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6下

创建日期:2023-03-30

  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6下

  【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那么下面呢就是讲到这个,呃,佛陀呢就是实际上是能,呃这个,完全就是彻底就是了解什么呢?就是一切法的这个十种相,啊就十种这个,呃,就是叫做是这个,呃呃,十种法。啊就是哪十种法呢?也就是说: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啊,就是如是呃这个本末究竟等等就是。这些呢就是佛陀是完全就是精精通的。

  呃就所以汉文跟有时候,藏文呢就是稍微比较起来的话有好懂的。呃因为藏文当中的话呢,就是这里的,比如说“如是体,如是力”啊,就这些都是并没有怎么、怎么讲的就是。好像都是,汉、藏文上看呢,就是这、这个十个相呢很难分清的。然后汉文上看呢,就是那么这十个十相呢,并没有说是佛陀这个精通的,但实际上呢,就是说佛陀呢就是能这个精通就是。呃这个,佛陀所证悟的这些呢,就是唯一这个,啊佛与佛之间就是对话才才是可以的。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佛陀对一切万法的这个相啊、性啊、体啊、力啊,这些都是是,就一,啊这个,一点都不剩下的,全部都就是通达无余,啊就这样的。

  那么这里这个“如是相”的话呢,呃,我看了一些,呃汉地的一些这个《妙法莲华经》的这个呃注疏啊,就但是很多法师的这个讲法呢有点不同的。但我在这里,呃基本上了解的,呃,基本上,看可能很多很多法师的讲法不一定相同。但这里“如是相”的话呢,实际上是,这个相呢我们所谓的世俗谛的这种现相啊。就世俗谛当中也是真世俗谛和假世俗谛,就是所以,这个相呢有真相和妄、呃这个妄相就是,主要是从这个显现上面的这个相就是,会佛陀是知道的。

  然后“如是性”的话呢,就是那么每一个法呢就是都有自己的“性”。比如说火有火的热性,就水有水的湿性,还有呢就是有这个,呃,就是人有人的这个恶性呐、善性呐就是。每个人都他有不同的这个性质吧,就是这个“性”是这样的。

  然后“如是体”呢,就是每一个法呢就是它,我看有些法师,有些那个法师呢把它就是全部,呃归在一些众生的这个上面,就是全是。但实际上这是一切万法的这个,呃,什么这个“性”和“体”来讲的。那么“体”的话呢就是每一个法都有这个,它的这个“体”的这个大啊小啊,或者是形状啊,颜色啊等等就是。每个众、呃每个这个法呢就是,不管是无情法也好,有情法也好,都有不同的形体。

  然后“如是力”,就是每一个法呢就是都有不同的这个力量,啊就是呃,这个呃,呃,什么无情法有无情法自己的力量,然后有情法有有情法的力量,佛有佛陀的力量,凡夫人有凡夫人的力量,然后摄像机有摄像机的力量,这个,茶杯有茶杯的它的这个力量。就是所以每一个法有它自己的不共的这个力啊,就是不共的这个力。

  然后这个作用,就是作用的话呢,就是也是是同样的,力和作用稍微有点相同,但是呢它存在的价值意义上面也也不同的。就是比如说我是一个法师的话,法师有法师的作用、房子有房子的作用、摄像机有摄摄像机的作用,就是它的这个力量和作用呢,呃,如果我们这个严格一点的话呢,就是按照这个一些道理就是完全可以分的。

  然后任何法呢就是都有它的这个因,啊,就是因的话呢,就是我们原来讲的近取因,就是它直接的因。心有自己的因,外面的无情法有自己的因,包括这个,呃,这个涅槃也好,这个呃,这个佛果也好,或者声闻缘觉也好,他们都有这个自己的每一个都有就有前前的这个因。

  然后缘的话呢,就是外缘就是这个不是主因,就是我们所谓的外面的这个主要辅助它的这个作用,啊,就是像这个像种子的话呢就是因;就是然后外面的这个阳光啊、水分呐,那么这些呢就是缘。

