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7下
【舍利弗重白佛言: “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然后舍利子呢又再三地又再再次地讲:“啊世尊啦,您一定要讲就是就,惟愿说之,惟愿说之啊。呃就您一定要讲、一定要讲,就就一直、一直这个呃希望您就是一定要给我们讲。就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就是在场的这个所有的这个大会当中呢,有这个千百万亿啊就是,阿僧祇劫当中曾经就是见过诸佛的。”就是这他说:您不知道我们眷属当中啊,您一定要讲甚深的法,您讲完了,您看我们在这里的话呢就是,这个呃虽然有个别的可能有邪见的、有怀疑的就是这些的,但是呢呃就是呃大多数的就成千上万,人倒是不是那么多的,但是可能包括这个其他的非人啊这些众生吧,反正这些呢都是曾经呢就是见过,这个很多这个佛陀面前就是作过供养和积累善根的。并且呢就是他们的这个根基啊,就是这个信根就是非常猛利,智慧也极其的这种这个敏锐。呃啊呃问这个嗯对这个呃佛陀所说的法呢,就是有不共的这个恭敬心和信心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惟说愿勿虑,
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啊就是说是在佛陀面前舍利子再三地说,就是说是您一定要讲一定要讲。我们这里是肯定是都是这个法器就是就很好的。您看他们的信心那么好、智慧那么好这个根基那么。您这样的群体当中不讲的话呢那到哪里去,世界上都找不到我们这一群人这么好(众笑)这么好的(众笑)。(师清嗓)然后、然后这个时候就是佛陀呢就是对这个舍呃,不是刚才那个,这个时候呢舍利子呢,他自己的这个语言呐,就是自己刚才就是讲的这些呢也给佛陀以偈颂的方式来就是,这个不多就是,他就、就(师笑)偈颂只是可能按照印度的传统就可能,那天我们不是也讲了吧。就有些时候偈颂跟那个长行文要这个重复的话呢就是,按这个印度的这个传统吧,呃就传统就是他就以偈颂的方式说,说是“法王这个无上尊啊就是就是佛陀”就是指的是法王就是是佛陀。(师清嗓)
那天有一个人呃说是这个对上师就是叫法王是不合理的,就是法王的话呢什么应该是有一个国家的政权才叫王就是。但这种说法可能不太合理的,你看对释迦牟尼佛都这个呃叫法王。就是所以说这个法王呢也并不是后来的个别人的一些杜撰的词啊,就不是的。《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翻译的时候,就是说是这个,对佛陀就是也叫做这个法王,对这个、呃、非常这个了不起的这些这个上师的话呢,就是也有这个法王的这种称呼啊。就是一段时间当中呢,就是法王是比较多的,这个也法王,就不是法王看起来也不太像法王的就,也是就称为法王、国王就是。因为、只不管、一般只是一个国、王的话呢就是,国王嘛,国王的话呢,至少也是他有国家、他有眷属,呃,还有很多的,但是一个、才、怎么讲啊,就是这个群体都没有建立起来给他称个法王,可能也有一定的困难。
但不管怎么样,呃、这个法王呢,就是对佛陀的一种尊称。啊就然后、呃、佛陀这个法王呢,“那您一定要给我们这个宣说甚深的法,我们这里呢就是,你不要这个顾虑,就是我们这里是、都是非常好的这个眷属啊,就是无量的这种众生的话呢,都对您有特别特别大的这个信心。就是今天,尤其是在场的这个、这么多的菩萨、这么多的阿罗汉、这么多的什么这个比丘、比丘尼,和优婆、优婆塞,以及这个还有很多很多的非人呐、天人呐,您看这么庄严的这个场面,就是您不讲就是,那就在哪里就是讲啊”,就这样的。
【佛复止舍利弗: “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
然后这个时候呢就,(师清嗓),佛陀呢,也、也、也、就是、你看刚才制止了一次,然后舍利子再三地说了。然后佛陀呢,又又开始制止这个舍利子说啊:“就是如果是说的话呢,一切这个天人,呃、还有这个人间、阿修罗等等,都会、呃、这个害怕啊,啊就是都会这个产生怀疑。尤其是一些增上慢的这些比丘啊。”增上慢的话呢,自己根本没有懂,但是呢自己认为已经懂了。啊就自己、自己没有证果,就是自己认为、就没有证果,但认为己经证果了;自己是一个特别学识浅薄的人,但是在自己、别人面前呢就是认为是,自己就是很了不起的,就这种人呢,就其实是很、很危险的。
