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6上

创建日期:2023-03-30

  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6上

  《FHJ》第6课

  此为上师原来讲课内容的

  原文原稿的当堂笔记,

  整理中若有不如法处,

  向上师三宝忏悔!

  点滴功德回向大众修行无碍!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呃,下面我们先念这个,啊《妙法莲华经》的藏文的传承啊。

  嗯这个藏文的传承呢,嗯很重要,嗯虽然可能你们听了就不一定听得懂,但是呢,嗯如果你耳边就把这个藏文的传承全部得到的话呢,那么这个加持力不同。我自己有感觉,我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呢,我有传承的这些法呢好像呃翻译起来就比较容易,就感觉呢,就好像自已已胸有成竹。呃如果我从来没有得过传承的这样的有些论典翻译的时候呢,好像就要摸索很长时间。嗯,比如说那个这个《中观根本慧论》的讲记《显句论》。呃我也听说我们学院当中有个别堪布有那个传承,就是以后都是想、想求这个传承得到,但是还没有得传承之前在着笔翻译,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呢,好像本身也是印度的一些讲义,就非、非常难懂。

  所以呢,呃我相信你们这个,呃得过的这个法啊,得过的这个法,尤其是得过传承的这个法呢,将来在弘扬过程当中呢,你肯定有、有把握的。如果你传承不圆满或者说是呃没有得过的话呢,即使你口头上可能会给别人讲,但是呢,呃也许你自己呢,就不一定有那么的这个呃十全的把握,同时呢,你给别人讲出来的,对别人的相续当中呢,不一定有特别大的这个利益。所以说呢,我们这个这次啊,应该、应该可以具体的来说的话呢,就是可能这个汉地就是讲《法华经》的这个传统是有的,但是呢,传承的话呢,就是也许可能呃不一定很多啊就是,不是说没有。

  呃所以说呢,就是这次我们,呃这个就这么多的人呐,就是有些在现场听,有些在通过网络来听,那么通过网络来听的话呢,也是呃可以的。如果在藏文上得的这个传承不是很清楚的时候呢,你最好下面讲汉语的时候呢,汉文的时候呢,你要更加就聚精会神地听受,如果在汉文上讲的时候不清楚的话呢,前面的这个传承呢,就是大家都呃不要这个呃轻视啊。就是我总看到我们这个网上的很多道友呢,就是到后面才来啊,就是有这种现象,也许可能网络的原因就是,上面呃就传不过去或者就进不去,呃是这个。也许的话呢,就是大家可能只是重视那个,呃讲课的内容就是,除此之外,这、这些传承啊、缘起啊就这些都是不太重视。

  不管怎么样,你们做什么都是你们自己的自由就是,我在这方面呢,没有什么有强迫的要求。但总的来讲呢,这次听受《妙法莲华经》的这个呃现场的这个呃出家人和在家人也好,或者说是我们呃这个通过网络来这个听课的这些呢,应该总体的这个听课的戒律、纪律啊,还有这个大家的发心的这个意乐啊,都非常非常呃不错啊,就是非常不错。所以呢,我也是始终是从开始到,一直以一个欢喜心的状态当中,呃我也希望我们这个,呃大家共同努力的话呢就是,就是总有一天就是这个传承圆满。那么这部法呢,就是全部圆满这个呃传讲(师咳嗽、喝水)。

  下面我念传承啊。(师念藏文传承)

  (师清嗓)这个藏文是重新打的吗,还是,是是这个是重新打的还是、是、是、是拷贝过来的?是《大藏经》那个?嗯。别人打好了怎么校对?还要校对是吧?哦。(师清嗓,继续念藏文传承)

  (师清嗓)啊,哇,现在学院也比较热啊。我看你们有些穿得很厚啊(众笑)。(师喝水)夏天穿这么厚你们冬天穿什么啊?(众笑)

  嗯,下面我们开始讲那个《法华经》啊。嗯这个《法华经》,呃第一个缘起品已经讲完了,嗯然后下面呢,就是讲第二品,就是叫做方便品。

  嗯这个方便品呢,呃就前辈的很多大德呢,就是觉得是这个方便品,还有一个叫这个后面有个叫寿量品就是,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两品当中呢,就是就讲到了这个如来最甚深的智慧。嗯有些论师呢,就是认为是这个方便品呢,就是整个《法华经》当中就是,它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呢,呃在我们这个学习过程当中呢,就是大家也应该呃值得重视啊就是。