  那么果呢?就是任何一个法最后这个所产生的这个结果。

  呃然后报、报的话呢,报应就是也就是说,像这个一般是有这个众生相续的,就是像《俱舍论》里面就是讲的这个因果方面呢比较清楚吧。比如说异熟果报啊,或者说是等流果报啊、就是等流果啊,就是或者说是其他的这个包括这个士用果啊,就这些的话呢,就是它属于有些这个相续所摄、摄的这些法呢,就是都有一种不同的这个报应呐、感应呐等等等等等。

  呃。那么最后的话呢就是这个“本末啊究竟”,本末究竟的话,不管是这些法是什么样呐,它的这个最终呢就是它的有个本末究竟,就是从开始到最后的最究竟的法呢实际上是,呃,一方面是空性,一方面是光明吧;就是光明和空性的话呢,每一个法的这个最究竟的实相意义呢就是是不离不舍的;啊,就是也就是说是它的这个实相呢,就是从未这个呃无离无合的,呃,就这样的这个方式存在。那么这个呢就是叫做是这个本末究竟。

  因此这些法呢,实际上是,呃,这个唯有如来呢就是他可以就是通达,其他的我们世间当中的可能任何的,包括我们现在所谓的什么这个最最顶级的一些科学家的话呢,他可能科学家呢就是对某一个法的这个某一个特点呢,就是研究得特别的这个究竟,但是呢并不是是所有的这个万法的呃,这个这十种相啊,就是都一一地了知。

  《法华经》呢有一个叫做《合论》,就是这个《法华合论经》、《合论》里面呢,呃,引用了一个,嗯,应该是《楞伽经》的吧,就是记得不是很清楚的。有一个教证呢,叫叫做是“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呃就是一切法是没有产生的,就是我说它是这个刹那的意义,啊就是刹那意义。呃,“当生呃即有灭,不为愚者说”,啊,就是“当生即有灭,不为愚者说”,也就是说当它产生的时候呢,即时即即即刻就有这个灭掉的,但这些道理呢就是不为不为愚者说的。

  那么有些论师的话呢,就是把这个作为就是上面讲的这个十种意义呢就是进行对应,但对应的方法的话呢我想怎么样都可以。意思呢就是说一切这个万法呢就是在究竞意义上看来没有什么可生的,啊,没有什么可生的;那么在显现当中的话,它是这个刹那性刹那性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法当它产生的时候就是灭,就是灭和生呢是应该同时的。当然这种甚深的道理呢“不为愚者说”,对愚笨的人呢就是不能说。不然的话呢他就是接受不了。

  就是所以我们有时候呢就是讲中观也是是要看看就是,中观班的道友们看看这个道友们就是有时候是不是比较笨呐或者邪见比较重。如果邪见较重的话呢,就是不要听课了,就是就让他先去讲一个简单的,开玩笑,也可以吧,反正种下善根。不然的话,有些法师好像说一句很直接的:“啊,堪布说了,你们呃这次考试没有及格的人呢,都统统的给我呃就休息,不要、不要来听课。”(众笑)这样的话呢,我这个说话就有点这个不行了啊,就是所以说,呃实际上呃就是我们这个佛陀的这种甚深意义呢,的确没一定的智慧的话呢就很难、很难这个解释啊,就是很难解释。

  现在有些人呢,就认为是自己好像学了一点点佛就是,看了一个《心经》、《般若经》就认为是通达了这个般若空性,也并不是这样的。然后我们还是要要这个,嗯,怎么讲啊,就是说我们这个好好地呃这个学习以后呢就是才明白就是其中的教义,啊。

  那么以上的这些道理呢就是当时佛陀呢就是想这个重新呐,以偈颂的方式来就是就告诉就是大家。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