啊就是、如、如、什么,呃、“若见重愚痴,莫说甚深法”。就是以前在,有些经典当中也是讲了、讲了,就是如果见到一些就是非常愚痴的人呢,就是不要给他说一些甚深的这个法。啊、“闻者生诽谤”,啊、什么,呃,“受苦千百劫”。呃就受苦千百劫,就是听闻者的话呢就是,他会闻者这个生诽谤。就是,给他讲了甚深法的话呢,这个听闻者呢会产生、诽、诽、呃、产、产生,就是对、对别人会诽谤的,啊就对别人会诽谤的,还有呢就是会感受这个千百劫当中的这个痛苦啊,就这样没有必要的。就是,所以说,呃就佛陀就是,当时呢也是,呃,几句、呃、就是说是,是、“我呢,呃、就是不讲了,就是要讲的话呢,就还是很难、很难这个通达的”。因为其实佛陀呢,也呃,整个对众生的根基啊,就这些是非常明白的,但他如果、呃、下面就是有个别的一些增上慢的比丘呢,就是没有离开之前,是这个是没有传的,这也是是有密意的、有意义的,因为佛陀才真正能知道啊。
就是以前有一个《维摩诘经》的一个注释当中,就是这注释里面说,当时那个,有一个人,是在这个舍利子面前就是出家就是,然后舍利子他用他的神通去观察,就是神通去观察的话呢,八万劫当中根本看不出他任何的这种出家的善根,就是看不出来。后来呢,呃就他没有就这个开许,然后又五百个这个阿罗汉面前也去一一地去求出家,但是这些人都都没有允许。就是所以一般要这个现出家相的话,就是要看他的这个善根有没有就是,一般善根没有的话呢就是,那就呃这个即使他有这个是其他的一些条件的话呢就是,也不一定要、呃呃就是开许呀,呃啊就是当时他没有开许。后来这个人呢就是特别的伤心,就是跑到佛陀那里去哭,佛陀呢就是、就已经这个开许了,就是开许以后呢就是让他出家了,出了家以后呢,就是就不久就获得了这个阿罗汉果位。当时呢就是舍利子就是觉得特别的这种呃意外,就是觉得自己怎么观察也是是没有善根,结果他出完家之后这么快就获得阿罗汉果位,然后在佛陀,什么呃,啊(众笑),呃啊。
然后刚才我在讲那个呃,佛陀呃就是当时让他出家之后呢,后来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然后舍利子特别不好意思就是,就就是很很伤心地就是问佛陀为什么是这样,我们观察出来呢就是根本没有这个善根。后来佛陀呢呃就告诉他说,我们一般的人呢,就是看不出石头当中有、有金子的,但是这个金师,就是这个呃调金师,就是他的话呢,就是知道这个石头,某个石头当中呢有、有它有这个黄金啊,就是有金子,就是他能看出来。同样的道理就是呃,这个一般的这个声闻阿罗汉的话根本不知道我们一般人的这个心里面有这种这个佛性的这种金子啊就,但是这个唯一的如来呢,就是他就用智慧观察的时候是会明白的,呃就会明白的,所以用这个比喻来就是说明就是。
因此呢,就是佛陀呃,就是完全知道是这个场合当中呢,就是哪些人是可以听的,哪些人都不能听的,但是呢,他为什么刚开始不传呢,就是其实有很多增上慢的比丘呢没有离开之前的话,对他们不但没有意义的,然后,甚至的话呢,就是可能会就是,呃会、会带来,就是这个呃就是就是就是,呃怎么说啊,就是呃不不合合理或者是痛苦,啊就是对整个这样的原因。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然后那个佛陀呢就是又把这个他自己说的这个呢,用偈颂的方式说就是,现在呢就是暂时不能这个说,就是我说的这个妙法呢,就是很难以这个思量,就是这个不可思议的,而且呢就是有些增上慢的这个比丘者呢,听到之后的话呢,他们不但不恭敬,就是不不生信心,甚至呢他们会可能诽谤啊,就最后呢堕入这个三恶趣的大坑当中,就是非常危险的,嗯(师清嗓)。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那么接下来之后呢,就是这个舍利子呢还不放就是,现在是他的第三次求啊。就是就我们经常说是再三求就是,所以说他是这个呃应该第一第二第三,就是这个再三,他就呃,还、还在不断地求,就是说是这个,这个时候呢就是舍利弗呢又就是再三地就是在佛面前请求。