  因为方便品当中呢就是,实际上是讲述了就是许多的一些呃窍诀,啊就是。本身是我们这个天台宗的有些观点,还有呃这个,呃禅宗的这个观点的话呢就是,佛、佛陀的这个,呃也就是说圆教,就是说我们这个顿教就是,呃就直接呢,就是顿悟,呃或者说是就是,最、最了义的。呃从按照藏传佛教的呃教义讲的话呢,就是《妙法莲华经》呢,所讲到的这个智慧是最了义的、最究竟的、最实相的这么一个法门。

  所以呢,呃就讲到这个方便品的时候呢,呃通过佛陀的一些这个方便方法,嗯他的方便方法呢,暂时是给这个三乘众生呢,就是就讲这个三乘法门。然后,最究竟来讲呢就是,对呃利根者,或者说是对直接的这个所化众生呢,有直接的法门就是,然后有直接的方式来就是,就让他们就是提供一个方便,最后呢,就直接顿悟,就是直接直接开悟,就是这是一种,呃这个这一品的最究竞的内容。

  所以我们在学的过程当中呢,就是表面上看呢就是,这是一个,比如说佛陀与声闻之间的一个对话,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有信心,我们有前世的因缘和善根的话呢,应该会呃认识心性,啊,就这一点就是很重要的。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呢,可能,其他的很多的人们就认为很重要的,就是现在生活上的各种追求啊,就这些也包括我们呃这个人们呢就是对这个家庭呐,对生活啊,对、对对这个呃比如说这个呃车啊、房子啊、就是这个银行卡就……现在世间人们呢,一般这个可能提的最多的,啊就是是这些的。这些也是暂时来讲,就是的确也是对人们每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

  但实际上呢,可能最重要的,最,最究竟的,也许对你带来最大的快乐的呢,认识心性!啊,就是懂得了这个修行的这些方便法门的时候呢,有的话,呃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如果有的话呢,就是当然是这是自己的福报所显现,就是也很好的。即使说没有的话,甚至以前有,就是中间各种因缘的这个转变呐,没有的话呢,就是我也可能这个,呃这个非常的这个心平气和啊,就是开开心心,就会有这种这个感受和效果。

  就因此呢,嗯在修行、修行人眼里的话呢,应该说我们世间当中的很多的比如说变化啊,世间当中的很多的一些这个转移啊,世间当中的很多的一些这个无常啊,这些是对于修行人来讲呢就是他是呃平常不过的,就非常非常的一种这个简单。呃就包括自身的一些,呃这个呃快乐啊,就是也可以这么讲吧,就是就很多事情呢我想我们呃这个。

  我最近也听说我们学院当中的很多道友呢,好像那个就是不管是什么样这个,天气也好,环境也好,或者说是呃,这个,因为我们这个藏地的,有时候天气呢就是一会冷,一会儿热就是,然后,身体也是是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就是这样的。但大多数的人的这种心态的话呢,就是特别的呃就是呃就平稳呐。

  就我有时候也是特意就是去看看就是极个别人的这个群里面的这个呃一些,就因为现在这个修行人也是有很多的这个群呐,就是呃包括男众、女众的就是,我有现在有种偷偷的方法来看他们在聊什么就是,然后去、去、去看一看(众笑)。

  呃总体来讲呢,就是大多数都好像呃这个心态呢,就是像一个修行人一样,就是修行人跟这个从来没有这个修行过的人的心态呢,我自己认为有、应该有很大的这个差别。啊真正的修行人呢,世间人无法面对的这个事情呢,都、都很容易这个接受的。那么世间人也容易面对的这些的话呢,作为修行好一点的人来讲是更是呃不足挂齿,就是应该说是是非常这个呃轻而易举的,就是对待。就是所以这些方面的话呢,也需要就是我们的呃这个堪布、堪姆啊,法师们的话呢经常也是对自己的班里面的,就是所辅导的这些呢,也要就是引导。