  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

  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

  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

  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

  下面这个偈颂长不长啊?今天,哇,也不算很长,嗯,下面我们开始用这个、佛陀用这个偈颂的方式来就是告诉大家啊。

  就是说,呃首先呢就是赘叹这个佛陀啊,就是他的这个不可思议的一些这个功德,是什么样呢?就是“世雄不可量,诸天呃及世人,一切呃众生类,无能知佛者。”呃首先说呢,呃就是这个世间的这个最这个呃就是无法相比的就这么英雄吧,就是我们说“大雄宝殿”呢或者说是世间的这个英雄呢,《入行论》里面说,呃用这个、通过战争而得这个英雄的名称呢不一定真是英雄就是,调伏烦恼、就降伏烦恼的人呢就是最英雄的。所以世间当中呢就是不可比量的就是佛陀,他呢就是在人和天这个世间当中一切众生类呢,就是呃就很很难以就知道就是,他的这个甚深的这种功德。

  那么这个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呢就是有十力啊、四无畏啊、还有这个八解脱以及这个无量无边的三昧呃等等;那么这、还有呢就是佛陀有其他的这个十八不共法等等等就是这些功德。这些呢我们一般的这个世间人呢就是难以这个测度,难以这个衡量啊,难以呢就是了知。

  就是所以呢呃我们都可以想一想就是,你们如果有觉得是,啊这个佛陀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话呢,看看这个佛的这个十八不共法是哪些,四无畏是哪些,十力是哪些,那么这些一个这个、这个什么相好圆满就是是哪些功德,一一观察的时候呢就是可以可以知道的。呃如果有些人真的在这些方面也是起怀疑的话呢,先你去这个到印度去就是,佛陀降生的地方,然后出家的地方,转法轮的地方,然后后来就是示现涅槃的地方,这些呢整个佛陀十二相这个示现的这些地方呢一一去了解就是,在在什么时候就是他是这样出现的,他留下来的什么样的这个论著的话呢,我们都应该会会会清楚的。所以说呃很有必要就是大家用这个真正的、公正的智慧呢就是去去观察啊。

  那么下面呢,就是讲到这个佛的这个智慧呢就是非常这个超群。就是,讲,呃这个,本来就是,佛陀呢就是在无数的这个佛面前呢就是行持这个菩萨道,啊就是那么就是,呃有这个甚深和微妙的这些法,难见难了的这些法呢就是都一一的这个通达了。

  就是说是,呃意思就是说呢,就是佛陀,嗯咳(师清嗓)佛陀在这个无数的佛面前呢就是,呃这个,对甚深和微妙,难见难证的这些法呢,就是一一的行持,一一的通达就是这个。

  【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

  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

  还有呢啊就是,呃佛以这个无量的这个劫当中啊,行持这个菩萨道,然后这个菩萨道呢,就是圆满这个究竟之后呢,就是这样的这种情况呢就是,佛陀在智慧当中也是非常呃这个清楚的,“呃我等甘露无为法,什么这个甚深离戏,就什么,光明离戏法,啊,什么,古,古呃,什么,忘了,什么寂静默然默然住等等就是。”(原文:“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师藏文诵读)我用藏文,不然的话刚才没有引号,就是所以有点不好意思。呵呵(师笑,众笑)我用,用藏文应该是可以的,因为藏文念错了你们也不懂(师笑,众笑)。但,但我念的还可以,就有个别人还是听的懂。

  啊,所以佛陀,佛陀是,呃佛陀是什么啊,啊就是说这个已经通达了这个甚深离戏光明无为法的这个境界啊,然后在无量的这种劫当中呢,行持这样的道,呃道场得成就。他这个道场的话藏文当中并没有说很明显的就是说道场吧,就说是,这呃,这种行持呃甚深的道呢就是已经这个获得这个成就的整个过程呢就是,我全部就是了知就是这样的。

  【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

  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

  然后这样的这个,呃我们前面所讲到的这个十种法的就是果报也好,种种相也好,意义也好,这些呢全部都是我和这个十方诸佛呢,就是都能这个了知的事。也就是说,刚才那个长行文当中呢,并并不是很很清楚就是说是我要了知就是这些十种法,并没有说。但是在这里呢,就是说到,是这个佛陀已经通达了就是上面就是所讲到的这个十种、十种法,啊,就是所所讲到的十种法。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