他说世尊呐,就是您一定要讲、一定要讲。(师笑)舍利子,看来舍舍舍利子还是这次是,就是(师清嗓),可能很多呃大众的话呢也很感谢舍利子。他们也不敢在佛面前求,但是就代表他们呢就是一直在佛面前就是说是,呃,“唯有的就是世尊啊,嗯呜,嗯呜,(师模仿)”(众笑)(师笑),“快给我们说吧说吧,嗯呜,嗯呜,嗯,佛陀啊、世尊啊、大王啊、大王啊,”(师清桑)他说:“释尊呐,你一定要给我们讲,一定要给我们讲。今天我们的这个会众的话呢,就是像我这样的这个比、嗯,就是什么啊这个千百万亿啊,就是呃,生生世世呢就是曾经就是佛陀您这个所成熟的。”
就是他说我等、我等就是这些这个千百万呃很多眷属的话呢,就是在您生生世世就是以前呢,就是多、多生累劫当中呢,您曾经就是成熟、曾经度化过的很多的这个众生呢,就是有的。啊,就是这是呃在这里,就是就因为呃佛陀要讲的话呢,就当时的这些眷属呢跟他前世有缘的,所以现在舍利子的话呢,就是他刚才说是是曾经供养过很多佛的这样也有;现在呢,就说是您曾经就是这个佛呢就是已经成熟或者是结缘过的这些众生呢,就是也在这里。所以这些当中的话呢,如果今天用恭敬心来接受您的佛法的话呢,在轮回的长夜当中呢,就是一定会是获得了极大的这个安慰和利益啊,就是非常、利益非常大的。就是佛陀您一定要会讲。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惟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
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
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
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那么,舍利子呢就是用他的这种语言下面用偈颂的方式来重复。说是这个佛陀呢就是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两足之尊啊,那么,呃,“愿说第一法”,就希望您呢,就是讲这个呢胜义这个《妙法莲华经》的就是第一法。我作为所有的眷属当中的这个长子,他应该是在声闻乘当中长子。如果是菩萨乘的话呢,那文殊菩萨就是弥勒菩萨等等这些。那么,唯一的就今天呢就是这个祈、祈求啊,就是希望佛陀呢就是给我们这个分别解说。是无量的这个众生当中呢,就是能这个恭敬心和信心来接受就是此法。而我、佛陀呢曾经在生生世世当中呢,我等这些眷属呢都是教化过,都是这个成熟过,都是饶益过,啊,就这样的。那么我们在座的这些呢,大家都您、您曾经这、这个后面没有句号也可以连、连在一起。意思就是说,佛陀就是曾经这个世世呢就跟我们有缘的,就给我们度化过的,这些您的这些不仅仅是今世的这个您的很多生世的这些弟子们呢,今天恭恭敬敬地您面前就是合掌啊,就是他们都愿意听呐,佛陀啊,您千万不要这个拒绝啊,就我们这么多的您前世的这些弟子们,都今天在一起给您合掌啊、恭敬啊,就是大家都在愿意接受佛陀的语言,(师清嗓)我等这些这个一千这个两百个和还有其他的这个求佛者呢,也是呃,就是“愿为此众故”啊,就是为为我们这些众生啊,就是为这些众生的话呢,也是希望这个佛陀呢给我们这个分别宣说。那么,呃,我们呢就是听闻这个大法的话呐,就是生起极大的这种欢喜心啊,就为了让我们这么多的众生的这个生起欢喜心的话呢,佛陀一定要给我们这个妙转法轮。嗯。(师清嗓)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佛陀告诉舍利子啊,就是你已经就是再三地这个祈请,就那现在就不说的话呢也不行,就是希望你呢就是谛听,就是善为、这个善于思念啊,就是,我呢就是为汝等分别宣说。就是他这里呢,呃,就下面呢呃就佛陀就终于已经答应了,诶,就再三请求之后的话呢,就说是你既然这样代表大家就是一直说的话呢,那我不说的话也不行,那这样呢你就好好地这个谛听。就是他一般前辈大德当中说是这个,呃,什么,汝今谛听呢就是就提出来这个闻思修里面的闻慧,诶,就闻的智慧。然后“善思”的话呢,就是善思是思慧,也就是说你要这个好好地这个善于思考。然后“念之”的话呢,就是好好地这个修行和忆念,就是这个修慧,啊。就是那么,呃这是一般来讲,呃,这个你谛听呢在听受过程当中呢,就是很专心致志地听,就是不能呢胡思乱想,人虽然坐在这个听法的行列当中,但心呢就是一直呃,飞到就是这个五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做各种事情,这这也是不合理的。