  我们既要讲佛教的一些甚深道理,但有时候呢,也要讲那个呃人间的,世间的有些道理。因为世间的道理都不懂的话,比如说我们基本的,简、很简单的一个做人,做人的话,如果做人不不会做的话呢,可能他处处都矛盾,处处都是这个碰鼻子,就是非常这个难受。如果做人做的很好的话,即使修行不是很好呢,无论到哪里,就是到藏地也好,到汉地,到藏地的哪个寺院,哪个道场,哪个人结合、就跟他接触的时候呢,他很容易的这种这个、都、都过的很快乐的;如果修行不好做人不好的话呢,那这个人可能没有容身之地啊,就就非常这个呃呃困难的,你换无数个道场也没有什么用的,就是做人。

  这个做人和修行呢就是嗯嗯可以说是,一方面是它是一种行为,但另一方面的话呢它是两种行为。有些人呢修行很好但是做人特别差,就是我们居士当中也有,出家人当中也是有,好像做人也需要一个智慧,就是看上上下下的周围的人就是怎么样做人就说话。就是有时候说话就是特别……我原来有一次课堂上说是,说话还是直接一点好,就是不要太转弯抹角不要太、太那个狡猾了,但是有时候的话呢可能说话太直接了,就是你说话就特别特别直的话呢,可能没有考虑周围的人就是得罪这个所有的人,最后自己都是没办法就变成坏人了,就是然后自己不得不离开,就是也有这种情况。

  因此呢,呃做人就是还是很重要的,对吧,修行人呢呃如果自己做不好的人,自己认为是周围的人都对我很不好的,但实际上也不是,就是如果周围的人对你不好的话说明自己呢还是有缺点,呃就是说明有自己自己有缺点。所以菩萨眼里就是大、大家都是是菩萨,就是佛眼里都是佛,然后凡夫人眼里都是凡夫人,甚至有嗔恨的人眼里都是敌人,就是所以说。

  呃,(师清嗓)呃下面我就不讲多说了,就今天本来时间比较紧,等一会儿我不一定有时间念《普贤行愿品》,就是我讲完了就我要这个要出去办事。

  (师喝水)(师笑)(师清嗓)

  【方便品第二

  呃今天讲的第这个《方便品》呢,就是说呃嗯。(师咳嗽)(师喝水)。呃今天嗯讲的这个《方便品》呢就是,当时这个我们前面不是文殊菩萨,呃弥勒菩萨那个问这个文殊菩萨,然后文殊菩萨呢,呃把整个这个佛陀的这个缘起啊,就《妙法莲华经》,呃这个讲的这个缘起呢,就是跟这个呃大众呢都已经讲完了。就是讲完了以后呢,就是我们前面的这个《序品》,或者说是藏文当中的话呢,我们经常用《缘起》,就是可能《缘起》就比较比较好懂一点,《序品》的话呢就是也可以吧,但是这个《缘起品》的话呢可能更加。因为这部经是依靠什么样的一个,刚开始的一种缘起,或者是它的前行呢,是这样的一种呃这个因缘的这种创造下,呃就是就因缘的聚合之下呢它就开始这个出现的,就是前面就讲这个道理。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那么现在呢就是讲到这个《方便品》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呢,佛陀从这个,呃不是刚才前面就是有这个无量定,就是或者说是呃什么这个《妙法莲华经》的特殊的一个这样的这个三、三摩定,就是禅定当中呢就入定了。就是那么通过这个因缘之后,佛陀和、呃这个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对话完了以后呢,佛陀从这个三摩定当中呢,就是就开始这个呃起定,就是然后呢就是告诉这个舍利子啊,本来是这个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在那里说,但是呢就是他呃没有理他们两个,就是他就直接呢就是就跟这个舍利弗,呃就是舍利弗呢就是他是智慧第一。

  然后咳(师清嗓)是吧,呃然后呢就是就告诉他,就是说是这个一切佛的智慧呢,就是非常这个甚深的,就是无有这个、呃这个无量无边的,啊就是而且佛陀的智慧的话呢,就是难以这个呃难以这个了解,呃难以呢就是人们这个趋入,呃就是一切声闻和缘觉,呃就是辟支佛的话呢,就是根本没办法能这个趋入,或者说是了解。