  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

  然后咳(师清嗓)这是我们这个,还有呢啊就是佛陀所通达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不可不可表示的,呃用语言呢就是讲的话非常这个,没办法表示的,就是这个语言寂灭的。呃那么,其他这个众生呢,就是不能了知的,就这种境界的话呢,就是都佛陀都是一一就是获得了,啊,就是获得了。

  呃,“诸法实相者,呃什么,心行语言断”,我们那个《入中论》、《中论》当中讲的吧,啊就“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原文: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呃就,好像龙猛菩萨在《中论》里面就是说的嘛,就诸法的实相呢,啊这个,“心行语言断”,就是,禅宗当中也经常讲,用这个心和行为,还有语言呢就是全部都没办法这个表,表示的。“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啊就这样的道理啊,就是是呃语言没办法就是表示,然后这个用其他的方法也很难就是,一般其他众生这种甚深的境界就,没办法的。我在讲其他论典的时候经常引用一些,呃这个方便,方便品,《妙法莲华经》的方便品的有些教证呢就是以前讲的时候经常引用过,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啊印象啊。

  就是那么这种法呢就是除了众菩萨以外,啊就是,呃这个有有有什么,呃这个信心和坚固的这种,呃有有有信心、心力坚固的这种众菩萨以外呢,像上面所讲到的这种境界呢就是很难知道的。也就是说刚才那个说这个佛陀的境界是很难以这个趋入的,这种难以趋入的谁能能趋入呢?就只有这个菩萨啊,啊就刚才语言不可说的这个,呃表示法也是没办法的就是,一般的凡夫众生是没办法趋入的。唯一呢就是有这个信心的、有智慧的、啊就是还有这个心力坚固的。不是心力,信心力变来变去的,今天信心大得不得了就是,然后就是明天呢就是信心就变成邪见就是,后天呢邪见也没有、信心也没有就是一种无聊的状态当中,(师笑)就已经麻木了就是。

  有些人的这种这个变化很快的就是,可能像根登群佩所说的那样就是:自己的心态自己也不相信就是,从小到现在就是换了无数次的心态就是。所以说有时候对这个很欢喜、有时候是没有的;有时候是这个很想吃、有时候第二天又不想吃就是。所以在世间当中话我们的这个凡夫人的心态是像春天的天气一样,很容易变的。但这里呢就是说是唯、唯有这个心力坚固的这个菩萨呢,就是才能接受这个佛的这个甚深的这个智慧。

  这次我呢也是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呢,主要是一个是尽量的就是我自己也想学习一遍就是,字面上能这个通达,就是字面上能这个解释得清楚。如果你们呃解释不清楚的啊就是,或者是呃没办法解、解释下去的呢就是,最好互相都问一下就是辅、辅导的时候啊,就是讲完了以后你有、每个人都有把握啊反正,只要找到弟子的话《妙法莲华经》应该是没问题的就是。所以呃就准、心中准备吧,对吧?

  【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

  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

  咳(师清嗓)那么呃就下面呢就是说是不能这个趋入的,就是也就是说不懂《妙法莲华经》的哪些众生呢?就是说呃在这个佛的弟子当中呢,就是曾经虽然就是供养过很多很多的佛,一切的这种烦恼和呃障碍呢就是已经灭尽了,已经住在最后有者,啊就已经获得了在世间当中再不需要流转的,像这样的人呢,呃,就还是这个能力呢不具足就是,他们不能直接趋入这个佛的甚深的智慧。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那么这个下面进一步说的话呢,假使说是整个这个世界呢,就是遍满这个像你这个舍利弗一样的,啊就是舍利弗呢就是他是智慧很不错的,在整个这个世界,这个娑婆世界当中,这个,呃,这个全部都变成像你这样的这个舍利弗,而且你用尽你的所有的智慧来去衡量佛的智慧的话呢,也没办法的。啊就这个世界,世界是所有这个世界当中就是全部,众生全部变成就是像你一样的。

