外境就是对他不会有很大的这种影响。我们凡夫人呢,虽然中间出家了,虽然中间学佛了,但,也遇到过善知识,也听闻过大乘佛法,但是因为自己相续当中的这个烦恼啊根深蒂固啊,极其深厚的原因呢,一旦就是遇到外境的时候,呃恐怕是自己也没办法就是进行就是对治烦恼就是。同时呢就是,最后就是不得不同流合污就是,然后慢慢慢慢呢就是,全部都都这个消失殆尽啊就是,都都没有没有什么这个成就了啊。就这是我们凡夫人呢,始终都要就是提醒自己:“啊我不能,不能这个倒退就是,即使没有进步的话呢,我能保持平稳。”
不然的话呢,啊我们有些这个,包括学院里面的有些出家是很不容易的,呃确实是,自己的地位啊、财富啊、这个家人啊,很多的放弃了很多。你看这、他这里这个国王的话呢,就是他也把自己的这个宫殿呐、乐土啊,这些都全部都这个放弃了。那我,其其实我们很多人也是是同样的,但是呢后来在修行上就是没有这个成功的话,那就是可能什么都没有了啊就是,这个世间和出世间的这种这个呃荣华富贵都就全部就是消失了、没有了。嗯(师清嗓子)。呃所以我在说呢,呃说这个精进很重要啊就是。
【又见离欲,常处空闲,
深修禅定,得五神通。】
然后下面呢,就是讲这个禅定。呃弥勒菩萨又见到就是呃有些人呢就是远离这个一切欲望,就经常呢就是住在一些空闲的、呃非常寂静的啊,就是胜妙的这个地方就是,甚深地修着禅定,结结果呢就是获得了这种五种啊神通,啊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世间的禅定。啊世间的禅定的话呢,一般五眼六通,当中的话呢,最后一通是出世间的神神通就是,所以前面的这个五通呢就是,应该说是它是这个世间的呃就禅定。
我们呃在《前行》当中的话呢,就是凡夫行禅定呐,意分别禅定呐,还有这个、这个“如来”的真如禅定等等吧,就是那么这些禅定当中呢,我们在这里就是,所讲的呢就是说一般凡夫的这些禅定的话呢,就是明乐无念为主的。然后,(S清嗓)菩萨的也就是说,意分别的一些禅定的话呢,就有空性的一些这个禅、禅定,然后到最后呢,就是所有的这些明乐无念空的执著呢就全部都没有的,最高的一种境界,所以,他们有些呢就是也获得了这么这个甚深的这个禅定啊。
我希望我们很多人也要修禅定呐,啊就现在全世界的人,有信仰的人、没有信仰的人,因为呃这个生活特别忙碌,就压力非常大,所实在是世界上是找不到什么这个方法就是,很多人通过禅定呢,就是的确能缓解一些压力就是。所以我们出去的时候呢,到西方国家也好、到东方国家也,不管到哪里,“你可不可以给我们讲个禅定,我们太累了,就是太不想活了”。就很多人就是包括一些大学教授啊,什么这个政府官员啊就是他们,所以我们一般不说什么这个佛教的禅定,基督教的禅定,我们不说什么,就是大家坐禅,就坐禅的话呢这也是对众生带来一种快乐,我们还是愿意,虽然我们可能讲不出这个佛教的出世间的一些,什么这个解脱的一些这个具有胜观和寂止的这样的禅定。但是呢呃只要众生就是,哪怕是短短的时间当中,能缓解他的压力,让他的心呢就是平、平下来,让他跟那个单位的同事不吵、不吵架、不打架,家里的这个人呢就是也不、不、不摔这个碗筷儿啊就是,呃就是不作这个冷战、热战,就是这也是是我们这个讲经说法和修行的一个功德就是,所以他们说什么的话呢就是我都很听话。
所以我们在座的很多人呐,你们也应该就是经常就是喜欢禅修就是,喜欢禅修的话呢,自己禅修的这种境界呢,就是到一定的时候很喜欢传,就是就好像自己就是就觉得是:“啊,自己的境界就很不错的,就是能不能赶快跟我找一个徒弟,就是如果呃这个……”我我我听听说有一个老师呢,他喜欢坐禅修,然后呢呃,他就这个学校里面呢就是经常给、给学生讲禅修,后来这个被校长差点不是开除了就是呃。(S笑笑的很开心)(众笑)