  【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呃,(师清嗓)呃这是什么原因呢,呃就是他这里,先就是讲到就是刚开始就是讲到了这个佛陀的这个甚深智慧,呃就是甚深智慧,这是为、为什么呢?就是为什么说佛陀的这个智慧是难以这个了解就是,还有它是极其甚深的。然后这个声闻辟支佛的话呢也没有办法就是通达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这个佛陀呢就是跟声闻辟支佛啊、凡夫人都是不相同的,佛陀在曾经因地的时候呢,已经亲近过依止过这个成千上万,也就是说百千万亿这无数的这个佛陀呢就是都依止过,啊就是都请教过,就所以这个很有差别的。

  你看我们一般人呐凡夫人的话呢,可能依止的善知识也是很少的,而且时间也是很短的。比如说你依止个呃十年八年就二十年,有些有些是,有些、有些人呢依止上师呢就是只是依止几个月就是,然后就上师和弟子之间就发生矛盾啦就是,然后就互相都抛弃了就是。呃呵呵(师笑)

  所以呢,呃就呃佛陀的话呢,就是在这个无数的劫当中呢就是依止过无数的佛陀,而且呢就是通过自己的这个行为啊,就是行持这个无量佛、在无量佛面前的话呢,行持过无量的这种法门,六波罗蜜多为主的就是这些这个道法,啊就是都这个修、修行过。同时修行的时候呢并不是是特别懈怠啊、懒惰啊就是,那边就是一直混日子不是这样的,就是非常勇猛这个精进的。这样的行为的话呢,就是这种行为啊,就是也可以说是传遍于世界啊,就传遍于这个世界的。

  那么佛陀成就了这样的甚深和未、前所未有的这些法呢,就是一般这个声闻缘觉都是是没有的。并且佛陀呢就是他可以就是呃这个呃应机施教啊,就随顺众生的不同的根根基不同呢就是他会呃说出不同的这个法门,并且呢就是佛陀的这个呃这个意趣啊,就比如说我们这个秘密啊、意趣啊就是四种秘密和四种意趣的话呢,也非常这个难以的呃这个解、解开,就是世间和凡夫人的话呢都没有办法。(师清嗓)

  呃嗯藏文当中稍微有点差别,就是佛陀的这个呃意趣呢难以解开为什么呢?就是下面还有这个进进行就是讲的,但这里呢就基本上跟上、上面的内容呃就是一起解释。就这样呃也应该可以吧就是,所以呢啊呃我们都第一、第一段当中的话呢,就是知道是佛陀的这个智慧啊就是很难以这个呃呃通达,呃就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曾经这个依止过无数的佛,啊就是修行过这个在无数的佛面前修行过这个法,而且他非常非常的这个呃精进。

  呃以前这个应该在哪个经典当中吧,应该是呃在这个《毗奈耶经》当中啊、《毗奈耶经》当中呢就是有呃这个胜光王、呃就是我们所谓的呃这胜光王,胜光王的话呢就是当时问那个佛陀。就是他说你这个最初这个发心呃这个依止了多少个这个佛陀就是,当时问呐。问的时候佛陀呢就是说是,我第一个阿僧祇劫就是,刚开始他不是这个就轮师就是那个做轮、做这个做陶师,就是呃就是那个呃就就那个吗。然后这个大大释迦佛面前就是发心,刚开始发心完了以后,第一个阿僧祇劫当中呢,就是他依止过这个七万五千个佛,然后呃第二个阿僧祇劫当中的话呢,他依止过也是七万六千佛,第三个阿僧祇劫当中呢就是,他依止过这个七万七千佛。啊就是呃就所以每一个阿僧祇劫当中的话呢就是,依止了这么多、承事了那么多、供养了那么多、修行了那么多的这个佛佛道啊。就是这是我们一般世间当中的话呢,的确也是是很难以这个呃就是相相比较吧。

  呃就我们这个佛教徒的确,有时候看到这个看了一两本书就是认为是自己的智慧很不错的,那么依止一个上师就,而且依止的时间呢就是也不一定什么这个多少劫、多少呃就多、几百年就根本不说就是就。我们、嗯我、包括我自己都是有时候认为:“噢,我依止善知识应该很不错的就是,是已经这个接近这个法王如意宝都接近这个二十年了。”但是呃这是自己的一种傲慢而已就是,实际上是在二十年当中就是学不了就是多少的佛。