  呃,那么呃,因为这个舍利子的智慧的话呢就是,包包括这个比如说舍利,呃,子、舍利子就是入胎的时候也是,呃,就是这个母亲就非常有、有智慧啊,就是当时印度的很多班智达都是根本没办法就是与她相辩论啊等等等,非常有智慧的。但是呢,呃,就是整个这个世界都是有这么多的智慧集聚在一起来衡量的话呢,就是也没办法的。

  【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

  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

  呃,假使说是不仅仅是一个世界,还有遍满十方的世界全部都像变成舍利弗你一样,还有其他的这个上座弟子呢就是也是,是,是这样这个,呃,这个变成舍利弗那样就是遍满整个世界这个十方啊,然后把他们的所有的这些思想和智慧呢,聚集一起来衡量这个佛陀的智慧的话呢,也绝绝对没办法的就是。所以佛陀的智慧呢从声闻层面来讲呢就是没办法涉及的。

  【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

  然后同样的这个,呃,这个嗯缘觉、辟支佛的这种智慧啊,就非常利锐的这种智慧呢,也是是变成了最后有者,啊就烦恼就没有了。就再不用流转于世间呢,那么这样的缘觉呢遍满这个世界,那么而且遍满这个世界呢就是就像我们世间当中这个森林当中的像竹林一样的,就竹林的话呢汉地很多竹林的特别多吧就是,像、像竹子的生命一样的。那么这些人呢就是全部这个万众一心,全部的智慧呢就是聚集在一起,于无量的劫当中就是也去这个想、思维这个佛的智慧,也去衡、这个测、测度、揣测或者说是衡量这个佛的智慧的话呢也少分也没办法的,就是缘觉的智慧啊,这么多缘觉的智慧全部集聚在一起的话呢,其实跟这个佛的就没办法的。

  【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

  然后下面就是讲这个初发心的菩萨,也就是说新发心的菩萨就是,刚刚这个发完心的。

  “啊,就昨天才开,开始皈依,今天发菩提心,我要想穿一个新的衣服,因为我是新菩萨就是,我可能好看一点吧,我是不是好看一点,我刚刚出家。”现在我原来出家的时候也是当时我觉得好看为主就是,所以穿的衣服是最漂亮的,现在我们很多新、新的那个出家人也是是就第一,看,“啊我很好看吧,照个镜子拍一个照片发给我妈妈爸爸。”(众笑)谁知道你爸爸妈妈就是看到你没有头发就特别伤心(师清嗓、师笑、众笑)

  不过藏地不同就是藏地、藏地的话呢一般这个,呃,如果孩子出家了就是妈、爸爸妈妈特别高兴;然后孩子如果原来这个出家后来就长头发的话呢,很多都开始这个特别伤心的。呃,但汉地就有个别人还可以,汉地也是现在个别人还是对父母、对出家人的这种、这个帮助啊,就是理解啊,就是这些都是可以。有些呢就是刚开始不行,就慢慢慢慢就是自己也开始出家了就是,原来反对、反对、反对就是最后呢,自己也慢慢慢慢想出家。

  (师清嗓)不管怎么样呢这个初发心,啊,这个初发心,新发心的,你看这里新发心的,新发意的菩萨,新发意菩萨刚刚受菩萨戒就是,然后,那么这些呢其实就是刚刚受菩萨戒的这些人,发、发菩提心的这些人的话呢,也是、呃,是曾经就是供养过这个无数的如来,他们呢也通达了这个佛陀的最究竟了义的这种意趣,并且呢跟别人也是讲经说法非常善巧,而且呢就是这些、这么多的菩萨的话呢就像我们稻田里的这个,呃,稻子啊或者芝麻、这个芝麻啊还有这个竹林呐,芦苇啊等等,就是藏文当中只有两个比喻就是好像芝麻和芦苇吧。