有时候也要就是,观、观待环境吧,对吧?就是世间的一些禅修呢,呃我们也不可能就是所有的这个学生就是,不做作业就是然后让他们闭关,不过学生很喜欢这样坐的,因为他就学的话比较累嘛,就是然后老师就是说:“啊,你们好好地这个参禅,就是我们这一节课呢大家都太累了”,就是我们就闭着眼睛入定的话呢,有些可能睡着了,有些没有睡着也是不敢、不敢睁开眼睛,就是这样一直坐着的话,四十五分钟很快就没有了。(S笑清嗓)(众笑)
【又见菩萨,安禅合掌,
以千万偈,赞诸法王。】
呃,还有呃这是也是一个禅定,就是还有一些呢就是见到这个,见到有些菩萨呢,就是这个安心合掌,啊就是这个安住这个禅定就是,然后呢,就是以这个千、千百万的这种偈颂啊,然后赞叹呢就是法王这个如来,就佛陀,啊就也就是说是这是一种最高的这个出世间的一种方法吧,就是显现上是他通过禅定就是合掌用偈颂来赞叹,但是真正要赞叹这个如来的功德,通过禅修而赞叹的话呢就是这是非常这个呃就高的一种这个境界吧就是。
呃什么呃,“外立相为禅就是,内不乱为定就是”,我们这个《六祖坛经》里面讲的吧,就是呃外面呢就是没有这个什么相,啊就是外立相为禅,就是什么叫做禅呢就是,就外面没有相就是,一切相皆为皆皆为虚有吧,就是一切相就是皆是虚妄就是,那么呃这个相全部没有的话就是这个叫做是禅。然后内在的这个心呢就是不乱,就没有贪嗔痴,我们有些人很乱就是,就就心心乱的时候身体也乱,身体乱的时候语言也乱就是,然后每天都是生活都是乱乱的。就是讲广《广传》当中的话呢,就是贪嗔痴中的人这个对包括他的住处啊,处所啊,就什么都是很乱的就是。所以我们呃如果心就是很安静的话呢,就是在任何场合当中都是他就觉得就像天堂一样的,就很快乐的啊就。
确实我们修行人呢就是需要有一种呃一种境界吧,就不管是人生当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痛苦也好,挫折也好,或者说是快乐荣华富贵等什么样的都可能会会享受,但无论如何我们内心就是如果淡定的话呢,就是外在恐怕是对你来讲是并不是特别的这个有利有害。所以说呃这个你看这里呢就是有些这个菩萨的话呢就是也是是这个赞叹这个如来,我们也是通过这个参禅的话呢,也以这样的这种偈颂方式来就是赞叹就是如来,(s咳)那么这是就是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讲的是呃禅定啊就。
【复见菩萨,智深志固,
能问诸佛,闻悉受持。】
然后下面是智慧,那么智慧呢就又见到这个菩萨呢,他有这个甚深的智慧和这个坚固的这种誓言啊,或者是依止呢就是能呃这个询问这个佛陀啊,就诸佛面前呢就是提出很多问题,而且得到了这个佛陀对他的这个答复之后呢就是他全部呢就一一的啊,就是他这个温习受持就是,也就是说他所得到的这些大恩呢就是一一的守持,呃就是全部都记下来。
其实真正有智慧的人呢,就是跟别人提问题也很重要的,有智慧的人会会提出就是很深的问题,呃有智慧的人呢就是别人给他回答的问题呢就是非常的重视。我都有时候去学校的时候呢,他们有些人乱问就是,就是随便想一个问题就是好像也没什么可可可可回答的就是,他也并没有思考也不是一个问题就是就,呃然后我即使给他,这个给他回答的话呢他也不记下来就是。以后我们呃这个包括对法师也好,对辅导员也好,首先你要问问题的时候呢,应该就是问的问题要尖锐一点就是不是,否则的话不叫问问题就是,你真的是你的疑惑,真的是对你来讲就是你的修行当中,人生当中是最、最难以解开的这个东西呢,就、就问一下,不然的话呢就我们就像过路一样,你吃饭了没有,走了没有,你心情怎么样啊,你感觉今天舒不舒服啊,你觉得天气怎么样啊,就这些事情呢就是也可能也没什么可问的吧,对吧。如果你真的要一些甚深的问题问的,那问完了以后呢,你看就是这些菩萨的话呢就是他问完了以后就是全部会受持。
我们从历史上看也是是,历史上就是有些呃这个上师身边的这些弟子的话呢就是对、对这个上师啊就是提出的问题啊,请求的这些法呢就像麦彭仁波切的弟子当中的话,很多人呢就是对麦彭仁波切提出问题啊,请求就是造论啊,后来呢,就是留下了就是这么、这么这个珍贵的法宝。宗喀巴大师都很多弟子是也都是同样的,所以呢呃他这里也是有些呃这个呃智慧啊,就是是这样的。(s清嗓)