  那么其他的比如说“啊我现在可能很多的上师都已经圆寂了,但是呢可能有、有一些上师”,但这些、这些呢就非常有限的,我们现在看的这个法本的话呢,也非常有限的。

  所以佛教徒呢,应该呃就、不应该呢就是自己傲慢就是,觉得是“啊,我学佛多少多少年呢就是”,但是也、也许有些人可能学佛三十年、学佛二十年,但是真正这个二十年的时间就是,这个每年350天就是,用的多少、多、多少时间用于这个佛教的这个修修行、闻思修方面就是,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心中有数的就是。

  就所以(师清嗓)这里面呢就是讲那个,佛陀的呃这个超越、这个我们这个,就超越我们这个凡夫人和世间这个声闻缘觉的,他的一些方法就是,甚至的话呢就是佛陀具有的什么呢,就是根每个众生的根基不同呢就是他会就是应机施教。而我们不会吧,就是我们经常就是因为我们不太会就是,包括我们对身边的人都说话都有时候是,因为我说话不善巧的话呢就是,就说一句话可能现场的人就是都不高兴就是。然后有时候我们的这种说话呢就是没有技巧的时候,做什么事情也是,世间当中也是做什么事情很难的呃,就这是呃讲到了呃这个佛陀呢呃就是他的这个甚深的智慧方面就是道理。

  【“舍利佛,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

  然后下面就是佛陀又精勤就是跟这个舍利弗说啊,就是他说:“我从这个成佛以来呢,以种种的因缘、以种种的比喻,然后广演呢就是这个呃言、言教啊,就是以无数的这个方便方法来引导无量无边的众生,让他们呢就是离开了就是所有的这个世间的这个执著啊”。

  其实佛陀成就以来就是他有各种各样,创造种种的这个因缘,通过这个佛经当中也是有很多的比喻啊、公案啊、案例啊,然后有、有广有深的就是各种这个教理教言呐,就是呃凡是总而言之,有种种的这个方便法门。啊就佛陀所作的、所做所为也好、所言所、所行也好,全部都是是引导这个无量的众生让他们呢离苦得乐就是,不要这个对根本不存在的、虛无缥缈的、如幻、如梦如幻的这些东西呢,呃就是一直这个执迷不悟啊,就、就始终是。

  我们现在众生其实很可怜的,我们自己的这个价值观大多数都是是颠倒的。就是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认为是存在的东西,本来是不存在的,我们认为不存在的东西是本来存在的。你看现在世间当中有这么多人邪见呐,啊因果不存在、三宝不存在啊、前世后世不存在,实际上是不是。在名言当中确实这些是存在的。但是我们有时换呃就是就另、换个角度来讲,我们每天认为是实实在在的,比如说我们觉得是快乐啊、我们觉得是美丽啊、我们觉得是什么这个相存在的时候,如果真正就观察它的本体的时候呢就是,这些也是是并不存在的。只不过是众生的这个呃这个执著而已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就。

  所以呢佛陀是,其实以不同的经典和不同的这种这个教言当中的话,都有各种方法来让我们众生呢就是彻底就是离开这个执著的这种、呃这个网罟并且呢就是获得了就是永久的这种彼岸解脱啊,就是这样。(师清嗓)。那么、呃、(师清嗓),啊、这是、呃这个是什么原、就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下面也是讲到,就是如来呢,就是方便呐,就是方便当中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就是知见波罗蜜多,啊就是这个,如、如来最,啊如来本来呢就是,他有、呃。

  按照天台宗的话呢就是,他们叫那个“权教”和“实教”,就是“权”是权力的“权”,就“实”是那个、呃、就实有的“实”就是。

  那么所谓的权教的话呢,就是如来呢,就是他所有的、很多的教言当中呢,都有一些方便方法,啊就是以方便方法来就是教导这个无量的众生就,这叫做是权教的这个内容。

  然后有一部分呢就是叫实教,实教的话呢,我们说的,最了义的、最实相的、最究竟的这些内容啊,就是,那么,这个呢,在、在某、某个场合当中对某个众生呢就是,他会、呃、这个指示的,啊就并不是对所有的众生都、都开示。