  呃,(师清嗓)那么这么多的这些菩萨呢就是充满整个这个十方世界,他们呢就是以就是全部这个的思想和智慧呢,就是、就集聚在一起,以恒河沙数劫当中呢,共同的去思量和衡量就是佛陀的智慧的话呢,也没有办法就是。所以一般这个新菩萨呢就是,呃,就是想这个揣、揣度,就是我们刚开始闻思的就是,刚开始发心的人呢就是叫新菩萨就是。

  所以你们有些人认为,啊,佛教很简单,佛很容易,原来我们,呃,大概是可能七八年前吧,就七八年前,我当时讲一个《弟子规》,后来有一个,呃,反正经常特别不爱卫生的有一个居士就是,那、那个呢他说,啊,佛陀的智慧跟呃,这个跟孔孟思想应该没有什么差别,是不是这孔子跟,这个,释迦摩尼佛差不多吧、差不多吧。就,就当时我很生气就是,我说你、你、你刚开始你闻思的没有什么闻思,你还、还什么差不多吧,差不多吧,(师清嗓)呃,(师笑)所以那个(师笑)他特别、他特别,就是也不太爱闻思就,然后自己也很固执的。呃,然后衣服也不洗就是,最后他那个,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就是他那衣、衣服很脏的,然后我,我在他的衣服上就写一个就是“很脏”(众笑)就就是完全都就是可以,写、写出来就是,他(师笑)(众笑)(师清嗓)(师笑)呃(师清嗓)呃……

  下面就是说,呃讲什么就是叫呃、佛陀对呃这是刚才说的是新发心菩萨啊,就是他也没办法知道佛陀的智慧。所以我们好好地思考啊,就是的确我们有些人觉得是,啊我通达如来的这个密意啊,就我知道这个佛是到底是什么的话呢,的确是可能非常的这个呃“奇妙”。

  【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

  然后不退转菩萨,不退转菩萨呢,就是在恒河沙数当中就是,恒河沙、沙数的这个世间当中,一心一意地共同思求呢,实际上是也不能,你看不退转菩萨的话,一般是一地或八地以上的这些菩萨,他们呢就是,也是没有办法就是知道的。

  【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

  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

  那下面就是谁知道佛陀的最究竟密意呢?就是唯一这个佛呢,就是才知道的。啊就是又佛呢就是,告诉这个舍利弗啊,无漏就是不可思义,那么这个甚深的微妙法呢就是,我已经具足就是。唯有这个佛陀呢,就是他把这个所有的这些呃这个呃,无漏的这个功徳和智慧呢就是,都已经具足。只有这个甚深和微妙的这个法呢,就是都得以通达,唯有我呢就是,知道上面所讲到的这种,十种、十种法,并且呢跟这个十方的如来的话呢,也是一样的。

  实际上是阿弥陀佛也好,释迦牟尼佛也好,世间当中的其他的这个佛呢,也是是一样的,就是通达这个呃一切的这种这个法要,啊就是一切的法要。

  好像那个《大乘名言经》里面呢就是讲过这个,呃,“智慧最无比呃,为佛所能知”。啊就是智慧最无比,为佛所能知,就是因为佛陀的智慧呢,在世间当中是最、最无比的,唯有这个佛呢,就是能所了知这个佛的这个密意啊,就是其他我们世间人呢,就是就没、没办法的。

  就实际上是,真正比如说这个物理、物理、物理学的科学家呢,就是他跟另外一个物理学的科学家呢,他们两个可能就是有共同的对话就是,互相都知道。其他人我们从来没有学过物理、物理的这种,或者说是我们就是,连这个初中都没有上过的话呢,就是可能从这个知识啊,就是高层的知识呢,我们跟他讲也可能没办法的,就是没办法的,就是这个意思。

