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中观庄严

哲学-中观庄严7笔记

创建日期:2023-01-18

  哲学-中观庄严7笔记

  一、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结文(195,128课)

  甲一、所说支分=乙一、总说著论五本(2课)+乙二、分说由谁所造(2-5课)+乙三、分说为谁而著(6课)+乙四、分说属何范畴(6课)+乙五、分说全论内容(7-22课)+乙六、有何必要(22-32课)

  乙五、分说全论内容=外道的4种观点(7+8课)
       二、释义

  1、四、全论内容:如果有人心想:二谛的无谬真如到底是什么?二理指的又是什么呢?

  此处提出了两个问题。所谓胜义谛和世俗谛的真相、究竟含义到底是什么?观察名言和观察胜义的两种理证到底是什么呢?

  2、所谓的二谛自性也就是所应了知的,

  什么叫做胜义谛和世俗谛?所谓的胜义谛和世俗谛,从世间角度来讲,叫做知识;从广义来讲,佛教称之为所知,也就是能知智慧的对境。

  二谛是什么呢?二谛就是一种所知,也就是人们所了解的一种知识。其中,圣者所了知的是什么呢?是胜义谛。凡夫人所了知的是什么呢?是世俗谛。

  3、而二理则是如实决定二谛之义的途径。

  什么叫二理呢?通过两种理证抉择二谛原原本本的真相,比如说,外面的色法就是所了知的,了知色法的眼睛或者望远镜,这就叫做二理。我们依靠什么了知胜义谛和世俗谛呢?必须依靠胜义理和世俗理。

  二理其实是指一种途径,从能境的角度来讲,应该说是胜义智和世俗智;从所境的角度来讲,就叫做胜义谛和世俗谛,是两种对境。

  那么,所谓的胜义谛和世俗谛依靠何种方式来了知呢?应该依靠胜义理和世俗理这一途径来了知。

  4、此等所知由真实与非真实两方面来分析可完全囊括于二谛之中。

  所知分为真实和非真实两种。圣者所见到的真谛、一切万法的本来实相叫做真实的所知;现在凡夫人见到的,就叫做非真实的所知。凡夫人中还有更迷乱的人,比如捏着眼睛时见到的二月,就是倒世俗———世俗当中的世俗、假当中的假。

  5、通过智慧衡量这两种意义,由于颠倒分别、片面理解以及真实了达的差别,从而出现了内外各自迥然有别的各种宗派。

  用智慧来抉择时,有些人对二谛的本体一点都不知道,这叫做颠倒的智慧、颠倒的分别念;有些人稍微懂一点,像声闻缘觉片面地了解一点;有些人则完全能了解,就像中观所抉择的智慧。所以,能抉择的智慧分为上述三种。

  莲花生大师《见解鬘歌》中专门讲到:智慧有稍微颠倒、完全颠倒、一点都不颠倒三种。《俱舍论》中解释有境智慧时也说:完全颠倒的是指外道;按照大乘观点,有点颠倒的是指声闻缘觉;一点不颠倒的,就是诸佛菩萨的智慧。

  因为所知是固定的,但对所知的认识,根据不同的众生而有所不同。比如柱子,有些人认为它是常有的,这是完全颠倒的知见;有些人认为两三天之后或者过段时间会毁灭,这是片面了解;有些人认为,柱子是刹那刹那无常的,片刻也不会停留,这应该是最好的智慧。同样的道理,众生对二谛,依靠各自的智慧也有各自不同的认识。

  6、(一)数论派:这一外道将三德平衡的自性主物与神我二者许为胜义,而认为其中主物所变化的一切现象是欺惑性的世俗有法。

  数论外道认为有二十五种所知。其中,胜义谛有两种,世俗谛有二十三种。麦彭仁波切在本论中讲到:数论外道所承许的主物相当于阿赖耶,神我相当于意识。

  数论外道特别精进,他们通过修道以后、依靠禅定获得智慧眼,最后见到并非主物和神我的所有现象的本来面目。就像人们所认为的,意识当中显现万事万物的形象。因此,麦彭仁波切也说:在所有外道当中,数论外道应该是最好不过的一种宗派,因为它接近唯识宗。

  因为他们承认“主物”是实有存在的,而佛教徒完全是在无我的基础上进行抉择,无论如何观察,所谓的“我”根本不可能成立。显宗、密宗,包括大圆满当中,虽然有“普贤如来”、“自我本净”等诸如此类的法语,但实际上,这些全部是建立在“无我”的基础上。因此,二者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别。

  7、(二)密行派:这一外道宗派认为,如同广大虚空般周遍一切并且是心识自性、独一无二的胜我即为胜义谛;

  他们所承认的胜义谛就是胜我,是周遍整个世间的一种心识。这种观点虽然接近唯识宗,唯识宗也认为:各种各样的万事万物只不过是依他起的显现而已。

  因为他们承许一种独一无二的实有的“我”,虚空般的“我”应该实有存在,并称之为胜义谛,因此这也是执著常有的一个宗派。是佛教当中,不管密宗还是唯识,都不承认一个所谓的我存在。这一点是最为关键的。

  8、(三)吠陀派等承许各自所推崇的梵天、遍入天及大自在天等所有天神是常有胜义谛,而由其神变所造出的万物则是不稳固、欺惑的本性(即是世俗谛)

  现在的尼泊尔,大自在派特别多。他们认为:获得了这种天尊的果位,就是所谓的胜义谛。大自在天或者遍入天所变化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外面的虚假现象,就是世俗谛。

  看见他们的苦行也的确是非常可怜的,在一生中精进修持。但这一世结束以后,还是继续流转在轮回当中。因为他们所谓的修行,根本没有损害轮回的种子———无明这一因。

  9、对于以上所有宗派,只要遮破常有实法就可以一并破除。

  如果遮破了常有的法,上述所有宗派的观点都会一并破除。

  10、(四)顺世派:这一外道认为:显于现量对境中的四大明明存在,它是境、根与识之因,所以这就是胜义。由此所生而再度灭亡的有法———万事万物则是毫不稳固、欺惑的自性

  顺世派认为:现量见到的地水火风四大明明是存在的。这与BZ唯物论的观点没有任何差别。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众生感受痛苦与前世的因有一定的关系。可是顺世外道认为:这些都是无因无果的,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科学也认为:生命是自然现象、万事万物的产生也是自然现象。

  在遮破此观点的过程中,对于他们所承认的四大存在依据破析微尘的正理;

  而要驳倒他们所许的前后世不存在的观点,则凭借破斥无因的理证。

  如果前世后世不存在,应该有无因的过失。如果承认无因,那么四种产生、四种不产生等过失不可避免。

上一篇:哲学-中观庄严6笔记

下一篇:哲学-中观庄严8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