  就像我们密法里面的大圆满呢,实际上是是并不是对所有的众生都就是直接这个、公开地这个传讲,不是这样的。就是应该是他具足一定的条件,就是到了一定的境界的时候呢,你才可以给他就是开示,如果那种情况下开示的话呢,对他也是是非常有用的,就所以这种叫做呢就是实教,啊就是。

  那天台宗的话呢,其实是、呃、我看了一些,就是还是有很多的、他们的不同的一些教言也好,就是有他们的一些、呃、方便方法。当然我们呢,就是、呃、就是、现在就是、就没有特别地这个深入呢就是去、呃、去研究,只不过呢就是希望我们道友们在这个学的过程当中呢,你们也多参考一下这个天、天台宗。

  《妙法莲华经》讲完了以后呢,我们不管是什么人,尤其是这个法师和一些辅导员之类的话呢,“哦,以后呢,我要这个、到这个天台宗的就是哪一个寺院当中也好,或者说哪一个群体当中的话呢,我会讲出这个天台宗的这个窍诀的话呢,应该没有问题”。就是要达到这种境界。所以说,我们呐,就是应该从最深的这个佛陀的这个智慧啊、禅宗的境界意义呢,应该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但是在我们方式方法、方式方法上面的话呢,不管是、呃、就是以、以哪一个教派为主的时候呢,要需要、就是用他们的这个一些教言和、用他们的一些窍诀呢就是是最好的这种方法(师清嗓)。

  【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那么按照他们的这种方、呃就是、也就是说,为什么、呃、是这样呢,啊就是、因为这个、呃、如来的这种方便知见的话呢,实际上归根结底就是他通达这个波罗蜜多。啊我们说就是,他会、如来为什么是会引导这个众生,如、如来为什么有这样呢?他的最主要的方便呢,就是他通达这个、就波罗蜜多的这种智慧意义。正因为他通达这样的原因呢,就是佛陀告诉舍利弗啊,如来的这种知见呢,就是非常这个广大深远,无有这个阻碍,呃、就是,呃、有力和无所畏。啊就、也就是说,如、如来呢,有甚深和广大,就是有这个无量的这个功德和、还有四无碍解啊,有十力啊、四无畏啊等等。啊、就,还有这个,呃、这个,什么、我们这个所谓的这个、四禅啊就是,四禅八、呃、就是四禅、四种禅定、八种解脱,以及种种的这个三昧定呐,就种种的三昧定。那么就是,深入得这个无量无边,成就一切、呃、这个,未曾有的这些法。我们凡夫人是根本想都想不到的就这些法呐,如来是已经这个具足的。

  所以呢,如来有这种这个、成、方便法,方便引导的方法呢,就是跟其他菩萨也不同的,这个声闻缘觉也不同的。我们世间当中也是,比如说两个都是同样的人,但是一个人,他、呃,就像我们世间,像那个、有些、有、有些学校里面的这些老师呢就是,去什么这个美国啊、英国啊、就是去、去那边就是,呃、然后读了这个、十年八年,就是,然后回来的时候呢,跟这个其他很多人的可能水平呐,还是是差距很大的。

  就包括我们看看那个现在的这个国内的一些科学家的历史啊,就是好多科学家的话呢,他到这个其他的国家去就是开始深造,就是然后呢就学到了就是许许多多的,一些他们的这种这个创造和发明发明的这种、这个、呃,很、就是很不同的超超群的这种睿智,这样之后呢他回来以后,他带给其他的群体当中完全不相同的。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

  所以一样的,就佛陀呢就是他有这个这么多的不共的这些特点,就是,是这样的。那么佛陀告诉舍利弗啊,就是如来呢就是以种种的善巧方便这个宣说这个佛法。啊就是他有这个善巧方便的这个宣说,而且这样的言辞的话呢就是也是非常的这个柔软,让众生呢就是就心呃就是心情比比,非常这个,呃,呃,悦意啊、快乐啊、舒畅啊,就是这样的。