  【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

  那么下面呢就是讲,(师清嗓)那个真实的这种智慧呢就是,让我们这个应该这个生起信心啊,就是是这样的。这个舍利弗呢,就是你应该知道,“诸佛的这个语言”呢就是实际上是都是一样的,都是宣说实相的利益众生的,就是没有两样的。那么于呃很多这个佛所说的法呢,就是应该这个生起信心。啊就是佛所说的不管是啊这个,呃,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也好,还有这个其他这个佛所说的话呢,只要是断除这个障碍的,具足二种智慧的这个佛陀遍知,他所说的这些法呢,我们应该就是,生这个最大的这个信心来接受啊、就是修行,就这是很重要的。

  【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呃,他这里就是说呃世尊呢,就是已经这个呃就说法呢就是,很久了,当然在这个当中呢,就是佛陀所说的是真实的。就意思就是说呢呃就是,佛陀呃所说的这些呢,法是不同的。比如说声闻乘的,缘觉乘的,还有呢就是是大乘的,就这些。

  但是佛陀说了这么四十九年的这些法当中呢,就是最主要的最了义的法呢,就是实际上是《妙法莲华经》的,啊就这个呢就是我们也应该就是生起信心,应该呢就是好好地这个接受啊,就是通过这个信心来接受的时候呢,法的力量是这个不可思议的,啊就法的力量不可思议,我们都会得到的。

  我们有些道友呢就是经常也是诵、诵那个《法华经》,我们这里有、有有个别的一些法师啊,就过一段时间我也想一一地采访,就看他们怎么诵的,怎么得得的,就是也很、很有必要就是。啊你们有些一直这个一辈子修了很多年的一些《法华经》的话,我认识几个,我们学院当中有几个,但是如果还有的话呢,就是希望我采访你们自己透露一下你的这个、就不是境界吧,就是你的整个,这个也不需要境界就,不然你们可能害怕了,就是然、然后你大概念了多少经的法华、呃多少年的《法华经》啊,或者是你学过多少年呐,就这些吧,啊就其实这个功德非常非常地大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记忆,我以前,很早以前讲《入行论》还是《前行》的时候讲过、讲过一个公案,就是有一个,大概是在那个东晋,就是那个时候吧就是,应该是在东晋的那个期间的时候呢,好像记得那个公案是在《佛陀(祖)统纪》当中也有,好像那个呃《峨眉山旧志》当中也有就是。

  有一个呃这个法师呢就是叫法志,啊就是法志法师,然后他呢就是七年当中,他七年当中呢就是诵那个《法华经》。呃(师清嗓)呃,诵《法华经》的时候呢,就是当时他那个诵经的下面那个呃,就是台下面呢有一个、有一个野鸡啊就是,然后呢呃这个呢就是一直、一直听受就是,最后呢,它、它死的时,它就、它就死了,死了以后呢这个法师托梦,就是说是它就转生到山下的就是姓王的家里。

  后来就是法师刚好下山的时候呢,就是他们家里生那个孩子,就是正在这个举行一些这个盛宴、盛宴这个呃活动,然后他去的时候呢,就是那么小的孩子都是,他说我的师父来了,就是会、会说话。并且呢,就是他这个腋窝下面呢,真的有那个就是、那个公鸡的毛,就是那个有有有几根儿。呃后来呢他们这个孩子呢,就是把他也取取成为这个“翼”,就是那个翅膀的那个鸟的那个翼。后来,那个孩子呢就七岁的时候都出家,就是就是,然后好像,呃最后,呃就他的名字叫做昙翼,就是我们好像讲过,那个昙、昙翼法师。

  昙翼法师呢,后来有机会就是,他依止过那个呃东、就是庐山东林寺的那个就是慧远大师啊,净土宗的祖师,还有这个鸠摩罗什啊等等。后来在山里面就是,呃就晩年的时候呢,就是读了这个《法华经》就是,一直在读经就是,在茅棚里面就是住着。