我们这个前行的闻法这个规律当中也讲了,然后闻完了以后呢就是光这样不行的,还是要思考,啊,就是思考。呃,所以我们有时候在书上做一点记录啊,就是做一点就是这样还是是可以的,就过了很多年以后的话呢,自己一看就是就觉得哦,这部法我听的时候也做了就是哪些哪些的不懂的地方啊,就是也就注注释了。然后呢你光是思考不行的,还要继续修炼、继续这个思维,啊,就是继续串习。那么,你有这个条件闻思修行的这个条件的话呢,我就可以给你们就是分别宣说,啊,就就准备呢就是讲《妙法莲华经》。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说完这个时候呢,就是在他的这个众会当中呢,有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夷和优婆塞,总共有五千人呢,就是他们就不想听了,就就开始从中就是从座垫坐起,然后呢就是向佛陀就是,嗯,就就顶礼佛陀而就走了,就是因为他们是一般是这个增上慢的这个这些比丘啊。呃就就你看,他要讲甚深法的时候呢,佛陀一直在不讲啊,就是中间一直有对话,这个原因一直拖时间、一直拖时间,其实下面很多人呢就是在进行思考,然后进行思考的时候呢有些增上慢的比丘呢就是觉得是下面的甚深的这些法,他们都这个接受不了,接受不了的话呢,就是在整个众会当中呢,就是就提前都已经这个离开了。啊,就是佛陀的当场的这个庄严当中的话呢,就是那么比丘、比丘尼,嗯,这个人都是已经五千的话呢,可能天龙夜叉等就是眷属当中呢也有也有一部分。
我们这个讲法华呃《法华经》,就是算是这个是这个“法华大讲堂”吧。刚才我看到居士当中有穿白色衣服的、红色衣服的、黑色衣服的、花色衣服的,有好几个都是也是,这是,呵呵,受不了了,走了就是。(师笑)包括一些出家人,出家人也走了,不知道什么,他们是是增上慢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嗯,(师笑)所以,这是、这是那个,呃,就我们这里有时候也是刚开始听听一点嘛,听一点课,就是然后最后呢就是听不懂了,然后就站起来就是就合个掌就走了,就就其实这是一种也是对对怎么说啊,说法者是一种恭敬吧。就是也是,呃,因为实在听不懂吧,就是觉得特别特别累,就是或者有些时候的话呢,可能也不想不想听。他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这些为什么要五千个人怎么要走呢?因为这些呢就是罪业这个深重啊,也是这个增上慢,他们呢就是为、没有得这个自己这个一些功德的话呢,认为已经得到了;没有这个证悟呢就是认为己经证悟了。有了如此过失的话呢,就是坐不住了,就没办法就是坐在那里了。因为自己有增士慢,自己没有得到认为得的话呢,在即使佛陀面前的话呢,就是他们也是没有。而佛陀的话呢,就是世尊呢也默然而不制止,他并没有说,哦,我现在马上要讲,你们还是呆着吧。就是并并没有没有这么讲。“哇,你这样走的话呢,”就是还有其他有些经典当中,每次一些讲大的经典的时候,大的一些、大乘经典的时候,有一群人呢,就是他会离开的,离开的时候呢,佛陀当时有时候会,会赞叹的。你们可能记着吧,就是那个嗯《大宝积经》,应该是《大宝积经》吧,就讲的时候当时弥勒菩萨讲、讲、讲这个甚深法的时候呢,呃好像是有那个五百个比丘啊,五百个比丘的话呢,就是他们就是当场还俗了。就是他们说是我们讲这个,呃这样讲甚深法的话,好像我们不、不具足出家的这个资格,然后他们还俗以后的话呢,他们就回去就是现在家相了,然后文殊菩萨呢就是就非常赞叹,就“善哉,善哉,你们这种方法是很公正的,你不要是自己都是根本不具足出家的这个条件,就你还要就是非要在这个出家群体当中的话呢,就是这个呃毁坏这个信财,就是没有、没有意义的,浪费这个、浪费信财。”所以善哉善哉,就是当时用善哉来这个赞叹的。