  并不是我们有些人一样,说一句话就让这个很多人的心里也不舒服,然后,呃,就是,呃,这个就不开心呐。就是其实说话呢就是非常的重要啊,就是有时候说话的这个技巧啊,它的方式方法的话呢,虽然是,嗯,同样两个人的嗯两个语言,一样的语言。但是两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时候让别人呐,就像我们《亲友书》里面讲的一样,就是这个语言呐就是有什么这个三种的这种这个特点吧,呃就是就是三种这个,最不好的语言呢就是非常肮脏的,然后好的这些语言呢就是像佛语啊菩萨的语言啊,或者是我们世间当中的,就是特别就是柔和、真实、就是甜蜜、快乐的这些语言。因此佛陀的这些语言的话呢,呃,就确实我们闻思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还是很有这种福报的吧,就是就就有,有,有这样的佛陀的这个语言。

  【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当时佛陀就是告诉舍利弗啊,总而言之就是,呃,取而言之或者是总而言之呢,就是无量无边未曾有的法呢就是佛陀都已经啊这个成就了,啊就其他、其他这个众生的话呢没有的。就是那么啊就是就未曾有的这些,很多很多的这个功德和很多很多的法呢,就是佛陀都是已经那个成就的。

  也许我们有些人是不一定相信啊,怎么会佛陀有这么我们没有呢。其实你最好是先翻开这个所有的《大藏经》的佛的这个语言,一个一个地去学习完了以后呢,你才可能感觉得到,就是到底这个佛真的是不是这样这个所谓的全知。啊,就所谓的啊就是跟我们就众生完全不共的一种,他有特别甚深的智慧就是这一点就是非常重要。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那么呃就是佛陀呢就是告诉这个舍利弗啊,就是他这里说是“止,舍利弗”,呢,就是,呃在这个汉地的很多讲义里面呢就是说是,呃就佛陀就是告诉舍利弗就是“舍利弗啊算了我不说了”,就是这样的。呃有些是“算了”就是。但是我看藏文当中的话呢,呃就是这个佛陀告诉这个舍利弗呢,就是“那么上面所讲的已经足够了,就是不需广说”。啊因为上面上面已经讲了这个佛陀的智慧甚深呐,就是成就了就是前所未有的其他的这个法门等等等就是。呃那么很多的这些呢,就是就就已经足够了,就是说的已经够了,就是那么不不广说就是,不多说了。

  呃为什么呢?呃佛所成就的一切的这种这个稀有的难以解释的这些法呢,唯一这个佛与佛之间呢就是可以这个互相这个交流就是交谈,就是然后跟其他人讲的话呢就是恐怕就是听都听不懂就是没办法的。就是呃所以说呢呃就这个原因呢,就是为什么不说呢?就是要说得说得太多的话呢,啊这个舍利弗也是是,这个虽然是这个佛陀对他的印象是比较不錯的,但是智慧比较起来的话呢,也是有有一定的困难。

  好像《涅槃经》当中讲的是哪一个呃这个阿罗汉呐,就是讲了,好像是舍利弗吧,就是讲那个呃,给给两个,两个,两个人就是讲法就是。就让一个人呢就是观这个白骨观,就是一个人观这个呼吸观。然后呢,就是修修了很长时间都是一点效果都没有了。后来呢,就是佛陀告诉就是:“你这个,两个人的根基搞错了。就是就,呃就是应该是,呃,观白骨、白骨观的是应该是这个人就是让他观、观白骨观。因为他是就经常洗衣服的就是,他这个方面的话呢就是还是有优势的。然后另另外这个人呢就是应该观这个呼吸观就是,这这个呼吸观呢又是什么原因,就是是就讲好像做什么的。

  就是然后,这个原因呢就是佛陀就是把这两个交换,就是就,他,佛陀就知道他的根基。后来的话呢,如此而修,很快的时间当中就成就了。就是本身是这两个人是己经对佛教都是产生邪见了,就是我们修了修了这么长时间一点感觉都没有了。所以声闻缘觉呢,有时候是,呃这个虽然引导这个众生,但引导得这个没有像佛的这个智慧那样,就是所以还是有一定的这个困难。

  所以有些更甚深的一些境界的话呢,就是唯有这个佛呢就是跟这个佛就是互相,呃这个,呃就探讨,就是或者说是探索这个最究竟的这个诸法的这个实相。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1序品5下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