【又见佛子,定慧具足,
以无量喻,为众讲法,
欣乐说法,化诸菩萨,
破魔兵众,而击法鼓。】
然后又见到这个也是在这个智慧度当中吧,又见到这个佛子呢就是具足智慧和禅定,啊就是具足智慧和禅定。以无量的比喻来就是为众生呢就是宣说这个正法,而且呢宣说正法并不是很勉强的。啊就我们有些法师呢不得不带班,就是凡是“累啊、就身体不好啊,但是也没办法,就是这、还是我今年还是带下去吧,明年以后肯定要换我,不然的话我肯定没办法,现在老了、累了、身体不好、心脏不好、肺不好、肝不好,病什么……”(s笑、众笑),就、就很多很多的这个理、理由就是,不太想、不太喜欢传法就是。
而这里的菩萨呢不是这样的,就是他用无量的比喻,无量的这种呃这个很多很多的这种理由来就是讲。而且呢就是这种讲法呢,就是他特别特别地这个乐意,就像法王如意宝一样的,就是他终生当中就是非常地乐意说法。并且呢就是他对这个呃这些、呃这个什么“化诸菩萨”啊,就是对这个教化就是很多的可能初呃比较这个初,怎么说啊就是那个初学的这些菩萨,因因为这些菩萨他讲经说法,然后刚发心的这些菩萨呢,就是不断地教化,破除这个很多的魔军。啊就是通过讲经说法的话呢,就是邪魔外道的这种军队呢自然会消散。并且呢就是为了众生就是击大法鼓,就是就转法轮,就是这个传呃击大法,啊就是击大法,就是这个很重要的就是。
天台宗的话呢,就是他们对这个讲到智慧的时候啊,就是空假中三观。就是是一个是空、一个是假,假相的假,然后中,就是中是中观的中,就是这个是好像在他们这个宗派当中呢就是也是非常的这个重视。实际上是啊这个空呢,就是一切万法都是没有这个实相,就是这个因缘而生的法呢就是全部是空的。什么是假呢就是?那么这些所有的因缘而生的法呢就是都是是假名的、假立的,就是没有没有真实的这个实相。然后什么是中呢?就是那么这样的,我们刚才说的这个可能胜义谛的空性和世俗谛的假相,这两者呢就是无二无别的,就是就中道。就是其实这个来源的话呢就是我们这个龙猛菩萨的呃《中论》当中的话呢就是也有,就是说是啊这个众因缘生法,就是我说即是空,就是众因缘所生的法呢,就全部是这个空性的。亦呃亦为是亦为是假名,啊就是亦是中道义。就是就就这个当中呢,就是怎么说的呢,一切诸因缘生的法呢就是全部是空性的,也是这个假名的,就是这里面假也是有。最后呢就是说是也是这个中道。
就是天台宗的这个呃中假、啊就是中假呃什么这个这个呃空空假中三观,就是这个是希望大家还是应该要记下来。啊就是我们呃学这个天台宗的时候就是,他们的有个别的一些专用的也好,他们就是希望,其实这是我们在三相宗也好,我们这个藏传佛教的胜义谛、世俗谛,然后这个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就是这个名词的用法不同而已,实际上呢都应该是比较这个相同的。因此讲到这个空性的时候呢,我们会,呃,会知道啊,啊就是说这个具有智慧呃具有这个禅定的话呢,那么才能呢就是就讲出这个无量的这种比喻啊。
我们在座的各位呢,就是也是在修学过中过程当中呢多积累啊就是多苦行,对吧。就是不管是你当一个居士也好,当一个出家人,如果你是像一个名相上的这样的修行人的话呢,那你就可以就是只是办一个皈依证呐,就是然后穿一个袈裟,什么里面都是没有的空空的。就像我们,呃,进这个百货商场的时候有很多假人一样的,就是就外外表看起来就人一模一样的,实际上里面就是没有真正的这种意识和这个骨肉吧。就同样的道理就是我们当居士和当这个出家人的话呢,有些是只是,啊,就非常这个表面的,有些是真的内在就是禅定,内在的这个智慧,内在的利他心。