所以说呢,我们一般那个呃有、有时候啊,就是在有些法师和有些那个辅导员的话呢,就是他在辅导的过程当中,有些人是不想听就走了,就是其实这个很好的就是那个,呃就是他嗯如果、如果坐在那里,然后呢,就是又不好好听,然后又产生各种各样的这种分别念啊,就是甚至这个诽谤的话呢,就是对整个可能气氛呐,就对整个呃大众呢就是带来就是不利的,他对自己的话呢就是也是不利啊。你如果听了一堂课很好的听完了,当然有功德的。但是你没有好好的听,就是然后听的过程当中呢一直产生这个邪见,产生邪见。然后听完了之后呢就是在很多人面前:“啊,刚才讲什么?就是就很不好。”就然后毁谤啊,就是诋毁啊,这样的话呢,就是就过失就更大了、就过失更大。
所以呢,佛陀也是当时这个默许,啊就为了我们这个,保护有些人的话呢,就是有些时候的话,就是包括在讲法的过程当中呢,就是有些刚开始呢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是非法器,自己呢好像是不适合这种法的时候呢,自愿地就是退出就很合理的。
我们原来每次讲这个大圆满的时候也再三的给大家讲:“你们自己好好的考虑,啊对法有没有信心,对讲者有没有信心,对整个讲的过程当中的这个时间就是能不能安排?”如果你自己各方便的因缘不具足的话呢,最好刚开始都不要去接受,不然的话呢你就听、听、听,到了最后的时候呢,好像你跟这个法师也好,就这些,产生一些呃什么呃这个矛盾啊,就这样的话可能过失就更大了。
就是现在有些人真的也、也说不清楚,就是有时候是刚开始呢就是好像很有很有、很有信心的,就然后到最后的话听、听就是很多甚深的法,就是到最后呢好像抛弃上师就是很、很容易的,就是包括对我们这个传法者啊,就是对这个法师的话呢就是好像也有不同的这种这个看法啊,抛、怎么说啊,就是那种这个态度啊。其实呃作为一些法师和作为一些堪布、堪姆的话呢,可能不一定是一个人很缺少的。但是呢,如果对这些人的身上就是付出了很多很多的这种这个时间呐,生命呐,到最后的时候呢,就是这些都一点,不但是没有感、感恩之心,就是甚至呢就是好像很这个漠然的这种态度,甚至呢就是就抛弃的这种行为的话呢,也许可能对自他都不一定带来就是有利的啊。
就前一段时间我都、都我们有个发心人,就是然后我本来想是有些发心的工作上就是想交代一些事情,就是我打电话,打电话的时候呢好像态度就不对了就是,本来呃有个别人的话呢就是两三年以来好像着魔似的,就是有点有点就是怪怪的这种感觉。后来呢呃就给我说是:“噢,我就马上走了,我跟我的上师仁波切一起到印度去朝拜就是。”我心里想:你是一个出家人,然后你跟上师仁波切,你一个女众跟一个男众这样去的话合不合理哦。呃然然后、然后我说是:“那你去吧,就不要来学院了。”就把电话挂了就是。
然后有时候就是我们这个虽然是发心人,虽然是以前就是在这个群体当中呢就是对法有一定的信心,但到最后呢,妤像有时候呢,我也看到以前我们这个“慈慧”的、“慈慧”发心人员,就是本来是当时我刚开始就是我们大家都共同发五年的心就是,很多人都就是愿意。到了中间的时候有个别人呢,听说是我们“慈慧”很有钱就是,有些、有些人呢就是也说是是:“你到我这边来发心就是。”然后这些人呢,有一两个人呢就说:“啊我要明天跟上师去啦。”就是中间把这个工作呢不好好地交代就走了。后来我打听到好像这个也并没有这个成功吧就是。
有时候那个呃人呐,就是应该在不同的这个地位上呢,就是有不同的一些傲慢,就是这叫做是增上慢。或者是有些人的话呢就是到一定、刚开始我觉得刚开始你就不结上这个法缘就是,这个是很明智的。啊就是你就不听密法,不听这个甚深的法,就刚开始就是你用自己的智慧来观察。
你不不依止上师,不不不呃、不去这个修行之前的话呢,就、就像我们课开始的时候呢,“噢,这个是很甚深法的话,像我这样的人可能接受不了就是最后产生诽谤了,算了我走了吧就是。”那这样的话这法师也会能接受的。啊任何一个法师他也不一定非要有个很多的眷属啊就是,作为一个成功的法师来讲呢,他就根本不在乎这个多少个眷属和多少个人。但是从真正的就是自己的这种善根要增上的,在这方面来讲的话呢就是,如果你呃没有把这个修行善始善终的话,最后死的时候呢就是也许可能很很后悔的,就是所做的事情呢就是可能一无所得,啊就一无所得。