  然后,后来呃,住茅棚的时候呢,就是有普贤菩萨的一个化现就是,有一个女的呢,就是晚上来这那里就是,然后,呃这个过程呢我不广说吧,就是然后第二天呢,呃就,你们自己看吧,就是什么这个用锡杖怎么按摩啊,就是这个以前讲过反正。(师清嗓),后来第二天的时候呢,普贤菩萨已经这个现身就是,就非常这个赞叹他,他的这种这个清净戒律啊,就是等等等等等。然后呃就,后来这个情况知道之后呢,就是有人这个给皇上这个呃请示,然后皇上呢特意就呃那个呃,就开许就是修这个寺院,当时那个寺院叫“法华寺”就是,后来就叫“天衣寺”。

  好像现在那个呃,那个淅江、浙江就是绍兴那边吧,就是据说现在它那个、那个名字呢,也叫做啊这个“法华寺”啊,就是“法华寺”,就是以前我看过一些他们的这个介绍。但是呢,可能寺院不大,就是就以后呢,到那里去讲《法华经》,如果有人请的话。

  (师清嗓)啊所以,你看刚才那个就像以前法王的这个传记里面一样的,有些法师只是把这个《法华经》天天就是念的话呢,就是那么这个飞禽就如果听到之后呢就最后都获得这个人身呐。

  就像我们讲以前那个安慧论师的故事一样的,就是那个世亲论师念那个什么九部般若的时候呢,就是这个安慧论师当鸽子而听到最后获得人身,已经就是特别这个智慧超群的一样的。

  所以呢我们这个读《法华经》呢,就是哪怕是这个呃在耳边就是听受,即使动物的话呢,就是也能获得善趣的人身的话呢,更不用说就是其他的了啊。就因此,我们还是呃把这个法本呢就是当做非常这个重要的这个法。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

  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

  那么佛告诉那个,诸声,啊就是说,紧接着说啊,就是诸、告诉诸声闻众呢,啊还有求缘觉众啊,就是呃佛陀呢就是说是对声闻众有讲声闻众的法,缘、缘觉众呢就是乘、讲缘觉乘的法。我呢,就是让他们就是离开了这个痛苦的束缚,最最、究竟呢,就是获得这个涅槃的。然后佛呢,就是以这个方便的这个方法呢就是,就开示这个三乘啊,然后,众生呢就是处处执著,就是引之令得出。

  那么,不管是什么样呢,就是用三乘的方法来,就是佛陀以大方便的方法来就是让三乘的这个法门,然后每一个众生呢他有不同的环境当中,不同的方式来有各种各样的执著和痛苦,然后这些执著和痛苦呢,就是让他,啊就解出来,啊就是让他解出来,这是佛陀的最、最善巧的方、方便方法。

  现在有些人说是啊这是心灵鸡汤、心灵鸡汤,其实这个心灵鸡汤呢,就是对只要众生有利的话呢,就是都我们值得接受啊。就是表面上看到这是很浅的,就这没有什么的。但是,对你来讲是可能没有什么的,但是对其他众生来讲确实也是是很有、很有重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让他真的这个放下、看破,获得这个自在啊。

  就是以前有一个呃法师,就是好像、好像在佛经里面讲的吧。就是说这个佛陀就是让,有一个人,就是嗯嗯,两个手里面就是拿着这个花瓶就是就供养这个佛陀,然后佛陀就是让他,说是放下,就是然后左边的这个手里的花瓶放下了,右边的这个手里面的花瓶放下了,然后佛陀说、说三次就是放下,就是佛陀还是禅宗?我忘了,反正以前有这个公案。然后那个,呃就是要求他放下,就是最后的话呢,‘我说我两手都已经放下了,现在还放什么?’就是后来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一切的话呢,不仅是行为上要放下,有时候心里就放下的时候呢,好像世间当中的所谓的痛苦呢,并不是就是特别严重的,就只是我们心里放不下它。

  一旦我们心里就是放下,心里放下的方法呢,就是了知这个诸法的这个实相,就是这样以后呢很容易的。

  啊就是这个呢,嗯,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吧,好吧!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阿吽 班则格热班玛斯德吽

  嗡阿吽 班则格热班玛斯德吽

  嗡阿吽 班则格热班玛斯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6上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