那么这些呢一方面是我们前面讲的一样,就是是前世的这个种子这个成熟的,一方面是通过道友和通过闻思修行的这个环境和这个周围的因缘呐组合以后,就是慢慢慢慢就是可以开发,啊慢慢慢慢就是因缘这样的成熟。所以呢呃就是这个,呃,要这里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呃这个一切一切法的这个很重要的这些道理呢,就是一定要呃呃就就记住。嗯(S清嗓)那么这以上呢就是讲的这个六波罗蜜多呢就是按这个次第来的。那么下面呢,就是,呃,不一定是次第来的,就是它可能会、会这个交叉或者是间杂的方式,呃,方式来就是出现的。
【又见菩萨,寂然宴默,
天龙恭敬,不以为喜。】
下面是又讲一个禅定。就是,又见到菩萨呢就是他们就是寂静、宴然就是默然地,然后呢就是安住在那里,这个时候呢就是有很多这个天龙夜叉等众生呢就是恭恭恭敬呐。就是对他这个赞叹呐供养呐等等。但是这些菩萨安住的人呢,呃就不以为喜,就是也没有什么,就是因为别人的赞叹呐,别人的这个诽谤而痛苦啊,别人的赞叹而欢喜啊就没有。因为他他有一定的禅定的这样的这种境界的时候呢,就是,其实别人对他的这个谣言呐,别人对他的一些呃冤枉啊,就是这些是不在乎不在乎乎的就是,的确。(s喝水)。
呃这是那个呃呃我们因为没有没有这个禅定呐,呃就没有没有禅定的境界呐,好像别人今天就是赞叹一句话呐,就是就非常这个快乐,就是欢喜啊,就脸色都不同,就是吃饭的胃口都很不错的。今天就是别人就是说你就是说你的过失啊,就是因为你如何如何的话呢,就是那么就是胃口也没有,就是心情也不好,教课也教得不好,然后走路的话呢就是就晃晃悠悠的。就是觉得是好像在这个世界,活在这个世界上呢,就是都没有什么意义的,就是整个世界呢就是黯淡无色。就是,觉得是好像所有的人呢都是是忿怒金刚一样的感觉,(众笑)就这也是是我们的自己就是的确是这个修行内证太差的原因。嗯(s清嗓)
【又见菩萨,处林放光,
济地狱苦,令入佛道。】
呃然后又见到一些菩萨也是禅定里面,就是他们呐就是住在这个林林处这个发光,就是就刚才那个是一般世间的禅定一样。就自己安住的时候就就像小乘的禅定,就是,别人对他赞叹就是如如不动的,就是诽谤也如如不动的,那样的。然后有一些菩萨的话呢,就是他住在林中就是就身体观修这个发光啊,就是然后,啊,救度就是地狱和这个饿鬼这些众生,让他们呢逐渐逐渐入佛道。这是大乘的一些的这个呃菩萨的这种禅修方法吧。
我们平时也是修行的时候,发愿也是愿一切众生就是这个呃早日这个度化。其实我们真的呃修行大乘佛法还是很重要的,就是希望我们在习惯上、生活当中呢就经常口里面也要说,口里面说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说:啊口里面说没有什么用的,就只要境界。其实也不是,就是人、凡夫人的话呢,就是很多行为就是对他的内心直接起作用的,啊就你看我们藏地的很多的一些这个转、转经轮的那些老太太啊,就是老年人的话呢,他们一边就是这个呃转转那个经轮啊,就一边就是说是: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愿他们早日往生到极乐世界,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那这样的话实际上是呃他这个这种语言呢就是跟这个呃这个自己的心呢也在转,就是然后就这也是是一种、一种方法。
就是所以你看这里这个呃禅修的时候呢就是也是发光,就是有时候我们这个禅修的过程当中,按照大乘的有些禅修呢,就是在自己的身体就是发光就是,观想就是地狱里面的很多众生的这种痛苦呢就是消失,让他们获得快乐的话,那么禅修的力量和佛陀加持的力量、发愿的力量,还有众生的善根的因缘的力量等等,很多因缘具合的时候呢,你就可以呃这个就是让众生得到真实的这个利益,有些众生呢,你看有些有些贫穷的地方呢,就是突然就就很快就有种机缘出来的话呢,其实这也是应该就是很多菩萨的这个加持分不开的。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