所以我们在这里呢也说就是作为一个传法者的话呢,将来有些这个、呃这个眷属啊,就是实在是就是没办法就是度化的时候呢,也就没有必要的。啊就是《景德传灯录》当中呢就讲过就是:佛陀呢,(师清嗓)其实本来是了知一切万法都是是皆空的,但是呢定定业是没办法转的,就是佛陀的智慧也是定定业是不、没办法这个转的。然后佛陀呢就是本来是他度无量的这个众生,但是呢无缘者是没办法度的,啊就没有没有缘份。我们以前讲过吧《大智度论》里面的公案,对即使圆满功德的佛陀,但是他没、跟他没有缘份的众生的话呢,就是他也没有度、没办法度的。佛陀本来是度无量众生的,但是呢轮回的众生呢度不尽的,就是即使佛陀他也没办法度空啊,啊就全部都度完了就是没有这样的。
所以呢就是在这个《传灯录》当中就是《景德传灯录》里面就是我看到过那个三种不能啊,就是也就是说这个没办法就是度这个无缘人,没办法呢就是度这个定、定业者,没办法就是度这个呃就是呃把众生度尽,就是可以这么讲吧,就这是不能的。
所以我们作为一些呃这个法师也好,传法者的话呢,其实也要这个实际观察这个缘份,这个缘份很重要的。如果呃有些的话呢可能刚开始就是缘份不是很好的,但是后来慢慢慢慢缘份好,就这个时候我觉得人生当中是最有意义的。但有些人呢,刚开始给这个法师也好,很多这个缘份就比较,最后慢慢慢慢,甚至到最后呢就是跟这个法师和金刚道友之间就是用这个敌对啊、损害啊,就是这样的。有些人是一直在某个寺院里面就是接受就是灌顶、接受法就是,最后呢就是,把、把他当作自己的这个,呃很不、呃很不这种呃怎么讲啊就是,好像把他就是当、当作……我们学院当中以前也是,包括有些堪布、堪姆当中也是有过的啊,就是有过的就是。所以说是,呃像这些的话呢,就是确实是,呃对某个法脉来讲的话呢就是无缘者。
因此我们今天就是讲那个《大乘妙法(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呢,有些无缘者呢就是,有一部分是提前就离开了,有一部是,这个是比较好的,佛陀也是默许了,啊就佛陀也没有制止的。但是有一部分是刚开始呢,就是接受法,到最后离开,这个是、这一群人呢,呃虽然就是可能佛陀也好、法师也好都、都认可,就甚至呢就是,有、有赞叹:“哦!善哉,善哉!你去、去吧就是,你跟、跟谁都去都没什么的。”但实际上,这种缘分呢应该很危险的就是。这是呃希望这个,呃各位这个道友的话呢就是,你既要学佛呢,就是应该要明白这个佛教的这种这个甚深这个道理啊,这是很重要的(师清嗓)。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然后,这些五百个这个增上慢的比丘已经,五千个人啊,就五千个人已经离开的时候呢,佛陀告诉舍利子,他说:“现在我们的这个众会呢就是无有枝叶。”啊就没有这种成片枝叶的,都、都是这个非常的这个呃呃贞实的,啊就是没有那些枝枝叶叶的,没有、没有那些就是乱七八糟的这个人呐,就各种各样的。因为很多增上慢的啊、有邪见的、邪知的这些人都没有,就该走的已经走完了的话,那剩下的呢,就是很贞实的,就真正的这个法器,啊就、就呃虔诚的就是、有信心的、有智慧的、有恭敬心的这样的人。
那么,呃就是,呃这个舍利弗呢就是,说这个:“如是增上慢的人呐,就是他们退走了是更好的。”你看就是“退亦佳矣”。就是他说,这些人走了就更好啊就是。佛陀并没有想是:“啊!五千个人呐那么多都走了!那我们都空了,怎么办呢?”他没有这么想,“噢!就是走了这么多很好啊就是!其他都是真正的法器了就是!”所以、所以有时候这个,部分的一些非法器呢就是,离开是个好事啊就是。这个呢,啊就是非法器离开是个好事。
然后,佛陀呢就是说是你们就是好好地听就是,我呢,就给你们就是讲这个真实的这个《妙法莲华经》。
好,今天讲到这里。
噢!还有一句啊。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弗、舍利弗言,呃,“唯然,世尊,愿乐……”。哦对,舍利弗说是,啊就既然这样的话呢,世尊呐我们愿意听就是,然后就就这样(师清嗓)。
那下一节课就是,佛陀再讲真实的《妙法莲华经》(师清嗓)。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